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31章

村裏人忙天忙地的,忙活了半了來月,總是把村裏的幾百畝田地給整治出來了。

第二天上午,姜大拎着鐵喇叭,在村裏吆喝着,沒一會兒,社員們就趕着牛從大隊裏出來了。

要把牛拉到田地去壓壓地,這樣好點棒子。

點完了棒子,村裏家家戶戶又開始忙自家自留地裏的莊稼,這年頭,村裏人多,光靠着大隊裏分的糧食那是吃不飽肚子的,縣城裏的還好,家裏有上班的,月月拿工資還有糧票可以拿,在鄉下,沒有工資糧票這一說。

你要想活下去,養活老爹老娘媳婦兒娃的就得兒自個兒想辦法。

好在村裏自家都有些自留地。

這些自留地都是村裏後山的山地,沒人要的,也是公家的,但是自個兒耕出來的,公家沒用着,你自家也可以種些粗糧啥的。

等到秋天,自留地裏的莊稼可以收了,就裝袋運回家去,這也是一年家裏的口糧來源。

村裏大多數人家都會在自留地種高粱啊,地瓜啊,土豆,花生啊,這些容易成長還能填飽肚子的粗糧。

老姜家也不例外。

家裏娃兒也不少呢,眼瞅着黑娃兒和蛋娃兒就要長起來了,家裏有大丫雙胞胎又添了小四丫,還有姜四這個能吃的,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家裏沒啥好的,總得讓孩子們吃飽飯不是。

老姜家在村後頭有兩畝半的自留地,姜大跟家裏人商量好了,今年還跟往年一樣,兩畝種地瓜,剩下的半畝種些花生,土豆啥的。

一家人商定好了,沈荷自然沒有不同意的。

去年,姜二在自家的自留地種了小半畝芝麻,收成還挺好,收回來的芝麻,家裏留下了十來斤,剩下的都拿去磨成了香油。

真別說,自個兒家裏種的芝麻磨成的香油就是香啊。

以前家裏想吃香油了,還得費心巴力的去湊活油票,這香油可珍貴呢。

村裏人輕易不舍得用。

姜家磨出來的香油,自家也沒藏着,陳秀英三個媳婦兒回娘家的時候,各自揣着兩瓶送去了娘家。

沈荷給在部隊的老三寄去了兩瓶還有一大摞自家做的煎餅并肉醬,也想讓姜三嘗嘗家的味道。

在部隊裏的姜三接到了從家裏寄來的包裹,看着熟悉的煎餅和肉醬,自然知道這都是老娘一點一點做好的,煎餅是娘親自攤的,肉醬是娘做的,思鄉的情緒就這麽勾了起來。

隔了幾天,老姜家也收到了姜三的包裹,姜三照例跟老娘寄來了麥乳精和罐頭,還有給幾個小崽子們吃的奶糖。

包裹寄到家的時候,家裏大人都在田裏。

就黑娃兒領着幾個小的在家,沈荷拿着好大兒的信看了又看,姜三在信上洋洋灑灑的寫了好多,表面上看起來剛剛硬硬的鐵血軍人,在自家老母親面前,也可以是個愛撒嬌的兒子,什麽他想娘啦,想娘想的睡不着覺,讓娘注意身體,天熱了別貪涼,老娘偷吃西瓜的事兒大哥都給他說了雲雲。

沈荷老臉紅了紅,接着往下看,娘給做的煎餅卷肉醬可好吃,他一口能吃三四卷啦,還有部隊裏的幾個新兵蛋子跟着流哈喇子啦,想偷吃娘給做的肉醬,讓他一腳踹在屁股蛋子上了........不過,看他們可憐,還是勉強給吃了一點點.......

姜三給老娘寫了信,還給媳婦兒娃兒寫了信,随信寄來的包裹裏還有給娘和媳婦兒扯的幾尺新布,都是婆媳倆平日裏喜歡的花色。

沈荷的樸素舒坦,吳鳳的就淡雅一些。

最後,姜三還在心裏吐槽,小四的字寫的越來越醜了,就跟狗趴的一樣。

沈荷看完了好大兒寫來的信兒,樂得淚花都出來了,摸摸柔軟吸汗的布料,心裏軟乎乎的。

下午,等一家子回來。

吳鳳知道丈夫來信了,還給她寄來了禮物,高興的眼睛都紅了。

二丫三丫也開心的轉圈圈。

爹來信啦,還跟她們寄來了好吃的糖糖和小點心。

陳秀英和許春秀看着老三給三弟妹扯的布料,都贊嘆不已。

“大嫂,這花樣真好看。”

“可不是,還是老三知道疼媳婦。”

“這花布摸上去還挺涼快呢。”

“老三說,這是啥吉?人城裏的大姑娘就這麽穿呢。”

“娘,是布拉吉,我小姨就有一件。”

黑娃兒嘴裏嚼着奶糖。

陳秀英恍然大悟,“對,布拉吉,我家小妹前頭穿了一件兒,可洋氣好看了。”

妯娌倆是真心意思為三弟妹開心。

要說以前許春秀說出來的話酸裏酸氣的,不招人待見,現在她可就會說話多了,捂着嘴兒對着吳鳳笑了笑,道,“三弟妹,這是老三特意給你選的布拉吉,你穿上肯定不比城裏的大姑娘差。”

陳秀英也笑着點頭。

二丫三丫倆小囡也跟着起哄,奶聲奶氣道,“媽媽,好看!”

吳鳳那個羞啊,直接鬧了個大紅臉,躲在婆婆身後不出來了。

沈荷笑眯眯拍拍吳鳳的胳膊,又道,“你倆啊,哪是當嫂子的?”

陳秀英和許春秀哈哈笑。

正好姜大兄弟仨扛着農具家來了。

看自家媳婦兒都眯着眼兒笑,湊上來道,“啥事兒啊,這麽好笑?”

這倆狗男人,還有臉問呢!

看看人家老三,再瞅瞅這倆貨,呸!狗男人!

還不如當弟弟的呢!

結婚這麽些年了,別說是塊花布了,就是個紅頭繩,這倆也沒給買過!

真是的!

陳秀英和許春秀對着自家男人冷哼了一聲,齊刷刷撇過腦袋去,留下兩個黑乎乎的腦袋瓜。

姜大&姜二:“.......我們咋啦?”

姜四颠颠兒湊上來,“娘,這是給您買的雞蛋糕,補身子的。”

于是乎,妯娌倆就發出了大大的冷哼聲。

姜大哥倆:媳婦兒我們錯了jpg。

事後,哥倆将功補過,給老娘和各自的媳婦兒扯了兩塊布頭來。

說起來挺心酸的,因着倆人沒有老三這麽酷,在部隊裏有當兵的小弟可以一塊兒湊花布。

兄弟倆狗狗祟祟,到了黑市上,偷摸去買花布去。

沒想到遇上帶着大紅章來查事兒的了,兄弟倆撒丫子狂奔,姜二的鞋都快跑掉了,倆人才沒被抓住。

好在,陳秀英和許春秀收到了丈夫花布都挺知足的。

這讓兄弟倆心裏多了安慰。

這倆貨給沈荷買的布頭太小,老太太拿在手裏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該做啥用。

給大丫姐仨做衣裳也太小啊。

正好聽到小四丫哼唧着叫人,老太太一樂,幹脆給小胖囡做了個花布小兜兜。

換上奶奶新做的花布小兜兜兒,把小四丫的小胖臉襯得粉粉嫩嫩白生生的,一雙黑葡萄似的大眼睛,亮晶晶,可好看了。

這花布小兜兜可涼快了,四丫坐在炕上,樂得小胖手一颠颠是,許春秀抱着她出來,看見奶奶在樹蔭下坐着,小丫頭就忍不住了,在親媽懷裏七扭八扭的就要奶奶抱。

沈荷把小胖囡接過來,還沒說話呢,小丫頭就吧唧在她臉上親了一口,歡快的嘎嘎笑。

陳秀英拎着一筐子豬草進門,見了就笑,“娘,四丫可真喜歡你。”

老太太點點頭。

許春秀給大嫂幫忙。

婆媳幾個聊了會家常。

下午的時候,吳鳳帶着雙胞胎從娘家回來,手裏拎着一小罐子大醬還有一些自家種的吃的。

一進門,二丫三丫就蹦噠進來。

吳鳳笑着說她家剛出嫁的小妹懷上了,這是喜事兒,一家子都挺高興。

沒一會兒,家裏的母雞下了蛋,在雞窩裏溜達跑着,“咯嗒——咯嗒——”叫得歡實。

許春秀剛想去撿雞蛋呢,手還沒往下伸呢,蛋娃兒就一下子從鋪着幹軟麥稭稈的雞窩裏蹦了出來。

吓得她啊,瞪大了眼睛往後退了一步,等看清楚眼前滿身雞毛的髒小子是自家兒子,那個氣的,拎着蛋娃兒的小耳朵罵道,“你個臭小子,在雞窩裏藏着幹啥?”

蛋娃兒頂着滿頭的雞毛,小模樣可理直氣壯,“孵小雞啊!我學會了孵小雞,以後就能有吃不完的雞蛋了!”

許春秀都給氣笑了,“誰給你說學會孵小雞就有吃不完的雞蛋?”

蛋娃兒立馬把小胸脯挺的高高的,“是我黑哥!”

黑哥兒?那就是黑娃兒那個臭小子了!

沒一會兒,藏在雞窩裏的黑娃兒也讓陳秀英揪了出來,妯娌倆給倆小子來了頓竹筍炒肉,倆小子嗷嗷的。

第二天,老姜家一家人才知道,村裏的小男娃兒都聽了黑娃兒的鬼話,昨個兒晚上都窩在自家雞窩裏,就等着家裏的雞下了蛋,學着孵小雞,讓當媽的給揪出來。

一群小娃兒還踢騰小腿兒,不服氣嚷嚷,“你們不懂,我黑哥兒說了,學會孵小雞就能吃很多很多雞蛋了!”

姜大聽了,大黑臉抽了抽。

黑娃兒又挨了頓揍。

就這,當天下午,黑娃兒瘸着腿兒出現在一群小弟面前,小弟們還佩服得不行呢。

“黑哥兒挨打疼嗎?”

“不疼!”

“哇,黑哥兒真牛!”

“我爹打了我屁股兩巴掌,現在還疼呢!”

“我們黑哥兒就是黑哥,面對惡勢力從來不低頭!”

一群小娃兒對着黑娃狂吹彩虹屁。

正好從後山路過的沈荷:“..........”

所以,昨晚在她跟前兒嗷嗷哭的黑小子是誰?

老姜家一家人在自留地裏忙上了,白天在家裏的人又少了。

黑娃兒和蛋娃兒兩個臭小子也讓親爹給拎起幫忙了。

倆臭小子在家裏也是搗亂,不如去幹活呢。

沈荷就帶着大丫和雙胞胎在家裏,陳秀英妯娌仨每天天不亮就跟着男人下地忙活。

家裏喂雞做飯的活兒,她們妯娌仨也幫着婆婆做些。

小四丫也是個乖的,小胖囡好似知道家裏人忙,每天上下午,許春秀給閨女喂飽奶,其他的時候,小丫頭就喝奶奶給熬的小米粥,吃飽喝足了,就心滿意足舉着兩個小嫩拳頭呼呼大睡。

那乖巧可愛的小模樣,看的人心裏可軟。

大丫和雙胞胎在家裏喂雞啊,掃地啊,看奶奶累,還攥着小手給沈荷捶背,小力道十足。

一家子都這麽努力又勤快,沈荷覺得以後的日子可有奔頭。

日子一天天過,來到了八月中旬,外頭的天兒依舊悶熱。

不過村裏出了件大喜事兒。

因着村裏養的十幾頭豬如今都養大了,光靠着陳秀英和老支書家的兒媳婦倆人喂養,漸漸的就顧上了,十幾頭呢,前頭豬小的時候,吃的少還能顧過來。

等着長大了,一天好幾頓的喂,倆人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村裏再安排幾個人吧,沒有那麽些工分給啊。

大隊幹部們就開了會,就把村裏的十幾頭豬分出一半來,給村裏的人抓阄養,剩下的一半村裏還自個兒養。

這個消息一出,村裏人都躍躍欲試的,就在家裏磨拳擦掌,想着抓阄的時候,運氣好能抓個大肥豬回家。

八月二十,村裏抓了阄,老姜家由許春秀出戰,還真別說,許春秀一抓就抓到了肥豬。

村裏其他人也各有千秋。

有抓到最費的大豬的,也有抓到不咋胖的豬的,自然更多的是空手而歸的。

老姜家用家裏的板車歡歡喜喜拉着抓到的肥豬回了家。

前頭幾年,村裏抓阄分豬,老姜家也抽中了兩三回,家裏的豬圈也拾掇的幹淨,等到把分來的豬放到豬圈裏,看到肥豬在豬圈裏哼哼唧唧的拱門。

看樣子是餓了。

許春秀跟吳鳳忙給豬喂拌食。

家裏的肥豬剛運回來。

黑娃兒幾個小吃貨已經開始盤算着把大肥豬做成美食了。

“肥豬做成香腸最好吃。”

“豬肉包餃子才香呢。”

“你們都不會吃,吃豬蹄蘸醬油。”

幾個小崽子吵得不可開交。

幾個當媽的聽見了都不知道該說啥了,這幾個小饞貓,這豬還沒長大呢,吃啥吃啊,就沒好氣的跟幾個小崽子講,家裏的豬是從大隊裏賒來的,要是不好好喂,豬給餓着了,別說吃肉了,家裏還的給大隊賠錢呢,你們還吃個屁!

幾個小崽子吃驚地張大了小嘴巴。

原來我們家裏這麽窮啊,還欠着大隊裏的錢呢。

陳秀英妯娌仨:“.........”

話也不是這麽說。

可是咋說啊,跟崽子們說家裏不窮吧,他們家裏也沒錢啊。

再說了,這年頭家家戶戶都這樣,哪有有錢的啊。

有錢的那叫資本家!

是要被打倒的,他們是貧下中農,光榮樸素的農民階級!

算了,就這麽說吧。

反正幾個小崽子說啥也只惦記着吃肉。

沈荷笑了笑,把幾個小的招來身邊,和顏悅色道,“要想吃豬肉,就要好好打豬草,把家裏的豬喂的飽飽的,付出才有收獲,只有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有肉吃。勞動最光榮。”

陳秀英妯娌仨就拼命點頭,沒錯沒錯,幹活兒才能吃飽飯,想吃豬肉就要自個兒打豬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還是娘說話有水平!

奶奶這話,黑娃兒幾個聽懂了。

為了過年能吃到好吃的豬肉,幾個小崽子熱情高漲,在爹媽面前蹦噠着也要去打豬草。

家裏人不樂意吧,幾個小崽子就鬧,揍屁屁也要去。

行吧,大人們妥協了。

果不其然,有了家裏這頭豬,崽子們的活兒就多了。

每天背着小背簍挎着小鐮刀上山跟着大人去打豬草。

就連二丫和三丫也煞有其事,每天颠颠兒邁着小短腿跟着哥哥姐姐們,

家裏的豬一天要喂三頓,等到再大些喂兩頓就夠了。

村裏人見了,也不由得逗笑。

這不,這天兒,幾個小豆丁正背着小背簍裏的豬草哼哼哧哧往家裏走呢。

村裏的大壯幾個見了就跟幾個小家夥開玩笑。

“黑娃兒你們幾個這是咋啊,成了家裏的小勞力了?”

“這麽小就幹活,真可憐啊。”

崽子們這下可不高興了,叉着小腰就怼了回去。

“哼,我奶說了,勞動最光榮!”

“就是,我們是自食其力!”

“是最棒噠!”

“不幹活的人就是家裏的蛀蟲,懶漢,長大了娶不上媳婦兒!”

懶蟲沒媳婦的大壯幾個:“………”

這話好紮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