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聽到博士代班的建議,解語想起來,對哦,他有化學及生物學的學位,給本科生講一堂神經解剖學根本是小意思。

解語不是不相信他的能力,何況她也做好了課件,只是博士到底沒有基礎醫學院正經教職,臨時也來不及申請。

“謝謝,但是不用麻煩了,一節課而已,我沒問題。”

邵晖看着她的眼睛,“真的沒問題?”

解語輕輕說,“以前在外科實習,跟臺手術,早九晚九,中午五分鐘吃個戰鬥飯——現在好多了。”不光有助手減免了很多工作量,何況還有曾哥這樣的得力同事接手下半場。

她并非生理上的疲累,只是心理沖擊比較大。

曾醫生解剖體腔需要時間,各項樣本化驗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出來,長命功夫長命做,她還不如按日程去講課,反而是這段空白時間最大化的利用。

“你自己的情況你肯定清楚,我不會強求,”邵晖輕輕說,“只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很需要你——最好狀态的你。”

他本人也需要。

需要一個真的能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至于因為查案身心俱疲的解語。

需要一個在解剖臺上全心投入,離開解剖臺可以迅速抽離的她。

解語似乎讀懂了他沒說出口的很多話,對他點個頭,表示自己真的可以調節。

“那好,我回局裏更新一下消息,我們分頭行動。”邵晖說。

解語回到教研室,還好她有提前備課的習慣,此刻把課件調出來熟悉一遍,畢竟都是基礎知識,第一節 課也不用弄的太複雜——跟解剖臺上那具屍體的謎團相比,神經解剖學導論幾乎是太過輕松簡單。

文婧假期去歐洲轉了一圈,此刻見到她,本來有很多話要說,但有一下午的課等着,只能給解語一個大大的擁抱,約了火鍋的時間,便匆匆趕赴教學樓。

解語坐一會兒,喝完那杯奶茶,努力揮開解剖臺上的畫面,帶着教具出發。

Advertisement

卓越班,平時衆人都是争取午睡時間最大化,不拖到最後一分鐘不肯進教室,但今天卻難得的都提前到場,翻着課表讨論。

“這門課什麽情況,日程後面沒标注哪位老師講?”

“聽說基礎教研室有老師懷孕休假,人手不夠,所以原本計劃好的安排只能臨時空置,看哪個老師有時間頂上吧。”

“啊,聽說這門課挺難的,又抽象,這麽随便打發我們,會不會過不了啊?”

周怡無奈,“怎麽,前幾天方師姐的分享課白聽啦?都是大學生了,怎麽還計較老師講的好不好——哪怕是再好的老師來教,該背的也得全靠自己去背啊。”

好吧,一語打醒夢中人。

還是有人小聲嘟囔,“如果是方師姐就好了,她來教,我學習熱情也高漲一點。”

“別做夢了,方師姐現在是大忙人,光是法醫系就夠她忙了,哪裏還有我們的份兒。”

“唉,知道,做做夢還不行嗎,她那個分享課為什麽只有一節?要是每周一次就好了,光一次分享哪夠?”

“別說每周一次,就是每月一次也行啊。”

“我們可以去校長信箱提建議,讓方方再講幾堂。”

“有用嗎?再這麽下去,我也想考第一轉法醫了。”

“哈哈,你考第一?得先問問周怡、楊明、小花這三巨頭吧。”

周怡遠遠看到一個人影往這邊走,連忙出聲,“好了好了,老師快到了,還是尊重一下吧。”

衆人只能噤聲,接受現實。

新來的老師拿着教具走進來,楊明本能的上前,“老師,我幫你。”

有模型有挂圖,新老師也是個纖弱女子,想必吃力。

“謝謝。”新來的老師用好聽的聲音說。

楊明聽到熟悉的聲音,擡頭一看,整個人愣住——

“方,方——”

此時大家也驚的合不攏嘴,“方師姐?”

解語拿出筆記本,“怎麽,不歡迎我嗎?”

“真的是你?不不不,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衆人回過神來,這是夢想成真啊,誰知道這個“随便頂缺的新老師”竟然就是他們的理想呢?!

他們無比感謝那位請假待産的老師,感謝您,我們衷心謝謝您!

周怡不太确定的問出大家心聲,“方師姐,這次也是代課?”

“排了一學期——”

解語話音未落,就聽見他們一陣歡呼。

一學期!整整四個月!二十節課!理論加實習!

“但是,”解語打斷他們的美好想象,有些歉意的說,“因為我在法科中心工作,可能會遇到臨時突發情況,會打亂課程計劃……今天還好能趕上,但我之後會跟教務處報備,看有沒有可能找個能保證教學時間的老師——”

“不不不,不用找,”卓越班齊聲阻止,“就你了,你最好,我們只要你來講!”

解語固然感嘆他們對自己的無限信任,但光是手邊這單案子,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徹底結束,還是不能太過任性,“這樣不好,會影響你們的進度,臨時調整也會給學院帶來管理上的諸多麻煩。”

周怡大膽說,“不用調整,方師姐,完全不用麻煩,如果你哪天有事真的來不了,我們就在教室裏自習好了——反正大部分講課的老師都是照本宣科念教材,我們都是考前突擊背書刷題,有老師沒老師一個樣——但是你,你跟他們不一樣。”

衆人鼓掌,不愧是班長,說的話都能出書了。

解語無奈,好吧,雖然親口說過不要太在意老師的教法,但即使是本科階段的她,對于不同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标準的,有的老師,真的就只是把教材上的要點摳出來做成ppt念完了事。

有的就不一樣,她想起死後把遺體捐給醫學院,給學生們帶來最後一課的細胞生物學徐景教授,就跟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師不一樣。當年講細胞內外物質轉運章節,為了讓學生形象記憶,他甚至親手制作了動畫,她至今都記得那些代表轉運蛋白的彩色小圓圈移動的樣子。

忽然她慶幸自己堅持來上這節課。

解剖臺上那些冷卻的、凝固的傷痛和惡意,需要替換成認真向上、朝氣蓬勃的正面能量,才能支持她繼續前行。

“我們來學習神經解剖學。曾經我們以為主宰精神和思想的是神靈、是心髒,直到後來的科學家發現了這些灰色細胞——”她指着ppt上的彩圖,剖面上展示出了顱骨、大腦、小腦、腦幹以及向下延伸的脊髓。

“它才是我們思想的器官,是‘心理意識’的物質基礎,作為人體這個複雜精巧生理系統的最高指揮,讓我們有了心跳,能夠呼吸、飲食,自由行動,實現更大的夢想——”

學生們被她的聲音帶入情景,緊緊盯着圖片與模型,也許之後他們會被十二對腦神經折磨得寝食難安,會因為背誦各種解剖學标志的起止穿行支配範圍苦不堪言……但至少此刻,因為解語的開場白,他們充滿了對這一神奇系統的好奇與求知欲。

而此刻有的人,明明跟他們同齡,有着大好青春和前途,卻殘破不堪的躺在冰冷的解剖臺上,永遠的失去了這個美麗的器官。

神經解剖學,聽名字是形态學,但內容也包含功能學,理解和背誦都不輕松,向來也是醫學院“名補”之一,像卓越班這樣的尖子生也不敢小看,早早開始預習,盡管如此,一旦到拗口難記的知識點就不免發懵,但在解語由淺入深的講解中,他們預習時遇到的難點統統變得簡單起來,跟着她的思路,衆人更多的不是感嘆知識點太多太難背,而是為神經系統這一精巧結構而贊嘆,迫不及待想要學習更多,不光為了考試,為了将來的工作,也是作為一個人,想要了解更多主宰着自己一舉一動的原理:自己的每個動作是怎麽完成,無形的神經沖動怎麽産生,如何自上而下、準确的傳達到有形的肌肉……

一堂課上完,衆人意猶未盡,都沒有聽過瘾。

“方師姐,下堂課還是你來講嗎?”

“我盡量争取。”解語有些不好意思,法科中心的工作未必能剛好卡在不上課的空當,萬一有沖突……雖然他們說完全可以自習,但這不同于考四六級,畢竟不是光靠埋頭背單詞刷題就能過關的。

“對了方師姐,”有個學生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的問,“‘塗鴉大師’那個無頭案,是不是你們正在查?”

其他人都眼睛發亮。

解語一愣,想不到上午在解剖臺的發現,短短幾小時,已經傳開了,盡管邵晖說過,當時在場都是專案成員,但人是最不可靠的,總有一萬種方式走漏消息。

作者有話說:

強力外援即将登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