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皇帝心情不好,近日太子耽于玩樂,喜畋獵,近小人,漸不良于行,皇帝很擔憂,便下诏于東宮置崇賢館,以固太子之儲位,望太子以此為勉力。可是效果,似乎不佳,太子并無改善之處,令皇帝更為憂心。
他适才在兩儀殿與太子的老師談了談,與往日歌頌贊揚不同,此番聽聞的皆是揭太子之短的言語。皇帝甚怒,太子是有懈怠,卻也不致如他們口中那般一無是處。一個個都是落井下石的小人!
一怒之下,皇帝罷了太子的兩個老師,氣沖沖的往甘露殿來,欲召太子,與其促膝長談,上一回,吳王受君父親自開導,而今已全改過自新,再無不法之事,朝中有高贊吳王之聲,現太子不打聽話了,他親來教一教,總會好的。
皇帝一路想一路走,走到甘露殿,便見遠遠的走來一群人,最前面的是高陽,不不不,是高陽抱着晉陽,晉陽躲在她姐姐的懷抱裏,笑的眼睛都眯起來了。皇帝頓時展出笑意來,高陽如初雪紅梅,綻放光彩,晉陽如夏荷初露,玉雪可愛,看着便讓人眼前一亮。皇帝不由停下步子。
二人越走越近了,到了皇帝跟前,高陽放下晉陽,一同做了個揖,皇帝笑吟吟道:“是十七娘與十八娘來了。”
人小忘性就大。晉陽已忘了方才的不悅,小臉笑得甜蜜蜜,把今日做了什麽都與皇帝說了,皇帝側耳傾聽,不時還問幾句,貴妃那兒的吃食可口麽?小娘子們如何?喜歡的咱們就弄進宮來天天陪兕子玩。
晉陽嘟嘟小嘴:“才不要,我有十七娘就好了。”
高陽聽得發笑,這大約就是孩子的獨占欲了,捏捏晉陽的手道:“多個人陪你玩還不好?”
晉陽毫無猶豫:“不好,吵吵嚷嚷的沒勁。”
皇帝哈哈大笑,又逗了晉陽幾句方止,令人好生送了公主回去,又将高陽留了下來。
有宮婢奉上茶來,高陽親自捧過,侍奉皇帝用茶。皇帝垂首飲了一口,見高陽面帶笑意,恭謹謙孝地侍立身旁,不由嘆了口氣,若是太子也能讓他少操些心就好了。底下人争言太子之過,皇帝固恨這些人诋毀太子,也氣太子不争氣,不知修德,給人可趁之隙。
高陽觀察皇帝的神色,見時機差不多了,便道:“阿爹如何嘆息,可是兒不孝,令阿爹煩心?”
皇帝安慰地撫了撫高陽的手背,柔和笑道:“我兒溫柔端莊,至誠至孝,怎會讓我煩心呢?”
高陽歡欣地抿了唇笑,神色之欣愉與任何一個聞得父母贊譽的尋常女孩如出一轍。皇帝不由也笑了,面對這樣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他頓時就有一種想要與其傾訴另一個孩子不大乖的心情。
皇帝微微斂了笑,面露失望:“是大郎,小時也是聰明可愛,怎麽大了反不懂事了,行為不檢,為下所惑,儲君如此,叫朕如何放心啊。”
終于來了,高陽暗喜,面做擔憂裝:“大郎素篤孝,為政如何,兒卻不知,但觀往日臣下之高贊,也當無所錯,大郎本性至純,十幾年來都是好的,忽然如此,想必是受人所誤。”很娴熟的扮演一個關心兄長的好妹妹形象。
Advertisement
太子的事,皇帝很憂愁,偏生這事關儲君不賢,還不能與大臣商量,大臣若得知皇帝與東宮有隙,必會生事,他還沒有易儲的想法,自然是要保太子。在京皇子中,晉王還只知憨玩,于進學上,竟不如十八娘用功,魏王倒是明事理,可惜又同太子不對付,說出來的話難免偏頗,細數之下,能說道的竟只有少數幾位利益無幹的公主了,剛好,眼前就有一個。高陽所展現的一直都是無偏無倚,她同晉王好,但也從未忽視其他諸王,吳王蜀王幾兄弟雖離京之藩,但凡有慶典生辰,她的禮是從不少的。
對着這樣一個看起來很公正中立的女兒,皇帝唠叨起來頗無顧忌。
“你說的是,必是東宮小人縱橫,帶壞了我兒!”人人都說太子的不是,還是十八娘公正,皇帝不願易儲,少不得就會撿自己愛聽的來聽。
“不能再讓大郎為小人環繞了!阿爹總要為大郎計,不如搜訪賢德,以輔儲宮,有良師有益友,大郎自會一心向好。”高陽先是語氣憤憤,憤慨竟有人帶壞她兄長,接着提出意見,循循誘導,很為太子着想。
有小人就去小人,再擇賢士充盈東宮。主意很好,也很在情理之中,皇帝沉吟:“容我想想。”
高陽贊同:“徐徐而來,周全為要。”心裏知道,已經成了大半了。
如高陽所想,皇帝主意已定下差不多了,他想起留高陽下來是有事相商,本是要關心女兒的,卻反過來被女兒關心了,皇帝心間暖融融的:“來來,靠近些,阿爹有話與你說。”
高陽要做的事已做了,坑太子也坑了,眼下就很輕松,可以繼續當撫慰老父心靈的乖孩子了,笑着上前道:“看來是好事。”
“是好事不假。”皇帝愈發高興了,“晉王要開府了,我已令人建邸,府邸營建總要幾年,才能事事妥善,你的,也一并建了吧,早些着手,等建好了,有不喜的地方也好去拆了再改。”
建邸的下一步就是出嫁,高陽很适時的面如霞飛,低聲喃喃:“阿爹不要兒了麽,這麽快就要我出宮去。”
皇帝笑着擺了擺手:“若能留我兒在宮中一輩子,我豈有不樂意的?只是,也不能耽誤了你啊,府邸先建着,至于驸馬,我必為你擇一良婿!”
高陽羞答答的,輕若蚊吶:“嗯。”
看得皇帝那被太子操碎了的心,愈合了起來,雖然他兒子不太乖了,但女兒好啊,真是阿爹的小暖爐,嗯,先定下,然後遲些出嫁,至于驸馬,再看看,若有比房氏好的,更改主意也無妨。高陽的品性與頭腦,不管哪一方面,皇帝都覺得必要嫁得上佳才好。
接着就說到府邸建何處,這一件,高陽是可以做主的,她道:“四郎在東都有阿爹賜的魏王池、魏王堤,兒也要一個公主池和公主堤。”所謂魏王池和魏王堤,是皇帝賜給魏王的,在洛陽的潴沼三百畝,魏王命人挖成池,又修堤與洛河想接,供游人行走。每到春天,堤上楊柳依依,堤下河水清清,引得文人墨客無數,魏王之名因此二處聞于世人之耳。
人們一提魏王池魏王堤便會想到魏王,很能揚名,高陽趁皇帝高興,她也要一處美景,讓人們一提起便想到高陽公主之名。
皇帝當下心情很好,高陽說什麽他都應,并且他以為這不算什麽,想了想,便道:“長安城沒有什麽池堤可以賜你的,這樣,我就将曲江南岸的芙蓉園賜你做別院,如何?”
芙蓉園位于長安東南,為前朝所建離宮,居地三十傾,周回十七裏,園中廣廈修廊,連亘屈曲,其地延袤爽垲,跨帶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綠被岡阜,東坂下有涼堂,堂東有臨水亭。
本是貞觀十五年,陛下賜予魏王之地,現陛下卻将此處賜給了她,高陽大喜,立即稱謝。
皇帝笑道:“至于城中之邸,便取晉王邸一坊,你們往來方便,日後要去看建造如何,也好一同出行,如何?”
高陽無有不應,拜謝:“謝阿爹為兒思慮。”
皇帝撫須而笑。
出了甘露殿,高陽就什麽害羞都沒有了。宮中衆人耳聞高陽公主要建邸,無不相賀,待聽聞皇帝将芙蓉園賜給了她,心中就酸溜溜的,酸完之後,仍舊是賀,反正,就算不賜高陽,想必也輪不到她們。
唯有晉安公主又很生氣,芙蓉園她去過,也有過一段流連不返的時日,這麽好的地方竟然要給個賤人糟蹋了!她與高陽的仇怨,又單方面的深了。晉安越想越覺得,有高陽,所有好事便都輪不到她,這是利益相關的事,她不想忍了。
可是,不想忍,也得忍,晉安若真想與高陽別苗頭,她雖不願承認,卻也自知還遠不是對手,腦海中便适時地出現了韬光養晦四字。
從甘露殿出來的第二日一早,高陽收到了來自武媚娘的……玫瑰!
作者有話要說: 不要說了,我造那時候玫瑰還不代表愛情,但我不聽,我就不聽,我任性,我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