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章節
,還是夏明若自己狠了心掙脫出來,肘部血淋淋蹭掉一大塊皮了事。
“呼——呼——”夏明若倒抽着涼氣哀悼他的皮,接着為自己辯白,“雖然我是活該的,但方法卻是正确的,我已經摸到門闩了。”
老頭兒說:“連你也伸不進去,難不成要找個孩子來?”
“孩子?”夏明若眼睛一亮,“對了!快去,把狗剩子找來!”
劉狗剩生來就是為了看熱鬧的,此時正沖在圍觀的第一線。
楚海洋出去帶他,原以為他小孩子會害怕,結果卻發現這家夥自我感覺比參軍還光榮,雄赳赳氣昂昂地撒丫子就跑,沖到墓裏扯起嗓門喊:“小夏哥——!我來啦——!我來啦——!”
夏明若跟着起哄說:“鄉親們,紅軍來啦。”
紅軍小朋友一個箭步沖到他面前問:“小夏哥,要我幹啥?”
夏明若看他光着膀子,底下穿着條用肥料布袋縫的大短褲,前頭寫着“日本”,後頭寫着“尿素”,不禁誇獎道:“太有品位了。”
小朋友傻傻說:“啊?”老頭兒便把他拉到一邊。
“開鎖?我會呀!”劉狗剩說,“爺爺,你放心吧!”
他說着就将胳膊伸進小洞裏,臉貼着石門摸索半天,嚷了句“有點兒重”,便咬緊了小牙關,咔嗒一聲将門闩推開了。
衆人屏息靜氣撬開門,借着昏暗燈光,看見了緊靠後壁的巨大石椁。夏明若趕忙扯了句謊,把劉狗剩拉出去。
石椁由二十多塊差不多大小的青色岩石板拼成,石板還不足2厘米厚,各塊板之間的接縫處都用鐵細腰扣着,看起來十分牢固。楚海洋與周隊長量了量,報數長2.70米、寬1.20米、高1.70米,椁壁石板與椁底以卯榫相接,椁蓋則略寬于椁壁。
石椁幾十噸重,肯定是無法完整地運出去的,幾個身強力壯的考古隊員被命令帶了工具下來分解石椁,然後再運。
石椁裏頭便是石棺,石棺也制作成為長方體,莊重而厚實。但奇怪的是這麽工藝精良的棺椁,外表竟無一絲裝飾,無一處雕刻,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Advertisement
倒是棺椁後立有兩座真人大小、十分逼真的盔甲武士俑,一人執長戟,一人挎佩劍,面龐漆黑,表情兇惡,乍一看很有幾分吓人。
老頭兒不住自言自語:“皇室或建立功勳者用石棺椁……沒錯,但這是太子?”
地上又是一個盜洞出口,夏明若輕笑:“狡兔三窟。”
大叔便又純潔地向左右牆壁望去。
後室兩側的牆壁上還有小龛,正隐藏在黑暗裏,手電光一閃,照見裏面似乎有供奉物,周隊長便走近看了看,一看吓退了好幾步:“這……這是什麽?”
衆人也連忙圍過去。
“咦?這是……”老頭兒湊近揉揉眼睛,“……千秋萬歲?”
《隋書》卷六十九,《王邵傳》:
“時(即隋開皇時)有人于黃鳳泉浴,得二白石,頗有文理……其大玉有日月星辰,……又有卻非及二鳥,其鳥皆人面,則《抱樸子》所謂(千秋萬歲)也。”
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卷三:
“千歲之鳥,萬歲之禽,皆人面而鳥身,壽亦如其名。”
……
老頭兒的臉瞬間變了顏色。
他沉沉地命令:“同志們,動作快,都回到地面上去,鐵制工具不要帶,輕輕放下,不能濺出火星。”
隊員們愣在當場,老頭兒急了:“快呀!”
楚海洋反應過來:“聽老師的,都上去。”
“海洋和明若留下,”老頭兒催促,“其餘人,快!”
考古隊員們立刻扔下工具,一聲不吭地飛速撤了出去,周隊長目送最後一人跨出甬道,決定自己還是留下來。他望着老頭兒,發現後者額上挂滿鬥大的汗珠。
“現在不要問為什麽,退回前室去。”老頭的聲音還算平靜,“身上如果有火柴等易燃物品,立刻放在地下。老周,你快上去看着電閘,不能跳閘。”
周隊長答應了一聲便往外跑,老頭兒又喊住他:“萬一跳閘了,就讓燈暗着,千萬不要再人工合上。”
“哎!”老周隊長沖回了墓道。
“……好”,老頭兒似乎隐約松了口氣,“走。”
夏明若問:“怎麽了?”
“別磨蹭,快出去,先到墓門口,”老頭兒抓住身邊一人,加快步伐,走了兩步問,“前面那兩個發綠光的是什麽?”
“老黃的眼睛。”夏明若不住回頭,“老師,後室裏有東西反光,我這個角度看挺亮的。”
“嗯。”老頭兒含混道。
楚海洋追上來扶住老頭兒:“老師,電燈挂在墓頂上沒關系吧?”
“不動它就沒事。”老頭兒走到墓門處才停下,往旁邊一看,發現自己緊拽着的是大叔。
大叔說:“您老手勁真不小。”
老頭兒哈哈地笑起來:“李先生,對不住對不住,人老了膽子反而小,見笑了。”
“哪裏,”大叔對待老頭兒倒十分客氣,“叫我李一骥就好。”
“哦,李先生,”老頭兒站定,“沒有外人,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這個隋墓你進來過吧?”
大叔想也不想便回答:“咦?沒呀,教授是哪裏得來的消息?”
“哦,”老頭兒摸摸腦袋說,“想必是另外有人,一進來便出去了,以至于絲毫未動。”
“為什麽?”
“自然是和我們一樣,看見了‘千秋萬歲’。”老頭兒将聲音放緩,“算起來,他們那一脈比我們早數千年,他們畏懼的東西,我們自然也不敢怠慢。李先生,千秋萬歲真是個邪門兒東西呀。”
大叔笑了(死老頭兒,套我話……)。
“一骥舅舅,它為什麽邪門呢?”夏明若歪着頭純真地問。
大叔又笑了(死小孩,也不是好東西……)。
他馬上變得滿臉誠意:“教授淵博,請教教授。”
老頭兒想了想:“那我就從《抱樸子》說起。”
《抱樸子》是有名的神仙家言,分內外篇,外篇的學說接近儒家;內篇卻專講神仙、方藥、鬼怪、禳邪驅禍,在接受無神論教育的人們看來十分荒誕不經。
1937年,日寇全面侵華,為保存民族教育命脈,北平兩大高校以及南開大學率先舉校南遷,以“剛毅堅卓”為校訓,高唱“千秋恥,終當雪”“待驅除仇寇複神京,還燕碣”,跋山涉水,萬裏征途,先往長沙,再到昆明。
年輕的李長生與他的幾位老師同學因為護送考古系財産,落在了大部隊的後面,經過湖廣地區的時候,野外行路,聽說了一件奇事。
山中古墓突然自己燒起來了。
傳話的鄉民據說是親眼看見的,講得繪聲繪色:“喏!喏!就是那邊!我正在地頭上,遠遠的就能看到煙!”
這人一見祖墳冒青煙,管他是誰家的,撲地就磕頭。
磕了幾十個覺得不對勁,煙太大了,又觀望了一會兒,祖墳噴火了。
太驚悚了!
于是繼續磕頭。先替他家老娘求長命百歲,再替自己和老婆求,然後是兒子、女兒、豬、牛、羊貓狗雞鴨鵝兔子……嘀嘀咕咕兩三個小時,墓終于燒完了。
第二天,他們家老母雞多下了一個蛋,媽呀,真是太靈了。
一群人哭笑不得,李長生等幾個好事的便趁大家休息,跑到鄉民說的地方去看,發現果然燒得厲害,地表一片焦黃,方圓數米的草木全都碳化,其中有個士兵用槍托捅了幾下,結果地面整體塌陷了。
正當驚奇不已的時候,突然有聲音說:“……天門地戶人門鬼門閉?”
衆人這才發現隊伍中多了一個人,一個十分落拓的老年人。
“老人家,你剛才說什麽?”
那難民一般的老人便回答:“我在說‘千秋萬歲’。”
“那是什麽?”學生們問他。
“鎮墓神。”老人不願意多說,轉身要走。
士兵慌忙拉住他,給李長生使眼色,李長生恍然大悟,上下摸索發現身上一毛錢沒有,滿頭大汗之際只找到一盒洋火、半塊肥皂,便硬往人身上塞。老人遲疑半晌,伸手接下:“受之有愧,多謝。”
他捏緊洋火盒子,嘆口氣對李長生說:“帶着這種東西,一旦見到‘千秋萬歲’,必死無疑。”
“為什麽?”夏明若問。
“因為‘千秋萬歲’這種‘鎮墓神’與火有莫大關系。”老頭兒說,“我們遇見的這位老人,祖上世代盜墓,他的大伯據說就死于‘千秋萬歲’之手。”
光緒年間,老人的大伯帶着他的父親進入一座南朝墓,一切本來都很順利,卻在棺椁邊上發現了兩只陶土做的怪鳥,大約有一尺來高,一只是女人面鳥身,另一只是男人面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