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鲧魚假蛤蜊(下)
祝陳願将魚骨放在木桶中,接着握刀只取鳜魚中的精肉,刀刃傾斜至一定的弧度,手放置在魚肉上,去除鳜魚肉上的魚皮。
薄批并不算難,難在于切下來魚肉的厚度,祝陳願刀握得很穩,垂着頭,眼神專注,刀尖發力,只見刀鋒圍着魚肉上轉個圈,一小塊“蛤蜊”就仰躺在其上。
切好的“蛤蜊”肉跟真的也沒有太大的分別,邊緣稍薄,而中間肉質肥厚,只等着下鍋燙熟。
“還沒問你叫什麽名字,會下廚嗎?”
祝陳願抹着魚皮,頭也不擡地問着旁邊的夏小葉。
“我叫夏小葉,只會燒點普通的菜式,最常煮的就是饘粥。”
饘粥就是煮粥時多放點米和水,煮出來看着黏稠米粒多,實則根本不頂飽。
夏小葉語氣很平靜,并不為自己家境貧苦而難受,他們雖說住在城裏,卻不像鄉下人家那般有地,所有物什都要拿錢來買。
祝陳願其實也很明白,貧苦人家日常吃饘粥,甚至到年節才會蒸幹飯,蒸飯不僅費柴火,還費糧,肚子是填飽了,糧袋子也會空下去一大截。
她沒有說些什麽可憐見的話,只是又問了幾個問題,将自己的姓名也跟她說了一遍。
“也快到晌午了,你留在這吃吧,魚先別殺了,拿點胰子将手給洗幹淨,給我燒個火。”
祝陳願停下手中的活計,自己往盆裏倒了點熱水,拿胰子洗自己的手,還放到鼻尖嗅了嗅,沒有聞見魚腥味才作罷。
又給夏小葉倒水,讓她趕緊來洗洗手,祝陳願不是喜歡爛發好心的人,只是看見夏小葉手上紅腫幹裂還發爛,臉上兩頰皲紅開裂,穿着打了數來個補丁的薄衫,生出點恻隐之心。
等她洗幹淨手,祝陳願找出罐用豬油做的手脂,放到夏小葉的手上,沒有多餘的表情,只說道:“現在手凍成這樣,以後年年都會開裂發癢,拿着它晚間睡覺塗上點,這是找相熟人家拿的,才幾文錢,別給了。”
也不等她還過來,就打發着她去生火。
晌午煮鳜魚粥,得選白米提前浸泡一炷香的時間。
Advertisement
祝陳願剛來汴京時,還不知道這裏的人愛喝藥膳粥或素粥,店面少有只賣白米粥的,往粥裏加綠豆、芝麻、幹棗、山藥等還不算太過突出。
有的直接往裏加茱萸、黃芪,作為藥粥,素粥則還會在米中加入梅花或者荼靡花。
祝陳願倒是一一都去嘗過,有的口感偏甜,有的則味道奇奇怪怪,難以入口,讓她接受良好的還是肉粥,加豬肚、黃雞、豬心等,吃起來還別有一番風味。
鳜魚粥也是肉粥的一種,時人總說“食粥致神仙”,因鳜魚粥益脾,在汴京大小粥店賣得很好。
祝陳願将砂鍋洗淨,往裏頭加入米和鳜魚肉,水得加足量,放點鹽、姜末等調味。
等砂鍋放到爐子上小火慢炖後,祝陳願坐下來烤火,用手招呼着夏小葉過來,“別拘謹,過來暖暖手。”
她們兩個就随便東扯西扯聊點家常,等到砂鍋開始發出聲響冒泡後,祝陳願撤了火,只留燒紅的木炭,再焖一會兒。
她拿着幹淨的巾子浸水後蓋在鍋蓋上,将蓋子掀開,魚粥的香味随着熱氣溢出來,她都能聽見後頭夏小葉吞口水的聲音。
祝陳願給她盛了一大碗,夏小葉接過後,她滿臉通紅地問,“小娘子,我能捧着這碗粥去汴河碼頭跟我阿爹一起吃嗎?他是個役夫,幫人扛貨的。”
“自是可以,要不讓你阿爹進來吃。”
“不不不,我們在外頭吃完就回來的,多謝小娘子。”
夏小葉說完後,端着碗飛快地走出門去。
祝陳願也沒攔着她,給自己盛了小碗粥,有些人煮鳜魚粥喜歡将魚骨也放進去煮,等到煮熟後再挑出小刺來。
而她喜歡吃用魚肉來炖煮,下鍋前會把刺全都給挑幹淨,一口熱粥下肚,不用顧忌着會在粥裏吃到刺。
鳜魚粥熬得好,不止在于水量放得合适,更在于魚肉得做得沒有腥氣,
祝陳願低頭吹着勺子上的粥,等到不燙嘴才送入口中,魚肉跟米一起煮時,全都化在米湯中,跟粥混合着,滿嘴的鮮味,腥氣是丁點都沒有,只讓人忍不住一口接着一口吃下肚。
非要說哪裏不好的話,就是她沒有用胡椒,要是能往裏加點胡椒末,口感會更豐富。只是現在胡椒也難得,她花了幾貫銀錢買的,根本不舍得用在這上頭。
喝完粥後,葉大娘和夏小葉一起進來,祝陳願給兩人簡單介紹了下。
葉大娘面上含笑,拉着夏小葉的手,“我和這個小娘子名字裏都有個葉,難怪我一看見她就只覺得投緣。”
直把夏小葉說得不好意思。
寒暄過後,就得開始忙碌起來,夏小葉殺魚,葉大娘幫着把生油塗在魚身上,可以洗去鳜魚上的黏液。
祝陳願則忙着用斜刀法将魚肉都片成蛤蜊一般的形狀,魚骨和魚頭都放一旁備用。
等到全部魚都片完的時候,祝陳願只覺得手都酸痛到使不上勁,捶打着手臂。
在做鲧魚假蛤蜊之前,等先熬煮姜辣羹。
做姜辣羹只用到之前放着備用的魚骨和魚頭,清洗幹淨,全都放到大鍋中,放很多的姜末,再撒入一把鹽,炖煮到湯汁泛白。
切好的魚片都放到一個大木盆裏,祝陳願往裏倒入鹽、蔥絲、姜末以及料酒,抓拌均勻,腌制一會兒。
接下來就得熬制湯底,只用放魚骨架、小蝦、姜片,不用像姜辣羹一樣得炖一個時辰,只用一盞茶的時間,就可轉小火。
祝陳願忙得分身乏術,讓夏小葉幫着把湯汁舀到桶中,反複用漏勺和細密的紗布過濾掉裏面的殘渣,不能留一點的小刺。
再放回到鍋中煮,留着清湯後,只等着食客來,才下魚肉。
……
今日食店才剛開門,就有一個精神矍铄、眼睛炯炯有神的老頭,後面跟着個穿着錦袍的年輕男子進店。
祝清和看着兩人,一下子就想起昨天他們桌吃剩的半碗梅花湯餅來,他印象很深刻,因食店裏少有人會剩飯。
他沒有說不合時宜的話,只是上前問兩人,“老丈和小官人今日來得甚早,店裏晚食賣的是鯀魚假蛤蜊、姜辣羹和白飯,你們看要點什麽呢?”
那老頭清清嗓子,聲音很有勁,“各來兩份。”
等祝清和跑去廚房後,年輕男子蔣四撇嘴,“師傅你昨日不是說可惜了,怎麽今日又來這家食店。”
老頭叫黃鶴,是從宮中退下來的禦廚,平日就在禦行街邊上接待一些達官貴人,年紀也大了,最近幾日更是懈怠,只關了店門,到外頭來嘗嘗旁人的手藝。
祝陳願的食店已經是他吃過的第四十五家,旁的正店食店毛病比出挑的地方要來得多,這家他昨日吃着覺得可惜了手藝,早起就還是想着,今日就早早過來再嘗上一嘗。
“你小子懂個屁,聽見你說話就心煩,你要是好好練練你的手藝,我也不愁這店開不下去。”
黃鶴教訓起弟子來,嘴上可沒一句好話,直把蔣四說得面色青白,跟個鹌鹑似的縮在角落裏,不敢再觸他師傅的眉頭。
正巧祝清和端着菜盤上來,才給他解圍,讓他松了一口氣。
黃鶴吃飯時得先聞味,味道要是不滿意,任憑賣相多好看,他也不會下手動筷子。
他聳聳鼻子,姜辣羹中的姜末味道很濃,甚至蓋過了旁邊鳜魚的鮮味,黃鶴倒是很滿意,現下汴京城賣姜辣羹的店鋪很多,但是大多數放的魚頭和魚骨多,反而不敢多放姜末。
可姜辣羹,最先要嘗的就是姜和辣,還得用老姜,老姜辛辣,切成姜末後味道更是濃重,嘗一口只覺得舌尖發麻,緩過來後味無窮。
黃鶴再看一旁的鲧魚假蛤蜊,他夾起一片“蛤蜊”來,燙熟後的魚片微微卷翹,賣相好看,除顏色外,外形真的跟蛤蜊相似。
他點頭,假菜除了味道,外形也得做到位,咬下筷子夾的魚片,細細咀嚼,魚肉嫩而滑,蝦味很濃重,最重要的跟蛤蜊味道很像,這才是鲧魚假蛤蜊成功之處。
“蔣四,你說說,這道菜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
随着黃鶴的發問,蔣四在心底哀嚎,又來了!每到正店或食店吃飯,就得被問這種問題,要是答得不好,剩下的飯菜一律不許吃。
真是天可憐見,蔣四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放下手中的筷子,絞盡腦汁地回答,“好在刀功不錯,每片假蛤蜊的大小都是差不多的,湯底過篩得很幹淨,連跟小刺也沒有,魚肉加上蝦還有一點點胡椒末,做出來跟真蛤蜊的味道不相上下。”
之後他話鋒一轉,“不好在于魚不是在上菜之前才現殺,應該殺了有幾個時辰,吃着還不夠鮮嫩,還有要是用的蝦湯換成青蝦抑或是旁的大蝦熬煮,味道會更好。”
蔣四聲音壓低快速說完這番話,都沒敢回頭看祝清和的臉,要不是他師傅,他才不會在食店裏說這好那不好。
黃鶴并沒有多說什麽,也沒再提問他,只是自個兒端起那碗姜辣羹,純白的湯汁中卧着一個魚頭和半截魚骨,細小的姜末沉浮于湯上,還有青綠的蔥花,賣相看着很是不錯。
他有個不為人知的癖好,喜歡吃魚,卻不喜歡夾魚肉多的地方,就喜歡在魚頭和魚骨上找點魚肉末,然後抿進口中。
拿筷子在魚骨上挑挑揀揀,找出一塊魚肉,抿到口中,再低頭喝一口姜辣羹,姜味和魚鮮味融合在嘴裏。
他恍惚間回想起自己早已故去的娘,以前家裏貧苦,冬日沒錢買好東西,她就會去讨別人不要的魚頭和魚骨,拿過來熬湯,就喜歡拿一塊老姜,切得很細,全放到湯裏,吃上一碗,渾身都熱起來,好像冬日也不難捱了。
可惜這樣的羹湯,從他娘死後就再也沒吃過。
等祝清和再來收碗時,碗和盤都很幹淨,只留着啃幹淨的魚頭和魚骨。
作者有話說:
菜的做法來自《宋宴》哦!
今日祝家食店的美食鲧魚假蛤蜊,大家吃着看着還滿意嗎?滿意的話能不能給個五星好評呢!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