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沒那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孫竟成接連郁郁寡歡了好幾天。在周漁看來卻是郁郁不得志。

早上也不跑步了,在床上熬到八點鐘才起,起來床沿上坐五分鐘,然後再去沙發上癱五分鐘,最後該吃飯了才去洗漱。

洗漱完吃好飯,從餐椅挪到鋼琴椅上,開始在晨光的普照下彈琴。以前鋼琴在角落,這兩天他給挪到了陽臺門口,如果踩好點,九點左右會有一影十分鐘的陽光照過來。

他說那十分鐘的陽光能撫慰他。

周漁也不問,由着他作。

前兩天她也忙,學生們是放寒假了,可老師們還要再學習兩天。昨天下午才學習結束全面放假。

早上吃完飯她就坐沙發上看專業書,柯宇因為診所太吵,騎了單車過來書房學習。學習了有十分鐘,又騎着單車去了圖書館。理由是孫竟成的琴聲太悲傷,讓他心情很沉重。

周漁倒也沒被打擾到,一個坐那兒彈,一個坐那兒看。這幾天他上班都不積極,十點了才慢吞吞地去。她也不好問公司是不是要倒了。三個月前說是快倒了。

鋼琴曲停了。孫竟成發了會呆,随後轉過來看她,“你也不問我怎麽了。”

周漁合了書,“你怎麽了?”

“我發現自己老了。”

“小時候你媽給你服了仙丹,可以長生不老?”

……

孫竟成又轉了回去,給琴鍵蓋上防塵布,準備上班。

周漁換了态度,謙和地問:“你什麽時候發現自己老的?”

孫竟成轉過來,“我救人上熱搜的時候。”

Advertisement

“這之前你認為自己多大?”

“二十八。”

……

倆人四目相對,大眼瞪小眼。半晌周漁安慰他,“理論上三十八歲正青年,六十六歲才是老年。你離老早着呢。”

孫竟成沒做聲。

“你最近是不是壓力大?”周漁建議他,“你可以出去散散心。”

孫竟成低頭思忖了會,再擡頭眼圈發紅,随後雙手揉揉臉,“算了。”

……

“我這幾天看你心情不好,是怕打擾了你所以才沒問。不是無視,是我覺得你需要空間。”周漁說。

“謝謝。”孫竟成說。

“我從來就不認為你失敗,因為我也不理解什麽才是成功。目前為止,我還沒遇到過讓我認為是失敗的人,或是讓我認為是成功的人。我對成敗這個概念很模糊。”

“如果說馬雲,王健林,馬化騰……這些人代表着成功,我也能認同這種普世價值。可如果說我們學校的保安,街口賣煎餅果子的大媽……說他們就代表失敗的人,這個我不敢茍同。”

“我的價值裏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人,一種是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我也從不認為人人生而平等,生而平等的,只有一天天邁向衰老和死亡的生命。”

“做你自己認為正确的事就好了。如果比個人財富和事業成就,我當年根本不可能嫁給你。”周漁說了很多。

孫竟成看了她半天,“你真像個老師。”

周漁懶得理他。

孫竟成從鋼琴椅上挪過來,跟她并肩坐,“你教學生的時候絕對可愛,至少比跟我吵架時張牙舞爪的樣子可愛。”

“你也夠矯情了。”周漁無語。剛差點以為他要哭了。

“咱倆休戰,肝膽相照會兒。”孫竟成問她,“你小時候有理想嗎?”

“沒理想。”周漁想也不想回他。典型的給三分顏色就開染坊。

“我七歲時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

“因為當醫生就會有很多很多的小孩找我要輸液管。”孫竟成比劃,“小時候大家都會縫毽子,而輸液管的孔則可以插雞毛。”

……

“我八歲時的理想是當一名鋼琴教師。”

……

“那樣我彈鋼琴時就會有很多很多的小孩圍着我,大家歡快地唱歌跳舞。唱得不好也沒關系,胡亂跳也沒關系。就像音樂老師彈鋼琴時,我們都圍着她群魔亂舞那樣兒。”

周漁想象着一群孩子唱歌跳舞,說他,“你高中前彈琴很好,高中後就一般了。”随後補充,“我媽說沒靈性了,開始變得鈍了。”

“中學後我都不怎麽彈了。”

“為什麽?”

“就是突然間厭倦了。不想再參加比賽也不願意考級。”

“你從小就認識我吧?那時候我可風光了。”孫竟成顯得意,又看她,“我印象裏不認識你,估計你太普通了,沒能進入我的視線。”

……

“嗯,對鋼琴小王子如雷貫耳。”周漁說:“我在報紙上看了,你代表市裏參加比賽吓尿了……”

“誰吓尿了?!”孫竟成打斷她,“我是憋尿憋太久,上臺領獎的時候不小心摔倒尿才出來的。”

“摔尿的?”周漁看他。

……

“你這人真孬。”孫竟成懶得理她,最後氣不過又說:“我那麽多威風事,你就記住我尿褲子。你就沒尿過床尿過褲子?”

“我沒在頒獎臺上尿過。”

“上班上班,不跟你閑扯淡……”孫竟成回卧室換衣服,然後穿着外套出來,“我前天去算命了。大師說我大器晚成。”

“嗯,晚熟的果子最甘甜。”周漁附和。

……

孫竟成以為她一準沒好話,他組織了一籮筐反駁……哪知她換了戰術,這下倒把他整沒話了。”

“雞蛋吃了吧。”周漁剝了個給他。

孫竟成吃着雞蛋下樓,品着周漁的那句「晚熟的果子最甘甜」,怎麽品怎麽覺得……色情?除了這話色情,他瞬間覺得手裏的雞蛋也色情……她為什麽無端給自己一個雞蛋?她在暗示什麽?難道是以形補形?因為一句話他腦補出了一出大戲……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我要對老婆好點。

……

周漁給他吃雞蛋,只因早上煮多剩下了。而她最不喜歡吃雞蛋。

家裏這一筐雞蛋是馮逸群送來的,還送來了兩只走地雞,讓她拿去給診所。馮逸群很注重人情世故和禮尚往來,也從小言傳身教地教她這些。

上個月孫母給了周漁一捆鐵棍山藥,說跟市面上的不同,要她拿去家屬院給馮逸群。馮逸群收到後并未及時回禮,那會顯得特別見外。一直等過了一個多月後,她才托人在鄉下買了兩筐雞蛋和走地雞。

老一輩人很講究人情,那是她們理解的尊重和看得起,哪怕你送一顆不值錢的大白菜,她們心裏都會很感念。送的東西自身價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承載和傳遞出來的一種情。

且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情」要通過小輩來傳達,好淡化其中的分量,不給對方添負擔。比如:孫母要給馮逸群送什麽,馮逸群要給孫母回什麽,這些都是周漁和孫竟成作為小輩的角色來完成。而她們長輩間從不出面。

馮逸群從前教她,如果你幫了別人一個忙,那就不能在人前提起此事。不要給對方造成一種心理負擔,讓他覺得對你有所虧欠。

想到馮逸群,周漁就合了書無心看。上周去家屬院幫忙拆窗簾和打掃屋子,馮逸群又側面問了她跟孫竟成的事,她還是那句話:“我們很好啊。”

馮逸群當時沒給反應,一直到下午該回了,才說了她:“沒那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這句話對母女倆來說,分量是很重的。話裏意思也都心知肚明。馮逸群不說重話則不說,一旦要說,直指要害。

日子過不好,就是你無能!

當年馮逸群能親自上孫家門說媒,主要原因就是她知道周漁對孫竟成有意。知女莫如母,從孫竟成高考複讀時她就察覺出來了。盡管他們倆從未有過交集。

她不難理解女兒為什麽會喜歡孫竟成。扪心自問,她也待見孫竟成這樣的孩子,包括學校裏的各科老師。

當年沒放在心上是覺得倆人不可能。他們各自還有更重要的事業。一直到周漁大學畢業,她在街上又無意碰見孫竟成,聽說他在貴州支教,當時就留了心眼觀察。

內心裏,馮逸群對孫竟成不如意,這種性格的孩子當兒子行,當女婿就差了。他的世界太豐富多彩,也太招女孩子們喜歡,而且在家裏也最受寵,從小到大都順風順水,他的成長環境就決定了他不會是一個體貼入微的丈夫。而且野慣了,很難被規訓。

從她第一回 試探性地跟周漁提,她心裏大概就有數了。盡管孫竟成身上有諸多不如意,但他為人簡單,沒城府,男女關系上不複雜,重要的一點是知根知底。民間有一個說法: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的品行從兒時就有跡可循。更何況她還當過他中學三年的班主任。而且孫家父母口碑不差,很家常的一對夫妻,婆媳關系上也會容易相處。

更重要的一層考慮:則是她認為女兒性格太悶了,人生慢慢亦漫漫,如果另一半性情同她截然相反,也許日子不會過于單調和艱難。具體能不能過一塊兒,那就全靠個人悟性和造化了。

她深知周漁性格倔,死要自尊,過好過壞都不會出門說,所以上門說媒前她就把利弊都跟她分析了。如果倆人順利結婚,最壞的結果無非性格不合離婚,或孫竟成婚內不忠離婚。而周漁聽完則一臉冷靜:先處處再說吧。

後來處着處着就結婚了。

處之前母女倆還置了一場氣。周漁得知馮逸群親自上門說媒,感覺臉上挂不住,躺床上倔了一天。馮逸群也沒理她,任她倔。直到第二天孫竟成微信她:“我是孫竟成。咱倆出來吃個小龍蝦吧。我知道有一家特別好吃。”周漁這才起床洗漱,出門赴約。後來一切也算順順當當的。

馮逸群親自上門說親,一來是沒找到合适的媒人,媒能不能成,媒人很關鍵;二來她覺得這也沒什麽。她不重過程,只重結果。

婚後倆人日子還不錯,孫竟成嘴甜,一口一個媽一口一聲奶奶,往這兒跑得也勤快,一周總要蹭上兩頓飯。反倒比她那個女兒還有孝心。後面再過着,孫竟成也不頻繁往這兒跑了,她每回聯系周漁,都能察覺出她的細微變化。她開始旁敲側擊地點她,兩口過日子別端着。該軟就得軟,該使小心眼就使小心眼,日子過好才是真本事。

周漁還想着金剛鑽和瓷器活的事,收到馮逸群微信,說澡堂子徹底不讓奶奶進了,陪同也不行。周漁想了會,給孫竟成發微信:“傍晚下班你接奶奶過來洗澡。家屬院沒浴缸。澡堂子嫌奶奶年紀大了,不給洗。”

孫竟成回:“好的,老婆。”

……

周漁本能回他:“有毛病?”發出去的瞬間又迅速撤回。

……不利于團結。

孫竟成回她表情包:“你撤回了什麽見不得人的東西?”

周漁叮囑:“別忘了啊。”

半天孫竟成又回:“上午出門前為什麽給我吃雞蛋?”

周漁想了想,不能說怕浪費,回了個:“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