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很快佟國維就會知道這是他近日做的最正确的一個決定,因為下朝後康熙讓包括他在內的幾位重臣留下,帶着他們回了乾清宮。

衆人雖疑惑皇上叫他們何事,但也沒太吃驚,有些事不适合在大朝上說,留下幾個人單獨處理很正常,能做到康熙心腹的都已經習以為常。

然而今日卻有些不同,因為康熙沒帶他們去禦書房,而是去了乾清宮北面的實驗田。

衆臣對這片田地也不陌生,甚至他們中有的人還陪康熙在這裏幹過活,倒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後來聽說四阿哥、五阿哥和六阿哥在這邊做什麽金薯試驗,在禦書房也時常能聽到些聲音後他們就更熟悉了。

——如今他們許多人家裏也開辟了莊稼地,還時不時帶着自家孩子下地呢!

現在不過剛下早朝的時辰罷了,四阿哥和五阿哥本該在尚書房讀書,然而實驗田裏卻是歡聲笑語,待衆人走近細瞧,那田裏正揮着鋤頭鐵鍬幹得熱火朝天的不正是三位阿哥?

瞧他們的樣子仿佛是在挖金薯,倒也不用別人幫忙,幾個半大少年不嫌累,自己挖得不亦樂乎。有太監宮女穿梭其中,把他們挖出來的金薯裝到盆裏端出去。

“汗阿瑪和二哥回來啦?”胤祚聽見聲音回頭見到康熙和太子,高興地揮了揮手,指着旁邊道,“我和四哥五哥挖了大概兩三分地了,你們看收的金薯!”

衆人順着他指的方向看過去,就見不遠處的空地上堆了一座小山,瞧着怎麽也得有五六百斤吧!

兩三分地收成就有這麽多?

一位白胡子老臣不小心扯斷了自己一根胡子,不由“嘶”了一聲,不知是疼的還是如何。

沒有人笑話他,蓋因大家都震驚着呢。不是他們不信,而是不敢信。

算一算這筆賬就知道了,若按一人一頓一斤金薯算,五六百斤足夠五口之家吃上一個多月。這還只是兩三分地的産量!若一家種上三四畝地的金薯,豈不是頓頓都能吃飽飯了?

如今的百姓哪家還沒有三四畝地呢?

這意味着大清餓死的百姓将會大大減少,意味着大部分百姓将能吃上飽飯!

勿怪衆臣不敢信,換成誰家裏本是一貧如洗,突然撿到塊金子不得懵一會兒呢?

Advertisement

不過康熙不懵,一則今天之前就挖過金薯瞧過,二則他叫浙江總督就金薯情況上過折子,故而對産量心裏有數。所以他只是哈哈一笑,說了聲“不錯”,就叫太監拿了鋤頭來,袖子一挽親自下地了。

衆臣哪敢幹站着看皇上幹活,也紛紛找了工具,挖地的挖地,撿金薯的撿金薯,配合倒還算默契。

直到親自上了手,他們那顆飄着的心才恍恍惚惚地落了地。蓋因金薯實在太能長,一鋤頭下去就能挖出一串,臉盆大的一塊地能扒拉出來滿滿一臉盆金薯!

産量是真的高啊!

赤貧的家裏真的撿了金子了啊!

難怪今天早朝皇上瞧着興致不甚高,換了誰惦記着這事興致也高不起來吧?偏佟國維還拿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個沒完,難怪皇上懶得搭理他!

佟國維:“……”

佟國維現在就是後悔又慶幸,後悔選在今天彈劾六阿哥,慶幸的是他及時停手,沒有越錯越多。

他簡直不敢想,要是方才他叫人彈劾了胤祚“不務正業”,該怎麽面對現在這個場面?

不帶這麽打自己臉的!

還好還好!

胤祚等人在距離大臣們較遠的一片田地裏,一邊幹活一邊聽太子把今日早朝胤祚被彈劾之事一一道來。

胤祚壓根不在乎彈劾不彈劾,正如太子所想的,最多被康熙罵一頓罷了,他又不在乎。當初為了逃課學醫受罰挨罵少過嗎?熊孩子無所畏懼!

聽到佟國維連連受挫,胤祚忍不住大笑出聲。

太子:“……這次也就罷了,那條幅以後不要挂了,到底于官員形象有礙!”

胤祚點頭應了。

若非佟國維屢屢冒犯,胤祚也不會想出這個主意。當時以湯斌名義宣傳速效救心丸本是經過本人同意的,老大人自己受胸痹之苦多年,知道發病時的痛苦和危險,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這救民良藥,聽胤祚說借用他的名聲可以讓速效救心丸之名傳播更廣,當即就同意了。事實上這樣的宣傳對湯斌的名聲不僅沒有壞處,還有許多實際好處。

自然佟國維和開塞露就不一樣了,好在開塞露雖然尴尬,但到底是藥物,污的只有佟國維一個人的名聲罷了,對朝廷卻無甚影響。

那條幅不用便不用罷,想來有了昨日一日,也足夠百姓口口相傳,讓開塞露之名傳遍了。

胤祚嘿嘿一笑。

四公主默默聽了許久,此時好奇道:“六弟和佟國維何時有了矛盾?你在條幅上寫了什麽,他如何那般生氣?”

“額……”胤祚思考該怎麽說,他和佟國維的事說來話長,開塞露也不好說與女孩子聽,還沒想到如何開口,就聽太子奇道,“四妹妹也在?”

胤祚:“四姐姐一直關注金薯之事,今日便随五哥過來瞧瞧。”

四公主大方一笑:“太子莫怪,并非妹妹有意躲藏,只是這麽多大人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剛才她一直和胤祚他們一起幹活的,只是見康熙帶了這麽多大臣來,擔心又因女子不女子的鬧得不好看,幹脆低調一些罷了。

好在這裏也有不少宮女,倒不會因為她是女子太過突兀。

四公主倒是不怕事,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只是想看看金薯,又不想和大臣們吵架,暫時低調些沒什麽要緊。

別的不說,胤祚真心佩服四公主的心态,不驕不餒,能屈能伸,真是辦大事的樣子啊!

衆人幹着活漸漸便分散了一些,胤祚見無人注意,湊近四公主壓低了聲音問:“四姐姐,你近日和林姑娘還通信嗎?”

“自然,我既答應了你便不會食言,”四公主以為胤祚擔心她和林黛玉不和,笑道,“我與林妹妹倒是談得來,每三五日便有一封書信呢。”

胤祚:“……哦。”

“你怎麽了?”

“……沒事。”只是确定了林妹妹的手酸只是針對他一個人而已。

四公主笑道:“不知林妹妹真人如何,六弟見過嗎?”

胤祚心裏一動:“四姐姐若是好奇,宣人進宮一見便是。”

宜妃得寵,此事對四公主來說并不難。

四公主詫異地看了胤祚一眼,若有所思。胤祚心裏一跳,仿佛自己被看穿了似的,打着哈哈離她遠了些。

惹不起惹不起!

……

這天康熙、大臣和皇子們齊心協力,一畝多的金薯不到中午就收完了,衆人都有些狼狽,但看着那堆成山的金薯卻很高興。

金薯按照分組堆成幾個小山,太監們稱重,胤祚和五阿哥、六阿哥則負責記錄,完成他們對照試驗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産量自然是有差異的,但最差的算下來畝産也有一千八百斤,最好的更是高達三千多斤!且根據試驗數據,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肥力不同的兩組金薯産量差別并不是很大,這意味着百姓甚至不需要用良田種金薯,哪怕是荒地,甚至只是屋前屋後種上一些就不用擔心餓死了!

這可是大好消息啊!

胤祚溜達到佟國維身邊,笑眯眯問:“依佟大人看,我與兄長所種金薯産量可高呀?”

佟國維:“……”不想說話!

衆臣被宮人帶着簡單梳洗後又回到禦書房,此時時辰已經不早,康熙留了衆人在乾清宮用膳:“今兒也不吃別的,就嘗嘗你們親手刨出來的金薯吧!”

說着便叫人傳膳,禦膳房早按康熙要求做了金薯宴,正是胤祚當初宴請五阿哥的方子,如今衆臣吃得也十分香甜。

胤祚再次笑眯眯:“佟大人,這金薯可好吃呀?”

“……”佟國維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衆人用了膳,康熙笑着問:“諸位愛卿看,金薯可堪推廣啊?”

衆臣紛紛點頭,目前看來的确是一種極好的作物,易生長産量高,味道也十分不錯,家裏寬裕些的可以吃拔絲紅薯蜜燒紅薯,貧寒人家直接蒸了、烤了,或者加到粥裏熬煮同樣香甜可口,又極能填肚子,目前瞧着是沒什麽缺點的。

胤祚:“佟大人覺得呢?”

佟國維:“……”佟國維翻了個白眼。

衆臣齊齊忍笑,這六阿哥擠兌起人真是一套一套的。

胤祚被康熙瞪了一眼,笑嘻嘻不說話了,而衆臣意見達成一致,便開始商讨推廣措施。

江浙有推廣金薯的經驗,但目前看效果不佳,避雷避雷。

倒是可以如前次牛痘一般弄一個試點,一則眼下薯種不多,縱然可以從江浙調來一些,到底杯水車薪;二則百姓對于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向來謹慎,要他們接受金薯需要一個過程。

胤祚聽着只覺得如今消息太不通達,放在後世,有什麽信息報紙一登網絡一發全世界都知道了,把金薯豐收的照片和數據公布出來,雖不能說所有人都信,但也比現在這般費力引導強的多吧。

衆臣開始讨論具體措施,什麽政府示種、獎勵種植等等,胤祚聽得半懂不懂,不由有些昏昏欲睡,突然他頭一歪驚醒,就聽到一位大臣道:“需有一位皇子主導此事才是!”

這話聽着好生熟悉,胤祚下意識退後一步:“別找我,我忙着呢,沒空!”

衆臣:“……”

衆臣确實在打他的主意,事實上若要皇子參與,最好的自然是全程參與金薯試驗的四阿哥、五阿哥和六阿哥中的一個。他們倒不在乎到底是哪個,反正這位皇子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目的是讓百姓知道皇室的恩德,具體辦事的自有其他官員。

既然六阿哥如此排斥,衆臣就默默看向剩下兩個阿哥。

五阿哥左看看右看看,學着胤祚也退了一步,撓頭憨憨一笑:“我只喜歡吃東西和種東西,其他的都不懂。”

衆臣:“……”

那便只剩四阿哥一個了。

康熙本也最屬意四阿哥,論起實幹三個小子差不多,但論政治敏感四阿哥比另外兩個強的多,派他去是最合适的。難得幾個人不争不搶,康熙滿意地點點頭:“那便把此事交給胤禛吧!”

四阿哥:“兒臣領命!”

金薯推廣是大事,不是一下子就能定下措施的,少不得細細打磨。胤祚很快就把這事抛到腦後,一邊跟着終于從香山澳請來的洋人醫生學西醫,一邊悄悄盯着四公主的動作。

雖然上次建議四公主請黛玉進宮一見她未置可否,但胤祚覺得她是有些心動的。

胤祚想着,若是四公主請黛玉進宮,他是不是能趁機見上一面?

他最近依舊每日送信和東西給黛玉,卻依舊沒得到回應。之前胤祚只以為黛玉生氣,如今卻漸漸發覺不對——

黛玉不是這樣的性子!

她向來聰明靈慧,怎會不知胤祚種痘乃是正事?縱然一時後怕生氣,不過兩日自己也該緩過來了,怎會這般長時間沒有動靜?

必然是出什麽事了!

只是他安插在賈府的人傳回的消息卻是一切正常,胤祚一時因黛玉安全無虞松了口氣,一時又擔心她出了更大的事,想着見一面問清楚才好。

如今只看四公主那邊是什麽情景,實在不行也只能再想法子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