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放權
崇德五年的初春, 來了一場倒春寒, 下了開年的第一場雪,年前的大雪沒有給京師造成嚴重的災害,這場雪也下得太太平平。
人們都說是皇帝治國有功,才會天降瑞雪。這祥瑞之兆從朝廷大肆盤查貪墨官員開始, 到年末南方傳來大戰捷報,使得整個紫禁城和天下都過上了一個歡歡喜喜的新年。
宋世良跟着閩州總兵蕭震天抵禦倭寇, 打了兩場戰役, 在此之前的十多年裏, 蕭總兵帶領他自己培養的精良軍隊多次抵禦沿海倭寇, 在五場戰役中與倭寇迂回作戰, 多次擊退敵人,斬殺數千倭寇, 立下汗馬功勞, 這次班師回朝,朝廷嘉獎,封蕭震天為太子太傅, 封宋世良為太子太保, 官居一品。
謝恩領賞的那一日, 文武百官皆在場,他們阿谀奉承, 說盡好話,更有人重提他曾向皇帝請婚一事。這一年來,朝堂上沒少為長公主的婚事争得焦頭爛額, 看來看去,還是眼前的宋世良一點也挑不出毛病,與長公主珠聯璧合,是頂好的姻緣,只是要尚公主,還得付出極大的代價。
大臣們還想着推波助瀾,皇帝也有意選宋世良當他阿姐的驸馬,可誰知道,宋世良居然一反常态,主動放棄了這段天賜的良緣,理由是男兒志在四方,他還想為大夏建功立業,無福尚公主。
宋世良唱完這一出,有人扼腕嘆息,有人背後偷着樂,阿琅對此還一無所知,倒是和采荷在花園子裏遛彎的時候聽到宮女們竊竊私語。
“聽聞宋大人這回班師回朝,勢頭好得很,皇上想是要把長公主賜予宋大人了!”
“前頭剛聽禦前的小太監說了,宋大人已經放棄了長公主,如今啊,一心想着行軍打仗,精忠報國!”
“啊?兩年前不是還信誓旦旦地說非卿不娶,怎麽去南方打了個仗就變臉了,不會是在南方有人了吧?聽說這南方的女子柔弱無骨,吳侬軟語,一開口,這骨頭都酥了,男人啊,果然都是嘴巴厲害,心比誰都變得快!”
“這話可不能胡說,宋大人絕不是那樣的人,你也瞧見了,長公主的心思不在宋大人的身上,強扭的瓜不甜,宋大人這是要成全長公主!”
“哎呀,你這麽一說,我倒是想明白了,長公主她……不喜歡真男人……”
說到後來,那宮女掩住了嘴,與身邊的綠袍宮女交頭接耳,像在說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不過單看相貌,公孫掌印也是世間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儀表堂堂,與那些低頭哈腰的小太監可不一樣,可惜了,不是個健全的男人。”
“健不健全又如何,能哄得長公主死心塌地,也要一番本事。”
阿琅與采荷站在遠處的花叢後都能聽到宮女們的竊笑,可見她和公孫懷的那些事已經不是秘密。可她并不生氣,她和公孫懷本就是兩情相悅,他們會永遠在一起。
“這些嘴碎的小蹄子,看我怎麽教訓她們!”采荷聽不得有人在背後埋汰她,顯露出打抱不平的女俠風範,阿琅攔着她道:“教訓什麽,她們說的都是實話,這事兒也不可能瞞一輩子,他讓我等他三年,這會兒就要到了,我相信他會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複,随她們去吧,沒什麽好怕的。”
“你倒是心大,也不怕失态嚴重,督主雖不是真太監,可要名正言順尚公主怕也有難處,他要恢複正身,先要想好怎麽全身而退,免受欺君之罪。”這幾年,采荷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她這一點。
Advertisement
阿琅聽得耳朵都生出了老繭,每回都一笑置之。
公孫懷那麽厲害的一個人,總有辦法的,實在萬不得已,她也會陪他一起下地獄。
他們說好了生死與共,因而前路如何坎坷,也不會畏懼。只是他們都在等待朝局穩定,皇帝能夠獨當一面,才舍得放下一切。
“去年督主幫皇上解決了國庫空虛的難題,立了大功,事後他向皇帝讨了個賞,你知道是什麽嗎?”阿琅笑得神秘兮兮。
采荷搖頭。
阿琅道:“是免死令,可以免去他的欺君之罪。”
采荷震驚,免死令可免人之死,無疑是最高的賞賜,開國之初不超過三人獲得這一項殊榮。
原來有了免死令,難怪如此高枕無憂。
“不愧是督主,果然好手段。”采荷微微一笑,卻有另一番憂慮:“這免死令雖可免去欺君之罪,可他這些年以外男的身份行走後宮,即便皇上不追究,難保言官們不會用唾沫星子淹死人……”
種種顧慮,都是他們在一起的阻礙。
“采荷,你的顧慮我不是沒有想過,只是走到今日這一步,咱們全都豁出了。”一跟頭栽了進去,什麽都顧不得了。
“你可想過皇上的處境?”采荷皺皺眉,他們姐弟情深,皇上一定會為了捍衛她的名聲而與朝臣們對立。
盡管皇帝是天下之主,卻也不能任性妄為,那和昏君有何差別?
“皇上……”阿琅感情用事,一心想着和公孫懷雙宿雙栖,忽略了皇帝的立場,采荷說得沒錯,他們可以過皇帝那一關,卻過不了言官們那一坎,除非皇帝嚴令禁言,可那又非明君所為,還真是要騎虎難下了!
“放心,一定會沒事的!”阿琅依然笑着,可她的笑意已經沒有辦法達到眼底深處。
采荷看着她大大嘆了一口氣,她太傻了!
“我乏了,咱們回去吧!”阿琅失去了遛彎的興致,挽着采荷往回走。
長公主的婚事還沒有着落,大臣們又開始張羅皇帝的大婚。
改元至今也第五個年頭了,崇德皇帝需要充盈後宮,為皇家開枝散葉,為大夏延續香火,而他更需要一位皇後,替他掌管三宮六院,母儀天下。
立後和選妃都是國之大事,由禮部負責,司禮監從旁協助。
挑選的人不僅要投皇帝的喜好,還得遵從祖訓,得是家世清白的小家碧玉,不能依靠龐大的背景,以免外戚幹政。
因而在選人方面更偏向于清貧之家的女子。由朝廷派出宦官從全國各地選取十三至十六歲未婚配的妙齡少女五千人送入京師,進宮後再進行五輪篩選,皇太後或太妃從第五輪留下的五十名中選取三人由皇帝欽定一人為皇後,另兩人如的皇帝垂青便可封為貴妃,否則便賜金銀遣返老家。
當年順祯帝的立後選妃事宜是劉太後授意公孫懷一手操辦,如今崇德帝的大婚也交給了司禮監去挑人。
這皇榜昭告了天下,各地方官員一個個卯足了勁兒去挑選每家每戶的适齡少女,凡是長得相貌端正,性格溫婉敦厚的全都記錄到了花名冊。當然也有貪圖錢財,拿了賄賂濫竽充數的,都被退了回去,還被狠狠批評了一頓。
反貪嚴峻的時候,還有人頂風作案,不就是自尋死路嗎?
經過兩個月的篩選,最後全國各地的五千名優質良家子被送入京師。
從五千人到三人,中間大部分人充作了宮女,也有人當了女官,若是運氣好,将來還能得到皇帝寵幸,選為後妃。
最後一輪選的三人都是品貌端正,溫良恭儉,吸取先帝專寵高美人的教訓,這回太妃們把長相出衆的少女都送出了宮,免得她們又禍亂後宮。
而皇帝最後欽定的皇後是來自江南永安府一戶書香門第中的千金,年十六,姓夏,閨名善貞,溫婉宜人,典型的江南女子。
選定了皇後,接下來便是繁重的禮節迎皇後入宮,直到冊封大典結束,才真正塵埃落定。
皇帝立後也像民間一樣,需要過六禮,選定吉日後設鹵簿儀仗至皇後家中迎親。在此之前,朝廷會派正副使臣将皇後的翟衣和鳳冠送至皇後家人手中,于迎接當日穿戴整齊後跪聽宣讀冊文,并接受冊寶,再乘坐鳳駕從午門進宮。
進宮後與皇帝入奉先殿谒廟,拜完先祖後,再舉行隆重的冊封大禮。
皇帝大婚,預示着成年,可以獨當一面,公孫懷也不再獨攬大權,批紅的權力又回到了皇帝的手中。
這一舉動,震動了朝野,誰也沒想到手握大權的司禮監掌印會在這時候放權,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他放棄了司禮監掌印和東廠督主的交椅,以自己頭風為由,請願放權回鄉養病,并舉薦曹元亨接替他。
曹元亨原不知公孫懷的打算,接到調令時,着實吃了一大驚,死活不肯接受,可皇命難為,最終仍是接下了這一重任。
公孫懷要回鄉,阿琅哪裏坐得住,逮着他就責問不停:“懷哥哥你果真病得很重,所以要抛下我了麽?”
“我怎麽舍得抛下阿琅?我病得不輕,阿琅還得照顧我下半生。”他盯着她質疑的雙眼一臉真誠。
阿琅泫然欲泣道:“可是要回鄉,我怎麽跟你走……你是不是又想哄騙我?”
公孫懷俯身附耳,悄聲道:“我只哄你,不騙你,乖乖留在宮裏等我來接你。”
阿琅一把推開他,嗔怒道:“那你一定要好好的來接我,如果等不到你,就跳進後面那口井,你再也別想見到我了!”
“好,一言為定。”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糖醋排骨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