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告辭

對于不少修士來說, 這一次論道大會的經歷可謂跌宕起伏。

先有睿川老祖隕落,淩霄門無力承擔舉辦之責, 改由太初門接過重任;再有三位老祖先後舉辦道場, 令本次論道大會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風光。

眼下太初門又突然公布了一件大事,叫人措手不及的同時, 也不禁感慨:來一趟太初山,可真是見識不少啊。

韓老祖和昊炎老祖之子李懷瑾,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便說要等景鴻老祖出關便結侶。

只是時間久了, 再加上論道大會和景鴻老祖突破這樣的大事,讓人一時之間無暇想到其它,所以剛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 不少人還是驚訝不已。

有人恍然大悟: “前段時日太初門內都在傳, 說景鴻老祖極喜歡李懷瑾,看來并非誇大啊。”

有人則疑惑:“景鴻老祖出關不過兩個多月, 怎麽會這麽快給韓老祖舉辦結侶大典?”

景鴻老祖雖然突破成功, 但突破後鞏固境界對修士來說十分重要, 但凡修煉者都知道,大多數人光是鞏固境界便可花一年、兩年, 期間要安定, 鮮少會搭理人。

所以當太初門裏傳景鴻老祖是親自召李懷瑾去石崖洞府見面的時候, 一些人便懷疑這不是景鴻老祖的本意。

不過在大部分眼裏, 韓老祖和李懷瑾結侶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結侶大典竟然這麽快就舉辦,也不是無跡可尋:“昊炎老祖之子早在十幾年前便住進了太初門的玉溪峰, 若就這樣看,現在結侶也不算快了,好不容易等景鴻老祖出關,自然是越快越好。”

眼見太初門和散修盟會因這場結侶大典而更加親近,難免有人說些酸話:“一月之後便要舉辦大典,雖說看着是挺着急的,但這樣匆忙行事,多少有點怠慢,難道散修盟不察?”

“這結侶大典,又不是化神大典,更不是論道大會,旁人都是觀禮罷了,有什麽好怠慢的,既然太初門已因論道大會将九州道門齊聚,如今将客人暫留門內,正好不用大能們來回奔波。”

相較于其他道門修士議論紛紛、意見相左,散修盟的人确實是實打實的高興。

哪怕并非跟武詠思一樣乃盟主一系的修士,聽聞這個消息也同樣振奮。

昊炎老祖在盟內地位崇高,卻不好争權,有他在,散修盟既有了保障,也不用擔心有大能一家獨大、讓旁人連肉渣都分不到。

老祖跟盟主看似走得近些,但大多時候還是一碗水端平、誰也不偏幫的,所以大多數人明裏暗裏都想拉攏昊炎老祖。

當年南山分舵的姜宇臺欲與禦靈宗聯姻,便有人說他會帶分舵崛起,如今昊炎老祖的獨子跟太初門的化神劍修韓老祖結侶,可以想見,對于散修盟來說是多麽大一件喜事。

要知道,姜宇臺與禦靈宗的好事若是成了,其實是他一人得益,但李懷瑾與韓老祖一旦修成正果了,得益的卻是整個散修盟。

至于匆忙不匆忙、怠慢不怠慢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因為在他們看來,太初門若是真不願意,想要怠慢,直接拿景鴻老祖才剛出關、還需靜養為由便可推脫,根本不用這麽着急舉辦結侶大典了。

武詠思本想當面恭喜一番,卻不想昊炎老祖聽聞消息便獨自跑(殺)去了主峰,之後都不曉得在做什麽,總也見不到人,只能作罷。

他高興之餘也有些擔心,擔心原本就是香馍馍的昊炎老祖,如今愈發成為各方勢力争取的對象,彼此之間的競争便會愈發激烈。

他們這一系雖有現任散修盟的盟主,也因為曾幫昊炎老祖舉辦化神大典而多得老祖幾分看重,但也不意味這有旁人不可及的優勢。

武詠思吩咐随從:“還有一月時間,再去尋奇珍異寶恐怕來不及了,你速速回總舵,讓盟主有個準備,無論如何要在賀禮上好好下功夫。”

昊炎老祖本就是愛子心切的人,李懷瑾更是散修盟和太初門未來相親的關鍵,此時不好好把握,更待何時!

待送信者走後,有随行的修士想到什麽,提醒武詠思道:“真人,這禦靈宗到底是李懷瑾的宗門,前段時間因有論道大會,彼此忙碌,沒有交集便也罷了,但接下來我們若是都留在太初門,低頭不見擡頭見的,是不是要多走動一下。”

他們都知道昊炎老祖父子跟禦靈宗的宗主一系有過節,但李懷瑾跟昊炎老祖不同,他畢竟曾在禦靈宗待過,是禦靈宗弟子。

在大多數人看來,冤有頭債有主,昭華仙子的事是少數人造成的悲劇,李懷瑾既然已經報仇,大可不必與禦靈宗所有人都為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懷瑾身後若有散修盟和禦靈宗這兩大門派撐腰,便是如虎添翼,在道侶韓老祖面前底氣也會足一些,對李懷瑾本人是有好處的。

之前礙于有李懷豐,衆人看出李懷瑾對他的态度,便連整個禦靈宗都不走動。

如今想到李懷瑾好像同樣需要禦靈宗,他們便不免想要留點餘地,免得将來李懷瑾對禦靈宗回心轉意了,他們卻猝不及防。

武詠思謹慎些,搖頭道:“李懷瑾若是有這打算,朔宗老祖就在玉溪峰,怎麽不見他去拜訪?”

“真人的意思是……”旁人仔細琢磨,很快琢磨出其中的深意。

朔宗老祖是禦靈宗真正的掌權人,又曾對李懷瑾有一點照拂之恩,照理說李懷瑾若是有意與禦靈宗重修舊好,對這位師叔祖稍微熱情一些,旁人一點閑話都說不出口。

但他卻連這點功夫都不願意做,明擺着着是要與禦靈宗劃清界限了。

看朔宗老祖在太初門一直閉門不出的樣子,怕也是因為明白他們與李懷瑾的關系不可修複,便不去花這個功夫、費這份人情了。

武詠思與散修盟盟主為連襟,也是有道侶之人,觀察裏面的道道,看得自然比這沒有結侶的金丹要透徹。

他幹脆說明白:“別看李懷瑾好像比韓老祖好相處,實則是個有傲骨之人,尋常道侶都有個強勢弱勢之分,但你何曾見過他在韓老祖面前示弱過?若他不想親近禦靈宗,我們也不能自作聰明、輕舉妄動,免得丢了彼此建立的好感,前功盡棄。”

這世上不乏左右搖擺的牆頭草,禦靈宗那位安戈真人就是這樣圓滑的人。

但看似左右逢源,其實也容易左右不是人,他們既然有昊炎老祖和李懷瑾這條穩妥路子,何必再看禦靈宗的臉色。

禦靈宗有化神修士,他們散修盟也有,如今能夠執掌論道大會的門派裏,太初門占第一,他們散修盟想要這第二的位置,遲早會與禦靈宗一争高下的,也不在乎這時候走動不走動了。

“更何況,他們禦靈宗會不會留下來等結侶大典,還說不準呢。”

武詠思說完便開始回想他在總舵見過的寶貝,總要挑兩件合适的好物,來做這錦上添花之事。

……

事實證明,詠思真人一向長袖善舞,還是極有先見之明的。

太初門財大氣粗,別說留客人多一個月,便是再留一年,也是開銷得起的。

大多數道門的修士選擇在論道大會之後留在太初門,一方面是等待觀禮,一方面也利用這個機會繼續交好太初門和其它門派。

但這裏面也有例外,禦靈宗的朔宗老祖便在論道大會結束不久,向景鴻老祖和太初門掌門蘇信芳辭行了。

等李懷瑾得到消息趕往主峰,只來得及為他送行。

然而朔宗老祖并未對李懷瑾多說什麽,就獨自返回始豐山,并且與他之前所說一致,回去後便開始閉關了。

朔宗老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有人卻因此忿忿不平。

“你與韓寧結侶這樣的大事,他身為禦靈宗長輩,竟是連這一個月都不願等,實在薄情。”

楚昊炎當然不希望有人在李懷瑾面前充什麽長輩、對他愛子指手畫腳,但朔宗老祖不願做這慈愛長輩了,護短的他卻難免生起氣來。

李懷瑾也有些失望,但面對楚昊炎,還是出言安撫他道:“如果坐不了主位,朔宗老祖何必留下來?”

韓寧乃太初門的掌峰,商河韓氏不能為其做主,到時候觀禮之席的主位,自然由韓老祖的師叔祖景鴻老祖和太初門掌門蘇信芳來坐。

相比于韓老祖那邊,李懷瑾這邊可複雜多了。

若是看父親這邊,昊炎老祖能坐主位,毋庸置疑;可若是看宗門,李懷瑾畢竟是禦靈宗弟子,而且還姓李,所以朔宗老祖若是參加他們的結侶大典,也該坐主位才是。

按照慣例,主位一邊有數個不等,通常是由結侶雙方的父母或宗門、族中的長輩所占。

景鴻老祖和信芳真人自然可同邊而坐,而且好分主次,但昊炎老祖和朔宗老祖同坐,這主次之分便分得困難了。

因為這樣一來,不僅要讓堂堂化神後期的朔宗老祖與新晉的昊炎老祖争上一争,還未必能夠争得過。

到時候整個九州的人都能看出來,李懷瑾親昊炎老祖而疏遠禦靈宗,那對禦靈宗來說才是奇恥大辱。

李懷瑾覺得,若他是師叔,此刻以閉關為由回到宗門,雖然顯得薄涼,但也解決了不少麻煩。

至少朔宗老祖不在,潭石算不得李懷瑾的長輩,禦靈宗其他人更沒有資格坐這主位,昊炎老祖一枝獨秀,一個人坐在這主位上,便是毫無異議的事了。

昊炎老祖一聽便明白了李懷瑾的意思,心裏頓時舒服了些,但轉念又抱怨:“他若是真想給你長臉,我讓這一個位置給他又如何?”

昭華給兒子取名,用的是李姓,而且也用了李氏的序齒,證明她心裏還是依戀禦靈宗的。

所以認了李懷瑾為子後,楚昊炎從未想過要給兒子改姓,甚至覺得懷瑾跟母親姓,對他們父子都算一個念想。

能有朔宗老祖代表禦靈宗,多少給李懷瑾的結侶大典添了光彩,若是為了這一點,讓楚昊炎委屈一點,他也是心甘情願的。

可惜,朔宗老祖沒給他這個機會受這份委屈,楚昊炎自己不委屈了,卻心疼起兒子來。

李懷瑾聞言,心中一暖:“我不需要朔宗老祖來為長什麽臉,有你們觀禮,便已足夠。”

對他和韓寧來說,重要的人能參加他們的結侶大典,已經足夠叫人高興了,李懷瑾不指望能夠得到天下所有修士的祝福,自然也不在乎朔宗老祖是不是在場。羽×兮×讀×嘉。

李懷瑾想到這裏,便對楚昊炎道:“朔宗老祖既然已經離開太初門,我和韓寧商量了一下,準備去将白狼接回來。”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韓景鴻:你們真要帶乖乖和铮铮去北源嗎?就不能不去嗎?

李小受:對,話說阿白有三只小狼崽,老祖還沒見過呢。

韓景鴻:咳咳,難道是那種圓滾滾、毛茸茸,有小爪子和小尾巴的小狼崽?

李小受:嗯。

韓景鴻:現在就出發,快去!

----------------------------------------

謝謝小可愛faseno的手榴彈投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