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世民好不容易遇見了卓東來,又暫時解決了一樁煩心事,正是要與四弟好生的敘敘舊情的時候,誰知外頭服侍的小太監就來傳了話,道:“陛下,皇後娘娘求見。”
李世民早就從卓東來口中得知,他還未曾娶妻,雖說一介帝皇總會有三宮六院的,但一想到卓東來是個素來潔身自好的人物,便覺得有些對不住對方,也有些自慚形穢的念頭在腦中直轉悠。
雖說李世民明白,卓東來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後宮,而後宮中的妃子無數,可是李世民總還是不想讓他親眼看到的。只要沒看到,雖然多多少少有自欺欺人之感,卻還勉強能自我慰藉一番的,畢竟李世民膝下已有子女,到時候再不碰那些女子就罷了。
可李世民還沒想到怎麽讓卓東來歡喜上自己,偏偏那位皇後就來攪了自己的局了。
看在長孫無忌的份上,李世民咽下了喉中的鮮血,同時也默默地忍下了胸中的一口惡氣,甚至于,為了不讓卓東來留下不好的印象,李世民口氣十分……不惡劣的說道:“宣!”
因為禦書房乃是重地,長孫皇後不可能帶着所有服侍的宮人進去,自然只能帶了最貼身的雨荷,由她在自己身後端着那盅冰糖銀耳羹一同進了禦書房後,長孫皇後見到李世民與一陌生的男子站得極近,不由得愣了一下。但随即她很快就回過神來,畢恭畢敬的給李世民請了安。
李世民咬咬牙,盡可能的讓語氣柔和些的讓長孫皇後平身。
因為卓東來是平民,見了長孫皇後自該行那五體投地的大禮,雖有些不甘不願,可見長孫皇後正等着,卓東來還是個有規矩的,便要跪下,誰知卻被一旁的李世民給攔了下來。
“四弟,這好歹是你的……二嫂,怎麽說都算是一家人,倒是不要過于規矩了,只拱個手便罷了,否則豈不是生分了嘛。”李世民說到‘二嫂’這兩個字時,實在是有些說不出口,可是沒有這個理由,也一時間找不到不讓卓東來下跪的理由,所以也只能拿着這個說事兒了。
卓東來倒是無可無不可的,雖說覺得李世民的語氣怪異了些,也并沒有放在心上。到底是處了多年的兄弟,至少卓東來還是能分得清李世民便是生了氣也不是對着自己生的,所以并沒有放在心上。
倒是長孫皇後聽了李世民的話,吃了一驚。
李世民有多少個兄弟,身為妻子的長孫皇後怎麽可能不知道,突然就冒出來一個陌生人,還讓李世民稱其為四弟,實在是讓長孫皇後不得不心生疑窦。須知道,李世民便是有個四弟,那也是李元吉,而李元吉也不是長成這付模樣,更何況他也早就死了,死在玄武門事變之時。
因着想到其中大概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長孫皇後也不敢胡亂猜測,又或者亂說話,免得惹了禍事,同時也心中在暗自懊悔,實不該在有外人的時候闖進來,倒是使得一輩子謹慎的自己卷入了前朝的隐諱之中。
不管長孫皇後的心中如何的千回百轉,面上到底還是仿若無事般的和睦:“既是陛下的兄弟,便是我的四叔,更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又何苦過于生分了呢。”絲毫不記得自己方才還向李世民行過禮的模樣。
卓東來雖然不喜歡蠍蠍螫螫的事情,卻不表示他不會虛與委蛇,畢竟他也是宮裏出來的,而宮裏素來都是最歷練人的,連着四五歲,還沒進上書房讀書的孩子都知道應該怎麽虛情假意。卓東來并不是不會,只是心中厭煩做這些罷了。
卓東來笑了笑,果然只是對着長孫皇後拱了拱手,道了一聲:“給二嫂請安。”
Advertisement
因着李世民不想讓自己好不容易的獨處多一個牛油大蠟在中間,所以,長孫皇後才來得及笑着說一句:“四叔不用多禮。”之後,李世民便問她來此是有何要事。
由于李世民的那個‘要事’二字咬字極重,長孫皇後驟然驚出了一身的冷汗,還生出一種感覺來——若自己來此并非要事,是不是就會……
就會怎麽樣,長孫皇後不敢深思,但卻越發認同自己卷入了宮闱陰私的想法,心中有些發慌起來。可是既然已經來了,長孫皇後再後悔莫及也無甚用處,只能盡可能的讓自己冷靜下來,向李世民展露自己溫柔和順的笑容,道:“陛下,方才聽說您回了宮,我便将之前吩咐下來的冰糖蓮子羹給你送過來了。您這些時日為了朝政大事辛苦了,我雖然不能為陛下分憂,好歹讓陛下能靜一靜心也好的。”
按理來說,長孫皇後這些話并不算過分越了矩,畢竟是夫妻,總不能說話太于戰戰兢兢,那樣的相處不說相敬如賓,反而更像是皇帝與臣子了,所以長孫皇後總是很好的把握住了分寸。
這一回,長孫皇後也是按着以往的說話方式來的,可惜,今日的李世民可不同于以往的李世民,饒是長孫皇後再聰明,自然也只能吃一塹了。
長孫皇後說話的時候,一旁端着食盒的雨荷就上得前來,打開了食盒的蓋子,露出了裏面的湯盅。李世民只是随意的看了一眼,然後就望向長孫皇後,意味深長的說道:“朕确實是辛苦了,觀音婢是不是很遺憾不能為朕分憂啊?”
這話說得誅心,不單是長孫皇後被吓了一跳,連一旁的雨荷都被唬住了,腳下不穩,手上也不穩,人差點軟倒在地不說,手上的食盒都掉到了地上,湯盅也打碎了,羹湯灑了一地。
長孫皇後心中一涼,忙跪地請罪。
“罷了,看在長孫無忌的面子上,朕就不治你這宮女的驚駕之罪了,皇後你也先回去吧,朕還有事要與四弟商量。”李世民無意再與長孫皇後糾纏,大手一揮,就要讓長孫皇後趕緊離開。
長孫皇後深知李世民這些話說出來是為了敲打自己的,不過是因着不好傷了她做為一國之母的面子,才拿着宮女說事罷了。長孫皇後也不敢駁,忙就謝了恩,拉着仍然腿軟的大宮女雨荷就出了禦書房。
卓東來看了一場好戲,雖不知道這長孫皇後到底哪裏讓李世民大發雷霆,也不分辨。畢竟,若是在大清的話,一個窺視帝蹤的大帽子扣下了,便是貴為皇後都得被廢了。這一回雖然是好戲,但卻事關二哥的後宮,卓東來也不可能亂說話。
卓東來看着長孫皇後出了門,不由得低頭想了想,便要與李世民告辭。李世民好不容易才趕走了長孫皇後,哪裏肯讓卓東來走,自是不讓,還說是兄弟相聚,好歹二人一起敘敘舊事,再用個午飯、晚飯、夜宵,然後再來個秉燭夜談,然後再留個早飯可不更好?
卓東來聽着李世民的話,前頭還覺得靠譜,後面就有些不太對頭了,忙忙就無奈得打斷了他的話,道:“二哥的好意,弟弟就心領了。只是今日實在不便,不得已之下,只能先行告辭了。”
“這是為何?”李世民還是不依不饒的,“我們兄弟好不容易才能見面,便是天大的事也該放在一邊不是嗎?就算是為了你的江湖勢力也是無妨的,有朝庭的暗中相助,你何苦擔憂大事不成!”
卓東來搖了搖頭,“并非是為了江湖勢力,我也不是怕與那司馬超群周旋,但我之前只顧着二哥你,倒把去曲江池的正事給忘了。”
“正事?”李世民皺着眉頭:“難道你不是為了陪那陸小鳳和花滿樓去看那長安十景?”
“自然不是。”卓東來笑道:“我是為了一把劍。”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