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

一個悲劇故事的開始往往是某個人的死。

換言之,每當一個人死了,這世上就多了許多個悲劇的故事,然而悲劇故事的結尾也常常是某一個人的死,這就複雜了。

因為如果這樣說來,悲劇恐怕是一種會增生的東西,一種不會停止的病毒,随着死亡朝着這個世界的四面八方走去,朝着時間的每一個角落走去,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毫無對手。

“于是人們問道,為了逃避悲劇,是不是只好去研制不老不死的良藥?”躺在病床上的女人合上畫本,随之做了一個噓聲的手勢。

“告訴你一個秘密,傳遞悲劇的從來不是死亡,因為死人從來什麽也不做,什麽也不說。”

年幼的少年獨自站在母親的墓前,在雨水裏抱着巨大的畫本。

然而墓石什麽也不會做,墓石也并不會說話。

人們在遠處竊竊私語,那個魔女一樣的女人,這回可算是死了。

“傳遞悲劇的是活着的人,傳遞悲劇的是鮮活的,跳動的生命。”

父親在黑色的轎車前打着傘冷冷地看過來。

“那麽我的孩子,在道別之前,讓我告訴你,打敗悲劇的秘訣,”她因重病折磨而骨瘦如柴的手劃過病床前年幼孩子的臉頰上,卻露出一個狡黠的笑容來,“成為魔王吧。”

魔王特急列車

八年後,車站。

有人急匆匆地拿着字條跑進車站裏,先是連說帶比劃地和車站的工作人員确認了車次,并在得知距離他所等的車次到站已經過了一個小時後,一籌莫展地揉了揉眉心,初冬額頭上出了薄汗,幹練的短發因為剪得太短而豎起,在站臺人員的提一下拿出了照片和名片,說明這就是自己本來要來接的人,照片上的少年有着栗色的短發和不知是因病還是因傷而有些左右顏色不對稱的眼睛。

“不如去播報臺先播報一下尋人啓事,我們也會聯系安保系統的人。”問詢臺的人提議道。“既然還不到十八歲,今晚還找不到的話就只有報警了。”

“說的也是。”急切的年輕人擦了擦汗,“都怪我疏忽了。”

随即将照片放回長外套的口袋裏,脖子上的毛線圍巾因為他的動作而一擺一擺地掃過他戴着手套的手。

突然,他察覺到方才還忙着幫自己想辦法的工作人員一下都沒了聲音,一并看向自己的身後。

于是他也跟着回過頭去,只見一個穿着短外套的少年站在那裏,相貌比照片裏稍長了一些,不過仍舊是介于青年與少年之間的樣子,拖着灰色的小旅行箱,往兩手之間哈着熱氣,栗色的短發露出凍得通紅的耳朵。

“阿灼?”來接人的青年不太确定地問道。

被稱為阿灼的訪客點了點頭,将手指縮進袖子裏,手裏的手機上綴着某種動物形狀的裝飾,舉手投足雖然還透着孩子氣,然而神色卻十足十的幹練,擡頭看了來接自己卻遲到的人一眼,轉而笑道,“許久不見了石田先生,雖然想和您馬上寒暄敘舊,但是能不能先借點零錢去便利店買杯熱咖啡?我來得太急,沒來得及換貨幣。”

被稱為石田的人急急忙忙地掏出了自己的錢包從裏面利索地拿出紙鈔遞到眼前的少年面前。

然而對方只是看着他不動,兩手縮在袖口裏插在風衣的左右口袋,絲毫沒有準備接過來的意思。

兩人就這麽僵持了幾秒,石田放棄一般地放下了拿着紙鈔的手。

十分鐘後兩人一并坐進了石田停在外面停車場的車裏,石田在駕駛座上系安全帶,被稱為阿灼的少年訪客自覺地坐進副駕駛座裏,一手拿着冒着熱氣的咖啡,另一手系好安全帶,坐穩以後将咖啡放在兩膝之間夾着,把挂在手腕上的便利袋拿下來打開,露出裏面冒着熱氣的叉燒包,急切但又小心翼翼地沿着邊沿咬下去。

石田看了他一眼,轉了車鑰匙,打着方向盤倒車出了車位,轉向向出口,停下來,又側目看了副駕駛的少年一眼,伸手把他膝間的咖啡拿起來,放進手剎後面的空隙裏,沒等對方開口就自己先自顧自地說道。

“抱歉來晚了,本來今天是沒有事情可以提前來的,然而大學的學生會突然又急事,實在是很不好意思。”

副駕駛座的灼聞言回過頭來笑了笑,“怎麽會,時隔這麽多年您還能記得我,百忙之中抽空來接我,我已經是很感激了。”

車駛出了停車場,石田朝着副駕駛座瞥了一眼,看對方回答得一臉客氣,說完了馬上一心不亂地吃叉燒包的樣子,心裏想的是恐怕這個人感激是沒有,有吃有喝的滿足了倒是真的。

不過小孩子嘛,這樣最好不過,不然真不知道之後的日子可怎麽相處。

車很快駛入了市區,因為石田的遲到而趕上了下班高峰期,兩個人在車裏跟着車流走走停停,沒有什麽話說,阿灼吃東西很慢,然而也很優雅,不愧是大戶人家教養出來的少爺,等到他吃完了叉燒包再次拿起咖啡的時候,石田趁機打開了車載廣播,路況播報和沒品的口水偶像歌一起響起來,氣氛一時間說不上是緩和了還是更尴尬。

阿灼是石田一位遠房堂叔的獨生子,要論親緣的話,算得上是兄弟關系,然而要論家緣,可以說是毫無關系,而如果論血緣的話又完全是另一回事。

阿灼自然也不是少年的本名,說來話長。

石田的父家原本是大陸的名商,本來身為長子的石田的祖父因為無意繼承家業而獨自離國,将繼承權丢給了三個弟妹,之後又為表誠意,結婚時入贅随了女方的姓,托不愛出風頭的祖父的福,之後出生在祖母家的父親以平凡之人的身份度過了平凡的一生,并将這份平凡傳給了自己。

然而或許是人老懷古,在自己十八歲的時候,祖父的舊家突然派人來找到了自己,雖然繼承權早已是天邊浮雲,但作為親戚,幾番往來下來多少又再築了些良好的關系,從而也了解到當年祖父抛下的三個弟妹之中,也同樣各自離開了故土,直至本家去尋人時,已經各自在海角天邊入土為安了。

而其他幾支由于種種原因,出于尊敬也将孫代的幾個孩子送回來打了招呼,祖父的末妹尤善交際,嫁去了他國,兒女也多,到了這一代已經看不太出來亞系的樣子,金發碧眼的小姑娘雖然漂亮,但是語言有些困難,其中只有阿灼一個不知道為什麽比旁人多會集中語言,能與他交流,所以雖然年齡相差得有些大了,但對于一時興起跟去舊家的探親卻一下子掉進了世界大本營的石田而言,當時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聊天對象。

說來慚愧,外語并不好的石田當時到最後沒有記住阿灼的本名,倒是記住了自己随便談天時給他取得這個名字,現在想起來簡直又中二又拗口,完全是拿來欺負外國人的名字,好在在之前聯系通電話的時候對方表示并不在意,甚至說到了日本以後準備寫進檔案,一時間搞得石田又後悔又責任重大,然而親緣尚淺,也無從開口。

至于阿灼突然到訪的前因後果,據其父親的秘書說是因為家中想要他在成年之前多些游歷見聞,老實說石田對此将信将疑,或者有錢人家确實會選擇這麽教導兒女,但是突然把未成年的兒子丢給只見過一面就五年沒聯系的遠房親戚,未免有些太草率了。

二人最後停在了石田在市區外圍的家,客居在阿灼來之前好好地打掃過,父母在世時留下的東西也收到了儲藏室裏,按照對方提供的費用,多少安置了些床書桌電腦椅之類的家具。

阿灼推着行李箱走進去,坐下在床上。

“就只有這麽點行李嗎?”石田問道。

“是來了以後準備再購置的。”阿灼回答道。“學校聯系好了明天去報道,大概能先領幾套制服。”

石田直接笑了出來,“我都能想象明天會有多混亂。”

阿灼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他搖搖頭,“我是說,這個時候轉學本來就很少見,你又明擺着是外國人,你不知道現在的女學生有多喜歡這一套。”

灼笑了笑表示理解了。

“請多關照。”他故意誇張放大了自己的口音說道。

“請多關照。”石田笑着回答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