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0章

老姜家烙餅一般都用家裏的鐵鏊子,架在土竈上,把自家菜園子裏摘來的新鮮嫩韭菜洗淨瀝幹,切成碎段兒,打上幾個土雞蛋,倒點兒香油和鹽巴,拌勻,和好面團,發好面,擀成薄餅,撒上調好的餡兒,包邊。

鐵鏖子燒熱,不用放油,就這麽把韭菜餅放在鏊子裏,烙到兩面呈金黃色,就這樣簡簡單單,卻鮮香無比的韭菜餅就新鮮出鍋了。

這是大溪山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很地道的家鄉美食。

沒有過多的花樣,簡單自然,咬一口滿嘴的韭菜雞蛋香,還有一股兒天然的小麥清香,爽口有滋味,別提多過瘾了。

這韭菜雞蛋餅家家戶戶的老人媳婦兒的都會做,可就是舍不得放雞蛋放韭菜的,烙出來的餅就沒有那麽有味道。

可是老姜家不一樣啊,沈荷放足了雞蛋和韭菜還撒上了蝦皮和香油,咬一口那個香啊。

這會兒已經是飯點了,村裏家家戶戶都生活燒飯,村裏彌漫着飯香味兒。

不光黑娃兒幾個眼巴巴蹲在竈房外頭等着吃餅,就是姜大幾個也是一肚子空空等着早點兒開飯。

眼瞅着菜餅出鍋了,家裏的幾個機靈小崽子都不用大人發話,早就一塊兒把吃飯的小桌子挪到了院子裏,桌上的碗筷也擺好了。就等着開飯了。

沈荷一看就樂了,忙叫陳秀英幾個把菜餅端出來。

陳秀英端着菜餅出來,瞅見崽子們渴望的小眼神兒,也沒忍住笑了。

真是的,一群小饞貓兒。

家裏的粥還沒煮好,黑娃兒幾個已經洗好了小手圍在一起,一人捧着塊韭菜餅吃的津津有味。

韭菜餅鮮香鮮香的,就是還有些燙,幾個崽子吃一口就忍不住嗷嗷叫。

“好吃!”

“香!”

“燙!”

幾個小家夥兒們嗷嗷的,邊上的姜大幾個也抱着餅大吃特吃。

“臭小子!燙就不能等會再吃!”

姜大還不忘抽空教育下自家的崽子。

姜二姜四好一些,他倆忙着往嘴裏塞餅,沒工夫搭理自家臭小子和侄子。

大丫和雙胞胎是女娃兒,是當爹和當叔的小棉襖。

姜大訓完了兒子,看見小姐仨跟小雛鳥一樣,急不可耐往小嘴裏塞餅的小模樣,就樂呵呵道,“我們家的幾個丫頭真可愛。”

姜二和姜四也跟着點頭。

可不,軟萌的小閨女/侄女什麽的可比臭小子可愛多了。

剛被嫌棄完的黑娃兒&蛋娃兒:“........不是,你們當爹/叔的就這麽雙标嗎?”

不過,姜大哥幾個又沒搭理他們,哥幾個見老娘從堂屋出來了,立馬颠颠兒奔過去黏糊老娘了,早就把倆臭小子忘光光了。

曾經也是老姜家大寶貝的倆娃兒:“........行叭。”

********

竈房裏的陳秀英看一家人吃得這麽香,心裏也高興。

前頭還心疼放多雞蛋的許春秀,咬了一口韭菜餅,這會兒也不覺得雞蛋放多了,反而覺得雞蛋放少了,要是多打上幾個雞蛋,這餅說不定更香呢。

吳鳳就笑她,“二嫂,要不下次家裏烙菜餅我多給你打幾個雞蛋?”

許春秀立馬心疼了,“三弟妹啊,我就是說說,掙錢多不容易,可不敢這麽浪費。”,又道,她一個大人了,吃啥不是吃,把雞蛋攢下來拿去賣錢兒或者是給娘和孩子們補身子才是正道兒。

沒一會兒,堂屋躺上的小四丫又哼唧開了,許春秀回屋給閨女喂奶。

吳鳳就很感慨地跟陳秀英道,“大嫂,二嫂正跟變了一個人一樣,現在多好啊。”

陳秀英也感嘆,這都是娘給帶好的。

吳鳳看向遠中歡歡樂樂的一家人,不由點頭,可不是嘛,以前他們就只覺得二嫂愛計較,小心眼,啥事兒都愛占小便宜,從來也沒想過,二嫂從小在那樣的家裏長大,也是需要家人的關心的,還是娘說的對,一家人啊,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人心都是肉長的,一家子和和美美過日子比什麽都強。

沒一會兒,粥熬好了。

一家子熱熱鬧鬧坐下來吃飯,因着家裏的小豆丁們吃餅都吃個很飽了,看着幾個孩子吃了餅還捧着碗要喝粥,蛋娃兒都飽的打小嗝兒,還嚷嚷着要再吃一大塊餅呢。

沈荷摸了摸孩子們的小胖肚,道,不能再吃了,再吃晚上就該吐了。

姜大和姜二看自家崽子還想對着娘讨好撒嬌呢,大蒲扇一樣的鐵巴掌揚了起來。

倆崽子吓了一跳,立馬跳起來溜走了。

姜大&姜二:臭小子跑的還挺快!

至于大丫小姐仨,小姑娘乖乖巧巧,就是比臭小子聽話,奶奶說啥就是啥。

小姐仨吃的也不太多,喝了半碗粥,估摸着九分飽了,就不喝了。

沈荷笑眯眯摸摸仨小的小腦袋,又把在門口探頭探腦的黑娃兒和蛋娃兒叫過來,帶着幾小一起在院子裏遛彎兒。

剛開始蛋娃兒還撐的直打嗝兒呢,等一路上散步回來,咧着小嘴兒跟他娘說,小肚子不難受了。

許春秀笑拍下兒子的小屁股,讓他洗了自個兒的臭腳丫,一家子滅了燈睡下了。

接下來的幾天,大溪山生産隊照舊忙,不光他們這裏忙,附近的幾個公社也都忙,這點棒子關系着幾個月後的秋收呢,就是公社領導們也很重視。

朱建華就整天帶着公社的領導到各個公社來看,還順便問社員們一些問題,比如村裏灌溉莊稼便利嘛,大隊裏的漚肥夠用嘛,家裏有啥困難等等啊。

要說起來,光是沈荷見了也道,這年頭的領導那是真關心基層群衆。

公社裏忙,生産隊就忙。

姜大是大隊長整天忙的不着家。

姜二和姜四還好,中午能回家來,一家子吃頓飯。

男人忙,女人也累啊,別的不說,幾個兒媳婦回家來,臉上的倦色就很明顯。

家裏幾個崽子也董事了些,知道爹媽叔叔嬸嬸們累,奶奶也累,都幫着家裏幹活兒。

黑娃兒作為家裏的大哥哥,已經很不錯了,家裏燒火的柴火都是他帶着幾個小的去上山撿的,掃地擦桌子,這些活兒也都是他帶着小的幫着做。

相對于村裏其他老太太,沈荷就蠻輕松。

家裏事兒少了,老太太就有空了。

看孩子們累,沈荷也很心疼,反正在家裏也沒啥事兒,她就在家裏給一大家子做好吃的。

當然了,這年頭,又是在莊戶人家,能說上美食的,也就是些家常飯了。

像是包馄饨包子啊,擀面條啊,烙餅啊類似的。

要說別的,沈荷也不咋會做啊。

上輩子她就是個吃貨老太,到了這輩子了,原主兒沈老太會做的,她沾了光也會做。

像這樣的飯事兒,在鄉下也是很可以的了。

畢竟還有人整天吃地瓜面窩頭呢,也就是大溪山剛分了糧食,加上老姜家人多掙的工分多,分的糧食也多,孩子們還孝順。

沈荷才有底氣在家裏做面食兒,不然這要是放在村裏其他人家,家裏的兒媳婦就要罵婆婆敗家不過日子了。

不過,現在農忙,村裏只要日子不甚難過,家家戶戶都吃的比往常好。

是以,今早上,姜大又從老同學那裏拎回幾根大骨頭,村裏人見了都善意笑了笑。

這有啥啊,前頭他們幾家,家裏都割了幾兩肉回家吃呢。

沈荷讓好大兒買帶肉的大骨頭回來是有自個兒打算的。

骨頭買回家,拾掇幹淨了,先把大骨上頭的肉剔下來,剁碎了加上擠掉水分的大白菜一道調成葷餡兒,加點兒蘑菇丁兒包餃子吃。

骨頭就炖在竈上炖骨頭湯,大火炖一個小時,小火煨半個小時,炖出來的骨頭湯奶白奶白的,香味十足。,香味十分濃郁,喝起來也滋補。

一家人又有肉餃子吃,還有骨頭湯喝,這樣的日子多美多幸福啊。

到了吃飯的點兒,社員們歸家,聞着老姜家傳出來的香味兒,就忍不住感嘆。

“咋地,人家大隊長家就隔天有肉香啊?”

“是啊,也沒見着大隊長家裏人老買肉回來啊?”

村裏老太太聽了,心裏癢癢,忍不住登門拜訪。

沈荷也不藏私,把事兒一說。

大家夥兒就敬佩不已。

真是,姜家老太太真是聰明啊,不愧是文化人!

你說說,她們咋就沒想到呢,現在日子就這樣,孩子們也想吃肉。

可是買肉要肉票啊,老農民家家的,上哪兒去弄肉票啊。

這帶肉的大骨頭不要錢啊,買幾根回來,肉能包餃子,肉能炖湯,就是沒帶多少肉的骨頭,有點兒葷腥吃起來也香啊。

現在村裏剛分了糧食,老太太們跟沈荷道了謝,回家看看瘦巴巴的孩子們,再想想人家老姜家小臉兒有光澤的幾個小家夥兒,一顆心就下定決心了!

為了一家子,豁出去兩大瓢白面了,沈荷老姐姐說的對,家裏吃飽吃好了,孩子們才有力氣去幹活上學。

不吃飽咋奮鬥過好日子!

老太太們都咬了牙,從家裏的面缸裏舀了白面出來,也掏錢兒讓兒子去買幾根大骨頭回來,炖肉湯,包餃子!

孩子們知道了那了樂啊,在家裏又蹦又跳的,也不調皮搗蛋了,跟着大人幫着幹活。

家裏大人看了那個欣慰啊,都覺得這頓餃子吃的值,大骨頭買的也好!

一時間,整個大溪山都洋溢着幸福的氣氛。

“吃餃子喽!”

“喝肉湯喽!”

正好背着竹筐從後山回來的沈柳和蔡婆子:“...........”

這是咋啦?村裏人都吃錯藥了?

還吃餃子喝肉湯的,這麽敗家?不過日子了?

等到沈柳回了家,看到李二妮也帶着兩個丫頭片子,剁餡兒包餃子。

那個氣的,當時就一蹦三高高。

不過蹦完高高,那股兒勁兒就蔫下去了,要是放到以前,她早就沖上去把李二妮和兩個賠錢貨拽着一陣打了。

娘的,這麽敗家。

不抓着這仨賤胚子揍一頓,解不了她老婆子心裏的氣!

不,不過,想起老支書的話,她就不敢作了。

要是揍了這仨蹄子,還讓村裏人拉去□□檢讨咋辦?

站在那大土臺子上,下頭一頓人對着她指指點點,又是唾沫星子又是小石頭的,她老婆子受不了啊。

沈柳老實了,洩氣了,氣哼哼歪在炕上躺着。

餃子下鍋了,姜大福過來叫老娘吃餃子。

沈柳還想拿喬呢,結果一嗅到滿院子的香味兒,她一骨碌就從炕上翻起來了,就跟一陣風一樣飄到屋裏,裝模作樣坐在桌子前,等到李二妮端來餃子,她人模狗樣道,“大福家的啊,辛苦你了。”

說完,就捧着碗呼哧呼哧吃了起來。

李二妮:“........”

老姜家這邊兒,沈荷包了一蓋簾餃子,沒一會兒,陳秀英妯娌幾個來了,洗了手,把包餃子的活兒接了過來。

一連好陣子,老姜家吃的都挺好,今個兒吃餃子,明個兒喝骨頭湯,後天兒吃炒螺絲,孩子們的小肚子滾圓滾圓的,小臉兒也越發圓了。

這天,沈荷在院子裏乘涼,黑娃兒颠颠兒家來,手裏端着一個破瓦盆,裏頭都是些亂動的蚯蚓,是抓來給家裏的雞吃的。

這個黑小子還想端着給奶奶看呢。

讓陳秀英拎着耳朵罵了一頓,這些蚯蚓黑乎乎的,一看就吓人,還拿着給奶奶看,臭小子有沒有腦子!

黑娃兒嗷嗷叫着。

沈荷笑着把黑小子救下來。

黑娃兒皮實的很,沒一會兒就帶着弟弟妹妹在家裏亂竄了。

今個兒天不錯,太陽好風也好,也沒有往日那麽燥熱,村裏人都把家裏的陳糧食拿出來,曬幹曬幹。

這陣子,村裏的小孩兒見天都背着個小麻袋,到麥地裏去撿麥子。

撿來的麥子,大人們都不吝啬,全都給孩子們磨成面粉,蒸白面饅頭吃。

是以,孩子們對于撿麥子的熱情很大。

老姜家家裏幾個娃兒也沒打頓兒,見天的在後山的麥田裏撒歡兒。

村子麥地多,前頭大人們忙着點棒子又忙着漚肥澆水,是以還有好些收割過的麥田沒整治出來。

這些麥地可夠村裏的娃們蹦噠了。

沈荷看孩子們撿回來的麥子也不少了,就用簸箕簸了,在太陽下曬好了,磨成粉吃大馍馍。

小四丫如今也越發白胖了,見了奶奶就咧着沒牙的小嘴兒樂,就是小丫頭不喜歡在屋子裏帶着了,一醒了就扯着嗓子哭。

這不剛醒了,就在屋裏哼哼唧唧的要出門。

許春秀只能抱着胖小囡出門,黑娃兒幾個一看見小妹妹,就齊刷刷湊過來,摸摸妹妹的小胖手,捏捏妹妹的胖腳丫。

四丫也不惱,哥哥姐姐們做鬼臉逗她玩兒,小丫頭樂得嘎嘎笑。

在滿院子的歡笑聲中,沈荷拎着小馬紮,笑眯眯往門外走,想去門外乘涼。

許春秀見家婆要出門,立馬抱着胖閨女追了過來。

“娘,等等我啊。”

“奶,還有我呢。”

“咿咿呀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