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審問
第66章 審問
年關祭典是宮中的大事,未免節外生枝,天熙帝下令刑部和大理寺要在祭典前把柳州貪污案徹底查處,刑部和大理寺一時忙的分不開身,柳州一案涉及的銀兩竟比刑部和大理寺十年的俸祿還要高,波及到的朝中官員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地方官到了年節也都陸續入都,往年一入谒都便是各種宴席,今年因着這件事在谒都傳開,也都各人自掃門前雪,生怕一個不小心貪污一案就牽扯出哪位設宴的大人,谒都一時之間暗潮湧動。
流刑以上的罪大理寺判案後還需要刑部複核,韓顯所犯之罪,貪污之外,還背着好幾條人命在身上,他早就是顆棄子,就看大理寺能從他身上審出多少東西來。
谒都的關系盤根錯節,稍有差池就是一損俱損,但若能剪斷其中用不上的偏枝,便能更好的生長。
太後放下金剪,接過芷蘭姑姑遞上來的濕帕擦了擦手,一旁伺候的丫鬟把剛修剪幹淨的殘枝落葉一一清掃。
待進了偏殿,芷蘭姑姑才溫聲說:“奴婢聽說韓顯快撐不住了,還沒吐幹淨呢。”
監牢這種地方太後自然是未曾踏足過,但芷蘭姑姑卻是見過的,那地方不僅陰暗潮濕,還有蟲鼠出沒,即便沒有刑具,也沒幾個人能經得起這種折磨,韓顯自到了谒都,為防有人滅口,幾經輾轉已換了好幾個地方。
大理寺卿孟尚年逾五十,身形微胖,走起路來容易氣喘,他連夜審問,除了銀子還有田地房産,在任期間的所犯之罪整理在冊,天不亮就送到了刑部尚書周逢俍手裏。
周逢俍一一看了,附上奏折,與孟尚一起呈到了天熙帝案頭。
韓顯将事情都認了,厚厚的兩冊都是他是如何搜刮民脂民膏的,其中還有親友奸殺民女,這些事都是由他出面擺平的,這些案子陸陸續續審了小半月,每一樁每一件孟尚都仔細核實過後才上呈。
周逢俍說:“皇上,韓顯任職短短這些年,就能貪出這樣的金山銀山,可見朝廷裏必然有幕後主使之人,如今韓顯咬死了只有自己,重刑恐怕也問不出什麽。”
孟尚也說:“周大人所言極是,臣也深覺此案事關重大,還請皇上容臣幾日......”
其實他查到這一步已經是頂天,自天熙帝繼位以來,本朝還從未出過這樣牽一發動全身的大案,天熙帝放權,但他不知道這權究竟能放到哪一步,朝臣皆知太後召四方将領回都明為封後大典實則暗争兵權,武将不比文臣,都是刀劍上見真章的,若這一步行錯,谒都形勢便是大轉。
“孟大人審案審糊塗了吧。”周逢俍掂了掂案冊,說:“這不都是孟大人審出來的?既然韓顯的嘴裏已經問不出什麽,再容幾日也是一樣,他不說,那就從他說出來的東西裏頭往下查。”
孟尚見他依然胸有成竹,側首:“周大人可是有什麽發現?”
天熙帝看着這麽厚的案冊,只草草看了一眼,然後擡手按了按腦穴,“愛卿直言?”
言罷将案冊遞還給周逢俍,周逢俍翻開案冊,半晌後,才頓了一下“在這裏。”
他将案冊翻到最新記下的一頁,上頭寫着禹州軍軍饷四十萬兩,賬本中雖然沒有提到裴熠和定安侯,但禹州軍三個字便已說明了一切。
周逢俍說:“皇上,此案牽扯到禹州軍,必然繞不開定安侯,雖說侯爺如今不在禹州,可真金白銀是實實在在送到禹州的,若說定安侯不知,恐怕不太可能。”
孟尚聽出他話裏的意思,說:“此案是由赈災引起的,赈災一事定安侯是奉旨辦的。”
言下之意他裴熠再怎麽蠢也不至于在這種時候往自己身上扣髒。
“所以才好貪賄。”周逢俍說:“定安侯賢名在外,即便韓顯入獄,他也大可将此事盡數推诿,如今要不是皇上下令嚴辦,恐怕孟大人也審不出這些。”他伸出兩指在案冊上點了點。
“軍饷出處,戶部自有記載。至于貪賄一事,不好妄下斷語,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韓顯,至于那四十萬軍饷的事,可以延後再行細查。”
“這本就是同一樁案,分什麽先後。”周逢俍說:“此事已然有了眉目,若定安侯真是無辜,更要查清以還他清白。”
孟尚不再言語,垂首等天熙帝裁斷。
“查自是要查。”良久之後,天熙帝才緩緩開口,語氣也聽不出是好是壞,他說:“孟卿說的也有道理,定安侯身份特殊,若要查也且得到年節以後,再者母後身體一直抱恙,朕不忍再讓她費心,等年節祭典之後再說。”
他這話像是說了,又像是沒說,周逢俍吃不準其中的意思,天熙帝擡出太後,他便無話可說。
這原是個好機會,為官的都懼夜長夢多四個字,他隐隐生出一些不安。
出了宣政殿,孟尚一路小跑才追上前頭的周逢俍,兩人在階前掀袍,孟尚見四下無人,上前問道:“周大人禦前一翻言論,似是與定安侯有何過節。”
先他一步的周逢俍聞言腳下一怔,說:“孟大人此言差矣,複核案件是刑部分內之事,審出軍饷一事是孟大人的功勞,我不過是提出異議。”周逢俍輕笑了一聲,“倒是沒想到,孟大人向來鐵面無私,方才在禦前怎麽猶豫了。”
孟尚也是在官場摸爬滾打數十載的老朝臣了,對于周逢俍的反唇相譏,他并不在意,反而輕描淡寫道:“如大人所言,此事是大理寺審出來的,日後不管如何,都是由大理寺擔的,哪裏敢草率。”
“孟大人想的長遠,是我急了,本想着皇上下旨要在年節前結案,若是因此耽誤大理寺辦案流程反倒添了亂。”周逢俍是個老狐貍,孟尚既然說大理寺擔着,那他就要把刑部摘幹淨,他笑了笑說:“望孟大人體諒。”
“都是替朝廷辦事。”孟尚微微颔首,笑言:“周大人何須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