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 薪火相傳 萬物總有歸處
泉潭鎮上的後巷開了一家鋪子, 牌匾上挂的是山珍海味,鋪子裝潢別具一格,窗戶開在門邊上。
來往的行人都一眼被窗戶底下的玻璃櫥櫃給驚的走不動步, 三三兩兩的圍在這邊上,交頭接耳。
還有挂在門上的木牌,上面寫着鋪子開門時間不定,順應山珍時節開門。
把衆人的胃口吊的高高的,第二天再來看時,玻璃櫥櫃中已經擺上了一罐罐的番茄醬,外皮青綠的玉米、紅彤彤的番茄、雪白的紅薯粉、毫糯索等,瞧着跟鎮上其他賣蔬果的也差不了多少。
宋嬸站在窗臺上,笑意盈盈的望着大家, 嘴上熱情的招呼。
“不買沒關系,可以瞧瞧,價錢都寫在這上面了,不過十幾二十文,可都是從海外番邦得來的種子,味道不錯, 勝在稀奇。”
圍觀群衆中就有一男子指着玻璃櫥櫃, 語氣驚疑,“你們光是買琉璃就花了不少銀錢吧, 為何番邦之物你們卻賣的如此便宜?”
十幾二十文買別的蔬菜已經是價貴, 但像那洞子貨, 稀奇點的蔬菜便要幾千錢,同樣是番邦來的菜賣的如此便宜,實在是叫人生疑。
“這番邦之物雖稀奇,跟洞子貨卻不能比, 會種後産的量就多,吃不完就拿來賣,可不就便宜點。”
“像這名為番茄,酸甜可口,拌糖、炒蛋或者做成湯都可的,你們若是要買,我還得搭幾個做菜的方子呢,衆人也都瞧見了,我們山珍海味鋪席,賣的就是順應時節的食材,春賣筍,夏賣瓜果,秋冬自然又有其他的東西可賣。”
“今兒個若是不買,再等幾天,賣完這一茬,我們可就得閉店,尋找新的食材來賣,保管是各位沒見過的。”
宋嬸巧舌如簧,把衆人的那點小心思抓的牢牢的,先前質疑的那位男子,反而是掏錢最爽快的。
宋嬸招呼,鄒城負責拿物品,江媽收錢找錢,大家也不是看中東西有多好,純粹就是圖便宜還圖新鮮罷了。
等到東西一賣而空,那男子還沒走,站在窗臺前面,面白無須的臉龐憋的兩頰發紅,想開口又猶豫的提着東西站在旁邊。
“郎君可是有話要說?”鄒城忙着收拾東西閉店,發現他的反常,詢問道。
男子是司農業寺的一名小官,名叫葉文,他平生沒有別的愛好,凡是看見了一些稀奇的農作物,便移不開眼,總想着怎麽把他們推廣出去,給泉潭鎮的百姓添道菜。
番茄、玉米、番薯粉等,可全都不在他認識的作物中,知道是海外之物後,就更邁不動腿。
他漲紅了臉,也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話可能不是很妥當,猶豫再三還是問了出來。
“我是司農業寺的,剛聽大娘說,這些基本上都是從海外得來的,能種活後産量就高。”
葉文摩挲着雙手,眼神盯着鄒城不放,嘴上說出的話很誠懇。
“我也是老毛病犯了,發現點沒見過的菜就走不動道。就是想冒昧的問問,這些菜的種子能不能賣我一點?我也不是要去種來跟你們搶生意,就是,哎。”
他說着就詞窮,請人賣他種子,這不就是搶生意嗎,想着幾人也不會相信他,也不等鄒城回話,轉過身腳步沉重的往前走去。
鄒城在後面叫住他,“前面的郎君等等,我們東家請你進來坐坐。”
葉文拘束的坐在店內的椅子上,頭都不敢擡,要是知道跟他對話的是個小娘子,他,他還是會來的。
“司農業寺是管地方的農業的嗎?”
江昭慈心有好奇,總得把事情問清楚,才好決定是不是要賣他種子。
“是管地方農業的,管的是莊稼産量,種樹以及發現栽培新的作物。”
葉文的聲音輕的跟蚊子一樣,仿佛江昭慈是吃人的怪物。
“種子我有,但得出錢買。”
她倒是想做慈善,但如果玉米和番薯等高産糧食作物在泉潭鎮培育出來,她店裏又不止這些新奇的植物,以後還得買賣,與其捐贈,還不如一開始就明碼标價。
他聽完後,欣喜的擡頭,不過一秒又趕緊低下頭,聲音變大了點,包含着激動。
“當然得掏錢買,小娘子你說,只要你開口,我就掏的起。”
反正寺裏也會返回這筆錢。
“一包種子算是五百文,我多給你點,我店裏呀,以後賣的稀奇東西會更多,你到時候可以常來逛逛。”
“關于這幾種種子的種植方法”她說着,找了只紙筆,遞給葉文,“我說你寫。”
她可不會寫他們這個朝代的字。
江昭慈全部說完後,宋嬸就拿着打包好的種子過來,等着葉文掏錢
葉文激動的從身上掏出錢袋子,拿出一粒碎銀子,差不多有三兩,放在桌子上。
“我可買過海商售賣的東西,價錢昂貴,小娘子要的價少,葉某銘記在心,無以為報,多出的銀錢還請收下。”
不等宋嬸找錢給他,接過袋子就推開門跑出去。
誰也想不到,就是這個瘦弱的年輕人,靠着年複一年的培育各種農作物,到後來成功的當上長樂國農業部的領頭人。
荒島的植物在他的手裏,開花結果,繁榮昌盛。
而現在,他不過還是個位卑言輕的小官員。
送走了葉文,幾人開始數錢,主要是鄒城數,在江昭慈不斷磨砺之下,他終于成功學會了算數,成為了苦命的接班人。
“一共是二十兩一錢十二文銀子。”
鄒城說完,江昭慈和江媽拍掌,雖然大家分完也沒有多少,但就是很開心。
江昭慈請客,去吃了頓大餐,幾人乘船回去。
…
何大夫最近制藥,忙的是風生水起,腳不沾地。
何嫂子跟衆人悄悄的吐槽,“他呀,制藥丸跟走火入魔一樣,我起夜時,還聽他嘴裏在念,什麽大花啥的。”
“是大花五桠果,嫂子,讓何大夫悠着點,藥鋪早開晚開都不礙事,保重身體才最重要。”
江昭慈咬着番茄,含糊不清的說着。
大花五桠果,在荒島建設中發現的植物,植株高大,花朵美麗,最主要的它是可以藥食同源的。
當成水果,能做果汁、果醬,葉片也可入菜,是他們下一次開店要賣的東西之一。
而作為藥材,果實能止咳、解熱毒,還可以和葉汁一起用來洗頭,對治禿頭頗有良效,樹皮的話,在現代是能做收斂劑,來治鵝口瘡的。
江昭慈嚼着番茄,有些心虛,畢竟何大夫的案桌上擺的滿桌子的草藥,全是她采的。
從屋子裏晃悠出去,來到書屋後面的藥房中,那是專門為何大夫建的,本來在船型屋那邊就能選出一間當藥房的,他不願意一個人呆在那裏。
藥房前有院子,裏面板凳上曬滿了各種藥材,其他小朋友對藥材不感興趣,只有楊清安蹲在一邊看何大夫制藥。
“何爺爺,藥材都要曬幹磨粉制成藥丸嗎?”
楊清安歪着腦袋好奇的問,表情很認真,等着何大夫的答複。
他是真的很喜歡藥材,平常話都不多的,一到藥房就有數不清的問題。
何大夫握着藥杵砸在石臼中,笑的皺紋都橫亘在臉上,他的孩子多,可沒有一個人願意學醫的,眼前有個學醫的好苗子,他自然是傾囊相授。
“制藥呀,可不單單是曬幹,要炮制成飲片,就要先“水飛”,用金石介殼等藥物,能浮在水面上的,反複研磨後,粉末的粗細不同,有的飄在水上,有的會沉下去,撈出後,就可得到很細的粉末。”
“還有加熱、酒溶冷凝等工序,制藥可難着呢,小郎君,你要不要跟我學醫呀?”
何大夫就是随口一問,他也不指望這麽點大的孩子,就能想清楚以後做什麽。
可楊清安卻很認真的板着小臉點頭,聲音小卻堅定,“何大夫,我知道當大夫是要治病救人的,我想跟你學。”
他來荒島前經常做噩夢,礙于他的父母,何大夫也不能過來幫他治病,可來到荒島上以後,是何大夫細心照顧他,治好了他額頭上的傷,也治愈了他的頭痛。
楊清安是真心把何大夫當成爺爺,也真的很想要學醫,想讓跟自己一樣的小朋友,都從噩夢中抽離出來。
“哈哈哈,難得小郎君不優柔寡斷,我便将這身本領都傳授給你。”
站在門外的江昭慈沒有進去打擾師徒二人,轉身回去,原來孩子早早的就規劃了以後的路,可真好。
…
何大夫的制藥手段越發的熟練,一盒盒成型的粒劑、濃縮丸、微丸放置在案頭上,每種藥都要取出來一盒,送到官府專門的檢測機構中。
“這就是送來的新藥,托楚家的關系開在熟藥惠民局旁邊的那家藥房做的?”
說話的是個頭發花白的古稀老人,聲如洪鐘,嗅着用退燒樹葉子制成的微丸,眉頭緊皺。
跟他有一樣動作的是乾明寺的圓悟方丈,若論起制藥來,在座的這些六七十歲的大夫,沒一個比的上他的。
“制藥的大夫手法一般,微丸做的還是過于大,不過藥效倒是出乎意料的有效。”
圓悟方丈別看人溫和,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實則私底下很是挑剔。
“我那藥局有個小子,年後發了風寒不退,我給診斷的,服了藥遲遲不見好。不過轉天再去看他,居然就好全了。我還當是藥起作用了一問,吃的是來歷不明臘藥包裏的藥。我當下就拿着藥去驗,當真有奇效。”
沈大夫的話吸引了在場所有大夫的視線,手頭上的活都停下,想看看這治風寒有奇效的藥長什麽樣。
“那看來,是臘月出來行善積德了,惠景幾個也收到了臘藥包,我當時就驗過,是好藥,就是制藥手法粗糙,不夠精純,不然這藥效能夠更好。”
圓悟對何大夫制藥的手法頗為不滿。
“開業時,去會會他。”
…
藥鋪開業的時候比較低調,不好放鞭炮挂紅綢子,整得跟慶祝人生病一樣,落在有心人眼裏,那就是不吉利。
悄悄的緊閉了好久的藥鋪,大門打開,露出裏面一整排的藥櫃來。櫃子裝不滿,但排面得給夠。
“也沒有人會到剛開門的藥鋪裏來買藥,坐下來歇歇。 ”
何大夫打着哈欠說道,他心大,靠在桌子前面,眼皮耷拉着,做了一晚上的夢,沒睡好。
準備在這守一天,到點就回去,他剛合上眼睛,就被淩亂的腳步聲給驚的一哆嗦。
睜開一看,好家夥,前面咋圍了那麽多的老人,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他。
被他們盯着寒毛直豎的何大夫,話不自覺的往外冒,“幾位是看病,還是買藥?”
“這是你制的藥?”圓悟攤開手心裏的藥。
何大夫茫然的點頭。
“制藥水平太差,你要不有空到乾明寺來找我,我叫圓悟。”
“圓悟大師?”
何大夫對制藥能手圓悟大師的名號自然知道,當下激動的都不知道說什麽好。
“哈哈哈,你莫急,給我幾個老家夥介紹介紹藥房裏的藥吧。”
沈大夫撫着花白的胡須,帶着笑意的說。
這是何大夫的強項,他一一介紹着藥鋪裏現有的藥材。
燙傷藥:從一種名叫“特別斯”的樹上,把開裂的樹皮剝下來,曬幹磨粉後,制成的燙傷藥,灑在創面上,就能長出新的皮膚。
入眠香包:從魔床樹中取葉子磨成粉後,放入香包中,有助眠的效果。
還有退燒藥、燙傷膏、治禿頭的、腹瀉、口腔炎、肚痛等藥。
衆人連連點頭,藥效真的不是弄虛作假的。
“也不跟你說虛的,官府有意收購你們的藥材,多制點藥,你們意下如何?”
沈大夫直截了當的把話給挑明。
何大夫知道江昭慈的想法,本來就是想有名氣後就轉賣藥材,讓官府他們自己鑽研去。
藥材的儲備量是很充足的,除了發現的藥材園地外,江昭慈還把一些藥材都移到巨菜谷中,繁育的更加茂盛。
“官府有求,不敢不應,不過該說的話得說在前頭,有些藥,別看療效好,但藥材短缺,只能供應小部分。”
何大夫不卑不亢,把醜話說在前頭,商議了很久,該賣的藥還是先賣着,藥材先送來,官府會做一個統籌的安排。
該給的錢是一定不會少的,為廣大百姓謀福利的事情,總不能因為這點事情拖後腿。
“到時候,記得有空就來乾明寺找我。”
圓悟大師買了一堆的藥,臨出門前還不忘再囑咐一聲。
他從這天,結下了一個莫逆之交,給他帶來了很多新奇的藥材,兩人并帶着個小尾巴,一起研制出很多救人的良藥。
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何大夫忙完後,在店裏來回尋找江昭慈的身影。
王七趴在桌子上,有氣無力的跟他解釋,“何大夫你別找小娘子,她跟郎君出去了。”
緊趕慢趕,終于趕在重要的日子裏,籌備好驚喜,就是累壞了他和齊康的兩條腿。
而被何大夫尋找的江昭慈,她正跟在楊清之的後面,穿街過巷,來到一幢宅子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