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振翅的蝴蝶

皇宮,湖心亭。

“承讓,險勝陛下半子。”蘇易放下手中的棋子。

他今日難得穿着一身绛紅的寬袍,內配石青色的衣衫,腰間配着紅玉制成的環佩,頭發則用同材質的紅玉簪束起,比之往日清淡的裝束更添了幾分豔色。

梁帝也放下手中的棋子,笑道:“你倒是好耐心,下了一個時辰的棋,也不向朕詢問大中正給你評定的等級。”

蘇易老神自在的将棋盤上的棋子一顆顆的收起,淡淡道:“左右不會出上品就是了。”他看了一眼梁帝,眼中盛滿笑意,“反正陛下最後都會告訴臣的。”

梁帝撇了下嘴,和蘇易比耐心,自己似乎一次都沒贏過,頗有些無趣的道:“是上中品,魏侍中倒是很欣賞你。”

蘇易想到最近頻繁下帖子,邀請自己去參加集會的魏侍中,倒是不意外他會給自己評定個最高品,在大梁,上上品代表聖賢不授,上中就是最高品了。

他想了想,突然問道:“陛下可知,此次評定中,上品,中品,下品各有多少人?”

梁帝看過幾遍評定的奏疏,對評定結果了然于胸,随口道:“此次大梁九州共有一百零八郡共計一千餘士子參與評定。其中下三品七百餘人,中三品二百餘人,上三品五十八人。而同你一般的上上品,只有三人。”

倒是比自己想象的要多一些,大梁選征官員三年一評,官員的位置也不多。提前做過功課的蘇易知道,上品一般就留在建安了,成為核心官員,而中品和下品的士子多會被分派到地方上的州、郡去做地方官。

蘇易又追問道:“陛下可知這九品中,世家子和寒士各有多少人?”

寒士?梁帝一愣,皺着眉仔細回想了一下,好在他記憶力不錯,竟知道個大概,“上品沒有寒士,中品中寒士一百餘人,下品……”他睜大了眼睛,“沒有士族,全部是寒士。”

梁帝心頭一沉,上品無寒士,也就意味着朝堂核心官員完全由士族把控,那些貧寒出生的士子,再出色也只能在地方為小吏。

這就是階級壟斷,士族與非士族的差距就是如此大,猶如天塹,寒門子弟努力一輩子也只能給士族服務。

而這些年來,梁帝看的很清楚,沒有競争壓力,士族越發的散漫,整日除了談玄論道,就是鑽研琴棋書畫,香道插花等所謂的風雅之事。

以至于朝堂上能做事的官員越來越少,近一半的官職成了挂名的清職,大多不同庶務,國庫還要支出大量的俸祿去養這些“閑人”。

Advertisement

想到這些,梁帝沉默了,他冷哼一聲:“世家,碩鼠也!”

蘇易感受着梁帝的情緒,知道他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時機成熟,便輕聲道:“臣有一策,可解陛下憂慮。”

梁帝眯起眼睛,道:“說。”

蘇易道:“陛下也知道,當今朝堂上,一半是虛職,閑職,其餘的一半,也有大半的人只是挂個名,空領俸祿。無人可用,政事積壓。這是壞事,但也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陛下如今所缺的,是人才,是完全掌握在陛下手中,一心為陛下,為大梁的賢才。可如今朝堂,都被世家子把控,所以陛下才覺得處處受制。”

“但如果,寒門子弟能為陛下所用呢?”蘇易反問道。

梁帝一愣,随即思考起來。

蘇易趁着梁帝思考的時候又繼續道:“當前,朝廷主要處理政務的,是中書省和門下省。昔年,先皇為遏制中書省勢大,将原本的侍中寺改成了門下省,提拔侍中,使其擁有“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參與朝政的權利。但臣覺得,還是不夠。 ”

蘇易從袖中拿出一卷絲帛,雙手呈給梁帝,“陛下,這是臣對于改良官制的一些淺見。”

梁帝打開帛書,只見開篇就是五個字——三省六部制,他一下子被吸引了,趕緊看下去。

“增設尚書省,與中書省和門下省并立,其下分為六個部門,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梁帝眼睛亮了起來,越是看,越是驚喜。

改良後的官制,将冗雜的政務分攤開來,不但分工明确,而且便于操作實施。如此一來,朝廷處理政務的速度必将大大提升。

“妙啊!”梁帝來回看了兩三遍,喜不自勝的道:“易之這篇奏疏,直接放到朝堂上,恐怕那些世家也不會說什麽,畢竟是利國利民的良策,站了國家大義。”

蘇易笑了笑,補充道:“況且,更多的官職,也意味着更多的世家庶子和旁支有機會進入朝堂,他們不會反對的。但是陛下,這道奏疏,只是第一步。”

“哦?”梁帝心中訝異,“何出此言?”

蘇易饒有深意的道:“實施這三省六部制後,朝堂必會多出大量的官職空缺,而世家子,遠遠不夠填補這塊空缺的。”

梁帝也是心思機敏之人,轉念間就想到了關鍵:“你的意思是,讓寒門子弟來填補這塊的空缺?”

蘇易點點頭,“然也。”

梁帝起身踱步,一邊思考一邊組織語言,“提拔寒門子弟,但暫時不讓他們越過世家子的品級,今後……”

蘇易接口道:“等到寒門子弟達到一定規模,到了适當的時機,再推出科舉制,長此以往,寒門将成長為陛下手中能與世家對抗的強大力量。畢竟,”蘇易壓低了聲音,“天下苦世家久矣。”

“哈哈哈哈哈哈哈……”梁帝心中明朗,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大聲道:“易之啊易之,有了你,朕真是如虎添翼。”

他目光灼灼的看向蘇易,道:“那就由易之你來做這個新任的尚書令吧。你是世家子出身,未來的蘇家家主,在八大世家看來,你是他們的人,必然會維護世家的利益。”

梁帝沉聲道:“這個位置,只有你坐,才能在麻痹世家,讓朕安心。朕要你幫朕看顧着那些寒門子弟,暗中扶持出色的人才,不要中途被世家的人打壓下去。”

“能做到嗎?”

蘇易的表情嚴肅起來,起身,緩緩行了一個大禮,道:“臣,必不會負陛下所托!”

梁帝大喜,親自将蘇易扶起,懇切的道:“易之,大梁萬世基業,自吾君臣二人始。”

【這就是你選擇的路?】老魔突然出聲道。

【以一人之身,和世家對抗,用超前的制度來改變這個時代,恐怕今後,半壁江山皆是汝之仇敵。】

蘇易面色不變,心中回道:“沒有巨大的風險,哪來豐厚的收益。”

他嘴角勾勒出淡淡的弧度,“你且看着就是,我一定會順利離開這個世界。”

【那就,拭目以待了。】

如蘇易和梁帝所料,三省六部制的推行并沒有遇到什麽阻力。

而提出三省六部制的蘇易,也在梁帝的力薦和蘇家的扶持下當上了尚書令。

原本在初期,有幾個世家是質疑的,認為蘇易剛入仕就成為三品大員不和規矩。

但梁帝卻以蘇易是提出三省六部制的人,最了解為由強硬的壓下了,再加上承安侯及與蘇家有姻親關系的白家和蕭家的力挺,蘇易才最終坐穩了這個位置。

蘇易推測,承安侯私下裏肯定和各大世家有了不為人知的利益交換,才讓他們輕易閉嘴。

尚書省的前期籌備是由三公九卿以及朝堂各位元老和梁帝一起商議完成的,至于蘇易,只能在一旁旁聽,遇到偶爾有大人對官制有疑問的,他才能上前解惑。

最終成型的尚書省共有六部,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由六位從三品的尚書分別總管本部政務,兩位四品侍郎作為為副官輔助。

同時,每部又細分為四司,一共二十四司,每司之中,有郎中和員外郎各五人,都為正五品。

林林總總,竟是空出了二百多個官職,饒是各位大人努力調動,将今年考評的世家子全部填上,也還有一百多個職位空缺。

最後還是梁帝提議,從中品的寒門子弟中調入了一百餘人,沒有更好辦法的各位大人只好捏着鼻子認了。

但給寒門子弟留下的職位卻不高,多是員外郎,連郎中都少有。

不過,蘇易和梁帝已經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畢竟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徐徐圖之。

今日是蘇易正式到部門的第一天,看着眼前站着的各位官員,蘇易坐在太師椅上,一邊安靜喝茶,一邊聽自己侍郎副官給自己介紹。

不出蘇易所料,六位尚書之位各被八個世家瓜分,其中不少人對自己能壓他們一頭并不服氣,表面恭敬,心中卻很是不屑,蘇易淡笑着把這些人的面孔都記在了心裏。

在場的諸人,雖然穿着一樣的官服,但寒門子弟和世家子卻一眼就能看出區別。

世家子多配着精美的腰佩,頭上的籠冠和玉簪造型精致華麗,長期的養尊處優,養出了白皙的膚色,但基于大梁愛美的風氣,其中半數都傅粉熏香,讓蘇易感到有些不适。

至于寒門子弟就樸實多了,頭上的簪子多是木質或者銀銅所制,皮膚也略為粗糙,蘇易注意到,有幾個人,行禮的時候甚至能看到手上的繭子,顯然是在家除了讀書,還會下地幫家裏幹些農活。

世家子傲氣,寒門子忐忑,蘇易記下那些面對自己時真正不卑不亢的寒門子弟,留作觀察。

一個時辰後,郎中和員外郎相繼離開,現場只剩下了六部尚書和諸位侍郎屬官。

這些才是蘇易會經常打交道的人,因為大梁規定,只有四品以上才能參加朝會,四品以下只需在自己的部門按時點卯,連面聖的機會都沒有,這也是世家肯妥協讓寒門子弟進入尚書省的原因。

蘇易提前調查過,在場的六位尚書,十二位侍郎,正好一半新人,一半老人。

像吏部,兵部,戶部三個比較重要部門的尚書,就多是從中書省和門下省調來的,戶部,刑部,工部這三個全新,之前又沒有類似機構的部門,就交給了和自己一樣的新人。

蘇易站起身來,先彎腰行了一禮,起身後笑道:“易之初入仕途,才疏學淺,雖然僥幸想出三省六部制,又在陛下和朝堂各位大人的器重下勉為尚書令,但畢竟經驗不足,還望諸位大人日後多多提點。”

見蘇易态度誠懇謙遜,衆人臉色好看了很多,也不敢坐着接禮,紛紛從座位上站起來起身還禮。

戶部尚書和藹道:“蘇大人不可妄自菲薄,單是這三省六部制,就非等閑之人所能想出。”

蘇易認識他,是蕭家的人,自己的姑姑就是嫁入了蕭家,有姻親關系,當然第一個跳出來為自己說話。

兵部尚書也捋了下胡子,笑道:“蘇大人是陛下和朝中各位大人親自選定之人,我等自是相信陛下和各位大人的眼光,今後必将盡心盡力輔助大人。”

這個人蘇易也認識,父親專門打過招呼,是他曾經的下屬。

有人帶頭,在場的又都是人精,一時之間,衆人紛紛贊揚蘇易,先前有些生疏氣氛一掃而空,至少表面看着和睦了起來。

一番相互恭維後,蘇易看氣氛差不多了,讓兩個侍郎從外面擡出了一筐竹簡,足足有半人高,放在身前。

看着衆人不解的目光,蘇易解釋道:“這竹筐中的竹簡,是在下這些年來,對六部發展的一些淺見。”

他苦笑道:“想必各位大人也有所耳聞,在下早年身體不好,纏綿病榻多年。”

“當時雖然自知時日無多,卻一直不曾磨滅報效大梁之心。”

他撫摸着這厚厚的一沓竹簡,面色複雜,“閑暇之時,在下便在家中寫下自己的一些見解,三省六部制就是從這些淺見中整理出來的。本來以為它們可能一輩子都不見天日,但在下,終究是不甘心……”

聽聞三省六部制是從中整理而來,不少人的目光瞬間重視了很多。

蘇易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肅然道:“眼下尚書省剛剛成立,陛下和朝堂上各位大人可都看着我們,期待能做出一番成績。在下今日也不藏私,将這些不成形的淺見給諸位大人做個參考。”

他站起身來,親手将一卷卷竹簡分發到各位尚書手中,聲音懇切,“希望這些淺見能對諸位大人有所幫助。”

在場都是有才之人,迫不及待的翻開後,紛紛面露驚容。

這哪是什麽不成熟的想法?條理清晰,順序分明,最難得是,操作性極高,随便拿出去都能做出一番成果了。

而這蘇易竟然就這麽輕而易舉的把它這麽分享了。

這都是功勞啊,不少人心中火熱起來,對蘇易有了些感激。

蘇易感受到他們心中的情緒,嘴角含笑,這可是自己從後世提取而來,去掉了一些太過激進或者不符合社會現狀的方案,鎮住這群古人自然不在話下。

想到這裏,他不由有些慶幸,還好當初自己一向對歷史感興趣,甚至靠着自己過目不忘的能力,讀完了學校裏半個圖書館的書,不然今天可拿不出這些東西。

衆人見蘇易風輕雲淡,絲毫不以為意的樣子,心中更是佩服。

一番道謝後,走之前紛紛邀請蘇易上門做客,蘇易也一一含笑答應。

送走最後一位尚書,蘇易呼了口氣,總算應付過去這些傲氣的世家子了。資歷不足,就用實力和才華讓他們心服口服。

他看着空曠的偏廳,突然笑了起來。

也許,自己這只蝴蝶,能給大梁造成巨大的改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