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節

錢,你別惦記;然後就是隋唐、漢、周、商、部落文化時期、生土層。”

“洛陽地區古代文明很燦爛,文化層也豐富,江南地區就稍微差點兒,而且墓葬常常也擾亂地層。”楚海洋問,“明白沒?”

豹子說:“啊?什麽擾亂?”

“就是破壞,”楚海洋說,“你看這兒的土,一層黃色,一層黃褐色,還有交雜紅燒土顆粒的,灰色的……一層一層是分開的。但如果要在這兒造墓,必定要把土挖出來再填進去,于是各層土就混在一起了,術語就叫五花土。探鏟如果打到五花土,就說明地下可能有墓葬。”

楚海洋跳出探溝笑道:“據說你那個師傅只靠鼻子聞土就能判斷是否有古墓,你怎麽還跑來問我?”

夏明若又路過了:“因為豹子他不受待見啊,沒人要呗。”

豹子便躲到角落裏抽悶煙。

楚海洋拉過夏明若問:“工作時間,怎麽就你一個人到處轉悠?”

“他們都在看熱鬧,”夏明若說,“拉石頭有什麽好看的。”

這時就聽到圍觀人員哇哇叫,說:“起來一根!起來一根!”

大叔則在鐵絲網邊抽他的自制土煙,身後是一大批看熱鬧的村民。

他一邊看着李老教授滿頭大汗上蹿下跳說“小心小心”,一邊哼哼樣板戲:“……看碼頭,好氣派,機械列隊江邊排;大吊車,真厲害,成噸的鋼鐵、它輕輕一抓就起來!”

夏明若走過去說:“你很閑嘛。”大叔說:“你也很閑嘛。”

夏明若把鏟子亮給他看:“我可是時刻準備着。”

“哎,外甥,”大叔示意夏明若靠近點兒,“你和你老師商量一下,待會兒墓口開了,帶我第一批進去。”

“那我可觸犯紀律了,”夏明若問,“你要進去拿什麽?”

Advertisement

大叔說:“看看,保證不拿任何東西。”

“你要拿東西誰能發覺喲!”夏明若搖頭,“舅舅,我沒這個權限。”

大叔攤手,往墓坑處走:“那我去和海洋說。”

“海洋估計也不會答應。”夏明若跟上他。

墓坑邊上卻突然起了騷動,周隊長聲嘶力竭地喊:“等一等——!等一等放下——!”

“什麽等一等?”夏明若和大叔跑過去。

吊車及時停下,駕駛員半個身子探出駕駛室,滿臉迷惑不解。

巨石帶着大量泥土懸在離地一米五的高處,楚海洋小心翼翼地鑽進巨石腹底,刮掉些泥看了看,再鑽出來,沖李老教授他們點點頭。

老頭兒趕忙招呼人:“快快快,同志們都來幫一把,讓石頭側面着地!記住要把底露出來!”

考古人員和士兵們一湧而上,夏明若擠到楚海洋身邊:“怎麽了?”

“老頭兒好眼力,”楚海洋說,“剛才一塊泥剝落,他突然發現石頭底面有圖案。”

周隊長在一旁指揮:“駕駛員同志!慢慢放!再慢一點兒!哎!好!好!同志們推!朝一個方向推!好!好!快了快了!同志們推一把!哎!好——!”

巨石轟然落了地,沾滿泥土的底部呈現在衆人眼前。

老頭兒第一個上前刮土,其餘人跟着反應過來也幫忙,一時間誰都忘了還有三塊石頭正堵在墓口上,連吊車駕駛員都伸長了脖子呆呆地看。

“記錄記錄!”老頭兒咆哮,“拍照拍照!”又咆哮,“畫圖畫圖!”

夏明若便手忙腳亂地跟着準備。

結果一清理出來,大家傻了眼:是石刻沒錯,但這算是什麽抽象圖案啊?

楚海洋愣了數秒鐘說:“繼續取石頭!”

“對對對!”老頭兒一怔,指揮說,“你們把這塊推得底朝上,其餘的并排放,順序盡量不能變動!”

衆人答應着開始幹活,整整用了大半夜時間,才大致完成這一工程,等到細細剔刮石頭,已經是第二天中午。

人人都累極,老頭兒一向燦爛的光腦袋也暗淡了。夏明若勉強撐到一兩點,才跌跌撞撞回去睡覺,睡了半小時不到,又被強拉起來:“不好了!要下大暴雨了!”

到屋外一看,漫天是黑壓壓的烏雲,只能再撒腿往工地上跑。

工地已經亂成一團,考古隊七手八腳地往墓地上蓋塑料布,解放軍由于換班走得只剩幾個人,正和民工一起架雨棚,幾個健碩的村婦也在裏頭幫忙。

悶雷在雲層裏轟隆隆地響着,空氣中充滿濕意,豪雨蓄勢待發,就等着傾盆而下。夏明若滿身大汗,緊貼身上的衣服黏黏膩膩,仿佛能擰出水來。

他在人群中尋找着老頭兒和楚海洋,然後沖到他們身邊。

“別信!”楚海洋正在打雨棚固定樁,“來幫忙!”

夏明若跑過去扶着木樁,心驚膽戰地看他掄錘。就聽到人喊:“哎呀呀!不好了!來不及了!”豆大的雨滴便砸了下來,瞬間化為雨幕,嘩啦啦澆得人頭暈目眩。幾個人咬牙緊拉雨布,等着楚海洋最後一記重錘将木樁牢牢釘進地裏,才和夏明若一同沖進雨棚。

夏明若蹲在地上說:“我的天……”

楚海洋脫下上衣擰着:“你的天說變就變,真讓人措手不及。”

老頭兒則面色凝重:“海洋,記得向村裏借抽水泵,這場雨下得不是時候,估計墓裏要積水了。”

楚海洋答應說好。老頭兒嘆了口氣。

一場大雨下了個把小時,工地上泥水汪洋。

雨過後太陽出來,老頭兒說保險起見,還是不要收起雨棚和塑料布吧,衆人便拖着疲憊的身子分批回去休息,路過巨石時突然齊齊驚嘆。

原來這場雨歪打正着,把石頭上的泥土沖刷了個幹淨,清晰的刻痕顯露出來。

只是有兩塊石頭的順序還沒來得及調整,人們于是圍着讨論說這拼起來是什麽畫啊?

大叔說:“一朵花呗。”

豹子指着說:“師傅你看,人家有眼睛的。”

“那就是有眼睛的花呗。”他師傅說。

老頭兒眯上眼,瞪大,眯上眼,再瞪大:“……”

倒是夏明若轉了幾圈說:“這不是……貓吧……?”

“啊?”衆人便再圍上去細看。

老頭兒一拍腦袋想起了什麽:“呃!對了,你們畫的圖呢?”

旁邊人回答說還沒畫好呢。

楚海洋便跳上石頭刷刷畫簡圖,四塊石頭上的都分別臨摹了,再調整一下順序,拼起來一看,果然是只貓,樣子十分奇怪。

拿給老頭兒看,老頭兒驚奇道:“這是貓鬼呀!”

夏明若說:“什麽?”

“一種據說非常歹毒的咒術,在隋唐之際影響頗大,舊史有‘貓鬼之獄’的記載。”老頭兒說,“炀帝就曾以此厲鬼禍祟來消滅政敵,還有武則天,她也十分懼怕貓鬼。我年輕時在一本舊書上見過貓鬼圖,與這個區別不太大。”

楚海洋問:“貓的鬼魂?”

“不是,”老頭兒說,“其實是古代行巫蠱者畜養的貓。民間認為這些貓有鬼物附身,可以被咒語驅使着害人,所以十分畏懼。”

“那麽,”楚海洋做了個向下壓的動作,問,“這貓鬼不就是在鎮着墓主?也太不合規制了。”

“因為貓鬼不是墓主下葬時放進去的,而是後來有人挖開墓放進去的。”大叔慢悠悠插嘴。

衆人目光炯炯地望向他。

大叔一愣,自知失言,連忙補救:“呃,教授啊,還有你們不也看出來了?這墓曾經挖開過。”

老頭兒搖搖頭:“我看出來了,但沒對他們說。”

他沉默一會兒,拍拍手說:“好了,看守的留下來,其餘的回去睡覺。看守人員三小時換一次,明天傍晚開工。”

說罷拉着夏明若便往村莊走去,考古隊便跟着他,留下周隊長等人值班。楚海洋他們故意走在最後,與衆人拉開好長一段距離。

大叔懊惱說:“我這張臭嘴!”

楚海洋說:“沒關系,早晚要看出來。你其實不必擔心,他年輕時與許多前盜墓賊共事過,就是解放後,考古隊也經常會請經驗豐富的老盜墓者來幫忙。真正搞科學的,往往沒有那麽多顧慮。”

豹子問:“我倆真沒事?”

“肯定沒事。”

楚海洋與他們在宿舍前分手:“舅舅,休息去吧,等明天。”

大叔和豹子點了點頭。

第二天有大進展,墓道口打開了。

太子墓是洞室墓。洞室墓就是建造者采用開挖土洞的形式,先做一個長而傾斜的墓道,再按照當時的居室在地下建造墳墓,這種營建方法在六朝以後到隋唐時代都十分盛行。

一般來說墓室是長方形的,加上甬道、墓道就類似于“甲”字形,有的洞室墓在墓室和墓道之間還有天井,象征着庭院。

反之,後人發掘,先挖墓道或天井也是操作流程,尤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