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本堂祈福
神都巫神廟本堂舉行法會,為神烻祈福,這是将神烻的病況告知天下了。祈福這種事,靈不靈也是看神的意思。
栖緬奉命到師父跟前聆聽,事實上參與了祈福,見證了繁瑣的儀式。莊嚴肅穆的感覺,沒有儀式的堆砌,是難以傳達的。
現任巫神廟本堂祭司姓裔,這位裔大巫已經老邁,連主持祈福的儀式都得由他人代勞。一般來說,代替祭司主持儀式的都是佐祭,可這次居然是由護法源弘謇代為主持,這就像在暗示源弘謇即将接替老邁的裔大巫成為下一任巫神廟本堂祭司。
那些個消息靈通的,已經私下裏向源弘謇道賀。源弘謇的弟子、子侄得知後,都有喜色,聚在一起議論,越發覺得巫神廟本堂祭司一直非源弘謇莫屬。
按照神國制度,遷都之前的神廟保持原制,遷都之後,新建神廟供奉聖母、巫神、神熺、神炔幾位神明,且在神都設立本堂,所有新建神廟都受本堂節制。所以,源弘謇如果成為巫神廟本堂祭司,就意味着統領整個神國的巫神廟,他也将成為地位僅次于大祭司的巫師。
不過,栖緬隐約記得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巫神廟本堂祭司通常由裔氏一族擔任,以示對巫神的敬重。她想,虧得巫神沒有孩子,不然,這個位置就得世襲了。
因此,栖緬對于師父源弘謇出任巫神廟本堂祭司一事并不樂觀。源弘謇仍是平常态度,并未表現出對此事的喜怒,甚至在偶然聽到弟子們議論後,将那幾個人訓斥了一頓。這給了栖緬一種感覺,即源弘謇本人對此亦不報太大信心。
神國三途中,文官、武官制度都已經經歷變革,只有神官制度,一向因循守舊,不肯稍作變革。神官至今仍堅持着聖母時的規定,只允許神族子弟和巫族九姓進入神廟,擔任巫師。所以,要打破裔氏擔任巫神廟本堂祭司的舊制,談何容易。
源時豐已經做了父親,未免紅光滿面,喜上眉梢。他到巫神廟本堂參加祈福儀式,看到了栖緬。
“師兄,那些人的說法,你怎麽看?”栖緬把這個問題抛給源時豐。
“嗯?”源時豐表現出困惑的神色,他難道什麽都不知道?這當然不可能。
于是,栖緬補充道:“就是,有人說師父會成為巫神廟本堂下一任祭司。”
說這話之前,她還特意觀察了周圍,沒有人。兩人現在待在巫神廟後院僻靜處,只有蟲子的叫聲。
源時豐聞言,微微一笑,道:“我沒聽說。不過,這麽大的事,都是由主上親自決定,咱們不能揣測神意。”
栖緬才想起神國神官的任免制度,像巫神廟本堂祭司這般高位,通常都是由神尊親自決定。大祭司和幾大神廟本堂祭司可以向神尊推薦人選,但不許文官和武官介入。如果神尊處于弱勢地位,很可能就是按照神官的意思任免,就如今日的神烻。
不過,若是神尊處于弱勢地位,十八勳舊的博弈會更明顯吧。就算是這樣,要改變幾百年來不成文的規矩,将巫神廟本堂祭司的人選換成裔氏以外的人,還是要有勇氣和魄力的。這個時候,說不定就可以看出源弘謇的派系。
Advertisement
“也是,這不是咱們能管的事。”
栖緬笑笑,努力做得随意些。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像官場裏的事,局外人不會輕易明白。
也許是如今的源時豐家庭幸福美滿,日子太滋潤了,他對栖緬道:“師兄很想聽到你的好消息。”
栖緬讪笑着,道:“會有的,到時候師兄一定要記得過來捧場。”
這種敷衍的話,說着說着就臉不紅氣不喘了。其實,栖緬心裏生氣呢。這位師兄是不是以為她一個人過日子,太孤獨太可憐,也學着平夙那種啰嗦婦人問這問那的。
源時豐倒沒有栖緬想的那麽不堪,他隐約聽到了三哥源時慶和栖緬的事,聯系自己才做父親的心情,便有點興奮過度,随口将話說出來。“栖緬也不小了”,這是個根本原因。
“對了,師兄最近不是待在家裏嗎?怎麽出來了?”
源時豐道:“該做的事做完了,就出來了。”
意思是說等到妻子臨盆、孩子降生,源時豐陪伴妻子的人物便是完成了?栖緬心裏犯嘀咕,莫非在這位師兄眼中,娶妻生子不過是為了傳宗接代?
她這樣想,卻不能這樣問,只是又問:“師兄還是侍奉師父左右?”
“是這樣。”源時豐語氣淡淡的,“身為巫師,待在神廟裏才是正經事。”
看來又是個要繼承家業的,栖緬暗自感嘆。源時豐有這種想法,無可厚非,只是栖緬覺得莫名失望而已。
因為祈福的事,源弘謇最近變得很忙。盡管如此,他還是特別囑咐了栖緬,給了一張長長的書單,要栖緬把上面的書都讀一遍。
栖緬瞄了一眼,單單看書名就可以知道是多麽無聊的書籍了。國家的典章制度,最是繁瑣,而且多變化。可師父要她去翻閱,她也沒辦法,遵從師命才是出路。
“為主上祈福這事,你過來看看流程就好,。為師近來不講學,你該借此機會多讀幾本書。”
對于源弘謇的諄諄教導,栖緬一向是唯唯諾諾的。
過了幾日,昭明神宮裏傳出一道神谕,原來的巫神廟本堂祭司裔大巫即日隐退,這個職位由郁林神廟祭司裔樵擔任,巫神廟本堂護法源弘謇接任郁林神廟祭司。
這道神谕保持了巫神廟本堂祭司由裔氏子弟擔任的傳統,同時,源弘謇由巫神廟本堂護法該任郁林神廟祭司,也算是升遷。但是,從郁林神廟到巫神廟本堂和從巫神廟本堂到郁林神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栖緬對這道神谕的安排感到困惑,這樣說來,那些傳言不是空穴來風,也不知是傳言影響了結果,還是結果影響了傳言。正因為如此,雖然升遷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源門弟子到底高興不起來。
為神烻祈福的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從神宮裏傳出一道神谕,且關乎重要的人事,這令栖緬感到困惑。神都的戒備一點也沒放松下來,說明神烻目前還是“病重”狀态,能不能處理政務都是個問題。
源大巫雖然老邁,要退隐也不急于這一時,突然來這麽一出,只怕是上層權貴之間發生了什麽事情。從結果來看,源弘謇被趕到了神都城外,得失之間,一時難以定論。無法得知詳細內情的栖緬,只能胡亂猜測了。
對于這樣的結果,源弘謇不喜不怒,神色如常。他将手頭上的事交代一番,便将私人物品收拾好,帶離了巫神廟本堂。
不論如何,這種安排于源弘謇而言,也是職位上的升遷。一幫同僚前來祝賀,源門弟子雖大不如意,到底還是打起精神,熱熱鬧鬧地給師父慶祝一番。觥籌交錯,栖緬忽然發現,她這位師父是如此令人難以捉摸。
源弘謇在酒席上表示,他要帶幾個弟子去郁林神廟赴任。這是體現師父恩寵的大好時候,弟子們紛紛猜測誰會是幸運兒。
源時豐是肯定要去,只是郁林神廟雖然不遠,到底有抛家棄子的意思。他又是作為少子,如此便可體現源弘謇諸子的地位。
還有幾個素日裏能幹,又無事可做,指望當個巫師過日子的,都被源弘謇當做同行弟子。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就是栖緬。
栖緬從拜入師門以來,就是同門之中的焦點,雖然每次被議論的內容都有所區別。大家都知道,源弘謇對栖緬青睐有加,這次被帶着去赴任,也算是一如既往。只有栖緬還有些糊塗。
源弘謇甚少向弟子解釋自己的決定,所以栖緬只能靠揣測來理解師父的真實意思。她的困惑,從拜入師門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令她真正信服的答案。而且,到目前為止,栖緬還不夠明白随師父赴任意味着什麽。
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又要與源時豐共事了。這本來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可源時豐已經成家,才做了父親,不是那麽方便了。隔閡,漸漸顯露出來。
同門弟子紛紛祝賀,栖緬滿腹狐疑地應和着。大家知道她酒量淺,就猛灌她酒。栖緬推托不得,又無人搭救,不得不喝,,就這樣醉了。
幸好還有崇宜迩,她雖然不肯在席上解救栖緬,但栖緬酒醉後,她願意負責善後事宜,把栖緬帶回新邑君府。
習慣醉酒之後,栖緬稍稍能控制住自己,不至于醜态百出,所以也還沒把臉丢盡。就是心裏堵着一塊石頭,不知為何氣悶。
崇宜迩看着醉了的栖緬,想着師父的決定,亦是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