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逛後山

葉明澤到家的時候,離午時還有段時間。家裏挺鬧騰,大堂嫂沒有出去,專門看顧幾個五歲以下的小豆丁。四個小家夥,鬧起來真能折騰死人,有時大堂嫂一個人還顧不過來,時不時要在家的弟弟妹妹幫忙。

葉明澤抱起還不滿周歲的大侄女葉岚,悠的她咯咯直笑。七堂妹葉雙、四堂弟葉明泊和五堂弟葉明瀑也不甘落後,三人圍着他團團轉,嚷嚷着要抛高高。

葉明澤滿足了幾個小家夥的要求,一輪下來,真心覺得比種田還要累。

等到感覺頭又開始有點暈乎,葉明澤趕緊停下來歇息。

“小妹,我看你都忙了一早上,還沒忙完?”葉明澤搬了條板凳,坐在葉柳旁邊開始幫忙掐海蝦米。

“大哥,弄這個費勁,大點的要掐頭去尾,曬後去皮,小的要把雜七雜八的東西挑幹淨,特別費時間。”葉柳葉菁葉青仨堂姐妹已經忙了好幾個小時,看情況還得繼續忙下去,“大哥,你幫忙一起弄的話,應該能趕上午飯。”

“昨天出海收獲如何?”家裏分兩撥每隔三五天出一趟海,這次正好輪到大伯和父親,昨晚他們回來時,葉明澤正暈着呢。

“還不就那樣,這次還算好的,捕了兩簍子小鲳魚,能賣幾個錢。有時候運氣不好一點收獲都沒呢!”大伯家的二女兒葉青今年十三歲,做事說話都很利落,“這次下網還撈上來不少蝦米,這個不值錢,丢了又浪費,看着都煩。”

“只是在海邊才不值錢吧!那些遠離海洋的人想吃還吃不到,你就知足吧!”葉明澤知道這裏到處都是漁村,普通海魚在周圍鎮縣都賣不上價。

在四人說說笑笑中,時間過的飛快。快到飯點時,大伯和父親駕着驢車回到家。葉明澤幫忙卸車,看到兩個簍子都是空的,再看兩人面帶笑容,想是賣了個好價錢。

“老大老二,賣了多少?”繼奶奶溫氏不知道從哪竄出來,急急忙忙地問着收獲。

“娘,今天每斤多賣了一文錢,兩簍子五十來斤,一共得了二十七個大錢。”大伯掏出小布袋給溫氏,上次三弟四弟出海只得了不到一簍子的秋刀魚,統共只賣了六十幾文(一兩金子=十兩銀子=一百個大錢=一千文)。

“哎,好,好!”溫氏接過錢,笑眯眯地很是滿意,“這次辛苦了,先進屋喝口水,馬上開飯。”

等葉老爺子扛着鋤頭到家時,堂屋上已經擺好碗筷,就差他們幾個。屋裏擺了兩桌,爺爺奶奶幾個叔伯和十歲以上的男孫一桌,剩下的人一桌。幸虧桌子比較大,一方能坐三個大人,媳婦那桌擠擠也能坐下。

葉明澤坐在爺爺這桌,衆人吃相都還好。娘那桌就有些糟心,孩子多,主食還好,一人一份,各吃各的,吃完就沒。菜蔬就得搶,手快有,手慢無。最小的那幾個孩子夾不到幾筷子,只能做娘的多多照顧。

看着小孩子那桌如蝗蟲過境般,很快就只剩光溜溜的碗碟,葉明澤覺得腦門疼。

Advertisement

雖說只吃了個七八分飽,小孩子們倒也算乖覺,沒有上爺爺這桌要吃的,想來也是習慣了。

中午這頓吃的是幹飯,摻了一半白面的饅頭花卷,一盤小黃魚,一盆紫菜蝦皮湯,一碗腌蘿蔔,一盤小青菜,再加上一大盆野菜,這些就是葉明澤的午飯。由于飯菜缺油少鹽,這裏的人飯量都很大。

葉明澤在現代最多吃兩小碗米飯,現在吃了三個成年男子手掌心大的實心饅頭,才将将五分飽,不得不多吃幾筷子菜。

別說葉家村靠海,餐餐能吃得起海魚的還真沒幾家。多數村民捕到魚都賣了補貼家用,只留一些下腳料自己吃。

葉明澤吃慣了山珍海味,驟然換成這些寡然無味的菜,沒有撂筷子還得多虧是魂穿。要是換成他自己的身體,估計一時還難以下咽。

默默地吃完午飯,葉明澤幾兄妹幫着自己娘收拾碗筷。

“明溪明江,下午你們是下地還是去山上砍柴?”葉明澤下午想去山上看看,趁着午睡前的時光正好問問兩個弟弟的打算。

葉明溪:“去山上吧,柴火不多了。”

家裏的柴火都由幾個大點的孫子負責,葉家村地處北方,冬天最低溫度接近零下三十度。這裏只能種一季作物,光靠稭稈不夠一大家子燒。

“行,那我也去,一會走時別忘了叫我。”葉明澤有午睡的習慣,說完倒頭就睡。

這次上山去了四人,聽說三人下午要去山上,大伯家十五歲的兒子葉明湖非要跟着。葉明澤也不嫌棄,正好多一個勞力。

四人拿了三副扁擔,每人背着一個背簍,朝後山進發。

後山是離葉家村最近的山頭,就在村子北面,距離村子不到一裏。由于村民常年出入,但凡大點的動物都被獵了,只能見到一些野雞野兔,時常還能看到一些小孩子在山腳附近玩耍。

沿着大道一直走到山腰處,葉明溪葉明江葉明湖三人開始分頭砍柴,葉明澤則選了一條小道準備碰碰運氣,有額外收獲最好,沒有采些野菜也不錯。

後山樹木稀稀疏疏的,茅草倒是長得非常茂盛。葉明澤用棍子開路,人走過去能壓倒一片。轉悠了半天,他只找到幾顆辣椒,可惜還不到收獲的時間。

拐過一個彎,葉明澤來到記憶中的一片竹林。這種竹子産的竹筍帶些苦味,不到萬不得已,葉家村人不會食用它。

葉明澤挖出一棵,仔細看了看,發現他曾經吃過,也自己做過。知道只要稍微處理一下,苦味就會大大減少。由它做出的菜肴略帶澀味,很是爽口,相信葉家人會喜歡。

不大一會,葉明澤就挖了大半簍子。換了一條路返回時,他還收獲了一窩野雞蛋,足有十來個,也算是不虛此行。

回到半山腰時,葉明溪三人柴火也摟的差不多,葉明澤就沒再幫忙。

“大哥,看你背簍都是滿的,挖到啥了?”葉明溪人很活潑,挑着一擔子柴草,走起路來還不安生。

“沒什麽好東西,也就十來個野雞蛋,一把野菜,剩下的都是些苦筍子。”

“大哥,你挖苦筍子幹啥?那個能苦死個人,沒人喜歡吃。”葉明江平時話不多,這時也不免有些詫異。

“我挖回去試試看能不能去除苦味,能行則多一種吃食,不行的話,就當是白忙活一場,反正也不差這點功夫。”

“不知道晚飯能不能吃到雞蛋?”平時偶爾才能吃點,葉明湖有點饞雞蛋。

“我讓娘晚上做幾個,想來奶奶不會不樂意。”野雞蛋是葉明澤白得的,溫氏也不好意思全都克扣。

“謝謝堂兄。”葉明湖滿足了口福,心情甚是敞亮。

此時已是春播的尾聲,兄弟幾人打完柴後,一天的活算是結束。葉明澤搬個小板凳,坐在廚房門口剝筍子,其他三人也過來幫忙。

“明澤,怎麽想起弄這些難吃的筍子?”江氏在廚房擀餅子,正好瞅了眼。

“這不是閑着嗎?我想試試能不能去除苦味。”

“呵呵,行啊,等娘把餅子擀好,你說怎麽弄,娘幫你做。”江氏對兒女的想法,一貫都是支持的。

很快,大半簍苦筍都剝了殼,葉明澤将其切片泡在大水盆裏:“娘,等其他菜做好了再處理筍子。先用開水過一下,或煮或炒都行。”

“行,聽你一回。”兒子們平時最多幫忙燒火,江氏沒想到大兒子想法還挺多。

“小妹,編絡子?”葉明澤路過,随手翻了翻繡框,發現絡子樣式單調,遠沒有現代多樣化。

“嗯,暫時沒活。娘那不讓我幫忙,說是讓我多做些繡活,攢些錢做壓箱銀子。”葉柳說起這個有點羞赧。

只要不耽誤活計,家裏女孩子都會做點繡活攢私房,這是爺奶同意的。男孩子則沒這個條件,家裏除了下地還要時不時出海,出短工都不可能。

葉明澤沒有打過絡子,但他見過不少,大概樣式都能畫出來。原主水墨畫不錯,他自己也學過一些。鋪開筆墨,信手拈來,各種中國結躍然紙上。

“小妹,這些你能做嗎?”盡管用了最小號的筆,總歸還是沒有照片那麽清晰。

“哇,好漂亮,大哥你怎麽想到的?”葉柳愛不釋手的摸着手中的圖樣,大紅色的絡子喜慶又大氣,相信不止姑娘喜歡,男孩子也不會嫌棄。

“就是剛才看到你編絡子,突然想到的。”葉明澤随便找了個借口,“能編出來最好,編不出來也無所謂。”

“大哥,這麽漂亮的絡子,我一定要編出來。”葉柳一下子被激起了好勝心,匆忙編完手中的絡子,就開始琢磨起薪樣式。思考了好一會,她最終挑了個最簡單的樣式,嘗試着編織。

葉明澤看了幾眼,就不再管她,回房思考以後的出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