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冬歇前
葉家上房,葉老爺子和溫氏正在商議小兒子的婚事。
“老頭子,我托人找劉縣丞家下人打聽了下,他家二女兒性情并不跋扈,只不過畢竟是官家小娘子,總歸不可能和其他媳婦一樣好說話。我看要是這門親能成,估計她家會要求在城裏置房子。”溫氏對自己的小兒子寶貝的緊,自然費了不少心思打聽。
葉老爺子自從知道小兒子的這門親事時,就考慮過這個可能。縣丞是正八品官,雖是個小官,在陽山縣卻是第二把手,除了曹知縣,就他官職最大。這樣的人,平時他家根本接觸不到。從小嬌生慣養的嬌小姐,讓他住到葉家村,想想都覺得不大可能。
“縣丞家只是有這個意思,現在還沒确定。等下則全回來,你把探到的情況告訴他,聽聽他的看法再決定不遲。”
“那成。老頭子,那我忙去了。”溫氏雖偏心自己的孩子,人倒是勤快。
“則全,過來。娘找你有點事。”溫氏拉着剛到家的小兒子往上房走去。
葉老爺子在炕上坐着,看小兒子進來,招呼他坐到他對面。
溫氏把女方的一些情況詳細地說給小兒子聽,中間還夾雜着她自己的看法。
“爹,娘,我正要跟你們說這件事。今天學正和我說,咱們縣裏的主簿下個月就要退下來。要是有劉縣丞幫助的話,我很有可能拿下這個位置。”葉則全本來就不反對這門親事,有了這個契機,更不會放棄,“爹,我們動作要快,先得把親事确定下來。”
“成,明天就找媒婆去劉縣丞家提親。”葉老爺子對于家裏即将出個當官的,心裏有點小激動。
葉則全命挺好,有個護崽的娘,從小就沒幹過農活,只一門心思進學。除了沒有丫鬟小厮伺候,他跟大戶人家公子也差不離。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除了教書育人,給人做賬房先生之外,他也就能謀個管當當。
若無意外,葉家村不是他能久待的地方。
這邊剛請了媒婆提親,那邊很快就應了。畢竟雙方都有意思,不會刻意為難。
雙方經過磋商後,最終定下下個月定親,明年三月完婚。
因為定親對象是官家小姐,聘禮肯定比農家的要高。女方家減了又減,最終定下三十兩。這個數目已經是最低标準,再低縣丞家就得鬧笑話了。
葉老爺子召集五個兒子,把小兒子的情況一說,最後提出先從公中支五十五兩,聘禮三十兩,剩下的勉強可以在陽山縣城購置一個一進的小院子。五兩是本就該給的聘禮銀子。另外五十兩,提前分了,每個兒子十兩,其中四十兩銀子算是葉則全借的,明年之後再還上。
Advertisement
對此,其他四個兒子表示理解,都沒有意見。
那邊正忙着張羅親事,這邊葉明澤也在為糧食煩惱。蔣宅不包括兩個主子,現有人口三十七人,其中七個為小孩。一年下來,怎麽也得消耗兩萬多斤。蔣敬之嫁妝田只收獲了一萬多斤,糧食缺口很大。
這些天,出了幾次船,收獲不甚大。平均下來,出一次海差不多能有一兩銀子。葉明澤算了算,他現在手頭有三十幾兩,蔣敬之手裏差不多也是這個數目。
葉明澤決定,他手頭留下夠用的銀子,其他的都歸蔣敬之保管。給蔣敬之湊夠五十兩銀子後,他手裏只剩下十來兩銀子。
這些銀子,他暫時不打算動用。之後每次出海得的銀子,他打算拿出一半購買粗糧。往年紅薯玉米之類,米鋪賣價兩文一斤,今年受到旱情影響,漲到了兩斤五文,葉明澤卻不得不買。
他等不及明年的收獲。既然可能面臨末世,到時世道一定很亂,他必須要有自保的能力,買人口是最快速簡單的方法。古代人忠誠度遠比現代人要高,特別是這些簽了死契的仆役,主家只要善待他們,他們輕易不會背叛,即使他們能力很強也是如此。
而善待他們的最低要求是讓他們吃飽,糧食自然是越多越好。葉明澤打算一直買下去,能買多少就買多少。即使他的預感錯誤,末世并沒來,剩下的糧食也可以再賣出去,實際損失并不大。
秋收後正是一年當中糧價最賤的時候,現在不買更待何時?難道還要等到青黃不接,糧價上漲之後?
按現在一天一兩銀子的收入,拿出一半買糧食,差不多每天能買兩百斤,一個月下來,少說也能購進五千斤。等到十二月貓冬時,來年蔣宅一年的口糧就差不多齊活了。
葉明澤也建議葉母多買點粗糧備着。葉家手上只有四萬多斤糧食,敞開了吃,可能還吃不到兩年。再說,等明年五叔成親後分家時,自家只能分到六七千斤。總共七口人,都是青壯年,這點糧食僅夠吃個一年半,抗風險能力太差。
這件事,葉明澤只跟葉母商量,并沒有告知葉父。萬一鬧災荒,被人知道他家有很多糧食,這不是遭賊惦記嗎?
買糧的事,都是悄悄進行的。蔣宅三十七個仆役,除去小孩子,還有三十個大人可以輪流着購糧。鎮子和縣城的米鋪又不止一家,每人所有鋪子走一遍,估計到歇冬時,一輪還走不完。葉母讓買的糧食葉家沒地放,都放在蔣宅裏專門隔出的地窖裏,并不用擔心被人發現。
很快進入十月末,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期間,葉明澤和蔣敬之又偷摸去曬了幾次鹽,直到裝滿兩麻袋才停止。只要不曬制太多的海貨,這些鹽足夠一家子人使用好久。
十一月初,下了第一場雪,一年的旱情宣告徹底結束。這場雪很大,等葉明澤起來時,已積了一尺厚。
葉家村人都有經驗,那幾戶茅草房頂的都搬進了全村人共有的泥瓦房。房間是特制的,炕占了一半面積。每家一間,所有人都擠在一張炕上,擠擠挨挨地。
早飯後,葉家人就開始忙碌起來。堂屋到大門口的雪要掃除,屋頂更是不能積雪。沒看到雪還在下嗎?萬一壓垮房頂如何是好?只能辛苦點勤掃雪。
下雪天當然不能出海。這裏十一月平均氣溫一般在零度左右,今年算是比較暖和的年份。往年第一場雪都在十月份,今年算是來晚了。
前幾天,葉家就開始燒炕。為了省柴火,每房人都擠在一間炕床最大的房間。像大房這樣有兒媳婦的,只在炕床上用屏風簾子隔出一個個小空間,也算是有個私密的地方。
蔣敬之當然不可能也這樣,他和葉明澤還是在原先的新房裏,柴火的問題,他們自己負責。
這場大雪一直下了三天,葉家人也掃了三天雪,又冷又累,又不得不為之,真心不好受。十一月雖說溫度常常達到零下幾度,人類活動還算很頻繁。
雪停第二天,葉家村人抓緊時間開始出海。等到十二月份,就不适合人類活動了。
葉明澤和蔣敬之給出海人員每人配備了一身厚實的裝束:帽子、手套、圍巾和棉大衣。這些加起來,抵禦零度左右的寒冷問題不大。漁船上燃着爐子,上面架着水壺,時不時能喝口熱水或姜湯暖暖身子。每人還配有一小壺酒,實在冷了就抿一口。
雖說這個溫度還能承受,可海上常年有風,風級不大,刮在人身上卻生疼。哎,真是做什麽都不容易啊!
葉明澤兩人已經算是很好的主家,基本能考慮的都考慮到了。他們穿的厚實,可仍止不住寒冷的侵襲。
即将進入十二月,這是今年最後一次出海。葉明澤站在船上,感受着刺骨的寒風,神色肅穆。他低下身子,幫邊上的蔣敬之緊了緊披風。
自從上次視野翻倍後,葉明澤能力增長的并不明顯。他現在也只能看清二十七八米深處,再深只能見到模糊的影子。
他想了想,讓蔣敬之集中精神,把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蔣敬之照做,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了好一會,葉明澤感覺原本看不清的地方變得清晰,可惜只維持了一剎那,轉眼又變得模糊。
葉明澤讓蔣敬之記住剛才的感覺,按照方才的做法再來一次。反反複複中,蔣敬之進入那種狀态的時間越來越短,持續性也越來越高。葉明澤則成了他的試驗品,視野一會大一會小,搞得他一個不暈船的都有點頭暈目眩。一直到蔣敬之能完全掌握時,他都想吐了。
在蔣敬之的加持下,葉明澤的視野又翻了一倍,不管是在空氣,還是在水中。不過因為蔣敬之是第一次使用,精神力消耗的有點快,持續時間超過一刻鐘,就得休息不少時間。
有了更大的視野,葉明澤找到魚群的幾率大大增加。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快要收工時,漁船撞上了一個金槍魚群。它們游弋在三四十米深處,普通人根本看不清。船上的人也只當葉明澤比較有經驗,會看魚群,倒也沒多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