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朕甚想高卿,速回
陳嘉勇當真被高懷瑜這一眼看得有些發怵。
當年被俘的事已經被他遺忘許久, 如今再次見到這個人,那種久違的恐懼感便無法控制地從心底上湧。他實在不敢小看這個小白臉了,這完全就是只吃人不吐骨頭的狐貍。
這可是燕國清河王, 高玮賜死他,他都能從上千禁軍的包圍下殺出來跑到魏國, 還成了北魏小皇帝的寵臣。
陳嘉勇背後有點發寒, 總有種自己被算計的感覺。可是對方只是來招降的,他想不出來自己還能被算計什麽,只能歸結于高懷瑜留給他的陰影太大。
高懷瑜看完蟲豸,稍稍斂了眸中的不屑, 道:“封王就別想了,老爺子國公爵位, 三個侯爵。”
做人臣能得封國公已是榮耀至極,異姓封王是少數, 不是如高懷瑜這樣有特殊身份,就是功勞極高, 再往上就是權勢過大能加九賜準備篡位了。他們一家子造反都還畏首畏尾的不敢動手,給個國公侯爵, 老爹做國公,三個兒子每人都封侯, 這個條件開得并不算苛待。
陳嘉勇沉默片刻, 道:“我妻兒尚在成康。”
他要是投奔北魏,留在國都成康的一家子都得被南陳弄死。
高懷瑜冷笑:“你若有本事,自可将他們接來。”
真那麽擔心妻兒,早在南陳老皇帝表露出想滅陳家心思時就該準備把人帶走了。留他們在成康, 不就是為了迷惑老皇帝。現在又來說多擔心他們, 唬誰呢。
想讓魏國去撈人?也不是不可以, 元熙在南陳留的探子可以試試,但從成康到這邊那麽遠的路,把人帶出成康可以,送到地就難了。
陳嘉勇也沒那麽在乎妻兒,一聽沒戲也不再談,直接問別的:“軍糧呢?”
高懷瑜淡淡道:“燕國當年囤了多少糧,你應該知道。”
燕地糧倉都是滿的,高玮當初一點舍不得拿出來用,這會兒滅國被魏國官員接管了,才有部分糧倉中的糧食被放出來。要養陳家軍這十萬人,完全足夠。
陳嘉勇沉下聲來:“那我陳家軍呢?打散收編?”
高懷瑜輕輕搖頭:“東南這兩州之地,還是由陳家軍鎮守。燕地這邊一團亂麻,朝廷也無暇分心管控東南。你們只要守住此地,莫讓南陳北伐,陛下不會管你們太多。”
Advertisement
陳嘉勇有些不敢相信,又覺得高懷瑜說的話沒什麽好懷疑的。
北魏的确一心思撲在整頓燕地上,高玮留的爛攤子難收拾,元熙哪裏還有空來管他陳家?真有底氣,哪裏至于來招降,直接出兵把他們打回南陳去不就好了。
“那……皇帝當真能容得下我陳家?”陳嘉勇現在很心動了。
高懷瑜微微一笑,給了個沒什麽意義,又很有說服力的回答:“陛下素有容人之量。”
那說服力并不是來源于這句話,而是來源于他這個人本身。
陳嘉勇面前的這個人,是燕國雙傑之一,從前梁燕兩國之間沒少打仗,梁國軍隊沒少被這師徒二人追着揍。
可元熙登基之後計劃滅燕,遇上孤身一人的高懷瑜,卻沒把逃出來的高懷瑜殺了。
高懷瑜是被高玮不容,被廢為庶人賜了毒酒,可他跟高玮有仇,不代表他就會去投靠自己國家的敵人,會對另一國的皇帝忠心。
以他文昭帝之子的身份,加上在軍中的聲望,現在暫時投靠元熙求個安穩,過些時日羽翼豐滿了,想要造反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換了南陳老皇帝,肯定得拿出十分的精神來防着,用個幾年就該找借口殺了以防萬一。
可現在高懷瑜手上還拿着三州軍權,皇帝也肯給他機會立功,看着好像一點也不忌憚高懷瑜……似乎真的……很有容人之量?
連高懷瑜這樣一個大禍患北魏皇帝都好像不在意,那陳家這點勢力,皇帝好像也不至于忌憚到哪裏去。
陳嘉勇很客氣地擡手抱了抱拳:“多謝王爺親自來一趟,請容在下考慮幾日。”
所謂的考慮,不過是留點時間跟老爹兄弟通個氣罷了。
高懷瑜拉上兜帽,笑意隐在陰影之下:“告辭。”
回到軍營,他先提筆給元熙寫了份奏折,洋洋灑灑寫了千字,把這幾日的事毫無隐瞞全說了一遍。
末了還在結尾問候了元熙,看起來太肉麻的他可不敢寫,想了半天該如何不露聲色地表達自己的想念,同時又看起來不逾矩。最後就幹巴巴地問候皇帝近日可好。
奏折快馬送回去,不過一日,再接到批了發回的折子也沒過多久。
元熙的朱批,交待他安排諸事,待陳家投誠便可領兵回去。他一一看過,最後見自己那幹巴巴的問候旁邊也寫了幾個字。
“朕甚想高卿,速回。”
高懷瑜臉上燙得厲害,突然覺得自己不該多此一舉關心皇帝的。
……
陳嘉勇猶豫了兩天,寫信給自家老爹,但還沒等到回信,他自己就準備跑路了。
就算他爹不跑,他自己也想跑了。要是老爹猶豫,他也不準備等。
南陳老皇帝打定主意要逼死陳家,他們造反欠點火候,要不然也不會那麽擔心被南陳老皇帝派兵剿滅,反而往北邊打。
他們就是想弄點糧拖一拖,可這拖時間到底有什麽意義,他們也不知道。南陳老皇帝鐵了心要他們死,他們弄到糧再拖上幾個月又能做什麽?
造反大概率沒活路,拖着老皇帝也不可能突然回心轉意留他們一條命,他們根本沒活的可能啊。除非北魏對他們伸手,可這幾率也不大。
他們拖那麽久,等的或許就是這不大的幾率。
魏國皇帝說要招降,給國公爵位,給他們兄弟三人都封侯,他們要幹什麽都不管,也不收了他們軍隊,只要他們守住木屏以南這兩州。
傻子才拒絕!
魏國要專心處理燕地的事,不想節外生枝,用得到陳家,如今絕對不會對陳家怎麽樣。
也許以後魏國皇帝也會像南陳老皇帝一樣,覺得東南陳家勢大為禍,想要陳家的命。
可那不重要,都是以後的事,他們還有時間。那時候若火候夠了,那就不用怕魏國皇帝。要是火候還是不行,趁皇帝還沒想要他們死把兵權交了,不也是能全身而退。
反正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前面是個泥坑也得踩踩。管他以後怎麽樣,總之現在得先活下去。
元熙在帳中收到陳家投誠的急報,半點也不意外,不過還是忍不住驚嘆。
太快了,飛速拿下嵩縣,逼得陳家退無可退,又去勸降,幾日時間便送來了陳家的降書。這事辦得極其利索,絲毫不拖泥帶水。
不愧是未來的大魏戰神。
陳家投了誠,得派幾個人過去看着,這邊也得把答應分撥的糧草送過去,要安排一批人手。過個幾天南陳國都成康那邊收到陳家叛逃的消息,有可能會出兵,讓陳家去頂着就好。陳家就是缺糧,現在有了糧,不怕跟南陳軍幹仗。
元熙忙着處理這堆事情,找人到帳中議了兩天,敲定完所有事,高懷瑜也快馬加鞭趕回來了。
送奏折可以一天跑到,這領着千軍萬馬哪裏是能跟信使比的。兩天就到,真是快得讓元熙都吃驚了。
元熙一聽外面人來報清河王到了請求谒見,等都沒等,直接讓人進來。
高懷瑜依舊身着戎裝,都沒來得及換,還沒行禮呢就被元熙扶住調侃:“卿可是想朕了?回來得那麽快。”
高懷瑜頓時面頰微紅,道:“得君器重,臣不敢怠慢。”
還有,這不是皇帝說想自己了,要自己“速回”麽?不過他可不敢說,可不能把鍋甩給皇帝。
皇帝那話是調侃,也是誇獎,誇他這一仗贏得太漂亮,快速拿下嵩縣後便兵不血刃地将木屏以南兩州之地收入大魏輿圖。
兩個人都沒能說上話,外面被召來的幾個将領官員也都到齊,元熙只得暫時放棄與人敘話,坐回案後議事。
幾個人進來瞧見高懷瑜,不約而同地開始對着他一陣誇,弄得他下意識地就往皇帝身邊靠。他真的很怕成為別人注意的中心,這毛病再過多久都沒辦法好。
元熙倒是就喜歡聽別人誇自己心上人,注意到高懷瑜有些害怕,連忙輕咳一聲,示意衆人開始談正事。
幾個人吵來吵去,吵出結果來又是一下午。元熙聽他們吵完,自己拿定主意,便讓衆人回去。
元熙突然沉聲道:“趁南陳那邊還沒反應,讓陳家先把西宇、武航、尚陽三地的幾座京觀拆了,遺骸送回燕地安葬。”
高懷瑜頓時擡眸朝他一望,愣了愣。
所謂京觀,便是兩軍交戰之後,将敵軍頭顱砍下壘起,堆成數層,用土夯實連接的屍塔,以此震懾敵軍。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築京觀這種事太過殘忍暴虐,很久之前便少有将領再做。
然而南北如今分裂百年,南人稱北人索虜,北人稱南人島夷,兩邊相互仇恨。加上連年戰亂,兇暴之人比比皆是,這築京觀的風氣又開始盛行。
此地的幾處京觀,便是三十多年前陳軍攻至木屏時所築。戰死的燕軍士兵皆被陳軍枭首,築成京觀炫耀武力。
拆京觀安葬燕軍士兵,無非也是為了籠絡燕地人心。高懷瑜明明知道,卻也依舊心中感動。
三十年了,他和霍飛當年就想做的事,終于還是做成了。
高懷瑜等人走幹淨了,才悄悄湊到元熙身邊,沒說什麽為燕軍将士謝過陛下的話,而是小聲道:“确實……有些想陛下了。”
這才離開幾天……可他真的有些不習慣一個人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外人面前的小魚:=皿=
回到陛下身邊的小魚: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