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劉安晟看完了軍情報告,不得不贊嘆下自己的眼光——霍去病果然是天生的将領!同樣是第一次帶兵,匈奴二王子對上他完全被秒殺,這就叫差距!他勉勵了霍去病幾句,又向蕭岩詢問起當前的局勢。

現在匈奴軍隊大概還有十七八萬,而這些人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極強。像霍去病那天的偷襲,偶爾一次為之還行,現在他們有了防備,就只有實打實的交戰了。

而比起年紀頗大,勇猛不再的匈奴王,匈奴大王子才是這一戰真正需要注意的對手。不同于二王子的有勇無謀,他從小便随匈奴王外出征戰,成人後更是獨自帶軍鎮壓了好幾場叛亂,頗得匈奴人敬重。據說匈奴王這次之所以對陳國發兵,除了因今冬酷寒需要儲備糧草,另一大原因便是大王子的進言。

“兩位愛卿對我們下一步的決策有什麽看法?”劉安晟站在表示軍力分布的沙盤前,邊打量着沙盤邊問到。

蕭岩沉呤了下,又看了霍去病一眼,才道:“陛下既然已經率大軍前來,歷城之圍自然不必擔心。末将雖然不才,卻也還有信心将匈奴大軍擊退。”

劉安晟聽了他的話,心裏有些失望--蕭岩大概是在帝都呆的太久,身上的銳氣都被消磨的差不多了。這幾日雨蝶也好幾次提起了他,這位中央軍統領過去可是征戰四方的一代名将,現在從他身上卻少了那股銳意進取的氣勢?蕭岩這話說的很是聰明,“擊退”和“消滅”可是完全不同的含義。

任誰都知道,只要把五十多萬裝備齊全的大軍往歷城門前一擺,匈奴不是傻子的話,自然會掂量下繼續攻城是否合算。再說匈奴在陳國肯定也有探子,這個時候應該也知道皇帝到了歷城,估計正在商量下一步的對策呢。

一旁的霍去病卻初生牛犢不怕虎,直接問道:“陛下,末将能否說幾句話?”等劉安晟準了後,他便指着沙盤分析起來:“根據探子報告,現在掌管匈奴精銳軍隊的不是匈奴王,而是大王子。這只軍隊大概三萬餘人,都是由他一手訓練起來的,忠心度自然不用說,戰鬥力也遠超普通軍隊,我陳國大概也只有五萬前鋒騎兵能與之抗衡一二。”

“除此之外的匈奴軍戰鬥力也遠超我國士兵,這主要還是因為中央軍戰鬥經驗太少了,甚至可以說幾乎為零。而新兵就算裝備再好,一旦上了戰場,十有□要心裏發虛,這點可是致命的。雖然陛下這次出征帶了部分鐵炮,在守城戰中鐵炮的殺傷力驚人,但匈奴大部分都是騎兵,他們不會傻傻的沖到鐵炮射程之內。另外,匈奴人最擅長馬戰,全軍突擊下幾乎沒什麽人可以抵擋住匈奴鐵騎。”

霍去病說到這裏停頓了下,又道:“所以依末将看來,想要真正消滅匈奴,那就需要集中精銳對他們進行致命一擊!打亂他們的陣營,讓他們大軍分散開來,這時候我們剩下的士兵一齊圍攻上去,匈奴必滅!”

劉安晟不禁叫了一聲好,霍去病的這番話着實說到他心坎上去了。既然已經和匈奴開戰,那他就打算讓匈奴這個國家直接消失在世界版圖上,而不僅僅只是敗退回草原腹地。這也是他讓霍去病作為先鋒之一的原因——“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歷史上的冠軍侯的确做到了這句話,讓戰無不勝的匈奴也只能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說得很好!匈奴所作所為實在太過猖獗,既然已經開戰,幹脆直接打到匈奴王庭去!去病,朕将那五萬精銳全部交給你!不要讓朕失望!”劉安晟笑着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又望向一旁的蕭岩,“蕭将軍就負責剩下的軍隊,這次作戰時你和去病要上下同心。他的想法固然好,卻還需要你的經驗提點。”

“末将知道。”蕭岩點了點頭,笑着望向霍去病,“之前也多虧了霍将軍當機立斷,分兵偷襲,匈奴二王子才會中箭身亡”他的語氣頗為真摯,想來他心裏确實對霍去病印象頗好。

劉安晟下午到應城後便立刻召見了他們二人,現在商讨完事情,才發現已經到了該用膳的時辰,便帶頭走了出去。戰時一切從簡,即使是皇帝用膳也沒什麽排場,不過是和幾位親信的将領湊一桌罷了。他們現在呆的是歷城原先的校尉府,此時則成為了皇帝及親近侍從的居所,雖然有些破舊,但在剛經歷戰火的歷城裏已經算是最好的地方了。劉安晟住的是正房,而霍去病和蕭岩則各居左右兩側。

雨蝶原本正倚着門外長廊的柱子發呆,看見三人出來,眼睛一亮,小跑到劉安晟邊上抓住他的手,硬是把一旁的霍去病擠開了。面對這種情況,劉安晟只能無奈的拉住雨蝶,又朝霍去病的方向看了一眼。卻發現他似乎并不以為意,反而眼底帶着挪揄的笑意,饒有興趣的打量着雨蝶。

劉安晟在腦子裏算了下他倆的年齡——雨蝶十三,霍去病十八歲,按照這時候的标準來說他們還挺相配的。不過這事情現在還不着急,等這場仗打完了再說,而且最重要的還是雨蝶自己的想法。

Advertisement

四人一起用完膳,雨蝶聰慧得很,知道現在情況跟來時不一樣。劉安晟甚至還沒說什麽,她便自覺地回了自己的房間。一路車馬勞頓,又和霍去病商量軍情到了半夜,劉安晟也疲憊的很,幾乎剛挨上枕頭就睡着了。

***

接下來果然不出預料之外,匈奴明顯發現歷城城牆上立起的鐵炮,主動向後退了三裏,将陣營撤到了炮火射程之外。同時又派出小股斥候,游蕩在周圍,似乎想要繞過歷城,直接沖到陳國腹地——騎兵只需要一個沖刺,就能縱橫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再說匈奴崇尚的乃是以戰養戰的理念,若是他們一旦成功,恐怕陳國将遭受浩蕩之災。

劉安晟自知沒有帶兵的經驗,也不打算把送死的事情讓将領幹,等到大功即将告成時再出馬占了功勞。他之所以禦駕親征,第一是為了給太子出氣,第二則是為了給士兵們鼓舞士氣。一路上他與将士們吃住同行,已經初步達到這個效果,到了歷城之後,他更是對軍隊做了好幾次動員。尤其是對那五萬精兵,劉安晟可以說給了最好的待遇。就連兩軍交戰時,劉安晟也不畏流矢,親自站在城牆上為戰士擊鼓。

一時之間,陳國軍隊上上下下無一不是激情澎湃,恨不得立刻與匈奴決一死戰。

而對面的匈奴大軍卻人心浮動,二王子之死對許多兵卒的打擊極大。再加上對面虎視眈眈的陳國軍隊,以及愈發寒冷的氣溫,很多人都想趕快回到草原,抱着妻子兒子在自家溫暖的帳篷裏喝上一碗燒酒。而不是在嚴寒的野外,苦苦攻打着對面固若金湯的城池。

匈奴王也有了退意,他年紀已大,英雄氣短。就連這次出兵,也是在自家兩個兒子的慫恿下一時熱血上湧才做出的決定。而現在二兒子已經死在毒箭之下,剩下的大王子可是他唯一的親兒子,萬萬不能折在這裏。只是大王子并不願意撤兵,反而打算繞過歷城直擊中原,甚至提起了前不久剛逝世的弟弟,為兒子複仇的想法最後戰勝了一時的安穩,匈奴王同意了大王子的提議。

想要繞過歷城其實并不容易,不然匈奴大軍也不會在歷城耗了這麽長時間——除非他們放棄騎兵的優勢,願意穿越歷城東面的峽谷。但這樣的行為一旦被陳國軍隊發現簡直就是自殺,只要在兩端放上一把火,整個峽谷就會成為匈奴精銳的埋骨之處。

大王子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向匈奴王提議,分兵突圍。

***

“依末将看來,匈奴必然會分兵突圍。”霍去病自信滿滿的樣子讓劉安晟不禁一笑。

“朕也是同樣的看法——精銳主力由大王子率領,而匈奴王本人則帶領着剩下的軍隊,僞裝成繼續僵持的樣子。事實上一旦我們相信了這一點,而疏于對邊防的控制,恐怕過不了多久,後方便會四面開花,而朕也會被禦史的奏章批得一文不值。”劉安晟抿了口茶,“哪怕只是三萬騎兵到了陳國腹地,也會造成民生動亂,以戰養戰,匈奴人最會這一招,大王子打得好算盤。”

他掃視了一遍下面的将領,目光在右側中間坐的那個人身上停留了下。洛江城,歷城原本的守将,匈奴大軍不宣而戰時,是他帶着一萬士兵苦苦支撐,等到了援軍的到來。但他本人卻在一次救援百姓的過程中受了傷,左臂自手肘下被當時的匈奴二王子一刀砍下!如果不是周圍士卒拼死攔住了二王子,恐怕他現在早已魂歸酒泉。

前些天他看蕭岩對洛江城很有一絲情分,不由奇怪,這才曉得洛江城在年少時曾經是蕭岩的副将。陪着他征戰南北,更是參與了滅掉百越的那次戰役,可以說軍功顯赫。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才能讓他放棄一片光明的前程,主動請求去了邊關,而且一呆就是五年。

霍去病坐在左側第二個位子,旁邊就是蕭岩。聽了兩人的對話,蕭岩眼神有些複雜,轉瞬間又笑了起來:“陛下所說正是,那大王子以為讓匈奴大營裏火竈、帳篷的數量一件不少,再時不時的偷襲攻城一番,就能瞞住消息,着實可笑。他們匈奴能在陳國埋下探子,難道我們就不可以嗎?”

先帝登基之前曾帶兵征戰四方,自然也在各國埋下了好些探子。不過時間過了這麽久,劉安晟又不甚重視這一方面,這些探子有些已經身亡,有些則是沒了音訊。也是運氣好,竟然有一個探子混到了匈奴王左右,探聽到了不少消息。當然這些消息劉安晟根本沒多麽相信——誰知道這麽多年後,那些探子是否還能一如既往的忠心?不過拿來當個參考罷了。

“那一切就照計劃進行吧。去病,等大王子帶着精銳騎兵離開軍營,到了預定好的地點後,你就率領軍隊沖殺一番。不求将他們全殲,只用打亂他們的陣營。而蕭将軍和諸位副将就負責剩下的行動,務必要生擒匈奴王與大王子——朕要用他們的血,祭奠歷城的無辜百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