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要這十年來江湖中發生的所有的大事。” 沈無春開門見山,“我避世許久,知道的東西越多越好。”

“好說好說,” 夏王孫道:“這十年來,江湖上其實發生了不少的大事。十年前圍剿一戰武林各大門派都損失慘重,你若現在去看,一大半都不是您認識的人啦。”

沈無春手指摩挲着茶杯邊沿,道:“無妨,離武林大會還有月餘,我還有不少時間。”

夏王孫神色微動,看來他猜得不錯,沈無春這次出山,真的是為了武林大會。

“這十年來的卷宗不少,” 夏王孫道:“等我回去整理好了,派人給你送來可好?”

“你不能走。” 沈無春看着夏王孫,“叫你的人把東西送來。”

夏王孫還想再說些什麽,沈無春端着茶杯起身,“這段時間,你要待在我這裏。”

“不是,” 夏王孫賠着笑道:“沈大俠這是什麽意思?”

沈無春将涼透的茶倒進花盆裏,道:“商人心思多,我怎麽知道你會不會騙我。有你的一條命在我手裏,我就安心些。”

夏王孫心裏暗暗咬牙,到底不敢怎麽樣。沈無春畢竟有恃無恐,十年前傅鸠一人力戰百餘名一流高手,沈無春不會比他差。夏王孫手下的那些人,怕是不能從沈無春手底下撈出夏王孫。

夏王孫伏在桌邊寫下幾個字,随後用自己腰間的印章蓋了印。他打開門,随手叫住一個夥計将紙條交給他,夥計把字條交給管事,管事将字條交給送菜的小哥,小哥将字條交給臨街綢緞莊的掌櫃 ······ 一刻鐘之後,房門被敲響,一整箱的卷宗被送了過來。

望帝閣的情報網絡無孔不入,任何一個人一日接觸的人中,每六個人中就一定有一個望帝閣的人。

沈無春門口的箱子驚動了外出歸來的沈長策與蘇弄晴,沈無春便讓他們把箱子搬進來。

夏王孫坐在書桌邊,瞧見沈長策與蘇弄晴,起身見禮。

沈長策看着夏王孫,問道:“師父,這是誰?”

“這是望帝閣的閣主夏王孫。” 沈無春給夏王孫介紹,“這是我徒弟沈長策,蘇弄晴。”

Advertisement

“沈長策與蘇姑娘,夏某早有耳聞啊。” 夏王孫笑眯眯的,很和善的樣子。

蘇弄晴眸中微驚,沒想到沈無春竟然認識望帝閣閣主,這般神秘莫測的人物。

沈無春在一邊坐下,“聽說望帝閣有一個天行榜,武林青年才俊都在其上,你看我徒弟怎麽樣?”

夏王孫笑眯眯的打量沈長策,道:“沈少俠年少有為,只可惜鮮少出現在江湖之中,與人對戰也只有寥寥的記錄。不過,就夏某來看,沈少俠跻身天行榜前十不是問題。”

“況且武林大會在即,沈少俠參加了武林大會,少不得也要名揚四海,同尊師一般呀。” 夏王孫慣說好話,叫沈長策聽着很受用。

沈無春不置一詞,他叫沈長策進來,本也只是想叫他與夏王孫見一面,算是一種人脈關系。

“臨江山莊的蘇姑娘,也是眉清目秀,落落大方呀。” 夏王孫看着蘇弄晴,笑道:“當年你過湘水時曾與臨江仙對戰,而今臨江仙的女兒也拜入你的門下,實在是緣分。”

夏王孫不知道蘇弄晴與沈無春之間的糾葛,只以為蘇弄晴是沈無春的徒弟,那他誇了沈長策自然也要誇誇蘇弄晴。

“不錯不錯,蘇姑娘年紀輕輕,就很有令堂風範!”

沈無春沒說什麽,反倒沈長策,聽見夏王孫誇蘇弄晴,十分小心翼翼的看向沈無春的臉色,像是怕沈無春因為這兩句誇而記恨蘇弄晴似的。

“好了,” 沈無春道:“你們先去吧,我與夏閣主還有事要談。”

沈長策忙帶着蘇弄晴離開了。

夏王孫何等精明人物,一眼便看出這幾人之間的不對勁,他琢磨着莫非這馬屁拍的不對?看來還是要讓人去查查師徒幾人才好。

那邊沈無春已經拿了本卷宗翻看,夏王孫在那邊探頭探腦,沒話找話說:“您收徒弟的眼光可真不錯,這一個個的,風華正茂,頭角峥嵘,都非池中之物。”

沈無春沒說話,夏王孫又試探着開口,“但要說驚世之才,那還得是您頭一個徒弟 ······”

“燕無歇手下有個情報組織叫杜鵑啼,跟你有什麽關系?” 沈無春忽然問道。

夏王孫一愣,讪笑道:“沒 ··· 沒什麽關系。”

沈無春頭也不擡,“望帝春心托杜鵑,聽名字就不清不楚的。”

夏王孫不再說話了,望帝閣和杜鵑啼,當然是有關系的。那位光風霁月的武林盟主,得知望帝閣無孔不入的情報網後,橫查了一手,原本所有的信息只向夏王孫聚集,但現在卻分流到了燕無歇手裏。真要說起來,他燕無歇手裏的情報比夏王孫的只多不少。

心黑手毒啊,夏王孫心裏感嘆。

沈無春花了幾天時間整理十年間江湖中的大事,江湖不可能風平浪靜,每時每刻都有人在看不見的角落裏厮殺,各種滅門尋仇層出不窮。

好在,燕無歇成為盟主之後,武林并沒有出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一個年紀輕輕單挑各大派掌門的沈無春,也沒有一個身懷絕世秘籍攪弄風雨的傅鸠。

夏王孫自知逃不掉,便也表現的很老實。沈無春不愛搭理人,他便同沈長策與蘇弄晴兩個套近乎。沈長策暫且不談,那蘇弄晴實在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後來他又查到師徒幾人之間的糾葛,不由得感嘆一出好戲。

那一日天氣不錯,沈無春終于踏出了房門,叫上沈長策同他一起去見武林盟主燕無歇。

燕無歇的府邸在城東,是一座面積很大的園林,名叫秋水渡。這座園子亭臺樓閣相連,屋檐鱗次栉比,錯落有致,其中大小池塘星羅棋布,景色也是一絕。

燕無歇雖然是個江湖人,卻很有貴族的氣質,在住的上頭十分講究。或許就是因為他愛講究的臭毛病,傅鸠與他才和得來。

沈無春被人領着往東走去,穿過幾重大門,就到了燕無歇見客的正廳。

燕無歇這裏的人對沈無春十分客氣,請他上座,不多時又端了茶。沈長策與蘇弄晴被安置在沈無春下首,兩個人都被招待的有些拘束。

不多會兒,燕無歇便過來了。他身着錦衣,手握折扇,朗目疏眉,儀态翩然,看去不像個武林盟主,倒像個手不釋卷的讀書人。

燕無歇看見沈無春,笑了兩聲,“許久不見了,難得你還給我幾分薄面,到我府上坐坐。”

沈無春看向燕無歇,燕無歇比他大一些,但面上并不顯老,更有一種沉穩自若的風度。他與人相處起來,長袖善舞,八面玲珑,叫人如沐春風。

沈長策和蘇弄晴都起身見禮,燕無歇笑着扶起二人,道:“早聽聞無春收了兩個徒弟,都是人中龍鳳,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說着,他一揮手,身後上來幾個仆從,“這是我給你們的見面禮,不要嫌薄才好。”

沈長策看向沈無春,沈無春眉眼淡淡,道:“長者賜,不可辭。”

沈長策與蘇弄晴二人這才将東西收下。

燕無歇待沈長策與蘇弄晴二人很和善,與沈無春之間的關系也很熟絡。但其實在沈無春看來,他與燕無歇稱不上多有交情。

燕無歇與傅鸠是結拜兄弟,沈無春不過是因着傅鸠才與燕無歇有些往來。燕無歇此人心思深沉,頗有城府,傅鸠一直不讓沈無春與他來往太密。

沈無春看不透燕無歇這個人,如果說他不是好人,在傅鸠出事之後,沈無春求告無門時,是燕無歇伸出了援手。可若說他是個好人,傅鸠被囚的整件事中,又似乎有他的影子。

幾個人随意閑聊了幾句,外頭忽然有人來報,說是峨眉來人拜見燕無歇。

“來的可是青巒師太?” 燕無歇問道。

底下人回,“青巒師太并沒有親自來,來的乃是峨眉首徒南宮鏡。”

燕無歇一頓,放下茶盞,道:“快請進來。”

不多時,一位身着淺灰衣衫,手握長劍的年輕女子便走進廳來。她身後跟着一行九個峨眉弟子,都是穿着淺灰道袍的年輕姑娘。

而即便打扮的如此素淨,為首的那個女子依然有着讓人挪不開眼的光彩。她走到廳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拱手看向燕無歇,道:“南宮鏡奉家師青巒師太之命,前來拜見燕盟主。”

“南宮鏡,峨眉青巒師太首徒,天行榜位列第一。” 蘇弄晴靠近沈長策,在他身邊小聲說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南宮鏡身上,沈長策不着痕跡的打量她,暗地裏評估兩人實力。南宮鏡毋庸置疑是個美人,不同于沈無春的淡漠,蘇弄晴的溫柔,她是一種江湖俠女英姿飒爽的美麗,你看着她,便會知道光明磊落,潇灑疏放這樣的詞語不單單形容男人。

燕無歇坐直身子,道:“南宮姑娘不必多禮,不知青巒師太近來可好,此次武林大會,師太可到了洛陽城?”

南宮鏡回道:“家師已到洛陽,下榻如意客棧,命我等先來拜會燕盟主。”

燕無歇點點頭,見南宮鏡往沈無春那邊看,便給她介紹,“這位是折梅劍沈無春。”

南宮鏡聞言,拱手見禮,“早聽聞沈大俠武功絕頂,氣度非凡,今日一見,可知名不虛傳。”

沈無春微微颔首,“過譽了。”

燕無歇在一旁搖着扇子看着沈無春,笑道:“南宮姑娘怎麽說也是你的晚輩,你身為長輩的,也不準備兩件像樣的禮物。”

沈無春看了燕無歇一眼,南宮鏡忙道:“燕盟主客氣了,晚輩不敢受沈大俠的禮。”

燕無歇卻不罷休,看着沈無春,“我記得你年輕的時候喜好收集武林秘籍,其中有一本《霓裳羽衣》,是專為女子準備的內經心法,我瞧着正好适合南宮姑娘。”

南宮鏡有些不解的看着兩人,不明白為什麽燕無歇非得讓沈無春給自己見面禮。沈無春看了兩眼燕無歇,道:“燕盟主說的有禮,随後我命人将功法給南宮姑娘送去。”

燕無歇滿意的點了點頭。

南宮鏡見勢只得順勢應下來,幾人寒暄一陣,沈無春帶人先告辭了。

回去的路上,蘇弄晴神色困惑,沈長策見了,便道:“師妹,你在想什麽?”

“聽聞青巒師太與燕盟主一向不和,武林各大門派中,只有峨眉不曾加入武林盟。今日看見燕盟主對南宮姑娘的态度,卻不像是素有仇怨的樣子。” 蘇弄晴看向沈長策。

沈長策對江湖中事知道的不多,只問道:“青巒師太與燕盟主為何不和?”

蘇弄晴道:“燕盟主年輕的時候曾與青巒師太的未婚夫婿俞飛塵比武,比試之中燕盟主錯手殺了俞飛塵,青巒師太就這樣與燕盟主結下了仇怨。”

沈長策有些唏噓,“殺夫之仇,确實難以消解。”

“俞飛塵不是燕無歇殺的。” 沈無春忽然出聲,蘇弄晴與沈長策都看向沈無春,沈無春淡聲道:“這些都是上一輩的事了,不必深究。”

沈長策與蘇弄晴二人點頭稱是。沈無春忽然看向蘇弄晴,“你知道的事情不少,這些前塵舊怨,鮮少有人提了。”

蘇弄晴愣了愣,說了實話,“這幾日閑來無事,常常與夏先生聊天,倒是得知了不少的奇聞轶事。”

沈無春看着蘇弄晴,蘇弄晴依舊是那樣的秀美溫婉,面上帶着恰到好處的笑意。

沈無春沒有說話 ,收回了目光,繼續閉目養神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