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章節
宮承恩,其中纏綿不可盡說,她一個月來獨守空房積累的怨氣,也都散盡了。
接下來幾日,飒嫔在宮中春風得意,她暫時保管皇帝随身玉佩之事不胫而走,傳着傳着到最後傳成皇上把玉佩賞給了飒嫔。
宮中妃嫔對她敬畏的更加敬畏,看她不順眼的更加不順眼。
這些消息自然也有傳到玉珠閣,不過綿期并不像其他妃嫔一樣,産生任何的羨慕或嫉恨之情,因對前世知情,她自是早就知道這玉佩有斷時間是落在飒嫔手上的。
皇帝随身佩戴的玉佩只有一塊,應就是那一晚心安亭中皇帝向她标明身份的玉佩。
故這玉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得他們之間的信物。
既然皇帝不讓她以任何方式表明身份,那她也只好利用玉佩在飒嫔手中的時候,被動表明身份了。
飒嫔得了玉佩後,自诩寵冠後宮,是以也不願再到司膳司操持宴會事宜。
綿期從星玉找來的廚子中,挑出兩名品行端正的廚子,直接舉薦給了皇後。
皇後試過兩人所做菜色後,留下了其中一名衛姓師傅,此人年過花甲,但身子骨硬朗,廚藝高超,連皇後對她都也極是稱贊。
如綿期所料,衛師傅從西北随身攜帶出了許多特殊的西北調料,如連他沒有的,衛師傅卻也能找到很好的替代品。
廚師和調料解決了,綿期和楚修儀、陳才人又一起準備了兩日,試菜筵才終于安排停當了。
試宴這一天,到場的有皇後、飒嫔、端貴人、四嫔及相關妃嫔共二十人左右,每五人一桌,一共安排了四桌。
因有意減少了醬油和鹽的使用,又加入了特屬西北的調料,煮、煎、炒、炖、腌烹制方式多樣,菜品新鮮可口,除了飒嫔十分不屑,皇後和各妃均對菜式贊不絕口。
皇後正式宣布端午宴将以西北菜作為主打菜色,亮相在皇帝、群妃、皇親貴胄之前,另還特別嘉獎了綿期,以及楚修儀、陳才人。
平日衆妃坐在一起交談機會甚少,故宴間坐在一處,互相都不怎麽說話,氣氛就顯得有些尴尬。
定國将軍之女之女陸渺雲——陸充儀,恰坐在飒嫔旁邊,陸充儀寡言,但被飒嫔那支金步搖的流蘇穗子打到第三次後,她再好的脾性也快要忍耐不下去。
她一貫愛惜自己皮相,來回摸了幾下自己被打到的右鬓,覺得有些疼,斷定自己的臉肯定是紅了,心裏不由更氣!
明面上,陸充儀不敢直接抱怨,只好變相挖苦飒嫔,“娘娘這只步搖可真是富麗華貴,這金光晃得臣妾眼都快睜不開了呢。”
适才飒嫔聽這個誇贊陸芳柔,那個誇贊楚修儀的,早已經非常不耐煩,故現在有人誇她的步搖,她十分受用,“陸充儀可真是識貨,這是我娘給我的嫁妝,是由不出世的無名匠人選擇純金打造而成,是一件價高難尋的珍品。”
陸充儀冷笑不語,心忖,什麽價高難尋的勞什子!在她看來,不過是一件甩人臉的利器,不生不息傷人倒是真的!
以前別人再怎麽傳這飒嫔嚣張,她也沒感覺,現在她這般不顧忌別人,陸充儀心內才真正讨厭起飒嫔來。
一會兒,飒嫔覺得沒趣,起身提前告辭了。
陸充儀也緊跟着起身告辭,随飒嫔一同去了。
衆人見她剛才主動和飒嫔搭話,只當她此刻是要讨好奉承飒嫔,各人心中皆是一陣冷嗤,除了對陸充儀鄙視并未多想其他。
天燈
飒嫔和陸充儀結伴回宮,兩人正坐在各自轎上,聊天聊得開心,卻沒想到天空突然陰雲密布,滴下許多細密的雨點子來。
二人趕忙命擡轎的太監把轎子擡到最近的一處廊下避雨,随後又命太監和宮女遠遠站着,不要妨礙她們說話。
平素陸充儀雖極少在人前表現,但真要刻意讨好起誰來卻也不差,單看她把飒嫔哄得這麽高興,就知道她功力深厚。
一陣後,雨停了,飒嫔先行回宮,陸充儀因怕等下還要下雨,且她沒有什麽緊要的事情去做,于是打算多等等,故兩人相互告了別不再話下。
是夜,皇帝翻的是陸充儀的牌子。
從萬乾宮至陸充儀的慶章宮需要經過一條幽幽深深的高巷。
巷中石板路兩側朱牆高聳,尤其是在夜裏像是要朝人撲下來似的,兩盞宮燈一左一右在皇帝眼前晃呀晃,他感覺胸腔裏的口氣,像是被什麽東西一點一點的抽出去了,有種窒息感。
突然,一點火光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遙遠的天空中,起初還只是一點亮星,接着那點亮星越飄離他越近,皇帝眸子竟也跟着倏然亮起來,他指着亮團問青安,“那是什麽?”
青安偏頭一看,撓着腦袋一頭霧水,倒是今夜随駕的總管太監郭盛海,弓着腰背,笑眯眯地回道,“回皇上的話,這個在民間叫天燈。”
“是做什麽用的?”皇帝看天燈飄遠,稀罕得差點要從轎子上站起來,擡轎的太監見狀,急忙歇了轎。
“民間在重大節氣前後,有燃放天燈許願的風俗,不過據老奴進宮前所知,這個風俗就已不時興了。”
哦,原來是為了許願。
皇帝向天燈飄走的方向踱了幾步,仰頭深深望了一眼天燈。
郭盛海算是宮裏的老人了,他進宮起碼已有二三十年,若在他進宮就已經不時興的風俗,這宮裏的人會知道的又能有多少?
會是那個芳柔嗎?
會是她在期冀得到他的垂憐嗎?
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被他否定了,也許只是位想和家人團聚的老嬷嬷燃放的。
當天燈再次變成一螢火星歸于天際,皇帝才終于上了轎子,剛欲令小太監們擡轎,卻見郭盛海跪到了轎前——
“皇上,奴才借着重見天燈的機緣,鬥膽向皇上請個旨,奴才年事已高,腿腳也不利索了,奴才想出宮,在有生之年見一見奴才的家人。”郭盛海抹了一把老淚。
皇帝聞言沉默許久,“郭公公辛勞,朕不是沒看在眼裏,只是眼下青安年幼,不成氣候,且……”
且身邊還有钰得順這個太後的眼線,像郭盛海這樣有資歷的忠仆實在難覓。
“皇上行事向來慎重,但老奴看在眼裏,青安年紀雖小,心眼卻不小,老奴看他是個得體伶俐的孩子,皇上放心,稍加時日,青安定擔得起這份職責的。”
皇帝猶豫了片刻,他一方面不忍心郭盛海繼續操勞,另一方面覺得鍛煉一下青安确實很有必要,“那朕先升青安為代理禦前總管太監,郭公公務必再教他一月,一月後,朕自會備下豐厚盤纏,再讓公公出宮。”
郭盛海和青安一同在地上叩謝後,又随着轎子繼續前行。
同一片天下,雨珠閣這邊也在密切關注着天燈。
根據書上簡單的描述,綿期在經歷過幾次失敗的嘗試後,這次她一共制作了三盞天燈,沒想到第一盞天燈就成功飛起來了,而且她沒想到,居然還能飛得那麽高。
巧的是,天燈剛飛的不見沒多久,飒嫔宮裏便派人來,說讓綿期去一趟。
飒嫔讓她去爽犀宮,多半是不滿她早間出盡風頭,想要把她叫去折辱一番,但天燈成功後,對于正思量用什麽合理的理由,才能去爽犀宮的綿期來說,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
她既是被動前去,日後更不會引人懷疑。
去書房取了一只小巧的象牙毛筆,與一方十寸開的宣紙,及一個小型的墨匣子,一齊藏在腰間,又披了那件桐語改制過的內夾皇帝龍紋錦衣的披肩,綿期才攜了桐語随來傳話的太監一同去了。
安巧和星玉兩人暗暗跟随,見綿期和桐語進了爽犀宮的大門,兩人才繞着宮牆找好位置,偷偷藏了起來。
這算是綿期今生第一次進飒嫔宮裏,不過這間偏殿陳設一如她前世記憶中的樣子,不曾有過變化。
入殿處是九女奏樂屏風,繞過去即走在了深紫色氈毯上,宮室兩側擺放着兩排紫檀百花浮雕格架,其內或放着皇帝賞賜之物,或放着飒嫔喜愛的真玩器皿,人走殿中,可謂一步一遇珍。
飒嫔就像一只烏鴉熱衷于把自己心愛之物叼回巢穴,故綿期推測,皇帝給她的玉佩,也極有可能就在此間。
她止住心思,緩步上前,“嫔妾給飒嫔娘娘請安。”
飒嫔正在撥一枚燈籠果,她将果子最後一點枯皮撕下來,才慢悠悠地讓綿期起身,“嗯,起來吧。”
“謝娘娘。”
“進宮這些日子,我發現陸芳柔有項奇能。”飒嫔語氣不冷不熱的。
綿期啓唇露齒一笑,“不知臣妾有什麽才能竟連臣妾自己都不知道。”
飒嫔擡眼,一手把玩自己另一手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