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
雖然離開了你的時間
比一起還漫長我們總能補償
因為中間空白的時光
如果還能分享也是一種浪漫
---張惠妹《我最親愛的》
最後一頁了。
“如果重複一件事情很多次,并經過較長時間的反複運用,則形成的記憶痕跡将随每一次的運用而加強,即進入了第二級記憶。而有些記憶的痕跡,如自己的名字及每天都使用的技能和操作等,長年累月的運用,是不容易被遺忘的。即第三級記憶。
“人的大腦如此珍貴的原因之一,是這些記憶都被保存下來,或許是一些蛋白質,或許是原子,但只要他們存在,我們就能夠‘捕獲’他們,并且還原當時所有的事情真相。”
梁聞悅放下書,輕嘆了一聲,然後起身。
已經看完了,前天帶過來的書,這次是關于記憶的探讨,不知道為何,讀着總有着熟悉的感覺,有時候她會不自覺念誦出來,而在腦海裏跳出來的永遠比眼睛看到的要快。
難道是她已經達到的天才的境界了麽,怎麽可能?她剛剛進入這所所謂的一流的大學時,曾被導師婉言規勸,“或許你并不适合這麽繁重的學業,為什麽不選擇你更擅長的文學呢?”
這個世界上,所謂擅長的東西,或許有一小部分的天賦,但無不是靠着豁出去命的努力得來的。
文學如此,她也就堅信當初所選擇的也是如此。天賦,總是自己選擇的,不是麽?
抱起一大堆的書,到4樓,找到最角落的書架,準備把書放進去。
低頭整理書架,對面似乎是個女生,對她微笑示意。聞悅也笑着回應,然後準備繼續整理。
突然她意識到了什麽似的,趕緊将書本抽出來。
果然,已經是最角落,沒有什麽對面的女生,只有一堵泛着白光的牆。
聞悅倒吸一口氣,踉跄幾步,匆忙準備逃走。又來了,到底是什麽東西?
剛一轉身,卻又看見那天所見的有着嬌俏短發的女生。
“快過來啊,我給你看個東西,超有趣的喲!”
“嗯?”聞悅在心裏遲疑着,難道剛才是眼花了,看到了她?
拐角走過來披肩長發的女生,依舊是白色的毛衣,似乎是應了短發女生一句,然後
加快速度走了過來。
聞悅卻不知道為什麽突然也很去看,也慢慢地走過去,站了離她們不遠的地方,視線正好可以将她們一覽無遺,卻又不至于被發現她在偷窺。
1953年,一位叫亨利-古斯塔夫-莫萊森(Henry Gustav Molaison)(簡稱H.M.)的男性患者在他27歲時患有癫痫,去醫院接受經歷了非常激進合冒險的實驗性手術,結果終身破壞了他形成新的記憶能力。他無法再記住新的圖像和文字,無法記住半小時前吃的東西,只能記得他以前記憶中的東西。他站在鏡子面前,自己的面容令他感到驚訝,因為他只記得作為一個年輕男子的臉貌。
2008年去世後,按照他的意願,他的親屬捐贈他的大腦供科學研究使用。美國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的科學家在他過世之前就飛抵東岸,在他去世後馬上切除大腦,裝入冷藏箱(Cooler)放在經濟艙座位将HM大腦運飛回加州實驗室。
經過30小時的緊張沖刺接力,加利福尼亞大學聖疊戈分校的科學家們将HM的大腦切成大約2,500張薄片,作為人體大腦生物器官樣本庫存放。
而最新的成果證明,将他的大腦切片放大無數倍之後,他生前的一些記憶也能被重演,甚至是一些他曾經不願意提起甚至被扭曲的記憶,也可以被發掘。科研負責人表示不會公開這些記憶,但不得不說,這意味着在心理和腦研究的區域內,是一個重大發現。
聞悅覺得荒唐,在心裏默默道:“我死後一定不要捐獻我的大腦!這麽可怕的事情,那那個人不久完全沒有隐私了?”
而眼前的長發女生或許也發表了和她一樣的看法,只見短發女生帶着一種奇異的堅定大聲說道:“我就願意把我大腦捐獻出去,反正我已經死了,管他們說三還是道四啊。”她的聲音低下去,聲音變小了一些:“或許這樣子啊,我的記憶就能夠被永遠保存下來。一個人最重要的不就是記憶麽,記憶活着她也就活着,對不對?”
說不出來的悲傷被哽咽在喉嚨裏,被遺忘的記憶來勢洶洶,手裏的書滑落,聞悅愣愣地看着眼前曾經神采飛揚的快樂女生裏的哀傷,不知所措,只是眼睛再也不受到理智的控制,洶湧如海。
我自己一個活在這座圖書館裏,一直沉默地坐在七樓的落地窗邊,時間太長,長到我以為我只是在靜坐而已,我一本一本看這裏面的書,我以為我在消磨時光而已。我碰到你們,我以為是巧合而已,我以為是緣分而已。
都只是我以為而已。
惜歡,我在這裏,在只屬于你的記憶圖書館裏,我在這裏啊。
眼淚終于滑落至地板,輕輕啪一聲,被飛濺起,微微泛着熒光。
“檢測到異常數據,檢測到異常數據!”一個輕快的聲音響起,熟悉如昔,聞悅趕緊擡頭望過去,不遠處長發女生将短發女生抱在懷裏輕聲安慰着,卻什麽都聽不到,一切場景如同無聲電影一樣慢慢回放。
她伸出手去,也想要将在哭泣的女生們緊緊抱住,輕聲安慰,不要怕不要怕,一切都會好的啊。然而手所到之處,能摸到的只是一片虛無,只有她的指尖殘留的微微發亮的藍光表明,一切不過只是數據而已。而此刻整座圖書館的書架都在微微顫抖,只有昔日好友的聲音歡快又冰冷地繼續報告道:
“已驗明數據和啓動代碼一致,是否啓動記憶旅程?是否啓動記憶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