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決定

穆琮這病來得突然, 而且來勢洶洶,馮谕瑧雖命上林衛快馬加鞭趕往洛雲山請寧大夫,又有太醫們全力救治, 但穆琮還是漸漸地陷入了昏迷當中。

看着床榻上已經不省人事的穆琮, 馮谕瑧心裏說不出是什麽滋味。

明明清晨的時候還陪自己用早膳的人,不過幾個時辰沒見, 竟然便成了這般模樣。

這孩子年紀輕輕的居然便中風,這也是她沒有想到之事。哪怕那寧老頭子也說了, 這孩子年青力壯,又救治得及時, 如今雖然昏迷不醒,但情況亦未到完全絕望的地步,待熬過了這段時候, 總是會醒過來的。

只要人醒了,後續再慢慢調理, 今後再注意飲食, 應該不會再有問題便是。

事已至此,她只能如此希望着。

待她又從連翹口中得知了事情經過後,又是惱怒又是無奈,若非穆琮如今昏迷着, 她只怕便要好一通教訓。

哪有這般行事的!

長平宮的穆恂也聽聞了皇帝穆琮突發急病一事, 本是如同行将就木之人的他,眼中突然綻開了光芒。

“我知道,我就知道, 必定是母後下的毒手!只有母後,只有母後才會這般做!”

整個人消瘦得再尋不到當年半分嬌美的鄭鳳琪吓了一跳,連忙捂住他的嘴, 不讓他再說:“你瘋了,這種話都敢說,不要命了麽?”

穆恂被她捂住了嘴,可眼中的光越來越強烈。

等着吧!穆琮很快便會死了。他就知道,母後野心勃勃,一連廢了兩任皇帝,又怎麽可能會對穆琮例外?她早就視皇帝之位如囊中之物,必不會讓穆琮占據太久!

皇帝突發急病,朝臣們很快便知道了,畢竟當日馮太後那般失态地抛下朝臣們離開,而太醫們們步伐匆匆面帶憂色地往宣明殿趕,只需略一想,便知道必然是陛下出事了。

馮谕瑧也沒有想過隐瞞此事,只是對群臣言明陛下突發急症需靜心休養,不過也允了皇室宗親和幾名朝臣隔着紗簾遠遠地請安,也算是全了君臣之禮。

令穆元甫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也在被允許前往宣明殿請安的朝臣當中。

他跟在大司徒尹德璋等人的身後進了宣明殿,這座他曾經的寝殿,隔着紗簾,看到了床榻上躺着的那個身影。

一番行禮問安之後,他聽到尹德璋問侍候在一旁的太醫:“今日陛下龍體如何?”

“晨起之時醒了過來,只是神智不甚清,有時認人亦不太準。不過情況已是大有好轉,相信過不了多久,龍體便無恙了。”太醫的語氣有幾分輕快。

畢竟這等病,最怕的就是人一直昏迷不醒,雖然陛下的情況比他曾經醫治過的類似情況要好得多,但只要人一日未清醒,他們都是提心吊膽。

尹德璋等人聞言也松了口氣。

雖然朝中大事有太後在,不會出什麽亂子,但是陛下畢竟是一國之君,若有個什麽萬一,終究不妥。

穆元甫眼神複雜地望着床榻上的身影,良久,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

這個孩子,怎的也不知道愛惜自己,生生的把自己折騰成這般模樣。

只盼着他吃一塹長一智,今後多學些養生之道,好歹把身子料理好,總不能比自己這個已是半只腳踏進棺材的還要短命才是。

皇帝還在病中,他們這些朝臣自然不能久留。不過親眼看到了陛下,又得知陛下情況有所好轉,衆人放下心來,便準備出宮。

穆元甫一路沉默地跟在衆人身後,才剛走出宣明殿,便被宮人喚住了。

“周大人請留步。”

他疑惑地止步回身,看到喚住自己的是一名內侍。

“不知大人對陛下的情況可了解了?若是未曾了解,寧老先生與太醫們都在裏頭,大人可前往細問。”那內侍恭恭敬敬地道。

穆元甫一時不明白對方此舉用意。

那內侍又道:“太後說了,陛下與縣主自幼交好,此番陛下突發急症,縣主想必也會得知消息,與其讓縣主再匆匆忙忙回宮,誤了差事,倒不如由周大人詳細告知縣主。”

穆元甫這才了然。

也是了,那丫頭與穆琮交好,得知他突然患病,必然放心不下要回來探望。只是她才剛剛入職,在軍中根基未穩,一來一回的也不知耽誤多少事,倒不如通過自己将穆琮情況告知她。

他不得不感嘆太後為小姑娘考慮得甚為周全。

跟着內侍折返宣明殿時,忽見一名宮女從正殿寝間內出來,見到那名內侍,忙道:“公公,陛下醒了。”

“那趕緊請太醫來瞧瞧。”那內侍忙吩咐。

穆元甫亦因此得以近距離地看到了清醒的穆琮。

“陛下可認得微臣?”他聽到看診的太醫低聲問神情明顯有幾分茫然的穆琮。

穆琮微微側了側頭,視線落在了那太醫身上,只是好片刻都沒有回答。

那太醫也不在意,又示意他看向穆元甫:“那陛下可認得這位大人?”

穆琮似乎呆了呆,不過一會兒,才緩緩地道:“周大人……”

“是,臣周季澄,參見陛下。”穆元甫朝他拱了拱手。

穆琮只是‘嗯’了一聲,又移開了視線。

穆元甫見他精神尚好,想了想,便道:“菁予與穆璟也擔心陛下,只是遠在軍中,無法回宮看望,還請陛下切莫怪罪。”

穆琮眼皮輕顫了顫,再度将視線投向他:“菁予妹妹……四皇弟……”

“是,陛下可還記得他們?”

“記得,四皇弟總惹妹妹生氣,妹妹說他讨厭……”

穆元甫輕笑,沒有想到他記得最深刻的卻是這個。

他又說了些虎妞與穆璟的事,不斷地引着他說話,出乎意料的是,穆琮雖然回答得比較緩慢,但大多都沒有說錯,也讓一旁的太醫們又驚又喜。

而待他從宣明殿離開時,亦終于放下了心頭大石。

明德殿內的馮谕瑧自然也得了宮人的禀報,只點點頭表示‘知道了’,便讓宮人退了出去。

“太後也該放心了,想來陛下這回能安然度過。”連翹安慰道。

雖然她向來對先帝留下來的兒子們沒有太多好感,但她冷眼旁觀了這麽多年,對穆琮這個小胖子倒是瞧着有幾分順眼,加之如今大梁又正要用兵之際,自然不希望在這節骨眼上,皇帝倒出什麽事。

馮谕瑧冷笑:“只要他一日不改改這好吃懶動的毛病,縱然是安然度過了這一回,難保沒有下一回。”

“陛下又不是三歲小孩子,經過這回,必是會吸取教訓,再不敢的了。”

“唯願如此吧!”馮太後不置可否。

***

一切正如太醫們所言,穆琮到底年輕,加之救治及時,度過了昏迷的那段時間後,神智便一日比一日清醒,除了左側手腳依然無力,偶爾會覺得頭疼之外,其他的便沒有什麽了。

許是差點進了鬼門關,自徹底清醒之後,他便一直老老實實遵從醫囑,亦咬緊牙關認認真真地學走路。

虎妞雖然沒有辦法回宮,但也拜托穆元甫代為轉交了她的信函。

穆琮收到小姑娘的信函時,高興得連複健帶來的痛苦都忘記了幾分,看着小姑娘在信中表達的擔憂與挂念,他臉上的笑容漸深。

良久,他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信函,望了望殿外的景致,看着遠處朝臣們匆匆往正明殿而去的身影,垂着眼睑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雖然當日因皇帝急病之事,打斷了商議出兵之事,但馮太後還是在穆琮病情穩定向好之後,在朝堂上重提了此事。

文官也好,武将也罷,對此亦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馮太後高坐上首,認真地聽着朝臣們各抒己見,不時還點點頭。

突然,侍立身側的連翹低聲提醒:“太後,是陛下。”

馮谕瑧聞言擡眸望向了殿門處,果然看到穆琮從禦辇上下來,正由宣明殿大總管攙扶着,笨拙卻又緩慢地一點一點走進殿來。

也察覺了他的出現的朝臣們,頓時止了說話聲,齊唰唰地望向了眼前這位行動不便的年輕皇帝。

曾經圓乎乎的年輕皇帝,如今已經明顯消瘦了許多,雖然瞧着比尋常的同齡男子還要圓幾分,但對比他出事前的體型,已經是變化巨大了。

由此可見,此番他确是吃了大苦頭。

“臣等參見陛下!”尹德璋率先反應了過來,連忙行禮。

衆人亦緊随其後。

穆琮笑了笑,道了聲‘免禮’,繼續扶着大總管艱難地、極其緩慢地往玉階處走去。

馮谕瑧望了連翹一眼,連忙會意,連忙上前,與那大總管一左一右地扶着他,好歹把他扶到了屬于皇帝的寶座前。

“母後。”穆琮落了座,笑着喚了聲,“朕如今行動不便,未能與母後見禮,還請母後寬恕則個。”

馮太後道:“你身子未曾大好,怎的這會兒過來了?”

“不瞞母後,有件事,朕想了好一段時間,思前想後,還是想着趁今日朝會,向衆卿明言。”

馮谕瑧有些意外:“不知陛下所指何事?”

穆琮沒有回答,只是又笑了笑,緩緩轉身面向朝臣,正襟危坐,朗聲道:“朕自登基以來,不管于朝政,抑或于學業,均是偷懶憊怠,有負母後多番教誨。如今,朕經逢此難,大徹大悟,深感德不配位,着實難擔這一國之君之責。”

朝臣們大吃一驚,着實沒有想到他要說的竟是這樣的話。

馮谕瑧亦大為意外,皺眉道:“皇帝慎言!”

穆琮沒有理會她,繼續緩緩地道:“朕之嫡母,乃太.祖皇帝元配,自太.祖皇帝為天下蒼生憤而揭竿起,便追随左右。于私,侍奉太.祖皇帝盡心盡力;于公,幾度挽救危難時局。世人皆知大梁雄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豈知雄兵之赫赫威名,亦有其不可抹滅之功。”

“太.祖皇帝駕崩之後,朕之嫡母,以女子之身,穩定朝局,使政令暢通無阻,使百姓休養生息,使國庫日漸充盈。滅北夏,征南魏,其文治武功,足以堪比歷代明君雄主。”

“今,朕以太.祖皇帝三子之名,退帝位,奉嫡母馮太後為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