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節

皺揚聲問:“出了什麽事?”

侍玉一臉驚色地過來禀報:“大王,十多位大人闖進宮來,說要求見大王。”

張遠楓瞠目,“我在這兒他們都不放過,這也太心急了。”

蘇鳳儀失笑說:“大王錯了,我看是他們見大王多日不理事,擔心大王沉迷女色,誤了國事,特來谏主。如此忠臣真是難得,而大王一下得了十幾個,臣妾當為大王喜,為大王賀。”

張遠楓苦笑,他知蘇鳳儀所言未必不對,這些人怕也有些擔心他沉迷女色。可惜他們不明白蘇鳳儀是什麽,否則……想到這裏,忽然一股激情上湧,一個念頭猛然浮了上來。

此時蘇鳳儀已起身道:“內外有別,臣妾告退。”

張遠楓此時心意已定,便道:“這是你的宮宇,何必為闖入者退避。”

蘇鳳儀只得坐下。

張遠楓這才下令讓他們進來。

不久,侍玉引了一幫文武臣子入殿施禮。

這些人見紅妃居然坐而不避,可見大王對她的寵愛已到了不顧禮法的地步,不免更加擔心。

張遠楓漫聲問:“有什麽事這麽重要,你們竟然要闖宮而谏?”

終究是張遠浩與他是自家兄弟,好說話些,忙帶頭說:“大王,我們冒然闖進宮中實是為了兩件事。其一就是有關處置張遠秀之事。這一次他發動戰亂,我們的戰士死傷無數,才能把他打敗。大王縱然念着同僚之情不肯要他的命,但還為他保留一部分的軍隊和轄地,實難令衆人心服。”

張遠楓漫不經心地說:“是嗎?”

尚書令方俊臣道:“張遠秀實非等閑人物,大王給他人馬領地,他雖吃了這麽一個大敗仗,一旦有了休生養息的機會,他日稍為坐大,必會給大王帶來後患。”

張遠楓冷冷道:“虧你們跟了我這麽多年,竟是如此小看我,全然不知我另有用意。”

Advertisement

一時衆人面面相觑,不知這位高深莫測的主人另有何用意。

張遠楓含笑回首望向蘇鳳儀,“紅妃,他們全都不明白,你現為後宮之主,我至近的妻子,你可明白我的心意?”

一言既出,衆人皆驚。身為王者怎能當衆把國家大事向女人請教的。縱然有的女人特別聰明,能夠幫助男人,也該在私下裏問,豈能在衆目之下。雖說蘇鳳儀守城、救民都曾有些作為,但仍然是個不出宮門的女子而已,而大王居然失态到了當着這麽多人的面把這麽重大的事向一個女人輕問,此風若長,後宮沒有見識的女子皆以幹政為榮,國家前途堪憂,大王如此迷戀這個女人,不知輕重,不問國事,怎不叫這幹憂國憂民的大臣擔心。

蘇鳳儀茫然望向張遠楓,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她本來并不想過分在人前顯示露鋒芒,但此刻若故作不知,便會讓張遠楓在下屬面前顏面丢盡,辜負他這一番拳拳心意。

張遠楓似乎已明白她在想什麽,并不擔心,也不着急,只用那烏黑的眸子靜靜地注視她。

蘇鳳儀與他目光一觸之下,心中暗嘆。從什麽時候開始,她開始在乎張遠楓的威信,以及是否會為人輕視呢?

她從不是優柔寡斷之人,心中略一遲疑,就做出決定,臉上猶豫之色立刻一掃而光,重新展現出充滿信心的笑容。那本非絕美的臉卻因這一笑而滿是光彩,整個殿宇都被這一笑給照亮了。

“衆位大人都是大忠臣,因為太忠心了,所以光顧着看大局,沒有注意到小事了。有時候很多大事都是決定于小事的。”方俊臣不解地問:“恕臣不明紅妃之意。”

蘇鳳儀的才情使她本來并非絕美的姿容變得充滿了懾人的吸引力,她眼波流轉更是千種風情,笑盈盈道:“衆位大人只知大王留下了張遠秀的命并給了他一部分兵馬和領地,就很擔心他會有再起風雲之時。可大人們有沒有想過他真的能再起風雲嗎?他起得了風雲嗎?”

第16節:鳳儀天下(16)

衆人你眼望我眼,一時皆無言。

蘇鳳儀眉梢眼角皆是光彩,“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大王撥給張遠秀的兵必是老弱殘兵,給他的地也定是年年災荒,處處要官府救濟的地方對嗎?”

衆臣聽得還罷了,以為是張遠楓對她說的。可張遠楓聽得卻大是贊嘆,他從未把地方的詳細名稱講給她聽,縱使講了,蘇鳳儀并不熟悉這個國度的地理,聽了也不知道。可她卻能憑自己的才慧猜到,怎不叫人擊節贊嘆。

蘇鳳儀繼道:“這一戰表面上其他諸侯都沒有參加,但他們無不密切注意着大王的動向,看大王如何對付張遠秀,以決定日後的動向。

“如果大王殺了張遠秀,把他的土地全部吞并了,他們必會認為大王的勢力太大,皇上又在大王手中,他日大王必會發動戰争,把他們一一吞并。

“為求自保,他們當然會聯合在一起搶先以清君側之名攻擊大王。大王剛與張遠秀交戰,元氣大傷,又為救助難民而財力支拙,再也應付不了諸侯聯軍了。

“可大王不殺張遠秀,甚至還留了幾個地方,一些軍隊給他,再加上這一仗本來就是他先挑起,大王是被迫打的,更顯出大王仁義。而別人想到大王連對張遠秀都不肯逼入絕地,又怎麽會對付他們呢?畢竟如不是萬不得已,誰願意結下大王這樣的仇敵呢?

“而張遠秀所得的都是毫無戰鬥力的殘軍,他的封地更貧困無比,以後要保住當地百姓可以生活下去,應付軍隊開支恐怕還要不斷向大王求助。大王若大方一點每年支援他一點,讓他餓不死,但也強大不起來。從此後他離了大王連活都不能活,如何還能做得了亂?

“而大王不但不殺他,還連年救助他,其仁德之名更廣布天下,誰人不敬?這樣留下他,豈不比殺了他更好上許多?更何況張遠秀身邊,想必大王早已安排了人控制局面,如果張遠秀真有翻身的機會,大王在此之前就可以得到消息,輕易掌控一切的。”

一席話說得一幹重臣汗顏無比,一時竟誰也說不出話來。

張遠楓雖早料知蘇鳳儀已猜出了他的用意,但仍想不到她可以說得這樣好,這樣的具有說服力,一席話把這班頑固的家夥說得低頭。不由滿目贊嘆地望着她神采飛揚的臉。

張遠浩驚嘆道:“紅妃果然才慧無雙,難怪能得大王如此恩寵。臣等受教了。不過臣等俱認為大王現在萬事已定,當可正位為皇了。當今皇上年老體弱,不能理事,天下萬民期盼英主,大王萬莫推辭了。”

蘇鳳儀一笑又道:“各位大人又錯了。”

方俊臣一皺眉,“臣等何以又錯了?”

蘇鳳儀微笑說:“大人想要大王正位為皇上,固然不錯,但不可太急了。正如我方才所說,天下諸侯都忌大王勢大,一旦大王正位為皇上,他們必以讨逆之名來攻。而我方因救助災民而致財力空虛應付不了連場大戰了。而且被大王救助過的百姓,也會認為大王做的一切只是為了當皇上而收攬人心。不但不再感激大王,反而會看不起他,仇視他。那大王為百姓所花的心力豈不白白浪費了?可如果大王不急着當皇上呢?天下諸侯都以為大王勢力龐大,皇上在手,必會奪位,誰知卻沒有,不免生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感,大是慚愧,對大王必會有捉摸不透又敬又怕之感,從此不敢過于違抗他,同時天下人更敬大王忠義。天下人都知大王忠信仁義無雙,世間豪傑必盡來投。只要假以時日就可以發展經濟,促進農桑,壯大軍隊,無形中大王的實力當足以勝過諸侯聯軍,那時再有戰争,大王有足夠的力量一戰。而全軍将士必上下用命,天下百姓也都感大王之恩,願做大王的臣民,全力相助于大王,大業何愁不成?”

張遠浩道:“可如果現在做皇上會讓天下人小看,難道以後做皇上就不會嗎?”

蘇鳳儀失笑說:“各位多慮也,如今朝中萬事皆決于大王,這和做皇上又有什麽不同?皇上多病,自太子死後更不思飲食,只怕龍體不能康泰長久,若是駕崩,身為宗室而威望無雙的大王自可借皇上的旨意名正言順地登基,就算天下諸侯不滿也無話可說。所以大王不必急着登基。而要在這幾年招賢納士,全力發展實力,再慢慢地一步步采取遠交近攻的手段吞食各大諸侯的勢力,掃除登基的障礙,以防在登基後發生大規模傷害全國元氣的戰亂。不知各位以為如何?”

一番縱論天下的話說得有理有據不由人不服,衆大臣更是口服心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