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歇了個美美的午覺,姜遠山哥幾個例行到堂屋問候老娘。
看沈荷精神飽滿,臉龐紅潤,不用說也曉得老娘休息的挺好。
天上挂了個大太陽,村裏的雪都化的差不多了。
姜遠山拎着鐵喇叭又到村裏安排工作去了。
前頭公社領導來村裏,除了抓了沈柳這個典型之外,還在幾個公社開了幾個小會,下達了上頭的指令,比如冬季關于公社群衆的民生問題啦,還有如何督促廣大革命群衆共建和諧公社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上頭要往大溪村下放一批知青。
姜遠山作為生産隊的大隊長跟村裏的老書記,還有一幫村幹部們,要趕緊商定好,下放的知青吃住在哪裏的問題。
姜遠山就挺頭疼。
別看大溪村生産隊人戶多,可是住的地方都是一個唾沫一個釘,這村裏的人家,生娃多的一家七八個娃,生娃少的也要兩三個娃,加上家裏的老人妯娌小姑子小叔啥的,家家戶戶住房都緊張,誰願意去把自家的房子騰出來給知青住?
要是建房子吧,村裏就得抽出壯勞力來,又是上山找木頭,又要去河灘上挖石頭的,這村裏人不能白幹活兒,大隊上還要自個兒掏腰包給幹活的記工分。
更別說城裏來的知青都是十七八歲的大娃子,不會幹活不說,還個個的毛病事兒不少。
這樣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大溪山生産隊的幹部們是真不樂意接。
不接也不行。
前頭朱書記可是慷慨激昂開了動員大會的,“在不久的将來,将有一批熱血沸騰的知識青年要到我們這裏來,他們懷揣着知識和夢想,..........我們作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份子,務必要讓我們的知識青年們感受到溫暖如春,親人般的溫暖........”
得了,親人般的溫暖......
村裏的老書記吧嗒吧嗒抽了會煙袋子,村幹部們在煙霧缭繞中達成了共識,堅決支持黨和祖國的一切安排,村裏沒有房子,就動員大家,給即将到來的知青建房子!
事情安排下了,建知青點的地址就好選了。
村裏多的是無人的宅基地,最後姜遠山在村裏選了一塊以前五保戶老房子家的宅基地。
村裏人聽說了這事兒,都到老房子附近看熱鬧。
黑娃兒自然是閑不住的,也帶着弟妹們去看。
老五保戶家的房子跟村裏大部分人家一樣,都是低矮的泥巴稻草房,因為多年無人住了,幾間房子連帶着院牆都塌了一片,只剩下一道破破爛爛,搖搖欲墜的木門。
不過,院子裏有水井,也有泥搭好的竈臺,院子也夠大,雖說竈臺落滿了灰,但清掃一下也很不錯。
再說了村裏還給建新房子,還要給知青們分口糧呢。
就為了這,村裏有些人,那是老鼻子不樂意了,在家裏說風涼話,什麽村裏人都吃不飽飯呢,還給外人分口糧,也不知道村裏這些個幹部是怎麽當的。
當然了,這些人只敢在家裏瞎咧咧,在村裏幹部,尤其是姜遠山和老支書面前,他們是話都不敢放一句的。
老支書德高望重,姜遠山除了在老娘面前乖順,在村裏那是雷厲風行,老鼻子男人了。
前頭麥收的時候,公社裏幾個不着調的小犢子偷隊裏的糧食到黑市上去賣,讓大隊長帶着人逮住了,大隊長二話沒說,先把人捆了狠揍了一頓,接着就把人提溜到村口的臺子上,結結實實綁了一天一夜,不給吃也不給喝,甭管幾個小犢子的家裏人咋呼天喊地的鬧。
姜遠山愣是眉頭都不皺一下,最後這幾個小犢子餓的連說話的勁兒都沒有了。
老書記出面,這才把人放回去。
別以為放回去就完事了,吃飽喝足了照樣帶着高帽子捆起來□□!
這連打帶整治的,幾個不學好的小犢子可算是給掰回來了。
自那之後,幾個小犢子老老實實,勤勤懇懇,跟着家裏下地賺錢,見了大隊長比見了親爹還聽話。
本來村裏還有人不服姜遠山,這事兒出了以後,大家都心服口服。
大隊長,是個厲害爺們兒!
這會兒,厲害爺們兒姜遠山正在家裏殷勤地給老娘捶腿。
因着沈荷的腿一到冬天就一陣一陣疼,家裏的幾個好大兒,隔三差五就到縣上去請老中醫給老娘讨藥方子。
今個兒姜遠山到公社去回報工作,回來的路上又去給老娘抓了幾副中藥,回來燙腿。
姜姜東和姜四哥倆也沒閑着,家裏的活兒幹完了,地裏暫時不上工,哥倆就去了一趟公社,給老娘買了愛吃的綠豆糕和雞蛋糕。
這年頭的糕點可是真材實料做出來的,尤其是這雞蛋糕可以說是鄉下最奢侈的吃食了。
沈荷剛喝了一碗苦汁子一樣的中藥,嘴裏苦苦的,拿了塊糖吃了,嘴裏還是苦,又捏了塊雞蛋糕,咬了一口,軟軟香香的,滿是雞蛋和小麥的香甜,上面還有瓜子,吃起來滿口香。
“老二,這雞蛋糕不錯。”
沈荷難得多吃了幾塊糕點,點頭道。
姜家兄弟幾個看老太太吃的香甜,比自個兒吃了還高興。
“娘,您愛吃,我明個兒還去買。”
姜遠東平日裏沒有大哥黏糊老娘,可也是孝順的緊。
沈荷就擺手,“家裏還有呢。”
真當她老太太不知道啊,現在出去買點心,又要票又要錢的。
老二是孝順,可也不能為了孝順她這個老娘不過日子了。
姜遠山伸手拍拍二弟的肩膀,“下次娘吃,大哥去買。”
“再下次,我去買!”
不甘寂寞的姜四也探出腦袋來。
姜遠東笑呵呵打了他一下,“你小子哪來的錢?”
“我掙工分賺的呗。”
姜四嘻嘻哈哈,其實他才下地幾天啊,哪裏能賺來錢,就是賺錢也得等到年末村裏分錢的時候,才有錢。
其實他手裏的錢,是以前在和幾個兄弟做小買賣到黑市賺來的。
現在不允許做生意,但是小打小鬧的,不被抓住就沒啥問題。
縣裏跟公社的領導也是抓不住就沒事兒,姜遠山是大隊長,清楚裏面的門道兒,他就拎着姜四嚴肅道,“你小子,老實點兒可別不學好。”
沈荷也拿出老母親的威嚴作派來,抓住小兒子耳提面命,“小四,你跟娘說實話,你手裏的錢兒真有錢兒?”
姜四不願意騙老娘,只能說實話,“有那麽一點兒。”
“多少?”
“四五十吧。”
好家夥,四五十!
姜大姜二兩個哥哥都吃了一驚,他們兩個當哥哥的都沒有小四有錢!
沈荷瞥了眼兩個傻兒子,自然知道這倆貨心裏想的是什麽。
說起來,這倆好大兒賺的錢都攥在以前的沈老太,現在在她手裏呢。
不過,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她轉頭看向姜四,四五十塊錢,在這年頭尤其是莊戶人家來說,真不是一筆小錢了。
打個比方,現在縣城軋鋼廠的一個三級工,一個月工資才三十六塊七毛,這樣的工資能養活一家五口的吃喝。
小兒子手裏攥着這麽多錢,沈荷着實不放心。
這種擔心是真情實意的,本來沈荷占了沈老太的身子,原只想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則,替沈老太當好這個家,這樣也算對得起沈老太了。
至于跟一大家子産生感情啥的,她還真沒想過。
可人心都是肉長的,這段時間相處下來,家裏人對她多有孝順,是真把她當成家人來看。
沈荷也不知不覺,融入了這個大家庭,這會兒她也是真跟着着急,“小四,你手裏的錢怎麽賺來的?”
姜四哼哼唧唧,最後才道,“是跟以前學校的幾個兄弟,去倒賣羊皮賺的。”
姜四戰戰兢兢地,用手捂住腦袋,生怕下一秒他兩個哥哥就會捶他,也怕看見老娘對着他露出失望的眼神來。
不過,為啥大家都用欣慰又複雜的眼光看着他?
大哥二哥為啥不揍他?
姜四一頭霧水。
姜遠東突然笑開了,他猛拍在姜四肩膀上,道,“好啊,小四你個臭小子,真沒想到你居然還有這個腦子去賣羊皮,嗨呀,二哥真是小看你了。”
姜四愣了愣,又轉頭去看大哥。
姜遠山也微微一笑,只是說出來的話有些冷,“小四,行啊,投機倒把,這可是割資本主義尾巴,明天跟我去大隊......”
姜四差點兒對他大哥跪了,小兒子快被吓哭了,沈荷才抿嘴開口,“行了,老大別吓唬小四了。”
姜遠山才收起扳起的臉,對老娘讨好笑,“娘,我有數呢。”
姜四快被黑心的老娘和大哥整蠱哭了,他決定馬上向娘和大哥忏悔自己的錯誤。
“娘,我有錯,我不該跟着去投機倒把,倒賣羊皮.........”
他正絞盡腦汁想詞兒忏悔呢,就聽見大哥道:“行了,別裝了,以後再沒辦法了,非得幹那檔子事兒,要小心些,別叫人逮住你。”
啊?
姜四懵圈了。
他沒幻聽吧?
也難怪姜四這麽懵逼。
自家大哥可是生産隊的大隊長,應該對投機倒把的事情深惡痛絕才對,就算是看在親兄弟的面上,大哥不把他抓到大隊裏去當典型□□,也應該紮紮實實削他一頓,躺在炕上起不來才對?
這是鬧哪樣啊?
姜四不明白,姜遠山看了傻弟弟一眼,沒忍住給了他一個糖炒栗子。
“嘶。”
姜四疼的呲牙咧嘴。
姜遠東笑呵呵跟他解釋,“這些年,咱們村裏抓住過投機倒把的典型嗎?”
這倒是沒有。
可是,這也不對啊,前幾年,村裏的老孫叔得了場急病,眼瞅着就要病入膏肓了,偏偏老孫叔家又窮,沒錢兒去看病,村裏人都伸手幫了一把,可也是杯水車薪。
村裏老人都說,老孫頭是熬不過去了。
後來,也不知道老孫書家的大兒子從哪搗騰來一批棉花,反手偷運到黑市去賣了,小賺了一筆,拿到救命錢救回了老孫叔的命。
按說,這事兒村子裏不少人都知道,他都聽說了,大哥跟村裏的幹部們不應該不知道啊?
姜四想了想,突然恍然大悟,看向他哥,“哥,你難不成......”
是有意對村裏人投機倒把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
姜遠山點了點頭,一副“你小子總算是開竅了”的表情,“那是老孫叔的救命錢。”
“不光是咱哥,咱村裏的老支書和幹部們也都是這麽假裝不知道的。”
姜遠東道。
本來嘛,現在這個年代,上頭嚴禁老百姓自個兒做買賣,就要求老百姓老老實實種田,上班,其實以前,大溪村的社員也覺的沒啥。
但自從出了老孫叔家的那檔子事,村裏的領導們也覺的震撼了。
跟人命比起來,有些規定也不是那麽重要了。
要不是沒辦法了,誰不想過安生日子。
農村人有的是力氣,不怕苦不怕累的,偏只能在土裏刨食兒,一年到頭賺工分。
姜遠山看了姜四一眼,默默道,“小四,你跟同學去做小買賣,也是想給咱娘賺看病的錢吧?”
姜四眼圈就紅了,那時候娘病在炕上起不來,家裏也都忙成一團,他有心想幫忙,可是也幫不上,正好幾個同學找過來,說有個事兒能賺錢,他咬咬牙就跟着去了。
他們幾個運氣不錯,賺了些錢,姜四就把賺來的一大半都花在了老娘身上,給老娘抓藥,買紅糖點心補身子,都沒開口跟家裏要錢。
那陣子,姜遠山也是忙昏了頭了,也沒注意到這事兒,等到“沈老太”也就是穿過來的沈荷慢慢緩過來了,有次看到姜四興沖沖拎着包點心,回來孝敬老娘。
他才疑心,小四的錢是從哪弄來的?
也就是剛才,姜遠山才想明白,弟弟是怎麽賺的錢。
姜遠東也是又感動又欣慰。
“我,我那時候很害怕,怕娘就這麽走了,我就沒有娘了,我還沒孝順娘呢......”
從來大大咧咧的姜四低着頭,眼淚珠子唰唰啦啦往下掉,就跟個大孩子一樣。
沈荷那顆老母親心吶,就跟泡在酸水裏一樣,酸酸澀澀地,她摸摸兒子的大腦袋,笑道,“好孩子,別哭。”
姜四真的是聽話,一下子就不哭了,咧嘴笑,“娘,以後我還做買賣賺錢,讓娘享福,吃肉喝湯!”
沈荷就點頭,“好,娘等着。”
接着又拉過三個兒子的手諄諄教誨,“老大,老二,小四啊,你們都是娘的孩子,娘知道你們都是好孩子,想賺錢是好事兒,不過咱得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賺錢,人啊,要一步一步走,這樣路才走的穩。小四,以後投機倒把的事兒就不要幹了。”
姜四點頭。
老娘一番真心話,讓兄弟仨心裏暖暖的。
娘關心他們呢。
******
兩天後,村裏開始熱火朝天的給即将到來的知青建房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好大兒給拿的中藥酒泡腳起作用了,還是喝的苦汁子管用了,沈荷的老寒腿好了許多。
以前只能在炕上坐着,現在天好,下地走上幾圈兒也沒事。
今個兒天就挺好。
沈荷下了炕,在院子裏溜溜噠噠散步。
小孫子蛋娃兒跟個小尾巴一樣,邁着小短腿兒跟在奶奶屁股後頭。
沈荷走路慢,小蛋娃兒走路也慢,祖孫倆慢慢悠悠繞着院子逛。
有鄰居見了這祖孫倆就笑着問,“逛啥呢,這麽悠閑?村裏分豬肉了,老嫂子你也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