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5章
有了小蘿蔔頭們的幫忙,到了天黑,老姜家一畝半的地瓜收了大多半。
秋日的夜晚,後山的蛐蛐兒叫的歡快。
姜大幾個雖然累,可是看着這一車車的地瓜往家裏運,就是累也高興啊。
不光是老姜家收成好,村裏人家只要不是那懶饞的,家家戶戶收成都不差,家裏糧食富裕了,大家夥兒就開玩笑,說是院子裏養的狗看着都比往日精神。
這話是實話,聽着卻有些令人心酸。
前頭家裏地瓜剛收了兩車,幾個好大兒怕累着老娘,早早就把老太太勸回家去了,黑娃兒幾個也跟滾了一身泥的小狗狗一樣,沈荷遂把幾個小的一塊兒帶回家去了。
回到家,小四丫早睡的香香的了,許春秀燒了一大鍋熱水,颠颠兒伺候着沈荷拾掇幹淨了,又拎着幾個小髒猴一頓洗洗涮涮,小髒猴變成了小白猴,就是那一大桶髒水啊,嘿呀,看一眼就知道幾個小的多髒了。
“你們幾個小家夥兒,這是幫忙還是添亂啊。”
許春秀忙忙碌碌的,回屋給幾個小的找出身幹淨衣裳來,絮絮叨叨的讓孩子們換上。
黑娃兒幾個麻溜套上小衣裳,笑嘻嘻地,也不跟以前一樣覺得二伯娘唠叨着煩人了,就覺得挺親切的。
沈荷幹了大半天的活,剛開始還沒覺得有啥呢,一到家裏坐在炕上,身上就憊懶了,正好炕上的被子剛晾曬過,老太太就舒舒坦坦在炕上睡了個晚午覺。
這一覺,就睡到了五點多。
地裏頭姜大兄弟仨忙活着,陳秀英和吳鳳回家,把拉回家的地瓜挑出好的個頭大的來,一筐筐挪到地窖裏頭去,個頭小的,挖壞了的就放在一邊,小的自家吃,壞了的就喂雞和豬,這些都是一大家子一年的重要口糧。
地瓜秧子也是喂豬的好東西,陳秀英妯娌仨帶着破手套,用鐮刀把秧子砍下來,堆到草棚裏。
沈荷睡的飽飽的,喝了碗紅糖水,又精神滿滿的了,見媳婦們兒忙活着,也坐着小馬紮幫忙。
老姜家院子裏地瓜堆成了小山,沈荷帶着兒媳婦把地瓜挑出來,又搓泥巴,又砍地瓜秧的,忙的不可開交。
黑娃兒幾個小蘿蔔頭看着可有趣,也想來幫忙。
幾個當媽的嫌棄,揮揮手把崽子們趕跑了。
崽子們可憐巴巴瞅着沈荷。
老太太裝着沒看見,她雖然疼崽子們,可是也是有底線的,就用老大家的話說吧,這地瓜是糧食,是一家子的命根兒,不是給幾個小皮猴兒當玩意的。
沒有崽子們在邊上搗亂,婆媳幾個忙着也樂呵,不知不覺的,天就暗下來了。
“娘,天不早了,您回去歇着吧。”
陳秀英背了一筐地瓜從地窖出來,擦擦額上的灰,勸道。
沈荷擡頭看看天兒,點了點頭,“行啊,老大家的你帶着老三家的忙着,老二家的跟我做飯去。”
“娘,我自個兒來就成了。”
許春秀忙道。
吳鳳也說,家裏活兒不多了,讓家婆多歇。
沈荷笑笑,“又不是七老八十不能動了,?老在炕上躺着不舒坦,不如多走走。”
說着,老太太就挪動胳膊腿兒,一溜煙兒進了竈房。
陳秀英幾個:“........”
娘哎,您高興就成。
家裏豐收了,不僅老太太開心,就是黑娃兒幾個也很歡躍。
“哇,好多地瓜!”
“真棒!”
“我的小肚肚有地瓜瓜吃啦。”
黑娃兒幾個小的在邊上看着,看着家裏有這麽多地瓜,高興的直拍手。
三丫噠噠噠跑進竈房,仰着小腦袋道,“奶,咱家有這麽多這麽多瓜瓜,三丫吃一年也吃不完呀。”
“沒事兒,奶奶幫三丫吃。”
沈荷摸摸三丫的小腦袋。
“咱們一家人都跟三丫一塊吃。”
陳秀英補了一句。
這樣啊,三丫放心了,小姑娘眉眼彎彎,伸出小手拍拍自個兒的小肚肚,咧着小嘴兒笑,“我的小肚肚放心啦。”
說完,三丫邁着小短腿去院子裏跟哥哥姐姐玩了。
“這小丫頭.........”
吳鳳看了閨女一眼,笑道。
天不早了,沈荷婆媳幾個趕緊忙活着做飯。
家裏這陣子忙着,沒肉沒魚的,也沒啥好吃的。
沈荷婆媳就打了個絲瓜湯,舀了兩瓢白面,攤上十來張雞蛋餅,又煮了十幾塊大地瓜,自家腌的蘿蔔鹹菜來上一小碟,簡簡單單,卻也豐盛的一頓晚餐就新鮮出爐了。
大鍋裏蒸的地瓜冒出了清香。
許春秀在竈裏餘下些溫火,撩起圍裙擦擦手,站起來在院子裏瞧了一圈兒,總覺得少了些啥,她瞅見院子裏晾的小衣裳,扭頭問身邊兒的陳秀英,“大嫂,咱家幾個小皮猴上哪去啦?”
陳秀英正忙着烙餅呢,聞言頭也沒擡,混不在意擺手,“誰知道啊,這幾個小的,見天兒跑着不見人,沒事兒,等到飯好了,幾個小饞貓就自個兒回來了。”
話是這麽說,許春秀還是不放心啊,自家幾崽子啥樣,她能不知道嘛。
以前家裏做了好吃的,幾個小家夥兒早就留着哈喇子蹲在院子裏等着了。
今個兒家裏烙了雞蛋餅,還打了絲瓜湯,這香味啊,她聞着都饞。
黑娃兒幾個能不饞?
這是不是出啥事了啊?
過了幾分鐘,陳秀英烙完一張餅,還沒看見幾個小家夥兒,也覺得有些不對勁兒,出門轉了一圈兒,“嗨,這幾個小猴子幹啥去了?”
兩個當媽的有點着急了,正想着出門去找人。
就見吳鳳挎着個籃子裏頭,帶着叽叽喳喳的崽子們從後頭地窖裏出來了。
“三伯娘,這兩個地瓜好。”
“嗯,看着就好吃。”
黑娃兒幾個跟小麻雀一樣,一擡頭就瞧見自家親媽瞪圓了眼,撸起袖子要揍人。
“黑娃兒,大丫,你倆領着弟弟妹妹幹啥去了?”
“蛋娃兒,你個小兔崽子,又是你嚷嚷着去外頭的?”
兩個當媽的怒氣沖沖的,黑娃兒小哥倆跳起來,哇哇叫着往外跑,跑了幾步,倆小又自個兒站住了,嘿嘿笑着撓頭。
“哥,咱跑啥啊?”
“嘿嘿,習慣了。”
陳秀英&許春秀:“.......”
看大嫂二嫂就要進入暴走模式了,吳鳳忙解釋,“大嫂,黑娃兒和蛋娃兒聽話着呢,咱娘說讓去地窖拿地瓜,給孩子們做拔絲地瓜吃。”
啥?
原來是娘讓拿地瓜的啊。
剛才還兇神惡煞的倆媽立刻放下手裏的柳條子,笑的跟兩朵花一樣燦爛,“哎呀,三弟妹你也不真是的,娘想吃拔絲地瓜,早說啊,我這就去做。”
“大嫂,我幫你熬糖。”
“哎,行啊。”
“二弟妹,你累不?”
“累啥啊。”
妯娌倆笑哈哈拿着地瓜到竈房去了。
吳鳳:“不,不是娘吃,是給孩子們吃啊。”
被忽略的黑娃兒幾個:“........”
突然覺得有些冷是咋回事?
出門看看好大兒回沒回來的沈荷:“........”
這又是咋啦?
*******
說起做拔絲地瓜來,大溪山不少小媳婦兒都會。
不過,做的地道不地道就不好說了。
就比如,這拔絲地瓜最講究的就是熬糖。
熬糖熬不好,地瓜那個拔絲不好看不說,吃起來口感也不好,甜過了就苦,要不就是吃起來不甜。
陳秀英在娘家跟着學了一手,熬糖的時候,起鍋放豬油,油溫燒熱放入白糖,家裏沒有白糖,放同等的老冰糖也一樣。
鍋裏的老冰糖邊熬邊攪拌,等大泡泡變小,熬至老冰糖完全融化,顏色漸漸變黃時,用筷子沾點糖漿,然後咬一口,脆硬脆硬的就是熬好了。
鍋裏的糖熬好了,把地瓜洗幹淨切塊,在鍋裏炸好,炸好的地瓜,裹上糖漿,翻炒均勻出鍋,撒上點熟芝麻,甜滋滋的拔絲地瓜就出鍋了。
崽子們吃到嘴裏可是高興快樂,小孩子嘛就喜歡吃甜的,能拔絲絲兒還這麽甜,真神奇呀,就是碾牙。
沈荷也吃了幾筷子拔絲地瓜,點頭稱贊,“挺好吃。”
陳秀英和許春秀倆人笑的更燦爛了。
晚上快八點了,姜大兄弟仨才趕着驢車回來,一家人忙出去迎,不用說,又是滿滿一車大地瓜。
老姜家的地窖裏存了不少地瓜了。
大家都忙了一天了,吃了晚飯,簡單洗洗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家子照樣忙活。
老姜家兩畝半自留地,一畝半種了地瓜,剩下的種了白菜和土豆。
這些都是冬天吃的蔬菜。
家裏人忙了三天,自留地裏的地瓜總算是都收回家了。
姜二去給二大爺還驢車,也裝了滿滿兩大筐地瓜送去。
今年家裏的地瓜收成好,家裏吃不完,二大爺二大娘老兩口沒有自留地,平時兩家關系處的挺好,鄉裏鄉親的,沈荷聽姜二提,想給二老送兩筐地瓜去,自然點頭,平時他們家幾個小的也沒少吃二大爺家送來的棗糕啊點心啊。
禮尚往來,人之常情。
果然二大爺老兩口瞧見姜二送來的地瓜,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人老了,二大爺家也不缺錢,就覺得人的心意最重要。
二大娘進屋揣了點心,讓姜二給孩子們吃。
姜二哪裏能要啊,當下就撒丫子跑了。
二大娘小跑着都攆不上,就“嗨”了聲,“這孩子跑的還挺快。”
二大爺背着手溜達過來,“行啦,小二是個啥孩子,你還不知道啊。”
“也是。”
二大娘就笑。
老姜家自留地裏的糧食收完了。
姜大和姜二兩個當女婿的就要到丈母娘家去幫忙了。
這是大溪村當地的習俗。
姜大和姜二帶着媳婦兒去了老丈人家幫忙了。
姜三在部隊上,沒法回來,吳鳳也得回娘家去幫幫忙。
這不,兒子兒媳婦一走,家裏就剩下沈荷和家裏的一群娃兒了,哦,對了,還有姜四這只清涼的單身狗。
不過,單身狗姜四要上工,白天也不在家。
能跟奶奶在家裏,是崽子們最喜歡的事情了。
不過,今天跟往常不一樣,黑娃兒沒跟弟弟妹妹們一塊黏着奶奶,反而自個兒在院子裏時不時撓頭,皺眉的,那苦惱的小模樣,沈荷見了就笑,“黑娃兒,你想啥呢?”
黑娃兒睜着圓溜溜的眼睛撓頭,“奶,二爺爺家的大黑生了小狗啦,那小狗可好看可精神了。”
“嗯。”
原來是因為這啊。
沈荷笑了聲,沒說話。
黑娃兒就有點小失望,然後就聽見老太太道,“咱們黑娃兒想養小狗?”
黑娃兒的大眼睛就亮了起來,手舞足蹈道,“奶,二爺爺家的大黑可厲害啦,又能打獵又能看家的,它生的小狗肯定也厲害。而且二大爺也答應啦,要送咱家一只小狗。”
家裏養只小狗,對此沈荷倒是沒啥意見,在鄉下,村裏不少人家裏都養狗養貓的,養狗能看家護院,大溪山靠着大山,山裏的黃鼠狼啥的經常下山偷吃,家裏多條狗也能看看家裏的雞。
于是,老太太就點頭讓崽子們養狗。
孩子們那個樂啊,一蹦三跳的去二大爺家抱小狗狗了。
沒一會兒,黑娃兒幾個就拎着個小籃子回家了,沈荷過去一看,竹籃裏鋪着幹爽的稭稈,上頭一只肉乎乎的小黑狗正趴在上頭呼呼大睡。
“奶,這就是咱家的二驢!”
黑娃兒拎着小竹籃向沈荷獻寶。
“二驢?”
“對呀,咱家的小狗狗就叫二驢呀。”
雙胞胎奶聲奶氣。
“小狗為啥叫二驢?”
沈荷覺得這個名字有些奇葩。
“因為小狗狗的哥哥叫大驢,它就叫二驢啊。”
蛋娃兒一本正經。
沈荷:“.......”
行吧,二驢就二驢吧,反正幾個小家夥兒也想不出啥好聽的名字了。
家裏來了新成員,幾個小娃兒就忙着給二驢準備狗窩,忙得不亦樂乎。
眼瞅着中午就要到了,沈荷蒸了鍋野菜窩頭,炒了盤韭菜雞蛋,一鍋荠菜面湯。
等姜四歸家,一家大小把午飯被消滅的一幹二淨,連小奶狗二驢也把一碗碗荠菜湯泡窩窩頭吃的一點兒不剩。
一家人樂樂呵呵,沈荷就忍不住笑,她真的很幸運,能擁有如今這樣平靜又溫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