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章節

舅舅,洞真是你們挖的?”

大叔說:“真是。”“挖着什麽沒?”

大叔說:“說來話長,聽我慢慢講。你們學歷史的,總知道古今之富莫過于隋吧?”

豹子說:“我不知道。”大叔說:“專家解釋給他聽。”

于是楚海洋就解釋:“隋代號稱‘國計之富’。”豹子說:“啥?”

“就是有錢,倉庫充實,尤其是糧倉。”楚海洋說,“這兒附近曾經有個洛口倉,史料上載周圍二十裏,內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米八千石,你想想它的總儲量可以有多大,而這樣的糧倉,隋代還有許多個。”

“《貞觀政要》裏面講,隋文帝末年的時候,國家儲備可以提供往後的五六十年之久,就是說可以用到唐高宗年間,”夏明若捧着西瓜無限向往,“那是什麽景象?那是共産主義的景象。”

大叔也做無限向往狀:“原來已經實現了呀,真好。”

豹子跟着說:“真好。”

楚海洋指示豹子:“把耳朵眼堵起來,我講話時放開。”

夏明若說:“豹子你別聽他的,楚海洋覺悟可低了,你看這麽有民族榮譽感的事他一點兒都不激動。”

楚海洋撿了顆小石子就砸過去:“話多!”

夏明若一側身躲開,石頭啪一聲砸在豹子腦袋上,豹子跳起來喊:“他媽的真痛啊!”

大叔抽打豹子說:“咋呼什麽!想把民兵招來?”

夏明若罵道:“你們幾個都咋呼!”

這時有兩個更咋呼的遠遠叫起來,它們一叫,全村的狗都跟着叫,嗷嗷嗚嗚一聲比一聲高,大叔拉着豹子就地卧倒,好半天才敢轉動脖子說:“哎喲,怎麽把這兩只外國狼狗給忘了。”

Advertisement

“咬的就是你們做賊的,”夏明若說,“哎,舅舅,太子墓裏什麽樣?”

大叔沉默半晌,然後說:“都是自己人,不妨說實話,也免得你們誤會。第一,都知道隋代節葬,文帝泰陵高五丈,周數百步,大概也就相當于漢武帝茂陵的三分之一。泰陵歷代都被盜,但從沒有聽說誰能拿出東西來。幾十年前我師傅随着軍閥張白英進泰陵,也是空手而歸。所以我不是沖着寶貝來的。”

“第二,我來是為了了卻我師傅的一樁心願,是要找一樣東西,這東西他在泰陵裏沒找到,一直到死還在念叨。我便想碰碰運氣,萬一有,好讓我九泉之下的師傅老人家安心。”

“那有沒有?”

大叔撓着頭嘎嘎笑起來:“不知道。”

楚海洋說:“你不是進去了嗎?”

“可我進去了沒敢找呀,”大叔說,“遇見兩個邪門兒東西……哎喲,咱們撤吧。”

其餘三人擡頭,發現有人正打着手電往這邊走來,估計是半夜爬起來巡田的村民。楚海洋看看表,兩點了,于是說:“散吧。”大叔便帶着豹子繞到小路上走了。

夏明若和楚海洋回去睡覺,他們睡的都是臨時床鋪,最中間睡的是個壯碩青年叫大吳,夏明若睡他左邊,小史睡他右邊。大吳練過長拳,曾經是全國少年組的武術冠軍,睡着了也威風猶存,一晚上把夏明若和小史打得夠戗。

第二天起來兩人鼻青眼腫,抱怨道:“世界上竟然還有通鋪這種罪惡的東西。”小史說:“這可怎麽辦呢?總得留着命發掘太子墓啊。”

夏明若說:“要不半夜咱倆把大吳給做了吧?”

小史說:“你就不能想個靠譜點兒的主意?就憑我們倆的小身板兒也能動得了他?要不我晚飯時給他下點兒藥吧。”

兩人嘀嘀咕咕,正準備消極怠工,老頭兒那邊傳來消息卻說發掘時間改了,改晚上,白天休息,下午六點上工。

衆人問:“為什麽啊?”

老頭兒也是沒辦法。正值盛夏,古墓裏的東西又最不能曬;其次是白天氣溫高,人吃不消;再次,圍觀者太多了。

千八百人,每天是裏三層外三層。

農民平時又沒個娛樂——以前還有地主鬥呢——現在只能把考古隊當娛樂:古墓說過了,周隊長的大胡子說過了,李老先生的光頭說過了,連小史的八字眉都被狠狠地品評了一番。楚海洋長得好,有人連媒都替他說上了,是某某莊某某組的某某大姑娘,臉大腰粗,肥臀能生養,喂豬能手。

夏明若陰陽怪氣地說:“倒插門兒——好啊——有肉吃——”,楚海洋追着他揍,夏明若于是強烈地表示倒插門兒光榮,倒插門兒正确,他此生立志倒插門兒。

可老頭兒還是失算,改到晚上後人更多,因為晚上農民不用下地,白天來不了的壯勞力們全來了。

還有個更古怪的,隔壁大隊的一隋姓村民硬說考古隊挖了他家祖墳,帶着十來個後生氣勢洶洶地沖過來。正好當時解放軍叔叔們有事回駐地,楚海洋、大吳和隊長他們陪着老頭兒外出,工地上就剩夏明若幾個。

那幫人舉着鋤頭、釘耙鬧哄哄地來到現場,被一排長條凳堵住。凳子後站着一夥人。為首的小青年穿一身舊軍裝,敞着懷,露出紅色跨欄背心上“中國”兩字,滿頭亂發像狗啃似的,長得倒是眉清目秀。

小青年肩上立一黃色巨貓,右手擎板兒磚,左手叉腰,惡狠狠地開口:“來啊!老子死之前非拉足了墊背的不可!”

鄉民們愣住了,只當城裏的學生好欺負,誰知道竟來了這麽一個東西,一時間誰都沒敢動。

于是小史被推出戰壕,花半小時解釋隋代的皇帝不姓隋而姓楊,再花半小時解釋唐代的姓李,宋代的姓趙,元代的他說了大夥兒也弄不清,都叫什麽甘麻剌答麻剌八剌……

這種情況下老頭兒只能去鄉裏哭訴,結果鄉裏給出了個馊主意,說是讓鄉文化站在村裏打谷場上架銀幕放電影,電影一開始村民就不看挖墓的了。

事實證明電影好看,挖墓也好看,考古隊除了忍受人聲嘈雜外還得忍受高音喇叭。

先是李向陽同志手持雙槍,威風凜凜;然後是二妹子撚着大辮子唱九九豔陽天;後來,連《列寧在1918》都拿來放了。這片子是長春電影譯制廠譯制的,所以列寧同志和他忠誠的警衛員瓦西裏同志以及紅軍戰士們,說話都帶着東北口音。

夏明若學得惟妙惟肖,趴在工地邊上說:“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正巧當時在去除表層浮土,老頭兒又在明清地層上發現一個盜洞,氣得咬牙切齒說:“會有的!該有的都會有的!”

夏明若捂着嘴偷笑,拿着毛刷小鏟乖乖巧巧地去收集封土裏夾雜的陶片,竟然還清理到一枚毛主席像章,後來送給劉狗剩了。

豹子問:“啥叫地層啊?”

旁人異口同聲地說:“楚專家解釋。”

專家正埋頭填發掘記錄表:地點、代號、海拔、面積……于是便說:“明若解釋。”

夏別信一高興,問:“真讓我說?”

專家想了想說:“算了,豹子,還是等我有空兒來給你講吧。”

又過了一天,傳來個好消息,說明清代的那個盜洞并沒有打到底,在地下兩米處就消失了。

又傳來個壞消息,說鐵鍬打不進去了,挖到石頭了,用探鏟勘測,都是寬一米、長兩米以上的巨型條石,足足有三四根,并排堵在墓頂上。

盜洞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消失的。

“考古隊守則,”老頭兒說,“第一條。”

底下人席地而坐,拖着長聲回答:“遵守紀律——服從領導——嚴格保守國家秘密——”

“第二條。”

“積極負責、忠誠老實——吃苦耐勞、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第三條,依靠地方,搞好關系,積極宣傳黨的文物政策法令;第四條,互相幫助,虛心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五條,注意安全、保證健康;第六條,謹慎使用儀器,節約消耗品。

第七條是不成文卻約定俗成的一條:絕對不允許搞私人收藏。

“行,都知道哈,”老頭兒說:“那麽大家看電影去吧。”

“噢——!”年輕人們一哄而散。

《地道戰》的音樂響起來,劉狗剩搶占第一排,守着張三條腿長板凳翹首以盼,夏明若靈活地擠進人群坐上去。

今天考古隊休息。

條石上的封土已經被去除,但十來噸重的巨石單憑人力是拿不上來的,得靠起重機。本地的文物部門便從洛陽建築工地上借了一臺,但由于路況不好,估計後天晚些時候才能到。

劉狗剩訴苦:“哥,你可得表揚我,我為了守位子吃了大苦頭了。”

“有數有數,”夏明若笑嘻嘻地說,“我帶你上北京玩兒去。”

劉狗剩說:“***!”夏明若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