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雙魚-李清照(三)
“他們是?”
李清照一臉疑惑。
而我,一臉尴尬:“呃,是這樣的……”
我拽着她衣袖,拉到一邊,悄悄說:“我現在……住在秦楚館。就是……唔,就是那種煙花女子待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麽會在那裏。以前的事,我都不記得了。”
于是,我看到李清照的臉色很精彩紛呈。
最終,定格為一聲憐惜的輕嘆:“師師,是我對不起你。這樣,你先回去,回頭我禀明了爹爹,讓他給我銀子,我一定贖你出來。”
“嗯。”
我點頭。
她又握着我的手,無比認真:“師師你一定要相信我,我一定會去贖你的。”
“嗯!”
我熱烈地反握她的手。
這可是千年前的才女啊,是語文課本上的第一女詞人啊。這個人,是我從小背着她的詩詞長大的啊……
不知為何,竟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這份奇異的熟悉感,是其他任何女子都不曾給我的。
李清照啊……我腦中立刻能背出好幾首她的小詞呢。
李清照顯然是把我的表情誤會了,又拍了拍我的手背,臉色更為堅定:“師師你放心,我很快就會去贖你。等着我。”
Advertisement
“嗯!”
我吸吸鼻子。
對比皇權裏的爾虞我詐,這樣一個少女詞人,肯為一個朋友仗義至此,真的難得。
那李清照說幹就幹,沒有片刻停留,當下便坐了轎子回去,說是去為我籌錢。
我見她走了,也就沒有了游玩的興致,帶着侍女也回了。
此後,便是漫長的等待。
說是漫長,其實也不是很久,但因為是抱着等待之心,才顯得格外漫長。
這個時間,是一個月。
一個月後,一位叫李迒的少年公子造訪秦楚館,點名要為我贖身。
李媽媽很是為難,因為她顯然也看出了我日後的價值,現在我各方面價值都還未發展至最好,現在賣掉很吃虧。但如果不賣,一來對方是官,所謂商不與官争,真要鬧毛了對自己沒好處。二來,這李媽媽也知道我原就是富貴人家的女兒,雖然落了難,但難保沒有父親其他生前親友來找我……
大約,她也是覺得我是很麻煩的。
所以最終,她神色複雜地看了我很久,咬牙答應了李迒。狠狠要了一筆銀子。
其實我知道媽媽虧了。因為歷史上的李師師可是無價的,別的不說,光是宋徽宗對她的寵愛,就不是一個李家可以付予的。
但還好,此時的我還未完全成型。
就這樣,我被贖出了秦楚館。
能擺脫那種煙花之所我自然是高興的,畢竟,我可不想将來被逼接客,總不能祈禱所有的客人都跟漢成帝劉骜一樣光摸不做吧。
但,總感覺哪裏不對啊。
如果李師師被贖走從良了,那以後哪裏還有她跟宋徽宗的故事呢?還有,李清照和李師師真的是從小就認識的同齡人?
莫非,歷史因什麽而改變了?
抱着這樣的疑問,我一路向李迒打聽,将我跟李家的關系問了個清清楚楚。
原來,這李迒是李清照的弟弟,他們的父親也就是李格非,跟我爹是至交,兩家經常串門。甚至,當初我跟李清照還在各自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兩家父母還許下了兒女親,說是如果生的是一男一女,就結為夫妻呢。只是後來兩人都生的是女兒,才作罷。
但雖然做不成夫妻,李清照跟我卻是感情很好的。兩人小時候經常在一塊玩,吃在一處、睡在一處,就連吟詩作畫,也是你來我往很默契。這讓當時的大人常常笑嘆:可惜兩個都是女兒身啊!
後來,父親因罪死在獄中,便是李伯父一家收養了我。那段時間,我更是吃住在李家,一應用度都比照李清照。就連李迒,也是直接管我叫姐姐。
可惜好景不長。有一次我們幾個孩子偷溜出去玩,汴梁城內人多事雜,我們傻乎乎一路看熱鬧,竟走散了。
那之後,想必就是這位李媽媽收留了我。
我大概是患了什麽病的,那李媽媽大約是看在我是個美人胚子的份上,才給我延醫買藥,照顧了不少時間。那原本的李師師想來是病死了==所以,我的靈魂才剛好穿到這裏,成了如今的李師師。
一切前因後果終于理清楚了。
只是,仍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
不過,管他呢,就當來這一世旅游吧。反正,能跟這位馨香撲鼻的女詞人待在一處,總是好的。
不由得,又想起李清照溫暖的笑容,還有被周邦彥激怒後那一瞬的清冷傲氣。
正想着,已見李清照迎出了家門口在等我。
見到我們,她愉悅地招手相迎。
我也激動地跑上前去,握住了她的手。
這一握,竟似握着最熟悉的人一般,仿佛,千年之前,就已相識,甚至……相親相愛。
那李清照倒似渾然無覺,如親人一般,攜了我的手,帶我去拜見李伯父和李伯母。
大約是她提前說了我失憶的事,李伯父和李伯母也沒問很多,只是李伯母拉着我的手說我可憐,又提起我母親,兀自哭了一回。
随後,我便被安排着住下,依然是一應用度比照清照。
就這樣,我住在了李家。
剛開始還很不好意思,畢竟贖身大約是李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湊足銀子的,如今又要在人家白吃白住。後來見李家伯父伯母是真心對我好,也就不再扭捏了。
只想着,他們對我的恩德我自然要記在心裏,他日若有回報的機會,自然要去報答。
李清照倒是單純得很,不去想那些。她只覺得我就如姐妹一般,接回來就等于一家團聚了。然後該幹嘛幹嘛。
她的生活其實挺一塵不變的,無非是早上起來讀書,中午練字,吃過午飯小睡一會,下午偶爾看書、偶爾游園、偶爾填詞。晚上更是沒有夜生活,早早就聽從父母的安排睡下了。
這在我看來挺無聊的。幾乎除了書就是書。至于偶爾的游園,呵呵,李府來來去去也就這麽大,走來走去也沒什麽好游的吧,可憐。
不過她似乎不這麽看,因為她很樂在其中。
有時候我會巴巴跑去問:“清照,你生活得快樂麽?”
“快樂呀。”她放下手中的書,含笑望着我。
單純如泉水。
我也笑了,是打心底的微笑。
她這樣單純的快樂,讓身邊的人心情都跟着好了呢。
她就是這麽一個散漫的人。
于是我終于知道她後來的那種“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怎麽來的了,分明就是午睡後的慵懶好麽。
她這樣的人,就如同睡在書中的孩子,沒多少好奇心和野心,很容易滿足,給她一本書,她就能去一邊賞玩好幾天。這樣的人,在古代悠閑人家,就是天生的詩人。若在現代,只怕也是個溫溫吞吞的書蟲女博士。
真是愛極了她那份恬淡與軟萌。
只是有時看着她在那靠着樹看書的身影,念及她的生平,忍不住嘆息:這樣單純的快樂,能有幾時呢?
我想,李清照一生都是單純的,所以,在國家當權者已經完全不要臉的時候,她還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句子,當真是質樸可愛的赤子心腸。
只是,她還有這樣的快樂麽?
我不知道。
我只能,一邊等待着命運的轉折,一邊盡情享受與她一起的單純快樂時光。
比如,我會跟她一起看書讨論,一起品評前朝文章。甚至,還偷偷問過她對上官婉兒詩詞的評價,得知她還是比較欣賞後,我暗搓搓地得意了一把。
比如,我有時也會與她聯句,你一句我一句似唠家常,很有知己盡歡之感。只是,在文辭的雅致新奇上,我終究落了下乘,所以我告訴她:上官婉兒是比不過她的,她将來的文學成就,要遠在上官婉兒之上!
再比如,我們有時候玩膩了也會賭博玩。當然,不是賭別的,仍是賭書(別的她不會),我們由一方背出一句文章或詩詞裏的句子,然後讓對方猜哪本書裏的第幾頁……輸的那一方,要給贏的那一方斟茶捧盞。這游戲是她最愛玩的,不管輸贏總是很開心,有時候笑得茶杯裏水都抖出來了。
當然,我們偶爾也不玩書,比如,我覺得她雖然不似別的小姐般嬌弱,但長期缺乏運動也不好,所以總引她來院子裏玩。
我還給她特地做了個秋千,讓她坐在上面蕩啊蕩。得,把一首詩給擋出來了: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人來,襪戋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寫這首詩時,正是我跟她蕩完秋千,正遇到趙家遣人來提親。
趙家,也就是趙明誠家。
其時,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當朝宰相,可以說是權傾朝野。這樣的人家,李府自然很滿意。
聽說,趙明誠是在一次宴會上見識了李清照的才學,從此心儀,便讓父母遣人來提親的。
我問清照,可曾記得那樣一個人?
她想了想,只是紅着臉搖頭。說當時心思只在詩上,沒注意。
好吧,我突然覺得李清照如果不是生在古代的官府人家,只怕是現代典型的大齡剩女命了。想來現在很多所謂的“剩女”,其實嘛毛病沒有,都是只在自己的世界裏,忘了“注意”身邊的男的。
不過好在趙明誠注意到了李清照,所以,可以直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我家的清照可以不用當剩女。
但……
我呢?
月下,我很有些惆悵。
清照如果出嫁,也就意味着我很難見到她了。而且也意味着朝夕相處的日子結束了。
在李府的這些年,我與她是走得很近的。但她絲毫沒有其他想法,一心只在詩詞上。而我呢,雖然是個拉拉,但并不表示很容易喜歡一個女人。這些年相處的時光雖然多,卻總覺得相處得很寫意,就像在夢中一樣。而她,仿佛是夢裏的女子,不會讓你起亵渎之心。
甚至,也曾與她同床而眠、戲水共浴,但都沒有當初見合德出浴的那種感覺。如果說,合德的身體可以勾起我原始的沖動,那麽,清照,卻是能引發我心底最深的憐惜與呵護。
她,就像一闕詞、一場夢,那樣單純寫意,總讓人擔心不能長久。所以,總讓人忍不住想保護,保她一生平安,護她此生喜樂。
所以,如果她跟趙明誠真的如歷史上所言,是一對志同道合的神仙眷侶,我是會祝福的。真的,會祝福。
我發現,我對她的感情,更甚于愛。
趙明誠身為宰相之子,又不是那種纨绔子弟,所以婚事自然不用猶豫,很快便應下了。
納彩陪嫁那些事,自然是大人們的“俗事”,清照倒是一概不管,照舊如往常般寫詩填詞,只是偶爾臉頰有了些許紅暈。甚至,有時玩得還更盡興些。
誰能想到,她待家的日子,還有興致飲酒,并寫下流傳千年的詩篇: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争渡,争渡,
驚起一灘鷗鷺。
總之,出嫁對于她來說,好像沒有什麽特殊的影響。她還是該幹嘛幹嘛。
以至于最後她帶着極大箱子書出嫁時,我們都還以為在做夢。
直到後來家裏沒了那樣一個吟游詩人,伯母才拉着我的手掉眼淚,說想清照了。
我也想她。
但,只要她幸福,就好。
畢竟,這世上,每個人能選擇終身陪伴的就那麽一個,其他人,總是在走一段後遲遲早早要分別的,或是暫別,或是永別。
而我,只要她幸福,就算是永別,亦無妨。
但,事與願違。
她成親才剛一年,李家便遭了大禍。
宋徽宗崇寧元年,李格非伯伯被列入元祐黨人名單,獲罪被罷官。
人趙明城的父親,卻一路升遷,官運亨通……
我感覺這只怕對她不好。因為古代的婚姻說實話,也就那麽回事。女人在婆家的地位總是尴尬,大都由娘家地位決定。就算做丈夫的沒看法,其他人總是有的。
然而,清照此刻完全沒有考慮那些。她考慮的,是父親的冤屈,和親人的安危。
所以,她上詩自己的公爹趙挺之,言辭懇切,感人肺腑……然,那是宋徽宗下的旨,趙家怎麽可能為了一個兒媳婦去冒險。終究,是沒有作用。
不止趙家沒有幫忙為其父奔走鳴冤,趙母更是讓清照回娘家,免得連累了趙家的前途……
我不知道清照在聽到婆母說出那種話的時候是什麽心情,我只知道,她回來之後,整個人眼睛都是浮腫的。
可見,哭了很久。
我很痛心。
因為我知道,這個活在夢裏的女子,被現實狠狠打痛了。痛得她幾乎都振作不起來。
我不知道趙明誠有沒有在父母那為自己的妻子争取過什麽,只看到,他親自送她回來,并且,溫存地扶她下轎。
而這種溫存,在看過幾世殘酷炎涼的我來說,覺得十分刺眼。
這樣的“愛”,我覺得很諷刺。
所以,我直接走了過去,接過清照的手,然後對趙明誠說了一個字:“滾。”
當我說出那個字的時候,所有人都驚了。每個人的臉色都很精彩地變化。我知道,李伯伯和李迒是沒料到我會說這種話的,可他們,卻終究沒有出口訓斥我。
而此時的趙明誠,臉色便更加尴尬。
只得自己打回圓場,幹笑了幾聲,道:“師師妹子,明城确實是迫不得已,以後,還望你好好照顧清照……”
“我自會照顧她。”我打斷他的話,冷冷道,“但是,與你無關。因為,你不配做她的丈夫。”
在我看來,一個沒有辦法保護清照的人,是沒有資格跟清照走一生的。
這個男人,他不配。不配做華夏五千年第一女詩人的良人。
不管後世是怎麽傳說粉飾,在這一刻,我都确定他不配擁有她。那樣絕倫如夢的女子,如果你不能守護她的夢,那就滾開!
趙明誠怏怏離去的時候,清照沒有回頭。
我不知道,她是心死,還是麻木。
但我知道,我不能讓她這樣下去。
所以,在安慰了她幾天後,我便悄悄離開了李府。
因為我知道,她如今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解決。
我不知道李家回明水時發現我不在了,會是什麽心理?會不會,以為我是個不能的同生共死的人,不願陪他們去明水老家?
希望他們不會吧。我如是想。
即便他們誤會,我也只能任他們誤會了。因為,如果我告訴他們真相,他們一定不會讓我做接下來的事的。
但,為了清照,我必須做。
我要我們的女詞人活過來。那顆詞心,活過來!
當我再度找到秦楚館李媽媽的時候,她很是吃驚:“姑娘這是……回來看我?”
大約,她還是從來沒被賣出去的姑娘探望過的。
我當然也不會惦記着回來探望她,所以沒有回答她的問題。
而是開門見山說出我想要的:“我想回秦楚館,但是,不賣身給你。我在這接客,銀子與你五五分成。你提供場地,我賣藝不賣身,随時可以走。”
她嘴巴張大了好久,才反應過來。
最終,化為一聲疑惑:“姑娘,既出了這煙花柳巷,何必又來蹚這渾水?你就說是賣藝不賣身,外面也沒人相信呀。只要是這青樓出去的,在別人眼裏就不可能是幹淨的啊。”
我知道她是好心。
難得一個只認錢不認人的青樓老鸨,會好心将生意擋在門外。
我微微一笑:“謝謝媽媽。我意已決,如果您不願接納,我自會找其他青樓合作。”
“接納!”她的臉笑成了一朵花,“我當然接納!”
就這樣,我再度入了秦楚館。
輕車熟路,琴棋書畫歌舞詞,信手拈來。
只是這一次,我是自由之身,與這李媽媽只是合作關系,所以便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比如,賣藝不賣身,這是肯定的。任何人,都無法破例。
比如,我的貼身丫頭,也是我自己花錢買的。這孩子,只聽命于我,效忠于我。我也是個懶性子,懶得想其他名字,便也叫她“子心”,與當年在陳阿嬌那一世的侍女一樣。
子心是個機靈的,很快就與別的丫頭打成一片,用我給她的“交際費”為我打聽清楚了這秦楚館的客人,分別都是幹什麽的。
我将其整理成冊,然後思考每個人的可用之處。
最終,敲定在了兩個人身上。
還好,天子腳下的汴梁,官府貴胄和能人異士本來就多。而秦楚館,在李媽媽的打理下,又已是汴梁有名的青樓之一。
而我的加入,自然更是錦上添花,讓秦楚館的聲名更上一層樓。
跟着武則天博弈天下過的我,自然懂得步步為營的道理。尤其,懂得人心。
這秦楚館每天迎來送往的,也就是男人。男人的心,還是一個字,賤。
你越讓他得不到,他就越覺得你高貴、值錢。
所以,剛開始,我只在簾子後彈曲,連面都不給人見。但,卻讓人造勢,說秦楚館的李師師天姿國色,是京城女子之最!
男人們來青樓本來就是尋美的,所以無數男子揣着銀子要當我的裙下之臣,我卻只微微一笑道謝,仍不現身。
最後,他們急得受不了了,我才說:“師師只願伺候自己仰慕的人,不管是文采,還是武功,或是其他手藝,總需要有點能讓師師我佩服的。”
此話一放,很多男人都歡快地展示自己的本事。
畢竟,每個男人都覺得自己是王,都覺得有些獨特的本事。在佳人面前,尤其如是。
最後,我選中一個會蹴鞠的中年人,和一個武功最高的年輕人。
雖然是賣藝不賣身,但仍将他們伺候得很舒心。方法還是一樣利用男人的心态,讓他得不到,剛開始什麽都得不到,後來稍微給的多一點、再多一點……
所以,他們二人由最開始只能在愛簾子後聽到聲音,到後來能隔着面紗看到我隐約的真容,且能看到我的身段,已經很滿足了。更何況,這樣的機會,還是他們在挫敗那麽多男人後得到的。
所以,想伺候順他們,很簡單。
當然,我來這裏,并不是伺候男人的。
一個月後的某天晚上,汴梁城下了次大雨,電閃雷鳴。
而一塊石碑,就在這次的雷電裏,應聲而倒。
那塊石碑,可不是普通的石碑。而是宋徽宗為了羞辱元祐黨人,将他們的名字刻于其上的石碑。
那,是所有元祐黨人恥辱的見證。也代表了宋徽宗處罰他們的決心。
可那天晚上,上天打雷劈斷了它。
于是,有大臣向宋徽宗建議:“天将雷電,劈斷石碑,恐有所兆啊。”
這樣的一句話,在朝堂上說出,如同一陣風,瞬間吹遍了整個朝堂。
試問,誰人不怕天威?
即便是貴為天子的皇帝,也怕自己失察引發天譴吧?
所以,宋徽宗思忖良久,終于決定:既然上天降雷劈斷石碑,說明上天不欲将元祐黨人趕盡殺絕,那就……罷了吧。
自此,李格非伯伯,官複原職!
見到榜文的那一刻,我笑了,笑得眼淚一直流。
清照,你終于不用再郁郁不樂了。你的心,活過來了麽?你的筆,是否還在?
其實,上天怎麽會剛巧将下這樣的雷電?
那,不過是我讓那武功高強的年輕人,趁天上打雷閃電時,用暗器擊斷了石碑而已。于是,在所有人眼皮底下,天雷,劈斷了石碑。
而朝堂之上,之所有有人會說出那樣的話,不過是因為——我接待的那位善蹴鞠的中年男子,姓高,名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