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 大暑暴雨 榨油、暴雨

第二天一早, 草原上就多了好幾個在那裏彎腰弓背拔草的人。

幾人穿着外套,帶着遮陽帽,旁邊的被拔下來的油莎草已經堆成一座小山。

“這要是能成功榨出油來, 那這不就是一片油田嗎?”江媽看着這一望無際的原野,感慨道。

江爸捶捶自己的背,一點也不是很開心的說,“那我們光拔草就得廢掉,更別提後續的榨油工程了。”

江媽白了他一眼,就知道在人家興頭上的時候潑涼水。

幾人把拔下來的草都放到山洞口旁邊,江媽把油莎草上的豆都給摘下來,放到一旁的籮筐中,油莎豆小小的, 跟土豆的顏色有些相似。

水從瓶子樹中流出來,江媽蹲在那邊把油莎豆一顆一顆的洗幹淨,抖抖上面沾的水,放到旁邊的竹蘿中。

那邊三個人頭碰頭看着江昭慈手裏拿的《天工開物》,書上正是膏液這一章節。

“這榨油的方法很多啊,我們用哪一種?”江爸看着書上這老長的一段話, 看得頭都大了。

江昭慈指着上面的圖片說道:“爸, 你就把這個榨油工具給做出來。”

江爸把書給拿過來,仔細的看着上面的圖示, 觀察了好久才把書還給他們, 自己拿着工具開始在昨天砍來的巴沙木上比比劃劃。

江媽和江昭慈在那邊嘀嘀咕咕後, 開始生火放陶鍋,把已經用工具碾碎的油莎果放入燒紅的陶鍋內,開始不停的翻炒,江昭白一直往裏面加柴火, 控制好火候。

等江媽覺得翻炒的差不多後,立馬出鍋,把油莎果渣放到昨天編制好的竹蒸籠上,開始上鍋蒸。

“這得蒸多久啊,也沒有表可以看時間啊”,江媽放上去之後,才想到這個棘手的問題。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決定還是憑感覺來,這次他們本來就是試水的,如果失敗了,那就之後吸取教訓再來。

江爸放棄了需要精細制作很久的榨油工具,而是選擇去外面的河灘上,叫上江昭白,去選點大石頭。

Advertisement

兩個人在河灘上挑挑撿撿,最後搬了一塊圓潤的大石頭來,然後又挑了一塊大石板。

回去的時候,江媽剛把蒸好的油莎果放到布上,熱氣騰騰的,忍着痛拿布包裹好。

江昭慈趕緊把之前曬幹的小麥稈鋪在地上,把布給包住,兩個人一起用剩餘的小麥稈包成圓餅狀。

“之前那個工具來不及做,我看旁邊有介紹用杠杆榨的方法,也不知道行不行,試試看吧。”江爸和江昭白扛着洗幹淨的石板回來,跟兩人解釋道。

把石板放在石桌上,包好的油莎果放在上面,然後用木質長片把石板圍住,留出一個口來,下面放上一個圓桶。

再把另一塊石頭放到小麥圓餅的上面,裏面的油液慢慢的滲出來,江爸用繩子固定木片,讓油液少滴點在旁邊。

江媽見狀還是把木盤給放到石板的邊緣,能接一點油是一點。

油液慢慢的順着石板的邊緣滴落到木桶中,也是含油量超過其他榨油植物的關系,即使他們操作有很多的錯誤,但還是得到了一小罐竹節的油。

“這榨油靠我們這樣粗糙的手法,真的不行,還是得按書上的方法來。”江媽看着忙活了大半天才得到的油,覺得不是特別的滿意。

江昭慈把上次撿來的凹凸棒石掰下一部分,洗淨後磨成粉,擡頭看着江媽說,“之後慢慢來呗,那邊還有一大片的油莎草呢。”

她把石粉倒了一些在蓋住竹節的布料上,然後将裝油液的竹節傾斜,油豎着竹壁往下滴落,和石粉混合在一起。

江昭慈心裏失望,嘆息般的把竹節拿正,“看來這凹凸棒石不經過處理,根本無法吸附掉裏面的黃曲黴素。”

“沒事,你不是說這油營養價值特別高嗎,那可能裏面的毒素含量沒多少。”江媽看着她失落的模樣,出聲安慰她。

雨季要來臨的感覺越來越明顯,他們已經無心把心思放在榨油上,這麽多天一直都在山裏面争分奪秒的采摘東西。

今天往洞裏搬很多曬幹的木柴和采到的野果、野菜 ,明天就是把采到的野菜曬幹,再去摘點面包果和香蕉。

他們盡量收集着山裏各種各樣的吃的,用的,在雨季來臨之前把該做的準備給做好,不至于到時候沒有東西可以吃。

這天下午,他們從山中回來路過五彩河的時候,江昭慈發現河水居然冒出很多細小的水泡,有小魚接二連三的跳出水面,空氣中能聞到很濃重的土腥味。

再擡頭看天,天上已經沒有了太陽,烏雲慢慢的向這邊的天空飄過來。

她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嚴肅看向衆人,“這雨季怕是要來了,而且很有可能是大暴雨,你們看河水冒泡、小魚出水,還有剛才我們過來的時候,樹幹有很多汁液滲出,這都是風暴要來的前兆。”

江爸和江媽雖然已經做好了準備,但聞言還是有些心慌。

“哎呀,我說呢,今天就是大暑。”江爸猛的想起來,拍拍自己的頭,他上次說的話還真的要實現了,只希望不是洪澇。

趕緊的把曬在河灘上的東西都給收到洞中去,這麽多天的努力下,總算是有了些成果。

兩邊山洞的入口都被挖出來一條溝渠,上面放着木板供人可以通行,在溝渠的旁邊又有一截用巴沙木做的門板,卡在洞口外面挖好的凹槽處。

進入洞口後滿是沙袋,這一袋袋的沙子,是用江媽做的麻袋,幾個人每天去千湖沙漠那邊背回來的。

在旁邊留出來的燒火的地方上,邊上着兩個爐子,是江爸前兩天燒制好的,一個爐子上面放着陶爐,旁邊還有用巴沙木做的保溫水壺。

牆上還挂着好幾件用棕榈制作的蓑衣,和用來避雨的竹編鬥笠。

最顯眼的是靠牆的一個大木桶,上面還有一個木蓋子,走進去一看是滿滿一缸的水。

幾人趕緊的把東西都給放到倉庫中,這山洞最好的地方就是不會漏雨,也不會返潮,不然這些曬幹的東西真的沒有那麽容易存放。

江昭慈看着山洞中滿滿當當的東西,心裏有了一種滿足感,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的從山上搬回來。

她每次走進這個山洞的時候,都會笑着說,“我們這樣真的跟喜歡屯糧的倉鼠一樣。”

可不是嘛,這山洞中塞滿了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東西。

進去的時候,就能看見一個個木架被放在山洞中,每一層都放着東西,塞得嚴嚴實實的。

第一層放着用防水袋包好的各類的幹菌子、木耳、海帶、紫菜、銀耳幹等等的幹貨。

第二層就是曬好的魚幹,這個也是用袋子給裝好的。

接着就是放在陶罐中腌制好的仁面果,江媽用糖和醋柳果腌制的,味道酸甜,清脆可口。

野菜幹被碼在竹筐中,有烏毛蕨菜、鹿舌菜、樹仔菜等等,旁邊放着的是用甜龍竹筍制成的筍幹,棕色的筍幹看着平平無奇,吃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

另一個木架上放着一個又一個密封的竹節,裏面裝着炒制好的腰果。

以及制作好的油雞枞,這味道香的江昭慈每每聞到都饞的不行,還有各種各樣的果幹。

最後放着兩筐曬幹的面條果。

除了這些東西之外,還有放在筐子裏的榴蓮、菠蘿蜜、木奶果、芒果、甜橙、香蕉、椰子等等,還有新鮮的竹筍、面包果、油莎果等。

連着山洞的一側都被擺滿了幹枯的木柴。

“這都是我們這十幾天的成果啊”江昭慈看着洞中滿滿當當的東西,不無感慨的說着。

每天天才微亮就起床,一趟趟的往洞中趕,磨得腳底生泡,鞋底都開裂的地步,才将将收集了這麽多的東西。

現在雨季終于來了,他們也可以好好的休息幾天了,反正這下雨天也幹不了什麽事情。

在他們回來不久後,白雲就全都被烏雲給遮住,天色昏暗,風吹動着外面的樹木,營造出一副世界的末日的景象。

江爸過去把兩邊的木門都給推上,完全堵住洞口後,再把大石頭給放在木門後面,這下呼嘯的風聲、急促的雨點都繞過山洞口,往平原吹去。

照明樹被江媽從外面移到洞中,待在原生土壤中,又被照顧的很好,現在枝葉更加茂盛蒼綠。

原本昏暗的洞中,因為有照明樹的光亮而變得亮堂堂的,連洞壁上面的紋路都清晰可見。

幾人圍坐在石桌旁,江昭慈把爐子上的陶爐拿下來,把熱水倒在旁邊的“巴沙木牌”暖水壺中,江媽開始燒爐子煮飯,把解凍好的大蝦陶洗幹淨,去蝦線放入生姜爆炒,另一個爐子上放上類似于砂鍋造型的陶鍋,放水放入脫殼的小麥焖煮。

洞中飯香四溢,小咪和小黑在旁邊的貓爬架上玩耍,因為要下雨而“無家可歸”的鄰居小松鼠,無聊到趴在竹板上,用指甲磨快快的龜殼。

在山洞中幾人坐在暖意洋洋的洞中吃飯時,海上航行的船只因為暴雨,不得不停留在一個荒島上稍作修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