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中秋 中榜

王三郎說了這句話之後就沒再說話。

過了一會兒, 王二姑娘忍不住問道,“三哥,怎麽, 怎麽才能搬開她?”

王三郎側臉笑看着她,“二妹妹怎麽糊塗了,給她換個人家不就好了。”

王二姑娘搖頭, “我聽說郭沈兩家私底下已經把事情定了下來,只是還沒公開而已。”

王三郎笑得意味深長, “妹妹, 沒公開, 你就有機會, 你真的願意拱手相讓嗎?”

王二姑娘想到郭懷旭那張臉和冷漠的表情, 心裏一陣陣酸楚,但凡他平日能多給我個笑臉,我何至于耿耿于懷。

見她臉上一會兒哀傷一會兒憤怒,又加了一把火, “算了, 我看二妹妹是個膽子小的。既然你不願意, 我就不用操心了。”

他邁開腿就要往倒座房裏去, 被王二姑娘一把拉住, “三哥, 我, 我聽您的。”

王三郎停下腳步, 轉身看着她, “這樣才對,我定會讓二妹妹如願的。”

王二姑娘忍不住問道,“三哥有什麽好辦法, 給她換到誰家去?”

王三郎雙手背在身後,在院子裏踱步,半晌後看着王二姑娘道,“實在不行,為了二妹妹,我來頂這個缺。”

王二姑娘瞪大了眼睛,然後連連搖頭,“不行,不行,她哪裏配得上三哥。”

王三郎笑道,“配不配得上,二妹妹到時候只管聽我的話就是。”

王二姑娘轉了轉眼珠子,“她給三個做妾倒是不錯。”

王三郎一楞,這個二愣子心倒是狠,你要在人家中間插一杠子,還要讓人家做妾,比我還刁鑽,這等豺狼,看來事成之後要與她斷了來往才好。

“二妹妹先回去吧,此事從長計議,等沐家父子走了之後再說。”

Advertisement

王二姑娘點頭,“三哥想做什麽,到時候只管吩咐我。”

王三郎點點頭,“你去吧。”

後面幾天,沈珍珠忙着兩件事情。

一是給沐家父子送行。

沈家送了二十兩的儀程,送了兩只玉蟾,沈珍珠還去老宅的桂花樹上把那還沒開花的樹葉折了幾枝插在瓶子裏送到沐家。沈複年從飄香居叫了一桌上好的酒席送到沐家,陪着沐家祖孫三代喝個叮咛大醉。

二是捯饬鋪子裏的那個花池子。

沈珍珠先找瓦匠砌了一個池子,又往裏面填了一些土,還讓小李往中間加了一些肥料,準備養一養裏面的土。

這樣忙忙碌碌了好久,中秋節終于來了。

恰逢秋收季節,雖然是節日,趕集的人也不多。沈複年索性早上沒去,準備在家裏吃早飯。

沐氏今日沒有熬粥,一大早起來擀了面條,用昨日剩下的雞湯混在裏面,再加些小菜,一家三口吃得十分可口。

沈珍珠吃着吃着,又從碗裏挖出一個煮雞蛋,她伸頭看看父母的碗,“爹,娘,你們有嗎?”

沐氏笑道,“你還長個子呢,要多吃些,我跟你爹有昨日剩下的雞肉。”

沈珍珠并不會故意跟父母客氣推讓,咬了一大口雞蛋白,“娘,這陣子雞蛋是不是漲價了?”

沐氏點頭,“是呢,雞下蛋少了,馬上各家都要辦喜事,到時候更不好買。”

沈珍珠在碗裏扒拉扒拉,又找到兩塊雞肉,沐氏猜測今天可能沒辦法在家裏過節,就提前一天買了些好吃的做給丈夫女兒吃。秋天早晚涼快,吃不完的菜還能留到第二天早上吃。

沈珍珠看了一眼沈複年,“爹,今天我們要去老宅過年嗎?”

沈複年想了想,“晌午去老宅,晚上去你大舅家裏。中秋賞月,非得是晚上才好。”

沈珍珠覺得這個建議很好,“爹,等會子我去給祖父祖母和外祖父送月餅,您先去鋪子裏。”

沈複年喝了一口面湯,“給章哥兒家裏也送一些。”

沈珍珠點頭,“我曉得了。”

吃過了飯,沈珍珠換了一身鵝黃色的衣裳,頭發松松挽了個髻,随意插戴了一根銅簪子,耳朵上佩了一對銀耳釘,拎着一個籃子,帶着毛毛一起往沈家老宅而去。

籃子裏有兩個大油紙包,都是鋪子裏賣的月餅。尋常人家不會做月餅,一是工序複雜,二是做得少成本高。沈複年從縣城裏進了許多便宜的月餅,不管是鎮上還是鄉下農戶,多少都會買兩個應景,沈家最近很是賺了些小錢。

出門就是郭家鐵匠鋪,沈珍珠從籃子裏拿出一個大油紙包,“章哥兒,過來。”

郭懷章趕緊跑了過來,“珍珠姐姐。”

沈珍珠把油紙包遞給他,“這裏面有四個月餅,你拿回去,正好一人一個。”

郭懷章有些不好意思,“總是吃姐姐的東西,昨兒我爹買過了。”

沈珍珠笑着塞給他,“你爹買的是那種兩文錢一個的,我這個是五文錢一個的,你們拿回去嘗嘗。”

不等郭懷章再次拒絕,她與郭家父子幾個打過招呼,拎着籃子往沈家老宅而去。

一路上,沈珍珠遇到了許多熟人,很自然地與人打招呼。走到自家雜貨鋪門口,沒成想碰到了王三郎。

王三郎很有禮貌地鞠躬行禮,“沈姑娘。”

沈珍珠也回個禮,“王三公子。”

王三郎手裏拿着一摞紙,剛從鋪子裏出來,“沈姑娘這是要去哪裏?”

人家來買東西是客人,沈珍珠只能客氣應對,“我去給祖父祖母送些月餅。”

王三郎笑着做了個請的動作,“姑娘孝順,您先忙。”

沈珍珠再次行禮,沒進鋪子,直接往東街而去。走了十幾步遠,沈珍珠忽然感覺鋒芒在背。她轉身一看,什麽都沒看到,王三郎已經往對面走了。

難道是我出現幻覺了?

她拎着籃子繼續往前走,很快到了沈家老宅門口。

沈珍珠晃了晃門環,“寶珠,寶珠。”

沈寶珠正在掃院子呢,聽到她的聲音立刻飛奔而來,開門後驚喜道,“姐姐來了。”

沈珍珠笑着跨進門檻,毛毛也跟着跳了進來。

“祖父祖母呢?”

沈寶珠把門帶上,“祖父出去了,祖母正在堂屋裏呢。”

沈珍珠看了一眼老宅的格局,沈寶珠搬到後院去了,沈文清兄弟住在西廂房,這家裏比以前寬敞了許多。

剛走到院子的石子甬道中央,看到潘氏從廚房裏出來了。

沈珍珠就把她當關系普通的同事,“大伯娘好。”

潘氏皮笑肉不笑,“珍珠來了。”

沈珍珠嗯了一聲,“我來給祖父祖母送幾個月餅。”

潘氏等沈珍珠進屋後在後面哼了一聲,一大家子晌午來吃飯,就送了幾個月餅。鋪子裏整日日進鬥金,卻越發小氣。

沈珍珠聽不到潘氏的心聲,拎着籃子進了堂屋,“祖母,忙呢。”

沈老太太見到大孫女很高興,對着她招手,“到我旁邊來坐。”

沈珍珠拎着籃子坐到她身邊,“祖母,我爹娘讓我送了幾個月餅過來給祖父祖母嘗嘗。這還有塊肉,孝敬您二老的。”

沈老太太笑眯眯地接過籃子,“你爹娘孝順,你也孝順,你大伯父和你三叔也孝順。我老婆子有福氣,兒孫個個都孝順。”

沈珍珠笑眯眯地看着老太太,“您近來身子骨可好?”

沈老太太拉着孫女的手,“好,好得很,我至少還能活二十年。”

沈珍珠跟着笑,“祖母要再活五十年才行。”

沈老太太笑得止不住,“看到你們個個都好,祖母就高興。你等會子回去告訴你爹娘,晌午回來吃飯,你三叔也回來,咱們一大家子好久沒有聚一聚了。”

沈珍珠點頭,祖孫幾個又說了幾句話,沈珍珠拎着籃子準備離去。

沈老太太叫住她,“寶珠,把昨兒買的點心給你姐姐帶兩樣。”沈寶珠連忙去櫃子裏給沈珍珠拿了一些點心,用油紙包好放在她的籃子裏。

毛毛聞到了點心味,高興地圍着籃子繞。沈老太太開玩笑,“這狗毛終于都長好了。”

沈珍珠走出堂屋,不去理會潘氏陰沉的臉,帶着毛毛就走了。

回到家裏後,她又往沐家去了一趟,送了同樣的東西,并且與沐雲檀約好,晚上一起賞月。

當天晌午,沈家二房和三房一起回了老宅。沉悶了好久的沈家老宅又熱鬧起來,沈複生很熱情地招待兩個弟弟。潘氏雖然心裏不高興,但有老太太壓着,她也勉強給了個笑臉。

沈老太爺今天也高興,雖然看不慣沈珍珠指揮弟弟們搬桌子時的樣子,也忍着沒說一個字。

沈複瓯帶來兩壇子酒,“爹,大哥,二哥送了月餅和肉,我就帶了兩壇子酒過來,咱們爺兒幾個今日不醉不歸。”

今日的菜色很是豐盛,有雞、有魚、有肉,葷的素的加起來十幾個菜。沈珍珠坐在沐氏身邊,旁邊是沈寶珠。

沈老太太道,“老頭子,你不是說家裏整日空蕩蕩的,今日孩子們都回來了,你那嘴就那麽金貴,不能跟孩子們說幾句暖心的話?”

沈老太爺眼睛一瞪,“就你老婆子話多!”

他端起酒杯,“來,吃酒!”

男人們吃酒,女眷們今日也有米酒。孟氏開玩笑道,“娘,您不是說家裏空蕩蕩的,趕緊給文清說個媳婦,過個一二年,家裏才熱鬧呢。”

沈文清鬧了個大紅臉,“三嬸,我明年要考縣試呢。”

潘氏心裏也堵了一口氣,就是想等明年開春兒子能中縣試,到時候說的親事也好看。

沈老太太打圓場,“那還得你們這些做嬸子的跟着一起多費心才好。”

旁邊的潘氏忽然來了一句,“文清遲一年早一年倒無妨,他又不是姑娘家。”

這一句話,讓整個席面安靜了一息。

孟氏立刻道,“還是娘和大嫂沉得住氣,我們文松才十三歲呢,我有時候看到好姑娘眼裏都饞。”

沈文松一呆,怎麽又扯到我身上了?沈家四個男孩,沈文清最大,今年已經十六歲了,往下是十三歲的沈文松,然後是十二歲的沈文岳,最下面是十歲的沈文墨,沈珍珠姐妹卡在沈文清和沈文松中間。在沈文松沒出生之前,家裏只有沈文清一個男孩,故而沈老太爺非常看重長房和長孫。

沈珍珠笑看沐氏一眼,狗改不了吃屎,不管經歷了什麽,大伯娘都難以改變本性,拉踩妯娌是刻到她骨子裏的目标。沐氏也笑,她愛吃什麽吃什麽,與咱們無幹系。

母女兩個眉眼傳話,一起嘲笑潘氏。潘氏似乎看到對面母女兩個的不屑,心裏更加郁悶。她看了看兒子,就算兒子明年過了縣試,比沐家的小子還是矮了一頭。

阿彌陀佛,神天菩薩保佑,讓沐家父子一起落榜才好。

衆人一起打岔,把潘氏剛才一句不中聽的話混了過去。沈寶珠尴尬地對着堂姐笑了笑,潘氏不止一次在女兒面前抱怨,因着沈珍珠不肯嫁人,壓得底下的弟弟妹妹也沒法說親。沈寶珠知道親娘現在和外祖家鬧崩,心情不順,并不曾與她争論。認真理論起來,沈文清才是前頭最大的那個障礙。

沈珍珠一心幹飯,只看碗不看臉,還不時給旁邊的沐氏夾菜,看的旁邊的孟氏羨慕不已。她倒是有兩個兒子,沒一個記得給親娘夾菜。

那邊爺兒幾個一邊吃一邊喝,女眷們很快都下了桌子,沈珍珠借故鋪子裏沒人照看,提前帶着沐氏走了。

一出大門,沈珍珠就覺得空氣一新,“娘,您回去歇着吧,我去鋪子裏。”

沐氏拉着女兒的手,“莫要在意你大伯娘的話,聽說最近潘家連門都不讓她進了。”

沈珍珠啧啧兩聲,“那樣一來,潘家從大伯娘這裏摳過去的銀子就不用還了。”

沐氏嘆了口氣,“你大伯娘也是可憐,遇到這樣的娘家。”

沈珍珠拉了拉手裏的狗繩,“與咱們無關,總不能因為她娘家對她不好,她就要把氣撒在咱們身上,娘你可別心軟。”

沐氏笑道,“放心吧,我能拎得清。人家的狗都放養,偏你還弄個狗繩。”

沈珍珠緊緊拽住手裏的繩子,“娘,萬一毛毛咬了人可就麻煩了。它越來越大,就要趁現在給它立好規矩。”

說話的工夫,母女兩個到了雜貨鋪門口,沈珍珠獨自進了雜貨鋪。

沈珍珠中午喝了點米酒,見鋪子裏也沒什麽客人,自己跑到後院裏去小憩。

醒來後,沈珍珠又活力四射,天還沒黑呢,她做主提前關了鋪子,讓兩個夥計回家去過節,自己也高興地準備去沐家。

沈家一三口到沐家時,薛氏已經把晚飯準備的七七八八,沐雲檀親自出來迎接,“姑媽姑父來了。”

沐氏進門就往廚房去,一邊走一邊問沐雲檀,“今日晌午你們怎麽過的?”

沐雲檀笑着回道,“祖父說家裏就三口人,晌午吃的簡單。聽說姑媽姑父和表妹晚上要過來,祖父就讓娘多準備了幾個菜。”

沈珍珠拉着沐雲檀的手,“表姐,咱們去陪外祖父說話好不好?”

沐氏對着他們揮揮手,“官人,你帶着兩個丫頭去陪我爹,我去給大嫂幫忙。”

薛氏見到小姑子就道,“我這裏都好了,妹妹去屋裏跟爹說說話。”

沐氏挽起袖子就幫忙,“大哥不在家,大嫂辛苦了,有孩子們陪着爹呢。”

姑嫂兩個一邊做飯一邊說閑話,堂屋裏頭,沐老太爺也正在跟兩個姑娘說話,“這是你們在一起過的最後一個中秋節了,晚上你們好好玩。女婿,晚上讓珍珠留在這裏住吧。”

沈複年自然不會反對,“岳父,您老身子骨怎麽樣?”

沐老太爺摸了摸胡須,“放心吧,我好的很,我還等着看你大哥金榜題名呢。”沒中舉人,是沐老太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沈複年趕緊道,“大哥和雲舟一定能榜上有名。”

沈珍珠想了想道,“這會子應該都考完了吧?”

沐雲檀也懂科舉,“考過了還得等放榜呢,放過了榜還有鹿鳴宴,且得一陣子等。”

沐老太爺又問了問女婿鋪子裏的事情,沈複年回答的倒也仔細。

沈珍珠裝了一回愣頭青,“外祖父,我聽說王家也想開學堂?”

沐老太爺眼睛一眯,“他開他的,我們開我們的。”

沈珍珠轉了轉眼睛,“王老太爺一把年紀,不可能出來教學生,王大老爺跟大舅比還是差多了,但總會有人貪圖王老太爺以前做過官湊過去。”

沐老太爺呵呵笑,“你小小年紀莫要操心這個,好生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孝順你爹娘才是正經。學堂裏的事情,有你大舅和你表哥呢。”

沐雲檀笑着點了點她的額頭,“成日家操心,容易變老。”

沈珍珠開玩笑道,“表姐,等明年我再去縣城進貨,就不用着急忙慌往回趕了。”

沐雲檀倏地臉紅,拿起果子塞進她嘴裏,“快些吃!”

那邊,姑嫂兩個很快把晚飯端上了餐桌。沐老太爺坐在了首位,沈複年陪在一邊,其餘四個女眷坐在另外一邊。

天已經黑透,外頭一輪明月當頭,一家子一邊吃喝一邊說閑話。沐雲檀吟了一首詩,沈複年說了個故事,沈珍珠講了許多笑話,逗得一家子笑個不停。

當天夜晚,沈珍珠果真留在沐家,與沐雲檀一起睡。

姐妹兩個頭抵着頭,一起說悄悄話。

沈珍珠悄悄問道,“表姐,你東西都準備好了嗎?”

沐雲檀幫她把被子掖了掖,“怎麽睡覺不好好蓋被子,總把腳露在外面幹什麽。”

沈珍珠又把腳伸出去一只,“今天大魚大肉吃多了,燥的慌,我最近都長胖了。”

沐雲檀躺了下來,“你以前太瘦,長點肉也好。”

沈珍珠見她不提嫁妝的事兒,怕她害羞也不多問,“表姐,往後你去了衛家,可千萬別學那些傻子,遇事有高個的頂着呢。我聽說衛家兄弟好幾個,反正你不是長嫂,你要學會睜只眼閉只眼。”

沐雲檀輕笑,“你倒是懂這個。”

沈珍珠哼一聲,“這天下能有幾個婆母能一開始就真心對待媳婦的,平日裏一個個嘴上都說媳婦是自家的女兒,你要是敢罵她兒子一句試試,到時候就能看得出來誰是親的了。不過表姐你別怕,該你做的,做個中規中矩就好,千萬別樣樣都做得太好,到時候你就要活活累死。就說我大伯娘吧,整天争強好勝,想證明她比我娘和我三嬸能幹,你說她傻不傻,她本來就是長嫂,責任大,要是樣樣都出頭,早晚得累出病來。”

沐雲檀忍不住哈哈笑起來,“你這口氣老氣橫秋的,不知道的以為你七老八十的老太太呢。”

沈珍珠嘆口氣,“槍打出頭鳥啊,表姐你可別以為我在開玩笑。在婆母面前你莫要表現的太好了,就算要表現,也要等你站穩了腳跟以後。”

沐雲檀也正視起來,她把頭湊到沈珍珠肩膀上,“你雖說是妹妹,總是比我通透,比我勇敢。”

沈珍珠笑着摸了摸她的頭,“別學我,我這是傻大膽,我希望你以後在衛家能平安順遂地過完一生。要是衛家人敢欺負你,大舅和表哥是讀書人不好上門,我去砸了他家的鍋!”

沐雲檀心裏驀地一暖,那個小時候病歪歪的表妹,需要她和弟弟照顧的表妹,不知不覺間早已長大了,能夠挑起家裏的重擔,能夠處理沈家老宅裏複雜的關系,連沈老太爺的怒目她都不懼,敢獨自與祖父祖母和大伯一家子談判。

她不再是那個走兩步路都要咳嗽的小妹妹,她是沈家未來的接班人,以後會是平遠鎮叫得響命好的沈掌櫃。

沐雲檀的聲音十分溫柔,“妹妹,你雖然能幹,也要當心自己的身子。往後我去了縣城,你一個人在平遠鎮,遇事不能過剛。李大姑娘雖然跟你好,但你們以後關系特殊,你萬事也要留個心眼。寶珠妹妹倒是不錯,但中間夾着沈大太太。唉,說起來,往後你連個真正的知心人都沒了。”

沈珍珠倒不在意,“表姐,你別替我操心,不管是李姐姐還是寶珠妹妹,我以誠相待,也沒想求個結果。就像我娘和舅媽一樣,豈不是很好。”

沐雲檀又幫她把被子蓋好,“我曉得了。”

姐妹兩個頭抵着頭,又竊竊私語了一番,然後一起睡去。

中秋節一過,沈珍珠轉天又拎着籃子去了沈家老宅。

潘氏看了一眼籃子,空的,臉色立刻拉了下來。

沈老太太奇怪,“珍珠來有什麽事?”

沈珍珠指了指院子裏的桂花樹,“祖母,我可以采一些桂花嗎?”

沈老太太笑道,“你只管摘,不要錢。”

因着沐家父子去趕考,學堂放假,沈文松兄弟也到老宅來一起讀書,沈珍珠拿出大姐的派頭,“文松文岳,你們搬梯子過來。寶珠,有沒有多的舊帕子借我一個,我要蓋在頭上。文墨,等會兒跟你二姐在底下撿桂花,哦,再給我找一把舊剪刀。”

除了沈文清,一群弟弟妹妹被她支使得團團轉。

沈文墨年紀最小,止不住好奇,“大姐,你摘桂花要做甚?”

沈珍珠把帕子裹在頭上,“做桂花餅給你吃好不好?”

沈文墨連連點頭,“我還沒吃過桂花餅呢,大姐你別上去了,我來吧。”

沈珍珠把裙擺一系,“我來,你只管在下面用床單接好花,可別掉地上去了。”

沈珍珠讓文岳和文松扶好梯子,自己拿着剪刀就往上面爬,到了上面後,她拿起剪刀刷刷刷,專挑那好的剪,看得潘氏心疼不已。

沈珍珠不顧潘氏的眼刀子,把那棵桂花樹差點扒禿嚕皮才肯下來。

下面的床單上已經落滿了桂花,沈珍珠又帶着弟弟妹妹們把花兒摘下來,全部放到她那個超級巨大的籃子裏面。

等摘完花,沈珍珠讓弟弟們把梯子放好,又把帕子還給沈寶珠,“等我做好了桂花餅就送過來,到時候我送你們一個一個桂花香囊。”

沈文墨把頭湊到籃子裏聞了聞,“大姐,我不要香囊,給我餅就行。”

沈珍珠笑話他,“讀書人不能貪嘴!”

與沈老太太打過招呼後,沈珍珠提着一大籃子桂花往回走,沈老太太說讓弟弟們幫她擡,沈珍珠拒絕了。

沈珍珠循着記憶做了許多桂花餅,往各家送了一些,另外一半她淘洗幹淨後放在院子裏晾。

過了幾日,桂花曬幹了,帶着一股子隐隐的香氣。沈珍珠找了兩個空枕套,往裏面鋪一層棉絮,鋪一層桂花,做好後送給沐氏一個。

“娘,您枕這個睡覺,保證晚上睡得香。”

沐氏笑着接過女兒給的枕頭,“怎麽不給你爹弄一個?”

沈珍珠哈哈笑,“我倒想呢,怕我爹罵我。”

做完了枕頭,沈珍珠又給弟弟妹妹們一人做了個簡單的香囊,連沈老太太都有一個。一家子收到她的禮物,也沒人去計較她把桂花樹扒禿嚕皮的事情。

做完這些,她還剩下一些桂花。沈珍珠重啓自己的手工大業,試着做了個荷包,裏面放些桂花,悄悄藏在屋裏。

日常偶爾做做手工,沈珍珠大部分的心思都在鋪子裏。鋪子裏有了祁州進來的新貨,穩穩地壓了楊家一頭。

沈珍珠還在慢慢琢磨自己的修複技能。修複那些半舊的絹花帕子之類毫不費勁,金屬類的稍微費勁一些,到了書籍,就更吃力了。

好在沈珍珠這裏不賣書,倒不用費勁去琢磨那個。

日子慢悠悠地過,八月底的時候,王明月再次讓杜鵑來請,這次她沒有下帖子,而是直接口頭邀請。

沈珍珠欣然而往,沐雲檀十月就要出嫁了,本不想去,又不放心表妹一個人,遂一同前往。

這回王明月請她們去是桂花酒的。

沐雲檀聽到後就笑話沈珍珠,“什麽時候你也能做桂花酒?”

沈珍珠毫不介意,“表姐,難道我做的桂花餅不好吃?”

王明月把自己釀的桂花酒拿了出來,“我不過是做着玩的,有了這個幌子,才能請姐妹們一起來玩玩。”

那桂花酒聞起來就很香,喝起來也很不錯,沈珍珠當天喝得小臉通紅才回家。

很快,九月初二那天,郭家迎來了一件大喜事,李大姑娘要進門了。

郭懷旭因為離家太遠回不來,托人帶了一些禮物回來,自己仍舊在祁州學手藝。沈複年想着兩家以後是親家,故而送了厚禮,還帶着妻女去吃酒席。

李氏一進門,平遠鎮的人都在暗搓搓地等着看笑話。誰知劉氏果然踐行了自己的承諾,她并沒有把家務事都甩給兒媳婦,而是跟兒媳婦一人一天輪着幹,小兒子和丈夫的衣裳鞋襪都是她自己在打理,李氏只需要管好小夫妻房裏的事情就好。

李氏進門,沈珍珠去郭家更方便了,每天路過鐵匠鋪,如果李氏來送飯,她就會進去坐一會兒,與郭家人的關系倒是越來越好。

那頭,沐家人開始掰着手指頭數日子。沐家父子兩個也該回來了,卻遲遲沒動靜。沈複年上門安慰岳父,倘若中了舉人,還要參加什麽鹿鳴宴,總是會耽誤些時間。

沐老太爺心裏也暗暗驚喜,若是沒中,早就該回來了,回來的遲說明有好消息。沐老太爺按捺住內心的激動,反倒勸女婿在外頭莫要張揚。

九月十六的那天早上,沐家人接到了同鄉帶來的話,因在縣城裏被同窗絆住了腳,沐家父子明日就要歸來。這人同時帶來兩個好消息,一是沐安良中了舉人,而是沐雲舟中了秀才。

頓時,整個平遠鎮都沸騰起來。

與此同時,沈珍珠再一次接到了王明月的帖子。這一次,王明月只請了她一個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