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少年情事老來悲
宋芷岚将梳篦放回妝屜裏,卻回道:“本宮與諸葛大人素不相識,又有什麽話同大人說的。”
“……你不識得我?”
諸葛少陵心中發澀,一股血腥味從喉頭湧起,手中的白玉扳指生生被握得變了形。
這一天的相見,本是纏繞他多年的心結與夙願。
他曾經扮作過很多人的模樣,太監、侍衛、宮人、樂師……
也曾在鸾鳳閣的後院外吹過一夜的笛,淋過一宿的雨,望着頭頂那輪月從圓又到缺,腳下的花開了又謝。
為了見她,他還特意暗裏換上了曾經相會時常穿的那件牙色瑞錦短袍,除了束發的金玉冠,插上一枝黑檀木簪,扮成半披發的少年郎模樣。
即使有些不倫不類,內心也還是隐隐渴望着她能憑着這身衣裳認出自己來。
誰料……多年的執念,最終只換來了一句冷漠疏離的“諸葛大人”。
漸漸地,諸葛少陵失落中又生出了一絲可笑的僥幸。在世人眼中,他諸葛少陵傷風敗俗、風流成性,心狠手辣,沒有什麽惡事是他做不出來的。
事實也确實如此。
但宋芷岚記憶中的那個人确是個極好的男子。
他會隔着牆吹笛逗她開心,會尋來市面上各種新奇的小玩意博她一笑,會笨拙地學着如何讓紙鳶放得高,會偷偷在箋上寫滿酸詩,再順着府外的小溪同落花流水一起漂向無人的遠山外……
諸葛少陵知道自己這一生都比不上“他”,即使她已經漸漸忘記了“他”的相貌。
……即使“他”連名字都是假的。
忘了也好。
忘了也好……
不知過了多長時辰,諸葛少陵轉過身,拂過室中珠簾,輕嘆一聲:“不日後四殿下便會登基稱帝,娘娘……也會是未來大胥的皇太後,為了四殿下,還請娘娘多多保重玉體,切勿傷身。”
“登基……”宋芷岚将話在心中思量了半晌,蒼白的臉上終于出現了一抹怒氣的紅暈:
“你們……你們将钊兒如何了!”
諸葛少陵卻似乎不打算回應她,只是對着無人處拍了一掌。
下一刻,角落便幽幽地冒出來了兩個影衛一般的侍女,臉色是如出一轍的沉靜。
“今後就由你們伺候娘娘了。”
“是。”
宋芷岚面色難看到幾乎站不住,腕間玉镯叮叮作響,顫聲道:“弑害聖上、挾持皇子、謀殺重臣、軟禁皇後——諸葛少陵……你好大的膽子。”
諸葛少陵回頭看了她一眼,面上神情已經恢複了往日的波瀾不驚,似笑非笑道:“娘娘此言差矣,微臣若膽子不夠大,怎能做得這千古罪人、亂臣賊子呢。”
“微臣身上的罪可不止這四宗,待娘娘當上太後,大可以用後半生慢慢細數……”
“轟!!!”
簾外雨聲凄緊,桌前燈燭将燼。
軒窗被風摧得震顫不休,仿佛雲間有千萬鬼兵呼嘯交戈一般,絞落了一庭海棠。
夜裏春寒更重,連衾枕上也漸漸生了濕意,像被冷風吹了一宿般,涼人凍骨。
元錫白靜靜地坐在床邊,借着那點微弱的昏黃,伸手撫上了宋钊傷痕累累的脊梁。
那本比崖松還挺拔,比白玉還無瑕的背上全是觸目驚心的大塊淤青與血痂,讓人望上一眼心底便能莫名一痛,不忍直視地避開視線。
但元錫白不僅看了,還鎮定地默數了上邊的大小傷痕。
整整十三塊巴掌大的淤青,有些已經發紫如殷血,看得出受得全是奔着粉身碎骨去的重杖。
天知道宋钊這金玉砌成的身子是如何撐過那漫長而無望的重刑,生生吊着一口氣直到現在的。
他差點再也見不到他了……
這一刻,元錫白忽然前所未有地痛恨起自己來。
他三叔曾在沙場上笑着拍他的肩,說元家百年所出皆是武将,費了好大的勁才誕出他這個“文曲星”來,以後入朝為官定能如武侯般傳頌于世,青史留名。
可萬萬沒想到後來元家一夕沒落,他的直言上谏也只落得連貶帶谪的下場,縱然有得天獨厚之才,也讨不得皇恩聖心,留不住昔日繁盛。
他固然氣惱宋钊騙他,但更恨的還是對此無能為力的自己。
元錫白眼睫顫了顫,蜷起身子在床上的空隙處躺了下來,腦袋小心地挨着宋钊的胸口,聽着那人的心跳聲緩緩阖上了眼睛,不知不覺地握緊了拳。
早知道那年去鄢州就不回來了,就算吃軟飯,充其量還能做個不大不小的将軍。
或許還能像話本上寫的那樣,拎着一把霸氣凜凜的長刀,趁那右相新婚之夜時把人給劫上馬,便一路頭也不回地奔出城門口。
撒開馬蹄地跑,跑到那天高皇帝遠的蒼涼地,吹吹北風,望望青山,把一切都忘了。
從此上京的是非恩怨再也與他們無關。
……
“李敢遞來消息,清風峽的嶺南軍已被殲滅大半,剩下的殘軍正悉數逃往春紅澗,已經不足為懼。”
徐達披着一身蓑衣,面色興奮地從門外奔來,正好撞見給宋钊換完藥的元錫白從內室走出來,便問道:
“元大人,宋大人今日可有蘇醒的跡象?”
元錫白頓了頓,嘆了口氣:“四日了。”
距諸葛少陵發起兵變也有五日了,但宮中卻遲遲未傳出天子薨逝的消息。
“現下宮中被諸葛與蘇家的家軍圍得水洩不通,但卻似乎一點消息都沒傳出來,徐大人怎麽看?”
徐達解了外衣,飲了一口熱茶:“太子未廢,他們也還未找到那國玺,哪敢向外傳皇上出事的消息,百姓們也不是傻子,再過幾天估計也該知道裏頭暗有貓膩了。”
元錫白看向琴解語:“明釋公主那邊如何了?”
琴解語打着手勢道:戰勢略有膠着,自前兩天起過一場沖突後,兩方都屬于按兵不動的狀态。
徐達疑道:“按理來說,骁狼騎損傷慘重的消息應當早就傳到了宮中,這諸葛少陵為何還能保持如此淡然的姿态呢?”
“他們最想守住的,應當是皇宮這塊高地。”
元錫白蹙着眉,緩緩道:“篡位兵變一事,古皆有之,軍力數目龐大往往只是建立新朝的必要條件之一。拿下皇宮要地才是稱帝奪權的關鍵。”
“若是時間一長,諸葛少陵大可以謊稱太子失蹤,印玺被竊,從而順理成章地扶持幼帝登基,這便是他勝券在握的根本。”
“可大胥與前朝不同,若是想要真正獲得百姓認可,不僅需要代代流傳的傳國之玺,還需要另外一件物事。”
徐達思索了一會,恍然道:“元大人是說……”
“太祖皇帝當年定都上京時,曾在皇宮、城中東南西北各建了數座高百尺的鐘樓,并命名為‘黃鐘五塔’。”
元錫白接着道:“樓中鐘鼓皆是古器,每當新帝登基時,黃鐘五塔便會被敲響,鐘聲将傳徹整個上京的大小角落,以示新帝即位、天下太平之意。”
“而設計這五塔的人,便是當年公輸家精通機關奇門之術的掌門人公輸明。”
徐達道:“所以,諸葛少陵還缺這一把打開鐘樓的鑰匙?”
“不止,據我猜測,他現在估計也沒找到國玺。若是那物落在他手上,廢太子的假诏書早就傳得滿京皆是了。”
元錫白摸着下巴道:“這麽多天了,只有一種可能。”
“那傳國玉玺已經被人悄悄帶出宮了。”
“是何人!?”徐達看來似乎也被蒙在鼓裏,一臉震驚地望着元錫白。
“玉玺的所在……按理來說只有陛下本人才知曉才對,連他最親近的妃子都不知那物藏在何處,更別提外人了——”
“……”
可是會被誰帶出去呢?
元錫白嘆了口氣,望着床上遲遲沒有蘇醒的人。
他有一種莫名的預感,宋钊一定知道玉玺在何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