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解說
“感冒了?”他赤紅的雙眼、濃重的鼻音,毫不意外地引起導演劉安的注意。
他昏昏沉沉地點頭,四肢百骸都浸透着一種深深的無力。
是有多久不曾感冒過了?
似乎從爺爺生病那年開始,他突然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那麽多想做還沒有去做的事情,還有想見還沒有見到的人,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一種透骨的悲涼,悲涼得仿佛連生病的資格都沒有。
他仔仔細細地照顧自己,這些年別說是感冒,就連噴嚏都是少有的。
“你去吃點藥,睡一覺。我跟劇務說一聲,上午就先不排你的戲份。”劉安關切道,安慰地拍拍他的肩膀。
黑甜一覺之後,他頓生一種病去如抽絲的輕松暢快。
沒有陽光的影視城,天色一如既往的陰沉。窗玻璃上的細碎聲響,讓他情不自禁地推開窗戶,一顆顆雪粒落在窗沿,很快便只留下斑駁的水印。
他拿起手機,點開天氣預報,雨夾雪的符號顯得有些陌生,就如數年未見雪影的南方,讓人情不自禁生出一種空間錯亂之感。
“幸好只是飛機延誤,不是航班取消,不然我就趕不過來了。病得這麽重,也不知道去醫院看看。”不知何時抵達的龍龍慶幸不已,将米粥擺在桌臺上,配合着喋喋不休的絮語念叨。
“不過是感冒,哪裏算得上病重?”他反駁道,将米粥端起,溫暖沿着喉嚨進入腸胃,熨帖至極。
“冬天來了,還是小心點為好。”龍龍搖頭道,随口說起自己的際遇,“我過來的時候,在飛機上遇到楊老師,她可就捂得嚴嚴實實。”
“她已經來了?”雖然已經從導演那裏知道她歸來的消息,他仍然忍不住驚喜。
“可不是,我們還聊了一路。”龍龍開心道,有種遇見偶像的驚喜,“我還好奇地問她怎麽只錄了一期節目,這才知道她上回去錄節目是幫朋友救場的。”
救場?這倒是像她會做的事情。他無奈地笑笑,對在意的人,她似乎永遠學不會拒絕。
想到她,他三兩口将米粥喝完,急不可耐地站了起來,對着龍龍催促道,“收拾一下,我們去攝影棚吧!”
Advertisement
“馬上。”無奈地看了眼自家藝人,自那次打架事件後,龍龍對自家藝人的心思更多了幾分篤定。
待倆人出門,街面上只剩下最後一點濕漉,雪粒卻是再無半點痕跡。
化妝室裏,沈遠哲熟練地換上戲服,化妝師熟練地調色,仿佛磨合了千百遍。
“快殺青了,想到不知道多久才能再見到大家,就很是不舍。”第一次跟組的青年化妝師,情緒有些低落,手上的動作卻沒有任何停頓。
“是啊!快殺青了。”他閉着眼睛,任化妝師在臉上施為。在娛樂圈謀生的他,很早就學會了平靜地面對每一次離別。然而這一次,青年化妝師的話,還是讓他有些悵然若失,不由自主生出一種濃濃的不舍。
沉默,在小小的化妝室裏蕩漾。殺青之後,回歸正常生活之後,他要用什麽理由去見她?
他望向她慣常坐的位置,果然見到她熟悉的身影。
久坐不适的她,不時揉揉挺直的脖頸。
“楊老師,先喝杯茶,休息休息!”劉曉曉适時地将茶水遞到她的手上,明媚的橙紅被盛放在薄薄的紙杯裏。
“怎麽突然開始喝紅茶了?”飄蕩的地瓜香終于有了答案,楊書聞了一會茶香,抿了一小口詢問道。
溫熱的茶流進胃部,安撫了她高度緊繃的神經。
“沈老師準備的,說是紅茶養胃。”劉曉曉解釋道,端起杯子也喝了一大口。連續高強度的審片,雖然她只是協助做記錄,仍覺得疲憊不堪。
這時節,寒氣正盛,生熱暖胃的紅茶,倒确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養胃?楊書不禁眉頭微蹙,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頓。
他的胃也有毛病嗎?似乎從未聽他提起。
心裏這般想着,她不自覺就将疑惑問了出來。
“藝人嘛,大多三餐不規律,再加上減肥保持體型,腸胃有毛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劉曉曉随口解釋道,說着說着臉上浮現出幾許奇怪來,“話說回來,我也沒聽說沈老師有腸胃方面的毛病。他的助理前段時間過來送茶葉的時候還在說,沈老師平日就不怎麽愛喝茶。”
楊書不禁啞然失笑,不由得想起沈遠哲以前只愛灌白開水的習慣。說他不愛喝茶,恐怕還是照顧他的面子吧!
在她的印象中,大凡從事文藝工作的,為了标榜文藝,或者附庸風雅,品茗、詩畫、書法、琴藝等,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涉獵,即便不喜歡也會遮掩一二。如他這般坦率的,倒确實少見!
楊書歇息間,工作人員已進入化妝室,通知沈遠哲該上場了。
他撩起戲服大步而出,因為早已将劇本吃透,很快便進入了角色。
“好,下一條!”看了看拍攝效果,劉安果斷宣布進入下一場景的拍攝。
直到拍攝劇中的一場大型沖突,林繼輝和莫美美的對手戲,讓劉安生出一種莫名的違和之感。
“楊老師,請您過來一下!”劉安示意攝影暫停,挪了把椅子在攝像機面前,邀請楊書一起回看拍攝片段。
“這一場,您看看。”劉安将劇本攤開在桌面,指了指拍攝片段。
反複觀看了數遍,結合之前的審片,楊書才基本摸清問題所在,“人物的性格展示,與所處的時代環境之間,出現了邏輯上的割裂。人物形象轉變的不自洽,造成了觀感的違和。”
幾乎在楊書一說到問題所在時,劉安立刻就反應了過來,将随組編劇和兩位演職人員召集攏來。
“不是很大的問題,主要還是大家存在的慣性思維誤區。我們先說說漢代絲綢之路的起源。”對着劇本描述的片段,楊書思路清晰地解釋道,“漢武帝派遣張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想與月氏結盟,一起攻打匈奴。當時河西走廊尚未開辟,張骞取道匈奴,卻被匈奴抓獲。之後逃到大宛,經過康居到達大月氏。月氏雖然被匈奴所破,卻在西南擊敗了大夏。等張骞幾經輾轉抵達大月氏時,大月氏因為已經有了肥沃的土地,失去了複仇之心。張骞雖然無功而返,絲綢之路卻因此而開啓。”
她的娓娓道來,仿佛有種神奇的魔力,漸漸将劇組其他幾個演員吸引了過來,他們同樣是照着劇本進行演繹,卻很少結合劇本背後的原因進行深思。
“漢代初年,鹽鐵經營由民間商人掌管,甚至私鑄貨幣屢禁不止,大部分商賈不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就能獲得豐厚的利潤,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漢武帝初年。武帝繼位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財政,又發行五铢錢,從根本上禁絕了私鑄貨幣的可能。之後,算缗和告缗制度的推行,大大壓縮商賈的生存空間,致使大量商賈破産。”楊書由深及表,從社會深層原因講到人物表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故事的主人公铤而走險,踏上了絲綢之路。豐厚的獲利、對丈夫跑商的擔心和重農抑商的環境危機,構成了商□□複雜的感情世界。”
“可以說,故事的前期,商賈與官府的對立,自成一個階段。”楊書分條縷析地對故事架構進行解讀,“但是因為近古的原因,漢代商賈不同于後世的唯利是視,大多有輕財仗義的慷慨之風。所以故事的後期,在漢與匈奴的戰争中,國家利益淩駕于個人利益之上,商□□支持主人公毅然捐獻家産也就不難理解。”
旁聽的衆演員,都若有所思地點頭,顯然是有所收獲。莫美美雖然面上不顯,卻是轉過了彎來,對人物理解更加圓融。唯有林繼輝,臉上的愧色越發濃烈。
劉安更是佩服不已,直道術業有專攻。暫停片刻,就再次招呼工作人員和兩名演職人員,重新開始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