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他有錢是他的,和咱們有什麽關系 ……

“說什麽呢, 看把咱家小辣椒給氣的。說我聽聽,我幫你出氣。”

蘇衛華一挑門簾子,他媳婦馮玉蘭當先邁進來, 笑盈盈打趣一句。

“老三, 弟妹, 你們怎麽回來了?”

郭新星也不惱,沖他們招手:

“快來喝茶。”

趙紅秀抿嘴笑笑給倆人斟茶,蘇衛華雙手接過道謝, 先遞一杯給媳婦。

馮玉蘭接過來握在手心裏暖手,笑盈盈答:

“這不是才聽說圓圓定親了,咱們當哥嫂的不得來看看?其實早想來了,這不是磚廠最近忙, 實在走不開麽,一直拖拖拖的,妹妹可別見怪。”

蘇元華對這位愛說愛笑的三嫂印象很好, 聞言也笑着擺擺手,拉過梁斌來介紹:

“最近打井的多,磚廠肯定忙,你們有工夫多歇一會兒呗, 還連夜往家裏趕, 不值當的。等着喝喜酒就得了,咱自家人還能挑你們的理不成?

這是梁斌,我弟。”

轉而又沖梁斌介紹:

“這是三哥三嫂,叫人。”

“三哥三嫂好!”

梁斌響亮問好,引得馮玉蘭也笑出聲,上下打量他一圈,從懷裏掏出個紅封給他:

“小弟好。三哥三嫂也不知道你喜歡什麽, 就送你個紅包吧,拿去買點小零嘴,別嫌少。”

梁斌拿眼去瞅蘇元華,見她點頭,這才恭敬地雙手接過來,嘴甜道謝:

“謝謝三哥三嫂,讓你們破費了,以後等我掙錢了,也給侄子發紅包。”

馮玉蘭笑容一僵,下意識瞥一眼自己平坦的肚子,急忙道:

“別光給侄子,侄女也得一視同仁啊!”

馮玉蘭心裏直犯嘀咕,都說小孩子眼睛利,不會真看出什麽了吧?她可也盼着生個貼心小棉襖呢,丈夫跟婆家都得高看她一眼!

梁斌又瞥姐姐一眼,蘇元華嘴角噙着一抹莫測高深的弧度,讓他不由得想起師傅那一身高明的本事。

既然師傅斷言他們老蘇家陽盛陰衰,下一代照樣沒女孩,那他肯定信師傅的。

對師傅無腦崇拜的梁斌遺憾地搖搖頭,一本正經說:

“三嫂,我不是重男輕女不喜歡小侄女,這不是咱家沒有麽,所以是給侄子。”

說完他還周詳地補充一句:

“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三嫂別操心,不用提前準備小女孩的東西,用不上。”

馮玉蘭&郭新星:紮心了。

蘇衛華見不得媳婦委屈的模樣,忍着胳膊上一點皮肉被擰一圈的痛,幹咳一聲開口:

“這話太絕對了吧,你就知道我們生不出閨女了?”

“就說的是!我肯定能生出閨女的!”想閨女快想魔障了的郭新星大聲附和。

不等梁斌向自家姐姐師傅求助,蘇新華等幾個兄弟魚貫進來。

蘇國華一聽自家媳婦這叫板的高嗓門,嘴巴裏就發苦,兩邊腰子隐隐發虛。

聽這意思,今天晚上回家又得喝補藥加夜班交公糧了。

唉,怪道老人總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犁壞的田,媳婦可不可以暫且放他一馬?

“好了好了,怎麽又争論上了?生兒生女都一樣,來啥養啥呗,反正都是自己個的娃。老三,你倆沒先上二叔家?”

話題被岔開,蘇衛華跟馮玉蘭也問候起幾個弟弟以及二叔一家。

老蘇家人丁不算十分興旺,但也不差,上頭老爺子老太太尚健在。

難得的是蘇家家庭和睦兄弟一心,兼之門風清正急公好義,幾輩人結下的親事都好,親家之間走動頻繁,頗得助力,因而在村裏威望不低,人緣也好。

蘇老爺子大名蘇茂仁,打小就聰明,小時候邊放牛邊蹭私塾的課聽,認得字多了,還跑去道士觀裏幫忙抄經書賣給香客,是村子裏為數不多的幾個識文斷字的,還會簡單的蔔算。

蘇老爺子長相原本就不差,加上讀過幾天書氣質不俗,說親上就很有競争力,不出意外地娶到了四裏八鄉一枝花的張家閨女張翠蓮。

張翠蓮年輕時長得真叫一個水靈,也是爹娘的掌上明珠。要不是此間民風淳樸,沒有那些個強取豪奪的破事,就憑她這副名聲在外的容貌,家裏只怕也護不住她。

蘇老爺子夫妻恩愛,育有四子,長成的卻只有三個。

蘇家老大蘇盛海,娶妻梁淑芬,生下仨兒子,也就是蘇元華這一輩的大堂哥蘇新華、二堂哥蘇國華和三堂哥蘇衛華。

老二蘇盛江,娶妻徐慧芝,生下仨兒子,分別是排行第四第五的一對雙把兒蘇青華和蘇龍華,以及小六蘇玉華。

老三蘇盛川體弱多病,早早夭折。

老幺蘇盛泉,就是蘇元華她爹,娶妻崔蘭葉,只生下蘇元華一個獨女,現在又收下梁斌做養子。

蘇家人祖輩務農,家世清白,自蘇老爺子往下不拘男女全部讀書識字,可惜沒趕上好時候,目前為止還沒出個真正的“文化人”。

本來最有希望擺脫泥腿子身份、改換門庭的,就數蘇元華這一輩的幾個堂哥,個個都是高中畢業,成績都很能拿得出手,可惜現在高考停了,也只能聽從號召返鄉務農。

最上頭三個哥哥都已經成家,下頭三個還單着,最悲催的小五蘇龍華不久前才被人騙一遭,這兩天為了兄弟小妹一塊兒複習剛出的家門。

蘇家這一輩的三個兒媳婦也個頂個的強。

大嫂趙紅秀性格穩重,跟大哥蘇國華是同村同學,倆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感情極好。

趙紅秀進門第二年年頭就生下一兒子,起名蘇振東,今年五歲,在大隊育紅班上中班;隔兩年趙紅秀又給小家夥添了個弟弟叫蘇振南,剛滿兩歲。

二嫂郭新星,娘家爹是隔壁二大隊大隊長,兩家長輩交情不錯,平時來往不少,小輩也水到渠成地看對眼成了家。

郭新星家裏哥哥也多,女孩兒也不少,不像蘇元華這麽金貴,從小沒少挨哥哥欺負,她就養成了副男孩子脾氣,為了不吃虧,嘴皮子也練出來了,說起話來半點不饒人,動手也不帶怵的。

郭新星最羨慕的就是自家小姑子,也對自家疼愛妹妹還有心眼的丈夫愛得死心塌地。

自丈夫身上獲得二十幾年沒得到的溫情疼愛後,郭新星性子逐漸多了女兒家的嬌軟,嘴巴也沒以前那麽毒;又像是要彌補自己之前二十年的貧瘠少女生活似的,她對自家小姑子也格外好。

當然,她的這份好,在蘇家一衆偏愛女孩兒的長輩中,并不怎麽顯眼就是了。

郭新星在家當閨女時養得不精細,結婚幾年還沒開懷,去醫院檢查說是宮寒,要吃藥調理,夫妻倆正積極備孕中。

三嫂馮玉蘭娘家在鎮上制磚廠上班,家裏條件相比較而言相當不錯。馮玉蘭打小就養的嬌,吃穿用度都比同齡的孩子好上很多,難免被某些不學好的給盯上欺負。

三哥蘇衛華遇上過幾回,幫小姑娘把欺負人的壞家夥趕走,又好事做到底送她回家,一送二送地就把他自己個給送進老馮家去了。

蘇衛華高中畢業後,走馮玉蘭親爹的關系也進了磚廠,随着老丈人榮升副廠長,他也跟着水漲船高,不兩年就從計件升上會計,全是可遇不可求的肥差。

蘇衛華比馮玉蘭大着好幾歲,早早被馮家預定為自家女婿,等小姑娘滿十八,倆人立馬領證。

馮家人疼閨女,不叫早生孩子。蘇衛華也都順着,小兩口結婚幾年還過得蜜裏調油的,羨煞旁人。

馮玉蘭結婚兩年了,現在看着還是當閨女時愛說愛笑的嬌脾氣,幾乎沒怎麽變,足可見日子過得順心。

蘇衛華兩口子在磚廠上班,廠子分了房,便在鎮上安了家,只每個星期天必定要回來的。

也就是最近廠子裏訂單多,需要加班加點趕工,這才忙得半個多月沒回來。一回來少不得要去親近的長輩家裏坐坐串個門,打先來到蘇元華家。

農村人結婚建房要批宅基地,同一批肯定要建在一片的,兄弟間隔幾年結婚的話,新房自然挨不到一起。

蘇衛華兩口子回來就住爹媽家,離蘇元華家比較近,就先過來這頭,等下還得去看看二叔二嬸,這都是必不可省的。

“我爹我媽上大隊部看電視去了,沒在家,你爹媽也挺好吧?”

蘇青華代為寒暄,禮尚往來問候道。

馮玉蘭笑開,渾身充斥着股少女般無憂無慮的爛漫:

“也都好着呢!”

簡單問候過,一家子兄弟妯娌便坐下喝茶說話。

先說起的自然是蘇元華跟顧戎的親事。蘇新華厚道地把未來妹夫狠誇一頓,趙紅秀偶爾補充兩句,一副夫唱婦随的默契架勢。

其他幾人默默聽着,表情各自不同。

蘇國華等幾個哥哥像是聽見債主逼債似的,個個臉拉得老長,看得二嫂郭新星一直笑,眼底卻不掩羨慕。

這樣疼妹妹的哥哥,也就她婆家才有。不過幸好,蘇家的男人不單單疼妹子,還懂得疼媳婦,這就夠了。

蘇元華跟顧戎過一輩子了,對他半點新鮮感沒有不說,心底還藏着些小糾結。她當真一個人過慣了,多個人分她的床想想還怪不自在的,面上不由就帶出來兩分。

落在幾個哥哥眼裏還當她是在害羞,心裏頭愈發不是滋味。

好容易話題告一段落,三嫂馮玉蘭又誇起小姑子來。

“咱圓圓是真有本事,天這麽旱,要不是她幫着各公社打水井,怕是今年的莊稼都得遭災。

也是托了咱小妹的福,磚廠的訂單才會暴漲,張廠長都說了,這個月給發雙倍工資!回頭可得好好謝謝我妹子,說吧,想要什麽謝禮?別客氣,放心大膽地說!”

馮玉蘭這話說的是真心誠意,除了她跟蘇衛華,她娘家爹媽還有親戚好些個都在廠子裏幹,這一發雙倍工資,跟着沾光的可不就多了麽,難怪她大方。

郭新星被她這副財大氣粗的口氣逗笑,出主意說:

“我看你也別送禮了,直接等圓圓出門子送紅包吧,多給點壓腰錢,缺什麽叫她自己買去。”

“這主意好,省心!”

馮玉蘭一拍巴掌,欣然同意。

蘇元華見嫂子們又把話繞回來了,無奈地強行轉移話題:

“嫂子別費心了,顧戎有錢,咱還是想想咱自家的小日子是正經。大哥跟你們說了吧?我這正拉着哥哥嫂子們複習,準備參加高考呢,三哥三嫂也一起來?”

馮玉蘭眼睛睜大,看着更像小姑娘了:

“妹夫家有錢是他的,和咱們有什麽關系,該給的還要給的。不是,圓圓你說高考?要恢複高考了?妹夫告訴你的?那我肯定不能錯過啊,我學習可好了,考個大學生不在話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