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灌湯包
五月的天兒已經熱起來了, 走一段路就開始出汗,站在爐子旁邊的陸予山和柳氏更是如此。
臨近中午,街上熙熙攘攘的人, 燒得紅旺旺的木炭滋滋冒煙,裹着辣油和調味粉的味兒被風吹得直往行人鼻子裏鑽。
“他娘的,這味兒太霸道了, 聞着腳都走不動道兒了。”
“嗨呀, 不能再吃了, 我這個月飯錢都要沒了。”
“不吃就讓開,這些我全包了。”
“诶,憑啥你全包?有錢了不起啊?”
“嘿你還別說,真全包不了, 他家今天賣的蛋餃, 一人最多買三個,看看看, 就是這個, 不知道餃子皮用什麽做的, 黃黃的怪好看的。”
“都說了蛋餃,肯定雞蛋啊, 咋樣, 好吃嗎?”
“好吃好吃!他家這餡兒味兒絕了, 皮跟煎雞蛋一個味兒。”
很快前面有人道:“這就沒了?才賣幾個人啊?”
陸予山道:“不好意思啊, 今天準備的已經賣完了。”
“你們為何不多準備點?”
陸予山按照江挽雲教的說法道:“不是我們不想多準備, 實在是這個蛋餃做起來太費勁了, 每天只能做出三十個。”
“多了不做?”
“不做。”
“唉, 成吧, 下次我得早點來, 給我來點其他的串串吧。”
很多沒買到蛋餃的都轉而買點燒烤,很少有空手走的,陸予海慢慢發現,蛋餃準備得少并沒有影響生意,反而讓客人更有回頭率了。
他有點心癢癢,要不明天還是再多準備點吧,繡娘已經學會了做法。
柳氏道:“你忘了三弟妹怎麽說的了?少打主意,說三十個就三十個,賣得多了就不值錢了。”
陸予山只有收起心思,道:“不知道三弟妹會教大哥他們做什麽新的吃食。”
柳氏一邊收拾東西一邊道:“不管弟妹教什麽,也不管是我們的掙錢還是大哥他們的掙錢,都別去說三道四,我們賺得多就多幫襯家裏,賺的少也別怪誰,加把勁早點出攤多吆喝吆喝總有錢賺。”
陸予山聞言心想也是,他還得再加把勁才行。
過了晌午時分,陸予山收攤,和陸予海彙合,陸予海買了幾大塊豬皮挂在車上。
陸予山好奇道:“大哥,你買這豬皮作甚?炖幾個時辰才炖得爛,廢柴火不說還毛多。”
陸予海道:“這是三弟妹指明要我們買回去的,興許能做出什麽新奇花樣來。”
聽說是江挽雲要求的,陸予山看豬皮的眼神瞬間變了。
“你們今天的蛋餃賣的怎麽樣?”
“賣的好是好,就是少了點,但是燒烤倒是比以前賣的多了。”
一句說笑着回了陸家,見陳氏正在搬箱子,陸父正在熏香腸臘肉,老遠就見飄得高高的白煙,走近可以聞到松枝柏樹和柑橘皮被火燒過的味兒。
“娘你這是幹啥呢?”
“你們回來了,快洗手吃飯,太陽好我把這布曬曬,箱子下面都發黴了,都放裏面兩三年了,還是那一年你弟考了秀才,別人送的。”
布倒也不是好布,而且是幾年前的花色了,轉手賣出去也賣不了多少錢,不如裁剪來做衣服。
要論陳氏為何突然如此大方了,還得說起上午陸予梅來家裏的事。
陸予梅是來送賠償的五兩銀子的,順便把玉蘭的行禮帶來了。
她一直哭哭啼啼的,一邊舍不得玉蘭舍不得銀子,一邊又為玉蘭高興逃離了林家,再就是哭訴自己要伺候家裏的兩個病號。
陳氏被她吵得煩了,把她打發走了。
當初是你自己選的,如今後悔有啥用呢。
不過到手了五兩銀子倒是讓陸家積蓄厚起來了。
陳氏拿出一兩銀子來準備給全家做衣服,另外四兩攢着,加上收到的禮金,共有十兩左右了,可以先開始準備蓋房的事兒了。
她今兒高興,和江挽雲一起做了豬肚雞,涼拌魚腥草,醋溜土豆絲,如今家裏條件不錯了,夥食也要改善,大夥兒都補補身子。
這些天吃得好,陸予風已經長了些肉了,兩個小家夥也不再臉蛋尖尖。
江挽雲這些日子越來越感嘆,果然,胖起來的陸予風已經達到了男主該有的顏值了。
吃罷飯,照常開始處理食材,江挽雲讓陸予海和王氏把豬皮放火上烤一烤,把毛都去了,而後刮掉肥油,清洗幹淨放生姜白酒大蔥下鍋開始煮。
煮了一個時辰,豬皮煮得軟趴趴的了,撈出來剁碎,再煮,直到煮成羹,隔着盆子放涼水裏冰着。
陸予山在一邊做蛋餃,柳氏在串串。
王氏笑道:“從未見過豬皮還有這吃法,以往都是切成條兒炒了吃。”
江挽雲道:“這菜就是廢柴火,得多去撿柴了才行。”
傳林立馬道:“我等會就去!還可以叫二虎他們給我們撿。”
陸予海奇道:“二虎他們為什麽要幫你撿?”
傳林嘿嘿笑道:“你們每天給我的十文錢,我都留着呢,給他們每人兩文錢,就可以幫我們撿一捆柴。”
雖然小孩子的一捆柴比不上大人的一捆,但他們都是成日在山上野習慣了的,幫家裏撿柴打豬草什麽的,撿柴功夫不差,算下來成本可比去街上買便宜多了。
江挽雲笑道:“原來你才是做生意的料,兩文錢就能買一捆柴了。”
傳林道:“這還是三嬸你教的,叫收益最大化,我要是去撿柴就不能擺攤了,不劃算不劃算。”
說話間,肉餡也準備好了,江挽雲的獨門秘餡。
把已經凝結的豬皮凍取出來,剁碎放進肉餡裏攪拌均勻。
加豬皮凍的原因就是讓包子在蒸熟之後裏面的豬皮凍融化,從而變成湯汁。
陸予海擀面皮,江挽雲教陳氏和玉蘭以及兩個小家夥包包子。
“皮一定要很薄很薄,小一點,提起來能透光的那種。”
陸予海雖不知道江挽雲的用意,還是照做,把皮兒擀得薄薄的。
一個個精致的小包子生成,放進蒸格裏開始蒸。
“同樣的,這個灌湯小籠包也是定量出售,每天只賣三十個,待日後生意更好了才擴大,主要是為了積攢名氣,就定五文一個吧,畢竟用的面皮不是雞蛋皮。”
陸予海和王氏早就知道江挽雲要教他們做包子,本來以為就是普通包子的樣子,只不過味道更好,誰知道這麽小巧精致,好像一口就能吞一個。
最讓他們驚訝的就是出鍋之後的小籠包,原本還圓圓的,蒸過之後都變得塌塌的,晶瑩剔透,隔着皮都能看到裏面的餡兒。
看起來鼓鼓囊囊的。
“這個包子皮太薄了,不能用筷子夾,最好是把手洗幹淨撿出來,而且要趁熱吃,涼了的話,裏面又凍住了。”
江挽雲洗幹淨手,小心翼翼地把灌湯包撿出來放盤子裏。
一人嘗了一個,王氏一口咬下去,差點發出尖叫,因為它裏面居然是大量的湯汁飙出來了,弄得她一手都是。
陸予海笑話她,“你怎麽能咬呢,就是要一口吃才行。”
但王氏沒空理他,快速把包子吃了,震驚道:“難怪叫灌湯包,真的好多湯,這就是放豬皮凍的原因吧?”
江挽雲道:“若是條件允許,也可以用濃雞湯,也會凍住,味兒更鮮。”
陸予海:“我覺着這味兒已經夠鮮了,用雞湯,那成本可太高了。”
其他幾人也很是驚豔,入口是濃郁的湯汁,包子皮一點也不噎人,薄薄的一層,裏面的露餡兒鮮香撲鼻,一口一個,多重滋味。
陸予海已經開始幻想着灌湯包成名的日子了。
這下那些人模仿不了了吧。
如今玉蘭來了,做飯就多一個人了,通常是陳氏和玉蘭輪着做,江挽雲只做做自己喜歡的食材。
她讓傳林留下三十個包子,其他的自家分了吃,又端了幾個進屋給陸予風嘗嘗。
陸予風每日除了鍛煉一會兒,就是埋頭苦學,但他并不是死讀書,在背書的同時,他會寫寫畫畫,做許多筆記,還會堅持寫文章。
停滞兩年的腦子開始轉動起來,本以為已經忘記的知識也慢慢想了起來。
曾經他以為自己是個什麽用也沒有的人了,但如今他慢慢找回了自信,他甚至覺得自己半年後一定可以中舉。
到那時候,他就可以回報家裏人了吧,如此想着,陸予風覺得自己學習勁兒更足了。
次日一早,陸予海和陸予山便推着車出發了,而他們離開後不久,江挽雲也收拾了東西往鎮上去,今天是約好了給一戶人家辦酒席的日子。
她一定要趕緊賺錢買鋪子。
這次請她去辦酒席的人家是鎮上的大戶,做布匹生意的,對方是經人介紹,聽說江挽雲名氣很大才請她去試菜,給的報酬也很高,一百文一桌,确實財大氣粗。
江挽雲照舊背着自己的背簍,裏面裝着各種調料和自己的一些小工具,待根據對方所給的地址找到了那戶人家後門時,已經有人在門口等着她了。
大戶人家瞧不起平頭百姓也正常,江挽雲倒也不指望對方派個車給迎接自己什麽的。
只是來接她的人一開口說的話就讓她不太爽了。
“你看看都幾點了?葛大廚都到了,你架子比葛大廚還大嗎?”
江挽雲解釋道:“來報信的人給我說的是下午試菜,我還未到正午就到了,咋還算晚了呢?”
那人沒想到這個小村姑還敢回嘴,語氣更不好了,“是管事兒的親戚推薦的你,要不是有個廚子臨時病了也輪不到你,進去了自覺點給葛大廚打下手,咱們這次是請了尊貴的客人來的。”
江挽雲更無語了,“讓我來幫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