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徹底坐實了跟皇帝有一腿的傳聞

“其實我也覺得這裏寫得很不合理……”玉珠突然間很是尴尬,“主角是高珩,大家都喜歡他,所以就把很多東西都往他身上掰了。”

小說裏寫高懷瑜在元熙生病時求了一枚守心佩相贈,以獲取元熙信任,暗地裏卻在為高珩報複這個曾經逼迫高珩的渣攻。

在原文裏高懷瑜是個極其會玩弄感情的腹黑攻,跟元熙一直保持着暧昧。元熙在把高珩放出玉京後,其實也是想着從高懷瑜身上找找高珩的影子。高懷瑜就是利用元熙的感情報仇,所以送東西獲取信任這事編得還能圓上,也算合理。

然而後來她看評論裏說送守心佩這事是真的,而非作者杜撰,并且這東西還随葬皇陵。

當時她就覺得有點說不過去了,臣子送皇帝禮物正常,可一國之君把一個臣子贈的禮物帶到棺材裏,就值得品味了。

反正真正的歷史上,元熙對高懷瑜不可能是假情假意假溫柔。

也是因為這個,元熙和高懷瑜這對炮灰攻和正牌攻的邪教cp有了一些人嗑。只不過會被鐵血主角受粉怒罵嗑血糖。

看評論區她還沒什麽感覺,聽元熙親口說,她就開始替作者覺得尴尬。

多少人誇作者雖然只是寫個同人小說,卻結合史料想象合理……可這寫的東西,完完全全沒跟現實沾邊,哪裏合理了!她要是作者,聽完元熙親自辟謠已經可以銷號走人了。

“真有人給朕下毒麽……”元熙揉了揉還是有些悶痛的心口。因為自己随葬的東西被人動過氣了這會兒,他終于發現自己跑偏了。

玉珠說後世的人從他的屍骨上發現了有毒物質。

那誰敢,誰能給他下毒呢?

“這只是個推測……也沒個定論。”玉珠頓了頓,“在小說裏,就是安陽侯下的毒。所以我才讓您防着他啊。”

“但懷瑜若是沒有喜歡上高珩,便沒有殺朕的理由。”元熙只覺自己越來越難受了,不光胸口悶痛,頭也疼。

他防誰去?若他的死不是因為病重,那他當年就是不明不白被人毒死?這個害他的人當然不可能是高懷瑜……

那在這篇小說裏,高懷瑜要是不對他下手,那就不用擔心這個了?還是說會有別人來謀害他?

Advertisement

變化太大,走一步看一步吧。

……

與此同時,福安宮內,楊貴太妃正對着太上皇元裕哭哭啼啼。

兄長楊濤剛被元熙罵了一通,侄子楊西又因為清河王冊封禮的事丢了朝職。誰都知道皇帝是故意整人,可又沒幾個人敢為楊家打抱不平。

楊貴太妃只能沖進福安宮朝着元裕哭——陛下,皇帝斥責完我哥,又貶了我哥兒子,他是想滅了我家啊!

“就是為了封這個清河王,六郎斥責楊西辦事不力,讓他回家……楊西這麽多年主持禮部事務,何時出過差錯?六郎非要将冊禮規格翻一倍,還說是楊西辦事不力……這……我那侄兒冤枉啊!”

元裕大怒:“這個逆子!為了對付朕,竟然封一個燕國餘孽為王?”

“何止呢!分明是六郎逾制,全然不把祖宗家法放在眼裏。”楊貴太妃拭淚道,“妾也非是為侄兒一人抱不平,六郎本就不是陛下心選之人……他甫一登基,便将陛下幾位老友全部貶斥,把一半的官員都趕回家去。如今連臣妾兄長都不放過了……臣妾兄長委屈倒是其次,他如此行事,得罪的可是各大世家,若世家離心,日後該如何?”

她瞧見太上皇已然動怒,哭得愈發傷心,開始細數元熙罪狀:“六郎如今登基不過兩年,朝堂上下将近一半的人都被他趕回家去。這倒也罷了,連宮中宮女都被他遣散數千。陛下如今所居福安宮上下宮人不過百,難道不是故意苛待?陛下,他這是不孝啊……楊家當年是您的心腹,他這不是要毀了楊家,是想對您動手啊!”

元裕哪裏聽不出她是在撺掇自己去教訓那個逆子,可是一想起自己如今的處境,便氣急敗壞:“可朕還能如何?如今難道是朕說了算嗎?你還當是從前,來朕這裏哭兩下朕就能為你做主嗎?”

從前楊貴太妃一與元熙有什麽沖突,便來求着元裕做主,彼時元裕自然能好好斥責元熙一番,讓他跪下認錯。而今非同往昔,他連想出個皇宮都沒辦法,哪裏還能為她做主?她這樣來求他向他哭訴,除了讓他想起自己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有多悲慘而便得更煩以外,什麽用都沒有。

楊貴太妃感覺到他的怒氣有一部分是沖着自己來的,更覺委屈:“陛下……您是君父啊!難道陛下和臣妾便要一直如此麽?臣妾……這兩年委屈,陛下更加委屈!”

她這下是真的傷心了,哭得十分有感情。

準确來說,她是魏國公續弦,是正妻,是魏國夫人。元裕登基後,她就應該是皇後。

可元裕登基的時候已經被兒子造了反,一切都被兒子拿捏着。

元熙的脾氣說好聽點是以直報怨,說難聽點就是有點小心眼愛記仇,有機會就必定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他向來與繼母關系不好,當然不可能理會楊氏,上來先給自己母親追封了昭徳皇後。至于楊氏?先放着吧。

之後元熙一通操作,三個月內把楊氏先照例封後又找理由挑刺将她貶為貴妃。好好的正妻,丈夫成了皇帝自己反倒只是個妃了,這誰受得了?哪家皇帝上來立了後就把人家給降成妃的,簡直讓天下看笑話。

可是元熙才不是管那些破事的主,他瘋起來才不管合不合規矩,就是要報複,就是不想讓楊氏染指後位。

加上楊氏本來就不聰明,随随便便就落套,他找的廢後理由還讓人無法反駁。

阿娘死了那麽多年,父親不是不可以再娶。若楊氏當初沒與元熙作對,元熙也不至于如此刻薄,誰讓楊氏偏要去幫他的哥哥,成天往元裕耳朵裏灌閑話呢,那元熙就只能一心一意懷念親媽,苛待這位後媽了。

而後楊家還沒來得及抱怨,元裕也成太上皇了。

這朝堂上,至今都還有許多人沒看明白局勢,當年前朝皇帝剛剛禪位時就更是如此了。

元熙弄死自己哥哥的時候,對父親元裕還十分客氣,剛殺完人,就跑到被自己手下圍困住的父親那裏痛哭流涕,演了好一出大戲。

因此楊家人以為這鬧得滿城風雨的一場政變,只是元裕的兒子們不合在鬧罷了。幾個兒子在跟父親争寵,動靜鬧得大了點,這就只是元裕的家事。鬧完了兒子還是兒子,父親還是父親,鬧得再厲害還不是元裕說了算。

他們沒想到元熙根本不是沖着繼承權去的,而是直接從元裕手裏把所有東西都搶了。他們也沒能及時看出來這一點,直到元裕登基沒多久就說要禪位給元熙,自己去當太上皇,他們才察覺這味道不對勁——元裕竟然連接受禪讓登基稱帝,都是這個好兒子一手安排的。

這個好兒子從殺了自己兄弟之後就在裝,裝了那麽久!讓所有人都以為他只是想要個魏國公世子之位,想在父親登基後當太子罷了。

元熙背後是軍功武将,原本備受元裕打壓,如今卻直接上位。而如楊家這般跟着元裕的勳貴,好不容易等到元裕做了皇帝,甜頭還沒嘗到多少,就被元熙給了幾拳,連嫁給元裕做了妻子的楊氏都沒能混上個皇後。

這些勳貴做夢都想能迎元裕回紫極宮,廢了元熙。而元熙再強勢,也不可能一下子把這麽多世家勳貴鏟除,于是元熙登基之後,兩邊都很默契地沒有動作。

現在元熙卻因為一個冊封禮的事要讓楊西回家待着去,勳貴集團自然會警覺起來。不反抗,那不就只有等死麽?

而且元熙逾制在先,怎麽說都是他不占理。

楊貴太妃這次來,本來就是替勳貴集團探口風的。

“六郎封一個外人為王。這不就是說他在忌憚您的勢力,想扶持新人麽?”楊貴太妃的暗示已經足夠明顯了,“他還在怕陛下您呢,您何必妄自菲薄呢?”

只要元裕肯,勳貴集團直接跟元熙這個剛登基兩年,根基算不上多穩的小畜生撕破臉也不是不可以。

……

當天便有人就清河王冊封禮一事向皇帝上書,一通痛罵。動靜不小,連剛直的老丞相秦禹得知元熙如此逾制,都要進宮求見,準備當面罵元熙一頓。

元熙當然是沒理,不見。

楊家在這個節骨眼上當然不敢多話,只夾着尾巴做人,什麽話都讓同黨去說。又是一群人把元熙罵了個狗血淋頭,元熙這回理了——老丞相秦禹那種人是真的你逾制就跟你急,沒別的意思。其他的人麽,當然誰罵他他就打誰。

只不過無辜的高懷瑜,在皇帝如此明目張膽的偏愛下,徹徹底底坐實了跟皇帝有一腿的傳聞。

作者有話要說:

懷瑜:我明明什麽都沒幹呀……

元熙:沒錯,他跟我有一腿。(狗頭叼玫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