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改革的風暴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

轉眼,蘇易在尚書令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三年。

這三年來,蘇易當初給六部的竹簡已經被基本解決完畢。

工部在改良了造紙技術之後,還在三年的不斷研發中開發出了多個品種,有了各種用途,連蘇易一直念念不忘的衛生紙都研究出來了。

眼下,新型紙已經全面取代帛書和書簡,成了大梁主要的書寫媒介。

同時,工部又在蘇易的點撥下造出了很多新農具,還成立專門的司去改良農種。

幾年內頗有成效,最新培育出的新稻種,畝産翻了一番,從三百斤漲到了六百斤。

不僅如此,蘇易還專門提拔了不少了解農務的寒門子弟,讓其搜集各種農務相關的知識,彙編農、林、牧、漁、副等各種方面的生産技術知識,成書《農術》一書。

并讓州郡上的地方小吏學習上面的知識,走入各村落去把技術教給耕種的農人。

這些舉措大大增加了農耕的效率和糧食的産量,如今,大梁的大部分地區農人已經不再愁溫飽。

也使更多的寒門家庭有了閑錢,去将孩子送入免費的學堂,可以預見,這些孩子成長起來後,将是寒門的新生力量。

刑部則編寫了新法令,簡化了判案的流程,補全了很多商法、民法、刑法的內容。

與此同時,蘇易還派人組成巡案人員,去各地核查案件,清理卷宗,找出不少冤假錯案。

吏部也走上正軌,在梁帝的支持和蘇易的運作下,逐漸掌管了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俨然成了朝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門。

戶部則是在蘇易的主持下,借着均田制的推行,将大梁絕大多數的平民統計了戶籍,而不是再像之前一樣記在世家豪強的戶下。

推行均田制後,每戶都平民有了土地,世家們不能再像之前那樣私吞賦稅,大梁每年收到的賦稅竟是直接漲了一倍,讓戶部尚書每日見到蘇易十分親切,笑得合不攏嘴。

Advertisement

兵部上,蘇易除了改良武器外,沒怎麽碰,畢竟這個部門是梁帝都不好插手的存在,但三年中也是安插了不少寒門子弟進入基層。

有朝一日若是成長起來,必定會是中流砥柱。

至于禮部,則在蘇易的規劃下,在各個州郡中設立公立學堂,讓有志讀書的學子,都能進入學習。

這些學堂不但學費全免,成績優異者還能得到學堂的補貼,大大刺激了寒門學子學習的積極性。

三年的發展,已經讓尚書省變得名副其實,真正成為了朝堂上一個龐然大物。

也讓蘇易從被臨時推上的新晉官員,成長為了真正手握實權的三品大員。

可謂是,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朝堂中寒門子弟的人數也大大增加,不少手握實權,擁護着蘇易,成為了朝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蘇易知道,變革的時機成熟了。

終于,他借着一天的早朝,提出了科舉制。

當初三省六部制因為能給世家空出更多官位,推行的十分順利。

可眼寒門壯大,若是推行科舉制,得利最大的必是天下寒門,這觸犯到了世家最根本的利益,世家必不會坐以待斃。

果不其然,聽完蘇易提出的科舉制,趙司徒第一個跳了出來。

“科舉制?老臣反對!”

他,大義凜然的斥道:“九品中正制乃是祖宗定下的禮法,怎能被輕易被替代。”

要說這朝堂中誰最恨蘇易,趙司徒肯定能排第一。

在尚書省成立之前,梁帝年幼沒有實權,朝堂可謂是他一手把控,沒想到後來卻被蘇易用尚書省慢慢架空。

趙司徒只恨,當初大意給了蘇易發展的機會,養虎為患。

正是因為恨極,每次逮到機會他都要跳出來惡心一下蘇易。

蘇易瞥了他一眼,慢條斯理的道:“司徒大人,今時不同往日,九品中正制固然高明,但已經跟不上如今朝廷對官員的需求。

眼下,百廢待興,大梁正是蒸蒸日上,需要人才的時候,科舉制,乃是應運而生。”

趙司徒道:“什麽應運而生,我看分明是蘇大人借機結黨營私,排除異己。”

他瞪着蘇易,陰陽怪氣的道:“蘇大人這幾年春風得意,行事可真是越來越沒有分寸了。”

蘇易不甘示弱,露出一個輕蔑的笑容,嘲諷道:“我看司徒大人這些年才是越活越回去了,做事僅憑個人好惡,絲毫不顧大梁的利益。”

這是嘲諷趙司徒将個人恩怨帶到朝堂上。

趙司徒氣的胡子都快豎起來了,大聲道:“黃口小兒,牙尖嘴利……”

“好了……”

梁帝開口道:“諸位卿家莫傷了和氣,朕倒是覺得,蘇愛卿提出的科舉制很不錯。不知其他大人意下如何?”

衆朝臣立馬從梁帝的話語中得知,這科舉制,梁帝不但早已知曉,甚至很可能是他和蘇易一手策劃的。

“陛下。”謝太傅站出隊列,他是文壇大家,天下讀書人的楷模,在朝堂上一向很有話語權。

“臣以為,這科舉制固然方便,但只能考校官員的才能,而不能考察一個人的品性。

若選拔上有才無德的官員,是社稷之害,長此以往,必将動搖大梁的基石。”

蘇易心中一凜,不愧是文壇大家,世代為官,經驗豐富,這麽快就能切中要害。

他抿了抿唇,上前反駁道:“謝太傅此言差矣,朝堂有陛下,有各位像太傅您一樣德高望重的大人們看着,以身作則的教導新官員,怎麽會有才無德之人呢?”

“古語有雲,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就算有那麽一兩個有才無德之人,那臣也相信,他會在各位陛下和大人的引導之下,走入正途。”

他給在場的所有大人戴了個高帽,可惜,在場并沒有人領情。

一個個世家出身的官員紛紛站出來反對,引經據典,但都被蘇易和他一手提拔的寒門官員一一反駁回去。

一時之間,朝堂上唇槍舌戰,好不激烈。

但這個情況,卻是蘇易提前預料到的。

科舉制,直接動搖了世家的根本利益和基石,他已經早就做好了世家反撲的準備。

最後還是梁帝喊了停,改下次再議,衆大臣才安生下來。

“蘇大人。”

下了朝,蘇易正背着手慢慢向外走,卻突然被謝太傅等世家為首的幾個官員叫住。

謝太傅陰着臉,全然沒有往日和善的樣子,道:“你可知道你在做什麽?”

蘇易淡淡一笑,絲毫不懼,“當然知道,蘇某在做一個臣子應有的本分,為大梁的盛世打下萬世基石。”

趙司徒在一旁陰冷道:“你可想好了,真的要背叛世家?”

蘇易收斂笑意,肅然道:“何謂背叛?身為臣子,為國盡忠是本分,在下心中,只有大梁。”

見蘇易油鹽不進,衆人拂袖而去。

這時,一個熟悉的腳步聲從背後傳來,蘇易沒有回頭,低聲道:“對不起,父親,兒子這次怕是要連累蘇家了。”

承安侯嘆息一聲,拍了拍蘇易的肩膀,良久才道:“做你想做的吧。”

蘇易看着承安侯遠去的背影,心道:抱歉,父親,恐怕這次也要讓你失望了。

他昂首走出宮門,看着晴朗的天空,知道将要迎來一場硬仗。

“回承安侯府。”

【決定收網了?】

蘇易坐在轎中,輕輕颔首,“謀劃了那麽久,也是時候該收獲了,希望那些世家不要讓我失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