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結局之後
馬克思說,自原始社會解體以來的社會歷史,都是階級鬥争史。毛主席說,講歷史不拿階級鬥争觀點講,就講不通。
我對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研究過很多年,只是過去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知半解,讓我沒有專門站在階級鬥争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古代史。
很早以前我以相羊的筆名發過一篇《太和二十一》,不過後來删文了,原因就是因為這幾年我對近代史有了一定了解之後,讓我對北魏這一段歷史有了一些新的見解,推翻了很多以前的觀點。
所以趁着辭職的空隙,決定重新整理書寫下來,把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每一個人的背景籌碼,都清清楚楚的寫下來。
文中的三個主角,元宏、高照容、馮誕,并不僅僅是三個人,是三個階級。
元宏是革命者,高照容是被壓迫的底層無産階級人民,馮氏是大資産階級舊貴族大地主奴隸主,馮誕是見到人民苦難之後,選擇追随革命者的階級背叛者。
馮誕是元宏最初的支持者,是同志,所以元宏對馮誕的愛,是純潔的革命同志情。
資本就是奪走你的一切,再不時給你些小恩小惠,讓你心甘情願996賣命,還對老板感激涕零,為資本說話,成為精資乏走狗,所以高照容總是對馮太後不時的施舍感動又感激。
資本主義的紙醉金迷,浮華浪漫确實很誘人,很容易讓人沉迷,所以高照容也被馮誕在省親時為她制造的浪漫誘惑。
無論你憐憫還是厭惡高照容,她都是人民多面性的一個縮影,他們善良、淳樸、勤勞,能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但因為上層壟斷了教育,他們也愚昧、軟弱、膽小。
出身底層的高照容沒有讀過什麽書,可只有讀書才能意識到自己苦難的根源,才會知道反抗,所以元宏會教高照容讀書寫字,讓她明理明智。
而資本巴不得底層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所以不學無術的馮誕,教高照容彈琵琶,都是些愉人耳目的事。
而底層無産階級人民早就被大資産階級馮太後分化了,所以同為底層的林修儀不僅不與高照容團結鬥争,還會污蔑陷害高照容。
羅目連屬于小資産階級,而小資産階級是革命者需要團結拉攏的力量,所以元宏一直很寵愛羅目連和她的兒子元怿。
革命者熱愛着他的人民,想要拯救人民,然而革命是一場持久戰,革命之路漫長而艱難,人民看不到曙光。
幾千年以來,造反就是大逆不道的道德枷鎖,壓迫的人民根本不敢革命,只要能活着,哪怕是出賣自己,茍且偷生的活下去,也不會想着去革命。
人民被黃四郎欺壓的怕了,對黃四郎的恐懼也讓人民不相信革命可以勝利,于是選擇了背叛革命者,向黃四郎妥協茍合。
因此高照容與馮誕私通,想尋求馮氏的庇護。她明知這樣必死無疑,可這是她唯一反抗的資本,但是元宏不許她死,因為死亡不屬于無産階級。
花姐敢拿搶指着張麻子,卻不敢指着黃四郎,因為張麻子是好人,張麻子說,好人就活該被人拿搶指着?!
高照容與馮誕私通,也不過是為了逼迫元宏與馮氏反目,但是她敢挑釁元宏,卻不敢與馮太後鬥争,不過就是因為元宏對她好。
讓子彈飛有句臺詞,誰贏他們幫誰。高照容在向馮氏妥協後才發現元宏在革命中已經占了上風,發現她其實可以站着掙錢,于是放棄了馮誕,死心塌地跟着元宏,因為她知道,資本可以給她一時的安逸,但真正能拯救人民的只有革命!
可革命成功之後呢?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永遠都跳不出三百年的歷史周期率,一次次上演屠龍的勇士變成惡龍的循環。
馮太後駕崩了,惡龍被消滅了,可那些曾經與元宏并肩作戰的兄弟們,守着滿山的財富卻成為了新的惡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革命成功後,元禧卻看不起人民,罵她是高麗賤婢,不屑與卑賤的人民為伍,想做官老爺。但是革命成功之前,元禧、元羽、元幹他們都很喜歡高照容,對她很友善。
在古代教育被士族壟斷的情況下,人民大多沒有讀過書,元宏也不的不啓用這些舊士族來治理國家,門閥士族繼續互相勾結,成為新的惡龍。
而元禧、元羽又和馮氏暗通曲款,資産階級新貴再度統一戰線,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革命者暫時向資産階級妥協,立皇後馮清,立太子元恂,而此舉遭到了以盧淵為代表的漢人士族的強烈反對,他們才是革命的功臣,元宏卻要把勝利果實再送給馮氏?
但是元宏又很快讓自己幾個弟弟娶了漢人士族之女為王妃,自己也納娶了很多漢人嫔妃,算是安撫漢人功臣集團。
為了徹底擺脫舊貴族老臣,元宏遷都洛陽,徹底抛棄鮮卑舊貴族,漢人士族正式崛起。
又借南征之名,一次又一次的禦駕親征,不斷削弱各州鎮兵權,将兵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以防鮮卑舊貴族反對改革攜兵作亂。
元宏本來就沒指望自己真的可以一統天下,南征只是借口,收兵權才是目的,最後兵權又交到了與他同心同德的六弟元勰手中,內政交到了對高照容友善的七弟元詳手中。
馮誕之死,是革命者親手拔掉了自己的逆鱗,完成了自我革命,革命者始終要有一把槍對着敵人,一把槍對着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馮誕一死,元宏立刻班師回朝,去解決內政問題,大規模清洗馮氏黨羽,廢後廢太子将反動派舊貴族一網打盡!
最後,他又選擇了人民的兒子元恪為新太子,因為拯救人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
但是資産階級怎麽可能就這樣坐以待斃,他們逼死了高照容,逼迫革命者妥協,革命者不得不再次選擇了資産階級的馮妙蓮為皇後。
舊的人民死去,人民之子元恪将代表他的人民母親與革命者父親和這些資産階級繼續鬥争!
元宏駕崩前,遺诏賜死馮妙蓮,就是防止資産階級挾持新君,元恪陷入被動,使革命毀于一旦!
元宏的神魂終會來到高照容身邊,因為革命者永遠與人民同在。
至于元恪如何鬥争,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長樂有玉英,不會很長,預計也就寫個一二十萬字。
魏書對元恪的評價有失公允,元恪之前和他比較像的皇帝是魏明帝曹叡,兩人都是一登基就罷輔政大臣,自己親政,而且經過一番鬥争後,二人都确确實實掌有實權,沒被士族架空。
更巧合的是,元恪生母高照容谥號文昭,曹叡生母甄後谥號也是文昭,一個是曹魏文帝的文昭甄皇後,一個是元魏文帝的文昭高皇後。所以我對高照容的設定,其實有借鑒一些甄宓的形象。
不過元恪和曹叡相反之處是,曹叡一開始立了出身微賤的毛氏為皇後,後來向士族妥協立了出身豪族的郭氏。
而元恪一開始立了鮮卑勳貴八姓的大貴族于氏,掌控局勢後又立了出身微賤的高英,這也是為何曹叡駕崩後,郭氏能保全,而元恪駕崩後,高英卻被逼出家為尼,之後又被毒殺,高英沒家世、沒根基、沒背景啊!
元恪之後和他比較像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清世宗雍正,元恪和李治都是身體不好,李治和武則天這對奇葩夫婦,李治不想幹的髒的累的活全讓長孫無忌和武則天幹,自己在後邊充好人。
而長孫無忌可以對應元詳、高肇、元勰三個人。
元恪也是,髒活累活全給元詳、高肇幹,自己在後邊充好人,而元詳最後也落得了長孫無忌的下場,不過元恪最終也恢複元詳的官爵把他風光下葬了。
李治會裝軟弱,會哭。元恪也會,他對着元勰哭。
所以,元勰平定南北戰事後,就辭官隐退,把大權交還元恪。
魏書說元恪垂拱無為,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韓非子說,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于智,元恪是深谙帝王之道。
這也是為什麽元怿醉酒勸谏元恪說高肇要成王莽時,元恪笑而不應,因為元恪心裏門清,高肇做不了王莽。
高肇和高英都是依附于元恪,可惜元恪死的太早,對士族的打壓沒像李治和武則天一樣成功,李治流弊啊,直接把元宏定下的五姓七望列為禁婚的七姓十家。
然而元宏捧着漢人士族,不過是為了從馮氏手裏奪權,擺脫鮮卑舊貴族罷了。只是漢化改革後,漢人士族成了新的惡龍,是需要被打擊的對象。
這也是為何元恪在正始二年四月,下诏反對九品中正制,反對選拔官員只看門第不看才學,要求八座以之前貢士的方法,以察舉制推舉有才之士。
後來武則天遷都洛陽其實也類似元宏遷都,元宏遷都提拔漢人士族,抛棄鮮卑舊貴,武則天遷都是提拔寒門士子,擺脫關隴士族,所以科舉制最終成型于唐朝。
也是因為元恪對士族的打壓沒能成功,所以元恪一駕崩,士族反撲,高肇迅速遇害,高英被逼出家,高肇和高英是四。人。幫一樣的背鍋俠。
對士族門閥的打擊,就是古代版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
元宏和元恪兩代人的努力,是一部讓子彈飛。
至于為什麽元恪沒有元宏評價高,這就好像建國之初的教員完美無比,而那十年之後,就被潑了滿身泥污,不巧,元恪做的一些事就類似那十年,得罪了不少士族豪強。
歷朝歷代得罪了士族豪強的皇帝,都別想有好評價,畢竟筆杆子在士族文人階級手裏,你得罪了他們,還想他們給你說好話?做夢呢!
上一位被文人這麽抹黑的還是漢武帝劉徹,後來還有一位雍正,巧了,元恪他們仨廟號都是世宗。
之後胡靈太後徹底向士族妥協,北魏進入了西晉一樣紙醉金迷、攀比鬥富的荒唐時期,則是電影一步之遙的時代。
這也是為什麽胡靈太後這麽荒唐,縱容官員貪腐,魏書還贊揚她聰慧能幹,畢竟她的妥協讨好了文人士族階級,掌握筆杆子的文人階級肯定支持她。
然而北魏實亡于胡靈太後時期,士族門閥才不會承認是因為胡靈太後縱容他們,法律時松時緊,把北魏搞的烏煙瘴氣才亡國。
所以只能把黑鍋都扣給高肇和高英,然而很多罪名都扣的莫名其妙,甚至時間、官職都完全對不上。
魏書把胡太後跟馮太後相提并論,反倒把高英和馮妙蓮相提并論,其實大錯特錯!
如果元宏臨終不殺馮妙蓮,馮妙蓮就是胡靈太後,北魏滅亡的會更早。胡靈太後和馮妙蓮,這二人都不配和馮太後比。
胡靈太後和馮妙蓮是一路,高英和高照容是一路。
高英有些戀愛腦,在殘酷的朝廷鬥争中,她沒背景沒根基,不掌握話語權,只有皇帝的寵愛這一張底牌,家世微賤成了皇後還專寵,不遭人恨死才怪!
所以高英才被後世黑那麽慘,甚至跟馮妙蓮相提并論,元恪專寵于皇後的時候,怎麽沒人罵于皇後?于皇後是鮮卑勳貴八姓大貴族啊!
于皇後做皇後的時候,她沒生兒子元昌之前,元恪可一個兒子都沒有。而孝明帝是出生在高英做皇後那幾年,這也能說是高英悍妒專寵?不許元恪臨幸其他嫔妃?那孝明帝咋懷上的?
高英兇不兇悍我不知道,這只是史書給了一個評價,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行為可以作為依據,說于皇後和元昌是高英害死的,也不過是當時的輿論非議,八爺黨還天天造謠雍正得位不正呢!
而史書評價沉默文靜的于皇後,可是真把元恪弟弟元愉的寵妾楊奧妃抓到宮裏,拔光人家頭發,逼人出家,把人在宮裏軟禁了快一年啊!這特麽還不兇悍?!
後來元愉謀反也有一部分楊奧妃屢被羞辱之故,這總不是高英幹的吧?
高肇根本不足以成為高英的靠山背景,之前說了,這二人都是依附元恪,魏書把高肇往死裏黑,也承認高肇來自夷土,時望輕微,無親族。門閥政治都是靠親族通婚聯姻維系的,無親族就是沒根基沒背景!
正始五年三月元恪長子元昌夭折,都說是高英害死了元昌,然而元恪七月不顧元勰的強烈反對,堅持立高英為皇後,表示對高英的絕對信任,其實是對高英的保護。
同年八月元愉謀反,九月元恪殺元勰,十月元恪将元詳恢複官爵風光下葬,這裏邊的水不是一般的深。
元勰沒有魏書寫的那麽清白無辜,他死的不冤枉,他是個騎牆派,是湯師爺一類人,元怿和他是一路人。
我在魏書元怿傳後的校勘記,發現了一篇元怿在孝明帝時的奏折,言官人失序。書是中華書局版,網上可能沒有校勘記這些資料,得空我可以把原文拍一下。
元怿是支持九品中正制的,希望選官以門品高下有恒。而元恪正始二年的诏書明确反對選官只看門第,二人政見不合,不是一路。
這也是為啥元怿和胡靈太後私通,背叛元恪,道德淪喪,魏書還大肆贊美元怿的原因。畢竟文人階級掌控筆杆子,必然要維護所有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人物!
無怪乎毛主席說,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畢竟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
後世和元怿比較像的是清朝的老八,啧啧,在史書上,這兩人都自幼深得父親喜愛,百官贊揚,有賢王之名,不過,看過雍正王朝的,大概都知道老八是個什麽貨色,知道他這“賢王”之名是怎麽結黨拉攏百官得來的。
更有意思的是,元恪胞弟元懷簡直是雍正胞弟老十四的翻版,都喜歡武事,老十四被雍正軟禁了半輩子,元懷也被元恪軟禁了半輩子,二人都是新帝登基後才被釋放自由。
元愉是老九,巧的是,老九在外任西寧時也有人鼓動他起兵造反。連雍正的胞妹溫憲公主都能無縫對接元瑛,二人都很聰慧,都是嫁給了元舅之子,元瑛墓志也記載元瑛好讀書,有文采,有詩文傳世。
馮太後是孝莊,獻文帝就是順治。獻文帝被馮太後謀害,順治死因也是撲朔迷離,本質都是皇帝與太後背後的矛盾不可調和!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啊!
清朝歷史很有意思,北魏跟它很像,北魏離我們太遙遠,而清朝相對近一些,史料也更完整。所以對清朝的一些研究,其實是可以作為北魏時代民族。矛盾的參考。畢竟歷史周期三百年一個循環,周而複始,循環往複,一切古代史,皆為現代史。
北魏滅亡後,分裂為北齊和北周,歷史進入邪不壓正時期,直到隋唐一統,新朝建立,太陽照常升起,歷史再度進入三百年周期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