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章節

痣。

我手裏的,是師父刻的宋亦安,是他對我說了一言為定後,刻下來的宋亦安。

不知為何,忍了多天的眼淚忽地奪眶而出,我扭頭再向外望去時,桐木冠蓋滿院。

我的景崇曾坐在那裏,穿着最好看的衣裳,在我的身旁告訴我,

“我這一生被人算計,也算計別人,如今,卻得了你真心相待,是我的幸事。”

讀者評論:

1.悲劇就是無論怎樣掙紮,卻還是注定走向命運中注定的結局。裴斯年如是:明知道自己是被蕭鳴滄從生前算計到死後,卻甘願拼盡全力完成他的遺願打敗北秦,然後甘願為了他的國家赴死。也許蕭鳴滄對裴斯年也是有一些真心的,可是他也逼着他在短暫的餘生中,帶着怎樣絕望的心情一步步燃盡了自己走向死亡,只為了他光大南楚的理想,他是何其自私,他配不上裴斯年不塵不染的愛。宋亦安亦如是:他明白師父如飛蛾撲火一般愛着那個自己永遠無法超越的人,明白師父終将為那人燃盡自己,卻只能再多陪他一會兒,用自己赤誠的真心,再暖一暖師父短暫的餘生…裴斯年刻下宋亦安的那一顆痣,對他說“得你真心相待,是我的幸事”,是他絕望的毀滅途中最後一絲溫暖。而裴斯年臨死前幫宋亦安找回親生父母,還讓他自己選擇今後的人生,想來也是怕他步了自己的後塵,成為了別人的政治理想的犧牲品吧…所以他從來都不是把宋亦安當成蕭鳴滄的影子和替代品,他一直是獨一無二的有着一顆痣的宋亦安。宋亦安用一顆真心溫暖了裴斯年短暫的餘生,而裴斯年又何嘗不是在生命最後一刻也要護着宋亦安,給他一個溫暖自由的人生。只是他已經為另一個人耗盡了自己,無法再陪宋亦安走下去了…

2.天下太平,不光是裴為了完成蕭的夙願,更是他自己的心之所向。裴選擇自盡,就證明蕭的謀劃他就已經全知道了。陸是一個把天下玩弄于鼓掌的人,玩弄所有人的命,也包括他自己的,可能唯一讓他比較感興趣的就是裴斯年這個人了。想必裴和陸的毒是在西齊當質子時被下的。蕭将軍在世時的裴斯年,應當也如陸一樣是一個單薄的柔弱公子,只是他那時還是跳脫大膽的,蕭将軍對他不光是關懷照顧,更有知遇欣賞,想必也有憐惜。裴這些年先是當質子,之後又家國紛亂,家破人亡,半生流離,像蕭将軍這樣愛惜他的人幾乎沒有,只有一個陸。這應該也是蕭最介懷之處。不知道裴對陸究竟有沒有過其他想法,但陸對他的意義一定很特殊,至少在蕭看來特殊到蕭願意賭上自己的命。只是在蕭眼中,江山和自己家族的王室更重要,他沒有裴那麽無私。裴說出摯友二字時,以他的性格,他并不是為了對宋隐瞞,他應當已然知道蕭的籌謀,他不是不傷心,但他身後是一生最寶貴的情感,面前是他最珍重的百姓。

3.周景崇早就知道了李副将在戰勝後會殺了他吧,但是在亦安問的時候停頓了一下,說出了他們是“摯友”救命,好痛。李副将對周景崇早就有了戰友情了吧?他邊哭邊吼“我就是要殺他”之後被亦安單方面毆打,是覺得被打就能減輕自己不得不的痛苦嗎?

4.裴也懷疑過這一切是一個局,但是在失去愛人痛苦中和大戰在即的緊迫讓他已經不在乎真相,所以他沒有拆信,而是選擇了願意相信的那一邊,他願意為了自己曾經的子民而戰,這是他的精神支撐。裴和陸從亦師亦友到分道揚镳并不只是因為陸殺了蕭鳴滄,是因為陸屠了掖城,動了裴身為南周皇室血脈的底線。裴一開始也确實是把宋當成了蕭,但後來也真的對宋動過心,所以後來他讓宋自己選擇未來的路,只是這樣的喜歡夾雜着師徒情的喜歡還無法敵過一切塵埃落定後他奔向死亡去見娘親和舊友的那份釋然。或許蕭曾經也是真心,所以裴才念念不忘甚至選擇願意相信,但是這樣的真心在他的大業和身後的南楚面前還是一敗塗地了。蕭低看了裴,裴也高看了蕭。而陸的屬性是個病嬌質子,他根本不用會武功,因為他身邊有個常亭,陸比裴更早被送去西齊當質子,也許在西齊他真的有把裴當成過弟弟和徒弟,兩個人在西齊皇宮艱難成長但最後北秦還在,南周沒了,所以兩個人走向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裴是亡國後逃命,最後為了完成自己身為皇室後裔的使命而戰,裴也清楚南周當初就要不行了,所以他根本沒有複國的心思,他被責任所束縛,在他心中誰是皇帝遠沒有百姓重要,陸是西齊危難時被接回北秦,北秦還在,所以他可以弄權,因為他名正言順,他真的在玩一場游戲,只是他算漏了人心,就像他猜不到裴不在乎真相,只在乎願不願意一樣,算是他一手調教的裴在這場游戲裏把他反殺了,他玩膩了,也知道自己輸了,所以自盡。所以陸和常算是副cp嗎,權傾北秦的病嬌王爺×生死相随第一箭客,你讓我在城破時逃走,我卻只想去替你買一壺青梅酒。

5.景崇對亦安來說就是天上月吧,幹淨皎潔,不染世俗,但亦安應該也是景崇生命中最後一段時間裏發着光的小太陽吧……好難過啊,為什麽有的時候好人總是沒有好的結局呢……

6.文裏面寫亦安一邊輪值一邊不睡覺的替景崇守帳和亦安搶先替他喝酒這兩段,景崇都表現得很訝異很無措,我覺得就像是他從來沒有被人這麽對待過,他身邊的人都位高權重,克己守禮,他也把軍規律法看得比什麽都重,但是亦安的出現讓他發現原來還有一個人用另一種方式愛着他。景崇的無措,是一個小小年紀就離開家國,後來國破家亡又迅速成長的人,在面對一份赤子之心時,不知道該怎麽辦,因為他從來沒有被人這麽對待過。

7.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看到最後回味一下,發現一開始景崇對着亦安極短暫流露出的怔忡和無措時可能是把他當成了蕭,但到最後我覺得他們中間隔着的不僅是那些普通的兒女情長私仇怨恨,他們隔着景崇身為皇室子弟不可推卸的責任,亦安也敢于正視敢于直面自己的感情,沒有過于去糾結自己是替身,我自己的理解是景崇可能無法釋懷蕭對于自己的知遇之情,也或者為了自己的子民不得不去把這些算計刻意的忽視,感情不分對錯,太太每篇文都把人物塑造的非常飽滿,不會覺得因為某些矯情的性格或者刻意的事件覺得這是個牽強的be,反倒是這些複雜的世故讓人只會為他們的結局感到感慨惆悵悲嘆唏噓等等,卻知道這個結局早已命中注定,讓人無奈卻沒有遺憾。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