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時機
馮谕瑧驚訝地望着他, 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退位?
她廢了兩位皇帝,倒沒想到這第三位居然是自己選擇退位。
朝臣們面面相觑,心中的震驚同樣不亞于她。
陛下要退位, 奉太後為帝?雖然太後早就已經是大梁實際上的主宰, 所做一切與皇帝無異,差的也不過是那個名分而已。但到底大梁還是穆氏的大梁, 若是太後稱帝……
衆人一時神色各異。
“陛下三思啊!”有朝臣反應了過來,率先跪地高呼。陸陸續續也有朝臣們加了進來, 高呼‘陛下三思’。
“朕不僅是三思,四思五思六思都有了。朕主意已定, 衆卿無需多言。”穆琮擺擺手,望了身側的內侍大總管一眼。
那大總管暗地嘆了口氣,從懷裏掏出早就準備好的聖旨。
朝臣們見他居然連聖旨都已經準備好了, 可見絕非一時心血來潮,愈發大聲高呼:“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
馮谕瑧瞥了連翹一眼, 連翹點點頭,按住了內侍大總管欲展開聖旨打算宣讀的手。
那大總管不敢反抗,只能一動不動地握着聖旨。
“皇帝不過是突然經歷重疾,一時心有戚戚, 故而才會胡思亂想。衆卿若無其他事項需啓奏, 今日朝堂議政便到此為止。”馮太後終于緩緩地開口。
穆琮這一出實在太過突然,也打亂了她多年步驟,她也要再斟酌斟酌。
見太後發了話, 朝臣也不再多言,只是欲言又止地望了望皇帝穆琮。
穆琮還想再說什麽,可在收到馮太後一記瞪視之後, 摸摸鼻端,嘟嘟囔囔了幾句。
朝臣們散去之後,馮谕瑧吩咐宮人護送穆琮回宣明殿。
被宮人們扶上了禦辇的穆琮掙紮着回身,朝她伸出手:“母後,朕還有話要說……”
馮太後只當沒有聽到。
“朕真的有話要說……”穆琮提高了音量,可對方卻依舊沒有理會。
他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對方的身影離自己越來越遠,唯有無奈地嘆了口氣。
回到了明德殿後,連翹沉默片刻,沒忍住低聲問:“陛下說要退位,改奉太後為帝,此舉是出自真心,還是試探?”
“哀家此刻也有點拿不準。”馮谕瑧皺眉回答。
“但不管他是出自真心,還是意為試探,如今他來了這麽一出,倒真打了哀家一個措手不及。讓哀家一時也想不到應對之策。”
連翹思考半晌,又道:“若他是出自真心,此番主動退位,于情于理,太後今後都得善待于他。若他只為試探……此子心機之深,着實不容小觑。”
馮谕瑧點點頭:“故而今日他這一出,不管是真是假,他都掌握了主動權,為難的只是哀家而已。”
“唯今之計,倒不如靜觀其變。”連翹建議。
馮谕瑧颔首。
皇帝穆琮在朝堂上當衆言明退位,改奉太後為帝,雖然太後也說了,陛下只是因偶發重疾心有戚戚,才會胡思亂想,言語中并不将陛下這番話當真,不過朝臣們可不敢這般樂觀。
尤其是他們還親眼看到內侍大總管手上還拿着聖旨,雖然最終被制止了沒有宣讀,但想也知道聖旨上會是什麽內容。
皇室宗親們率先坐不住了,輩份最高的汝南王拄着拐杖帶着南安王等一衆宗親進宮求見,他們自然不敢到馮太後跟前鬧,而是直接到了宣明殿見穆琮。
馮谕瑧也沒有理會他們,只不過一會兒的功夫,玲珑便向她禀報了宣明殿裏面的鬧劇。
宗親們先是試探了一番穆琮在朝堂上那番話真僞,見穆琮态度堅決,竟然像是打定了主意,當下态度立變。
汝南王仗着自己輩份高,當即指着穆琮的鼻子直罵他是敗家子孫,愧對列祖列宗,見穆琮雖然态度謙和,但卻咬緊了牙關不肯松口,又立即拍腿大哭,哭先帝、哭穆氏列祖列宗。
有他帶頭,其他宗親們亦跟着哭起祖宗來。
一時間,宣明殿內哭嚎聲陣陣,甚為壯觀。
“陛下呢?他又如何反應?”連翹問。
“陛下?”玲珑清了清嗓子,道,“陛下也跟着他們一同抹起眼淚來,一邊抹淚還一邊說‘列祖列宗啊,也不知你們身葬何處,都怪太.祖皇帝沒有早生幾十年’。”
馮谕瑧:“……”
連翹:“……”
玲珑遲疑了片刻,還是沒忍住繼續道:“陛下還說了‘朕雖不肖,卻不敢擔敗家之名,永安縣祖宅及一衆田地,均已派人安置打理得妥妥當當,如今産業較之太.祖皇帝生前,已經翻了數番’。”
馮谕瑧嘴角抽了抽,已經可以想像皇室宗親們聽到這番話的反應了。
而朝臣們離開正明殿各自歸府後,一直追随大司徒尹德璋的下屬有些擔心地問:“大人,您說太後又是個什麽意思?”
“這個時候,太後不管做什麽,都是不适合的。倒不如靜觀其變,只看陛下怎麽做才是。”尹德璋意味深長地道。
下屬們頻頻點頭。倒也是這個道理。
尹德璋給自己倒了杯茶,小口地啜飲着。
其實差的也不過是一個名份,這大梁的天,早就已經變了。是太後也好,是女帝也罷,對他們而言,又有什麽區別呢?
太後無子,便是登基稱帝,百年之後,這帝位還不是一樣要傳回給穆氏子孫?尤其是她的帝位還是如今這位主動禪讓的,将來這位一脈,再度榮登九鼎的可能性又會更大些。
宣明殿內被皇室宗親纏着的穆琮心裏也是委屈得很,這些人怎麽能罵他是‘敗家子’呢?他明明把家中産業打理得不知有多好,比父皇在世時要翻了不知多少番。
汝南王被他氣得不停地顫抖着身體,白花花的胡子亦是一抖一抖的,似乎下一刻便被他氣得暈厥過去。
穆琮見狀大吃一驚,靈機一動,立即捂着額頭直叫疼。
“朕頭疼,朕的頭好疼啊……”
“快請太醫!”侍候的宮人見狀立即上前扶住他,又大聲讓人前去請太醫。
殿內殿外的宮人‘呼啦’的一下全都圍了上前,硬是生生把皇室宗親們擠離了穆琮身邊。
宗親們見皇帝突然頭疼發作,真哭的、假哭的,這會兒都已經哭不出來了,再一想到皇帝本來就還在康複當中,太醫都囑咐了要靜養,而他們今日一大夥人進來鬧,萬一把皇帝鬧出個什麽毛病來……
衆人打了個寒顫,想要趁機溜走卻又不敢,唯有呆呆地避到一旁,騎虎難下。
本來也想着趁機暈倒以逼皇帝收回成命的汝南王,身體也不抖了,胡子也不抖了,尤其在聽到有宮人喚着‘快去禀報太後’時,臉色‘唰’的一下便白。
“陛、陛下龍體欠安,我便不打擾了。”他堅強地說着,說完也不管穆琮有沒有聽到,拄着拐杖動作利索地出了殿。
有人帶了頭,其他宗親們亦有樣學樣,裝模作樣自顧自地‘告辭’,而後快速溜走了。
宗親們一離開,穆琮立即大聲道:“快把請太後之人喚回來!”
還是不要讓母後知道自己裝病趕人的好。
不過……
他撫了撫下颌,笑得一臉得意。
裝病這招還真的挺好用,決定了,以後誰再在他面前說些不中聽的,他便裝病,就不信吓不跑他們!
皇室宗親們铩羽而歸,朝臣們開始相信皇帝并不是一時腦熱,似乎是真的打算退位,一時又陸陸續續有朝臣進宮,語重心長地勸皇帝三思。
可不管是誰,說不到幾句,穆琮便直喊頭疼,朝臣們哪敢再多言。
待大司空進宮勸說時,穆琮看着這個德高望重的老臣,好歹給他幾分面子,沒急着叫頭疼。
“陛下若打定了主意退位,老臣不敢多言。只是,太.祖皇帝膝下四子,哪怕是兄終弟及,于情于理于宗法,也應由端王殿下繼位才是,怎的反倒要奉太後為帝呢?”
“你說要端王繼位?那好,你找人去跟端王說,只看他意下如何。”穆琮似笑非笑地回答。
他就不信四皇弟敢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朝臣們得知陛下似乎并不介意端王繼位時,立即便有人前去找端王。
卻說穆璟在約了虎妞比試,卻再一次敗在小姑娘手下,心裏正不痛快,聽聞了朝臣的來意後,臉色一下子便變得極為難看。
來人卻沒有察覺,繼續苦口婆心地勸着:“大梁是穆氏的大梁,太.祖皇帝出生入死打下來的江山,怎能交到外人手裏呢?”
穆璟終于沒忍住罵道:“誰是外人?你說誰是外人?母後既嫁進了穆家,便是穆家的人!怎的在你們嘴裏,她倒成了外人?”
“你們這些老匹夫,平日張口閉口便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家嫁人了,便是別人家的人。一旦事關自身利益,倒又換了一種說法了。敢情是自家人還是外家人,全憑你們一張嘴!”
“滾!莫挨老子!那位置誰愛坐便坐去,老子沒興趣!他娘的,白白浪費老子時間,有這會兒時間,老子多練幾回劍法,說不定下回便能把瘋丫頭打趴下了!”穆璟胡亂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罵罵咧咧地走了。
那位置長刺,他是瘋了才想坐上去!
來人被他這一通罵,臉色便有幾分難看,又看到随自己而來的下屬們臉上各異的神情,讪讪地道:“端王進了軍中,倒是被些武夫們帶得粗鄙了不少。”
機靈的下屬們附和:“可不是麽,端王原本多謙和啊!”
“謙和”的端王終于發揮了武官本色,誰來勸他,都被他劈頭蓋臉的一通罵,直罵得對方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灰溜溜地離開。
久而久之,再沒有人敢提讓端王繼位一事了。
朝堂上下因為穆琮要退位而掀起的一系列風波,穆元甫與上官遠自然也知道。
上官遠沉默良久,終是長嘆一聲道:“我就知道,她的野心不小。女帝?”
他将杯中酒一飲而盡。
穆元甫沒有說話,半晌之後,低低地道:“憑她之能,這女帝倒也當得。”
“倒不是說她當不當得。只是,我與穆大哥出生入死打拼下來的江山,轉眼間便要易主,這心裏,總歸有些不自在。”上官元又給自己倒滿了酒,嘆道。
“上官兄此言差矣,這大梁,是百姓的大梁,不是哪一個人的大梁,又談何易主?上官兄若是憂心于此,有朝一日,九泉之下看到大梁如大廈傾,瞬間成為過眼雲煙,豈不更加痛徹心扉?”穆元甫淡淡地道。
“呸呸呸,盡說什麽混話?大梁江山世世代代,又哪會如大廈傾。”上官遠不贊同地道。
穆元甫反倒笑了:“不過是些吉祥話,上官兄倒真信以為真了?古往今來,有哪朝哪代能傳至世世代代的?若有,又豈會有如今的大梁?”
“上官兄能管得了今人,難不成還能管得了子孫後代?”
“子孫若是不肖,便是留給他萬裏江山也守不住;子孫若是出息,便是給他一個破爛盂,亦能闖出一番事業。”
“你倒是看得開。”上官遠有些意外地道。
穆元甫微微一笑,滿懷悵然地道:“都死過一回了,還有什麽是看不開的……”
上官遠以為他說的是上回差點殒命之事,又哪裏知道他指的是真正死過的一回。
***
因皇帝退位一事,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朝臣們久勸他不下,又不敢糾纏得太緊,就怕他又鬧頭疼,故而終于還是轉到了馮太後處。
馮谕瑧對此也不意外,當着文武大臣的面痛斥了穆琮一番,只道他胡鬧,若他德不配位,那當初将他扶上位的自己,豈不是有眼無珠?
穆琮被她斥得低下了頭一聲不吭。
朝臣們見狀倒是松了口氣。
好了好了,有太後出馬,便沒有什麽是搞不定的,皇帝也不例外。
只是,衆人又哪裏想得到,次日,穆琮直接便降下了退位诏書。
馮太後氣得大怒,連聲斥責胡鬧。
此時,衛尉卿穆元甫出列,道:“皇帝金口玉言,诏書已經頒布,斷沒有收回之理。依臣之見,陛下此舉雖突然,但所言句句為實,太後文治武功,足以堪比歷朝歷代明君雄主,便是問鼎天下又有何不可?國不可一日無君,請太後遵從聖意,早日登基稱帝。”
馮谕瑧愣住了。
她千算萬算,都沒有算到第一個出來明言支持她稱帝的,居然是這個人!
緊接着,大将軍許躍平亦出列:“請太後遵從聖意,早日登基稱帝!”
朝臣們亦愣住了,尹德璋原本想要邁出去的腳也頓住了。
上官遠暗嘆一聲,無奈地揉揉額角,同樣出列:“請太後遵從聖意,早日登基稱帝!”
許躍平與上官遠的出聲,立即便帶動了一幹武将。不過片刻間,‘請太後遵從聖意,早日登基稱帝’的聲音響徹大殿。
一時間,滿殿武将幾乎都跪了下來。
文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後齊唰唰地望向為首的尹德璋。
尹德璋想了想,覺得時機也算是成熟了,正要出聲,身後卻有人比他更快。
“請太後遵從聖意,早日登基稱帝!”
他回身一看,認出是聚賢館的那位素有‘倔強’之稱的羅大學士。
聚賢館那批人,幾乎全是太後招集過來的,會支持太後也不意外。
文官中有人開了頭,自然便有人跟随,只一會兒的功夫,滿殿文武大臣便已跪了七七八八。
餘下的那小部分,原本還有些猶豫,只是見事情到了這般地步,也有不少跪了下去。
最終剩下沒有跪的,已不足五人。
可這五人,望望面露喜色的穆琮,再看看似乎怒火正盛的馮太後,終是長嘆一聲,放棄了心中堅持。
“荒唐!甚是荒唐!”馮太後被激怒了,憤然一拂袖口,抛下滿殿的‘請太後遵從聖意,早日登基稱帝’,盛怒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