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集體炸鍋
事實上,桑曉曉有注意到傅元寶這篇采訪。
不看采訪,她最多就覺得傅元寶名字土,看完采訪,她滿腦子都是個大腹便便的生意人。
這世上做生意的人,話最聽不得。他們為了生意能成,對人能說人話,對鬼能說鬼話。白紙黑字落到紙上,他們還能從字裏行間摳出點門道來。
所以桑曉曉對傅元寶的采訪,十個字裏最多信一個字,餘下的全是厭棄。
煩人。
桑曉曉趴在床上,手撐在下巴處,抿唇想着:陰魂不散。她這輩子第一次登稿,還和未婚夫一起上報紙。以後哪怕全然沒關系,一旦她紅火了,肯定總要被拉出來說。
名人的八卦比名人的成就傳播廣得多。
好半響,她挪開手攤平,整個人恹恹。得快些把傅元寶解決了才行。
晚上桑家睡得早。第二天一大早,桑爸親自帶桑曉曉拿着證件去郵局領了第一筆稿費。這筆稿費是三十四塊五毛,比原先預計的三十還多了四塊五。
全家如今最能賺錢的人,領完稿費還得去學校。
甚至還因為領稿費遲到,得在衆目睽睽下回到自己座位上。
桑曉曉哪怕是拿了錢,照樣一張小臉滿滿都是不高興。誰過來問問題,都得被她怼一句:“老師講過了,笨死了。”
然而她的同學們今天依舊為了食堂興高采烈的:“哎呀,那我中午要多吃點。我媽說了,吃多了就聰明!”
桑曉曉聽着同學們說話,難得沒有更生氣。她坐在椅子上轉筆,皺眉想着如何解決自己的事。
郵局和高中以及小河村在三個方向。郵局知道桑曉曉是三木。學校裏看報紙的師生知道有篇小說《春居》開始在陽城日報上連載。小河村的人大多是一無所知的。
這年代農村了解信息最好的渠道,一是收音機,二是報紙。
這喜事成了,可村裏頭不怎麽看報紙,更少看陽城日報。桑曉曉就算不說自己是三木,村裏頭這文化水平過一兩個月怕是也沒幾個人知道。
胖老頭做生意可有頭腦。他一看桑曉曉刊登事情成了,等大批陽城日報到了,直接拿來放在店最顯眼的位置,旁邊還貼了一張紙:“作家三木巨作《春居》連載開始!”
胖老頭也不點出是誰,也不坐櫃臺了。他大上午坐在店門口,就這報紙邊上待着。
一整個上午,一個個人路過小店門口的,都禁不住“喲”一聲:“這三木誰啊?你這麽招搖給貼出來。”
胖老頭就一副渾然不在意的樣,抖抖自己手裏的報紙:“咱們小河村桑家那個閨女啊。看不出來吧,人大作家。這是第一篇文章,直接上報紙,長篇小說連載的。要買快點,我這兒可就這麽幾份。”
“哦喲!了不得了。我們村還出了個大作家。”不少人當場湊過去看,看完就順一份走。不管怎麽說,拿出去給其餘人炫耀也是個話題。
短短一個上午,胖老頭所有的陽城日報全部售空。有的人走過買了報紙,幹脆進店裏再買點什麽東西,省得回頭多跑。賺得胖老頭眉開眼笑。
因為胖老頭的宣傳,桑曉曉寫文章登報紙的事在小河村徹底傳開。
田間地頭到了下午,基本上都是:“哎,聽說沒?桑家閨女寫文章上報紙了!”
“聽說了,聽說了。桑媽呢?她還在種田啊!以後是要享福咯!”
“兒女都出息,是要享福了。說不定明年就城裏人了!”
有人知道這事,跑到桑媽的田裏,滿臉興致在那兒喊:“桑媽,你女兒真的上報紙了啊?”
桑媽心裏頭高興,又怕給桑曉曉惹點什麽不好的事,強壓着炫耀的心,打馬虎:“上是上了,哎。小姑娘運氣好。”
登上報紙,那就是真有文化的人。村裏頭對于真正有文化的人,态度可和對普通學生完全不一樣。先前明明說着“小姑娘讀那麽多書沒用”的,轉頭就說“人真是聰明,難怪讀書厲害”。
小河村裏沒什麽秘密。再小的事情,兩三天都能傳遍整個村。
桑曉曉就是三木,是《春居》作者的事情,第二天就完整傳到了學校,學校老師都知道了。
辦公室裏一群老師拿着報紙有些不敢置信:“真桑曉曉寫的?”
“這寫作文和寫小說不一樣。以前就覺得她寫作文還行,沒想到寫小說那麽厲害。”
幾個人看向桑曉曉的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是個男老師,性子古板,平日裏一直和女學生保持着距離。他挺喜歡桑曉曉這個聰明學生,卻完全沒想到桑曉曉能寫出這樣的小說來。
雖說只是個開頭,可用詞遣句簡直想多一個字塞不下,想少一個字去不掉。
他給報紙雜志投稿,看起來就沒這麽有趣味,中的多是詩歌一類。
見同事看過來,他實話實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這真是她的小說,那她這是勤奮和天賦都有。長篇小說要刊登,編輯部得壓幾萬字的稿。确保後面幾期都可以刊登才發。天賦,你們也看出來了。”
衆人确實看出來了。
有個老師問了聲:“陽城日報稿費多少?”
語文老師看了下這份稿子的長度:“不知道她交了多少萬字的稿。總歸幾十有的。陽城日報廣告打得精,賺錢不少,給稿費很大方。”
這下所有老師嘩然。
桑曉曉只是個學生,第一次登稿能賺幾十,以後前途是一片光明。當然,大家嘩然到仿佛油炸鍋,臉上免不了喜意。
學生成就高,外界同樣會覺得他們學校育人有方!當老師的,誰不希望自己學生出息?
另外幾個老師紛紛要起了報紙:“我沒訂陽城日報,給我份。我拿去班裏給這群小崽子看看。同樣是學生,怎麽差距那麽大!”
“你可別對學生這麽說。人各有所長。你們班不是有個數學和物理格外好的。以後也出息。”
學校陽城日報沒訂幾份,以至于好些個老師沒搶到。
不過這不妨礙老師們去班級裏,用桑曉曉作為典型案例鼓舞集體同學:“你們不要覺得啊,讀書現在看起來沒用。用處大着呢。高三班桑曉曉,一篇小說賺幾十。”
這下輪到全校學生被震撼到,下了課就往高三班門口晃悠,想見見傳說中的桑曉曉。
早前就有關注過桑曉曉的,仿佛自己認識人一般,熱情參與議論:“我知道。長得特別俊。”
“聽說學校食堂改了,就是因為她說難吃!”
“她這周四生日才滿十八。”
高三班裏同學們知道這事,一群人圍到桑曉曉身邊:“哇,真的幾十嗎?”
“太厲害了。曉曉你怎麽寫的文章啊?”
“我去辦公室看了陽城日報,寫得特別好。後面怎麽樣了呀?老先生找到他初戀了麽?鄰居小哥樂不樂意一起出門啊?”
桑曉曉根本來不及回答,耳邊全是叽叽喳喳的。
這群人問歸問,沒得到答案都能和身邊人再順着聊下去。
她受不了:“你們好吵!”
桑曉曉嗓音不大,現下聽起來哪怕是真生氣了,兇起來也只能讓人想到“聲音好聽”。
同桌作為桑曉曉的死忠,已經知道桑曉曉現下是真的煩了。她也想知道小說後續,但現在人也太多。
她從人縫隙往外一看,倒吸一口氣。教室窗戶外探頭探腦一大群。全校學生都跑過來圍觀了吧!
她一拍桌:“你們問題一起問。桑曉曉怎麽回答得過來?還有,外面那麽多人,都來看桑曉曉的。我們都還不知道的事,可別等下他們比我們先知道了!”
圍着桑曉曉的同學集體看向窗外。
窗內一群人,窗外一群人,一群眼瞪一群眼。
高三班裏的同學頓時覺得,要麽大家一起不知道,要麽他們得先知道。桑曉曉是他們班的,被人圍觀算怎麽個回事?
集體榮譽感在莫名其妙的地方展現。圍着的同學頓時往門外走,開起趕人模式:“不上課了啊?都過來幹什麽?當心我們告訴老師!”
有個高一生不樂意:“你多大了?怎麽還打小報告?這學校又不是你開的。”
同學發現有人頂嘴,比桑曉曉更生氣:“關門關窗!窗簾都給拉上!讓你們看!看窗簾布去吧!”
下一堂課,老師一過來,發現高三班封得密不透風。他擡頭看看門牌,又看看連窗戶縫都沒拉的教室,露出了人生困惑的神情。
小河村和學校裏都熱熱鬧鬧,桑爸上班的時候,卻接到了來自傅家的電話。
打電話的是傅家小奶奶身邊的秦蓁。
秦蓁轉述着小奶奶的吩咐:“桑家爸爸,小奶奶想讓桑曉曉周六周日來住兩天。周五我來接人,周日就送回桑家。您看成嗎?”
桑爸想起自己前些日子的決定,委婉告訴秦蓁:“住兩天可以。曉曉和小奶奶關系是好的。不過感情的事情強求不來。”
秦蓁當然知道這事。這不是她能決定的。
“小奶奶只是想讓他們見一面。”秦蓁到底站在小奶奶這邊,“人連面都不見,怎麽知道合不合适呢?”
桑爸深深嘆氣:“好,我回去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