第24章
#23
宋思銳踏月而來,青灰長衫映月,恍如脫離塵世。
明明是橫插一腳的行徑,他總能以清透笑容遮蓋其中的惡劣意味。
宋思勉撥動木輪椅,攔在林昀熹身前:“為兄和阿微有事在談,還請三弟稍作回避。”
“是嗎?”宋思銳不退不讓,“我倒覺着,她并不想和兄長繼續往下談。”
宋思勉緊盯與己相似的俊朗面容,回首弟弟一次次插手,怨怼倏然而生。
轉望那裝扮濃麗的姑娘,他沉聲問道:“阿微,你究竟意屬何人?”
林昀熹猶自擺弄裙帶,聞言倒抽了口涼氣。
“世子,三公子,我病後前事盡忘,實在記不得對二位情誼幾何,如今只想……安分守己,并彌補過失。”
宋思勉笑眸夾帶淩厲:“回我身邊,才能稱作‘彌補’。”
“那可未必。”宋思銳唇角勾起淡淡不屑。
眼看宋思勉又要炸,林昀熹慌忙表明立場:“別鬧了!我真想不起任何人和事,如若逼我下決定,我只能說……我惟願視二位為兄……”
“誰要和你做兄妹!”兄弟異口同聲。
“昀熹一介弱女,無所依傍,抵不了你們逼迫;世子的歉意,三公子的維護,我心領了,還請高擡貴手,也請別再為我争來奪去。”
她為守承諾,對他們能躲則躲,能避則避,時至今日,方鼓起勇氣袒露心跡,等于一口氣回絕了二人。
這一回,不光宋思勉氣憤難平,宋思銳亦面目無光。
Advertisement
三人一坐兩站,相隔咫尺,卻有遙隔銀漢之感。
靜谧半晌,林昀熹又道:“夜裏風涼,世子傷寒未愈,理應早些安寝。”
靜候樹下的巧媛會意,上前勸道:“世子,咱們先回吧!就算要事,也不及身體重要啊!再說,林姑娘已搬入王府,今後探讨機會還會少麽?”
宋思勉冷哼一聲:“你倒幫起了三弟?”
“巧媛不敢。”
宋思勉恨恨瞪向他那糟心的弟弟,撤離前撂下一句,“傳令下去,連夜将世子院通往聽荷苑之間所有門檻和臺階給爺拆了!”
···
“三公子又惹毛世子,這下可滿意?”
走在回居所的小道上,林昀熹走在掌燈侍婢之前,鼓着腮幫子,如氣呼呼的河豚。
“我為的是你!同為男人,難道不曉得他打的什麽主意?”宋思銳臉上一熱。
“可他沒了腿,氣血不暢,體弱易怒;你四肢健全,體魄強壯,就不能……稍作讓步?”
“并非我冷酷無情,而是……你壓根兒就不需對他心懷歉疚!”宋思銳氣苦。
林昀熹曾聽人言,宋思勉出事後,她的另一位愛慕者劉侍郎被摘了烏紗帽,下落不明。
興許那人才是罪魁禍首?
她正打算問明緣由,奈何一腳踩在長裙上,重心前傾,差點撲翻在地,幸好某人快速攙穩。
那家夥樂了:“要不……我抱着?”
“才不要!”
“那我背你回去,”他不容分說,斜挎半步擋在她跟前,“不是視我為兄麽?做哥哥的,自然該背妹子。”
“歪理一大堆!”
林昀熹繞過他,不料又絆了一下,氣得她想當場剪爛這破裙子。
宋思銳抿唇而笑,轉身背朝她半蹲:“又不會少塊肉!”
林昀熹想起竊聽到有關母親的片言只語,決意以退為進,乖乖趴了上去。
宋思銳滿意而笑,托牢她向西北緩行。
兩人身體早已相貼過數回,仍暗暗摩挲出澎湃熱流,滋生出難以言述的靡麗。
林昀熹竭力平定心氣,扯了幾句閑話,半吞半吐問:“三公子,可否拜托您一件事?”
“你一天到晚跟我客氣什麽呢?”
“我想……探聽爹娘的情況。”
誠然,她從來沒記起父母的長相,甚至連“爹娘”的稱呼,都深覺陌生。
宋思銳腳步微頓:“昀熹,你聽到……我和一鳴兄的交談?”
林昀熹下意識一僵——他從何得知?她随口問問雙親,不是最正常之舉?
“我就知道!”他苦笑,“那家夥嗓門大,而你耳力素來奇佳……我承認,的确派人打聽過。”
“為何不早說?”
“說了你又不……”話到嘴邊,他忽然改口,“怕你徒增煩惱。據稱,林夫人回族後閉門不出,進出仆役則頻頻往藥鋪子跑……”
“啊?可曾查到,購買何種藥材?”
“怪就怪在,她似乎刻意掩人耳目,添置的草藥屬性大不相同,”宋思銳暗藏鋒銳,“你不必憂心,棠族巫醫久負盛名,最擅長奇詭之症;林夫人又是王族郡主,不會有閃失。”
“那我父親……?”
“林伯父遠在數千裏外,一有消息,我會及時通知你。”他說得頗為敷衍,仿佛此事與她沒多大關系。
林昀熹大感不悅,卻聽他轉移話題,“昀熹,你近日光吃不動,比以前沉多了!”
“我、我哪有!是衣服花裏胡哨!首飾太重!不信你試試!”
她最氣不過他笑她能吃,順手拔下八寶玲珑簪,咬牙插到他發上。
宋思銳啼笑皆非:“重新學會欺負我了?”
林昀熹自被他疏通經絡後,因忿恨難平,連敬稱都省了;此際既已冒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拔下滿頭發飾,通通轉到他頭頂,硬生生将清貴雅逸的晉王三公子弄得珠釵累贅。
他無視随行婢女的驚詫,由着她折騰,抵達聽荷苑外,還不忘調侃:“不是還有花哨衣裳麽?”
“你、你這個大色胚!”
她邊嗔怨邊掙紮下地。
宋思銳一把拉住她,眸底期許如星辰閃爍:“昀熹,過兩日忙完,我帶你到市集轉轉可好?”
林昀熹沒作聲。
他打的如意算盤,她心知肚明。
···
接連兩日,晉王府內全是敲敲打打之聲。
此前宋思勉終日窩在院落,府中上下皆不為意;如今他既有意願去林昀熹處走動,宋思銳幹脆命人拆除府中各處障礙,或搭上新木橋,以便木輪椅暢通無阻。
與此同時,他軟磨硬泡,找了各種理由,總算把林昀熹拽出王府大門。
林昀熹原本不願與他結伴。
但困在府上數日,常被宋思勉請去聽琴,她唯恐被抓去彈筝,外加一心探聽父母音訊,遂答應與宋思銳同游。
城東道上兩側酒肆、食店、茶館、客舍、餅鋪子雜列,吆喝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二人棄了車馬,各領一名仆侍,沿途長街悠哉悠哉閑逛。
他們均穿着淺雲色綢衣,低調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卻因容貌過于出衆,引來路人頻頻回顧。
沿路小吃小玩意兒教人目不暇接,林昀熹東張西望,驚覺大多喊不上名兒。
失憶症害她連常識也沒了?
她生怕宋思銳嘲笑她這公府千金愚笨無知,只得将諸多疑問咽回肚子。
宋思銳将這份小小好奇與失落看在眼裏。
早在數年前,他已向她描述過京城的熱鬧繁榮,亦曾幻想有朝一日與她挽手穿梭于流光夜市,嘗遍大小美食,再為她點一盞精致花燈……
願望觸手可及,而她卻把他忘了。
思及此處,宋思銳悄然伸手,試着去牽她,沒想遭她反過來扯了扯袖子。
“三公子,那一團團彩色毛球是什麽?”林昀熹憋了好一陣,終于忍不住發問。
“是龍須酥糖,我小時候只有白的,近年加了新花樣,才有這粉、綠、黃、紫……”
對上她的瑩亮眼神,他笑而護她挪步至攤檔前,挑了一盒五彩缤紛的酥松銀絲糖。
林昀熹望着竹盒裏一個個乖巧并排的小團子,細絲萬縷,毛茸茸十分趣致,遲遲沒開吃。
宋思銳莞爾:“酥糖而已,何以舍不得下口?若喜歡,往後得空便來,忙時讓他們做了送進府裏亦可。”
他邊說邊用竹簽夾起雪白的一團,送至她唇畔。
她全然沒留心此舉的親密程度,迫不及待輕咬一口,只覺酥松綿甜,入口即化,甜絲絲滋味從舌尖蔓延開來。
“好吃嗎?”他笑問。
她點了點頭,正想吃掉餘下半團,未料宋思銳随手塞嘴裏,邊吃邊啧啧稱贊:“嗯……果然很甜!”
“你、你怎麽能吃掉我那一半?”
林昀熹眼睜睜看着自己啃過的糖到了他唇齒間,霎時滿臉緋紅。
“小氣鬼昀熹!”他夾起淡綠那團遞向她,“你嘗嘗這什麽味兒?”
林昀熹始覺周遭不少人彎起玄妙笑弧,方覺年輕男女在街頭喂食太招搖,悶哼:“我有手。”
宋思銳笑了:“手還纏着紗布呢!多不方便!自家人何必講究?”
她決意不搭理他,搶過酥糖,蓋好盒蓋子,擠出圍觀人堆。
宋思銳慢悠悠品嘗綠色酥糖,落在她身後一步之遙。
“咱們好不容易出來一趟,不妨領略正店七十二戶,這附近有仁和店和姜店;回城西時還能去宜城樓、班樓,喝酒喝茶兩相宜;待到天黑去逛夜市,看看歌舞雜耍……”
林昀熹總覺他描述的地點與景象聞所未聞,越發懷疑自己多年來是否足不出戶,或兩耳不聞窗外事。
由龍須糖引發的面紅耳赤消退後,她又被木板上栽種的花苗吸引了。陶木造景,精巧細致,別具一格,似曾相識。
臨近午膳時間,二人被奇香勾惹着進了一家畫棟雕梁的大酒樓。
樓上樓下擠滿了客人,宋思銳只在客堂角落要了一小桌,正自點菜,忽聽門口人聲嘈雜,轉目見數人簇擁一中年美婦入內。
那婦人年約三十六七歲,一襲暗沉紫袍,眉眼鼻唇與林昀熹甚相似,舉手投足散發高貴冷豔之氣。
她極目四望,視線觸及他們所在,杏眸陡然微亮。
作者有話要說: #抱歉,作者三千煩惱絲掉了二千七百五十,還是改了文名,原有文案梗會在後文出現,請不要抛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