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窺光(八)
翌日。
李忠義領着兩個內宦來定安侯府宣旨。
聖旨召他進宮,卻沒說是為何事,李忠義始終閉口不言,裴熠就知道定是天熙帝的意思。
他換了官服,跟着人進了宮才知道是因為京兆府尹手裏頭的那樁案子。
仝世溥有真本事,竟然在短短幾日之內就查到了裴熠身上。
天子腳下命案頻發,他一時之間被懸在風口浪尖上,朝廷上下全盯着他,涉及朝臣私怨,一旦出事烏紗不保事小,一個疏忽可能就會連累一家跟着掉腦袋,這口皇糧到底是什麽味兒,他這位寒門貴子最是清楚。
谒都風雲詭變,太後多年的垂簾聽政給大祁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外有戍西這樣的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外戚幹政,朝堂四分五裂,看似繁華的谒都時時都将大廈傾覆。
他是這內藏洶湧朝局中的滄海一粟,年少時也曾壯志淩雲,胸懷大志,當一步一步深涉其中他才明白在皇權面前他什麽都不是,他和谒都的貴族不一樣,他出生寒門,無所依靠,唯有小心翼翼,八面玲珑的處事才能勉強站住腳。
而朝廷需要的正是這樣一位遇事懂得權衡,做事留有餘地的京兆府尹。
天熙帝由來已久的身體欠佳,加上這個時節裏暑熱未消,他此刻看上去略顯憔悴,輕咳了幾聲便聽見李忠義在外邊通報定安侯到了。
“進來吧。”天熙帝接過宮人奉的茶,飲一口止了咳。
裴熠跨門而入,外間暑氣重,他披着驕陽的餘溫跪在下頭請安。
天熙帝蒼白的病容上透着幾分笑意,說:“起來吧。”。
他退去了左右伺候的人,支頤側卧,半晌後才說:“眼下無人,你與我說實話,此事是你所為麽?”
李忠義并未言明是天熙帝的意思,他穿着明白裝糊塗,說:“臣愚鈍,輕皇上明示。”
可天熙帝并不好糊弄,他雖病氣纏身,可腦子卻不糊塗,見裴熠如此,他的語氣變得溫和起來,說:“阿熠,你不相信朕麽?”
Advertisement
天熙帝高骞登基之時只有九歲,彼時裴熠遠在千裏之外的禹州,在那之前太後就以皇太子的要求嚴苛待他,除了那點斷不掉的骨肉血緣,裴熠與他并無厚誼。
“臣不知皇上所言何事。”裴熠掀起衣袍,跪了下去,“于公臣為皇上臣子,于私先帝和父親同為聖祖所出,臣如今受皇上庇佑,自然相信皇上。”
天熙帝坐在高位上,他看着裴熠,片刻後才起身去扶起了裴熠。
他的手搭在裴熠的官服上,兩人并排站在下頭,他望着高位那描着金龍的帝王龍椅似是出了神,一陣冗長的沉默後,他忽然開口,說:“朕九歲,太後便将朕推上那個位子,朕坐上去了才知道什麽叫身不由己,他們怕我懼我,可敬畏的是這大祁的皇帝,從不是高骞。”
裴熠垂首不動。
“我既然受了這命,自然不敢輕待萬民。”天熙帝說:“先帝在位時的盛世朕何嘗不想延續,莊先生是朕啓蒙老師,他一定是對朕失望至極才棄朕于不顧,阿熠......”他轉身緊緊握住裴熠的手,哽咽了幾許,說:“朕需要你,你不要對朕失望。”
他一個久病的人不知哪來的力氣,手裏的力道越發大了起來,說到這裏,他擡袖掩面重咳了幾聲,“等将來見了父皇,朕也能告訴他,父皇的江山沒有毀在朕手裏,朕還能像兒時那樣擡頭挺胸的站在父皇面前,告訴他,大祁還是高氏的大祁。”
若說前頭此番是他與太後的博弈,是對諸侯的試探,那麽今日便是坦誠。裴熠忽然意識到,他的心要遠比這幅軀體堅韌的多,只是有些刺紮的太深,以他之力根本無從拔起。
他是在以力制力。
莊策說過,高骞是太後手裏的一枚棋子,從他生母離世,被送給趙太後撫養開始,這枚棋子就注定是要為大祁易主随時做出犧牲的,自先帝患上惡疾之始,太後步步為營,六部在母強子弱的朝堂裏早已成了趙氏族人的天下,她有野心,也有手段,以大祁為盤,朝野為子,逐步為趙氏的天下盤下一局棋。
裴熠從前覺得莊策辭官是對朝廷失望,對大祁君主失望,如今卻覺得不然,太後要做執棋子的人,那莊策便要上岸做那觀棋的人。
天熙帝咳得更厲害了,額上滲出些許薄汗,他極力忍着,卻還是忍不住,裴熠正要喊人進來傳太醫來診,被天熙帝攔住了。
天熙帝緩緩坐下去,說:“太醫看了無非是開些安神的藥,這些藥都是太後撥來的宮人伺候的,喝了不如不喝。”
身旁無人,裴熠給天熙帝遞着一杯熱茶,說:“皇上的龍體要緊,臣府上有位醫術頗高的大夫,從前跟着臣在禹州治愈不少頑疾,臣......”
天熙帝抿了口茶,搖頭說:“無辜之人不能再因朕喪命了,因給朕看病出事的太醫還少嗎?好在如今朕的膝下只有幾個公主,不到萬不得已,還不會真要了朕的命。”
裴熠思忖片刻,說:“西鏡有四十萬北威軍鎮守,成安王跟皇上是手足,以他之力定能護佑大祁和皇上平安。”
天熙帝聞言,苦笑了一聲,說:“聖德年間,老侯爺和先帝齊心協力,一個打天下,一個治天下,朕終究是比不上先帝的。”
裴熠原本不語,聽到天熙帝這聲自責,便擡眸說:“皇上病中仍心系百姓,是大祁萬民之福,也是臣身為大祁将領之福。”
藥膳的時辰到了,李忠義在殿外候着,裴熠出門時與他錯身而過,剛跨出一步,似乎是想到了什麽,頓了頓,從李忠義捧得托盤裏端着藥膳聞了聞,不待他問,李忠義便察言觀色到了裴熠的用意,他俯身說:“這是貴妃娘娘帶來的方子,禦膳房根據陛下的飲食喜好稍作調整,陛下吃着不錯,奴才便着人每日備上一點。”
雁南的藥方,裴熠擱下藥,點頭說:“有勞公公,皇上龍體有恙,公公平日多加費心。”
李忠義忙笑着應聲,“侯爺放心,奴才們都小心伺候着。”
出了大殿,天熙帝那番話始終盤踞在他腦子裏,尤其是那句朕比不上先帝。
殿外的庇蔭長廊裏,司漠正與人說話,并未察覺主子已經出來了。
“我不過是想借你的刀來看看,不給就不給,你瞪誰呢。”司漠覺得自己很有眼色,不知是從哪裏學來的,眼前這人年長他幾歲,但無論從衣着打扮,還是說話口氣都不是谒都的富貴公子哥,所以他同那人說起話來也愈發盛氣淩人了些。
那人微微側身讓開了些,目光沉着,手裏提着一把彎刀,他拇指壓在刀柄上,好似随時準備要拔刀相向。
“你不給我看,那告訴我你家主子是誰總行吧?”司漠看着他的身形覺得有點眼熟,可一時半會卻想不起來在哪見過。
阿京看了他一眼,對這小侍衛敏銳的洞察力心生佩服,正要編個話茬給糊弄過去,見裴熠已經朝這邊過來了,只好欲言又止。
“侯爺。”阿京颔首,朝司漠身後的人行禮。
裴熠與他隔了一段距離,眼神掠過司漠落到他身上,并未說話。
阿京說:“貴妃娘娘召世子入宮,不知侯爺可見着世子?”
果然随了他的主子,說句話還要拐彎抹角。裴熠回頭看了身後的宮門一眼,說:“既是貴妃召見,想來是要用了膳才回的。”
阿京颔首,裴熠瞥見他手背上有一條駭人的疤痕,像是弓弩之類的兵器所傷,只一眼,裴熠便認出了他手裏的刀鞘。
司漠牽了馬過來,裴熠再次掃視了他一圈,随即翻身上馬,臨行前,忽然壓低了身子,從馬背上俯身看着他,冷笑道:“你這刀是個寶刀,世子待你挺好,好好幹。”
阿京握緊刀柄,說:“屬下職責所在。”
裴熠勒緊缰繩,迫近一步,轉瞬之間,他身為一軍主帥的淩冽就從透着寒意的雙眼露了出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把戲,世子玩的得心應手。”
阿京心裏一慌,低着頭沒說話。
踏雲繞着他打了個轉,裴熠拽着缰繩,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司漠說:“走了。”
司漠還惦記着那把刀,有心想問,卻見裴熠面色不佳,話到嘴邊又給生生咽了回去,離皇宮遠了,他才憤憤不平的說:“憑他是什麽刀,再厲害也比不上侯爺的朔風。”
裴熠握着朔風刀,想起了塵封已久的事。
當年老侯爺率大軍赴脈嶺關前,将這把斬敵殺将的朔風給了他,老侯爺半生戎馬,那一戰卻讓他的萬千将士埋骨青山,裴熠在長達十多年的回憶裏每每想起父親遠赴疆場的那一幕,總是不由自主的會看見父親将朔風交付給他時的眼神,從那時起,他便将父親肩上承載的大祁命運徒手接了過來。
裴熠小時候很少能見到父親,但只要父親一回來,他便黏着,那一日,他問:“父親的刀給了我,遇上敵将如何應對?”
高叔稚的重甲堅硬無比,裴熠摸着甲硌的手疼。
他說:“你要記住,厲害的兵刃,不光是手裏的刀劍。”
裴熠很是不解,他望着父親,說:“不是刀劍,那是什麽?”
高叔稚說:“你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将軍,你就會明白,但是你要記住,這把刀是你撥雲見日的開始。”
裴熠雙手拿着朔風,那一日風雪漫天,父親的盔甲覆上一層凝厚的白毛,他用長滿厚繭的寬掌摸在裴熠稚嫩的臉龐上,像訣別那樣,讓他第一次感受這位硬漢藏了半生的父愛與柔情,他笑着說:“在你成為大祁真正的将軍之前,不要去尋找。”
裴熠撣去父親重甲上的積雪,問:“為什麽?”
“因為會絕望。”
裴熠至今都不明白父親臨別前說的絕望是什麽?可他卻隐隐感覺到,正是這種絕望,讓老侯爺在那一戰中再沒有歸來。
裴熠無聲的驅馬繞過巡城的官兵。
紀禮在定安侯府門口與裴熠迎面碰上,他見着裴熠,縱身一躍,從馬背上跳了下來,正要擡手,眉間卻忽然一擰。
裴熠上前一把抓住他往身後藏的手,掀起衣袖,華貴的錦服裏藏着青紅交縱的痕跡,紀禮的手勁沒他大,掙了幾下掙不開,便索破罐子破摔由他看。
“你打的?”裴熠轉身看着司漠。
司漠一愣,這突如其來的鍋不知怎麽就甩向他了,“屬下不敢。”司漠面色一變,垂首道:“紀公子是裴國公府的公子,更是谒都的貴人,侯爺借我十個膽子我也不敢。”
裴熠半信半疑,司漠卻搶過裴熠手裏勒馬的缰繩,“踏雲餓了,我先帶他進去吃點。”
他被裴熠那雙炯目看的心頭發麻,趕緊找個理由遠離這是非地。
裴熠不傻,司漠這反應,說明這事就是跟他有關,他茫然了片刻後才松開紀禮的手,問:“你竟讓他給打了?”
“也不是他打的。”紀禮放下錦服的袖子,說:“可能是我學的岔了。”
“怎麽回事?”
“你上回說他愛錢,我給他送了一箱金子,用他教我的功夫跟人打了一架,結果......”說到結果,紀禮有些無地自容,明明在和司漠對招的時候順手得很,不知為何跟旁人打起來卻每一招都能被反制。
裴熠大約明白是怎麽回事,他問:“你跟誰打的?”
說到這個紀禮更加無地自容,他左右看了看才低着頭小聲說:“李嗣。”
“李嗣?”裴熠重複了一聲。
兩人并排往院內走,原來紀禮迫不及待的想試一試近日來學的如何,正好遇上李嗣也在尋人比試,和李嗣一樣,紀禮學的也是外家功夫,若是平常他也不會輸給李嗣,只怪他自己,一心只想拿新招來戰,結果被李嗣打成這樣。
司漠的那套功夫是當年在禹州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遇上了從脈嶺關來的秦繼年,秦繼年是江湖上的人,若非是司漠的一時慷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算起來司漠也是朝廷的人,他本不欲生出瓜葛的,但無奈卻是是有恩情在,所以秦繼年将那一套獨門的功夫盡數傳授給了司漠,按理說紀禮若是學了去,定然不會輸給李嗣,想來還是司漠在招數上動的手腳。
作者有話說:
這本從寫到修改都太費精力了,加上最近公司出了點事情,所以真的很抱歉,速度确實慢了。
感謝大家催更給動力,順便不要臉的求砸海星,求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