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起床後,他還是有點不清醒。直到江铎替他完更衣,将溫熱的帕子貼在他臉上時,才真正清醒過來。
“江铎啊,今日的餐食清淡些,我沒什麽胃口。”宋青遠倚在靠枕上,有氣無力地說道。
“小的知道,今日一起來,小的就吩咐給廚房的管事了。”江铎将漱口水遞過去,開口道。
“太貼心了。”宋青遠一邊蘸了藥粉清潔牙齒,一邊感嘆道,“要是沒有你,真不知道我會把日子過成什麽樣。”
江铎笑着撓了撓頭:“殿下謬贊了,小的哪有殿下說的那麽厲害。”
宋青遠搖頭,不是他謬贊,而是江铎的能力,确實是那些平常的管事比不了的。
他從燕雲來會京時,路途遙遠,除了自願領下護衛軍首領一職,帶了三百護衛跟随的秦子箴;以及燕王指派的幾個名為仆役實為眼線的小厮,他身邊再無人跟随。路上一行人的衣食起居、日常用度,都是江铎一人在負責,且沒有出任何差錯。
但江铎是受了黥面之刑的罪奴。面上有刻字一條,就基本上斷了他的全部出路。
只可惜了他的才幹,卻只能在他身邊做個小小的管事。
宋青遠有些不開心地皺了皺眉,沒繼續這個話題。
昨日宴會過後,他下一次和宏德帝打交道,就要等到下月替他爹遞交燕雲國書的時候了。
國書的事用不着宋青遠一個質子操心,燕王自然會派人送過來。大概率還會順便給舊上司宏德帝送點不值錢的燕雲特産。
而需要做的宋青遠只有:将國書和禮單送到宏德帝的面前,順便當個承受怒火的活人靶子。
因此在他爹送來國書前的這段日子裏,宋青遠就徹底閑了下來,安安穩穩地待在府中,仔細研究造紙技術,争取盡快将可以糊窗的桐油紙給做出來。
真正有書籍詳細記錄造紙技藝,要等到北魏末年,一個叫賈思勰的人出現,寫了一部流傳至今的《齊民要術》。
至于這個時代會不會出現一位同樣偉大的農學家,編纂一部記錄農牧業生産技術的巨著……
Advertisement
在翻閱了大量書籍後,宋青遠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沒有資料可以參考,宋青遠就只能硬着頭皮自己琢磨。
造紙一事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裏面的門道頗多。若是按照他前世在網上看過的那些視頻來做,最後得到的只能是質量最次的土紙,還不如現在市面上正在售賣的普通紙。
最後,他決定參考現代造紙技術,将機械造紙的每一道加工程序都拆解開來,用當下已有的技術替代。
值得慶幸的是,即使是現代造紙,所改進的地方也不過是利用機械加工,以及添加了一些古代沒有的化學成分,但大致的流程仍然和手工造紙相似。
機器造紙只能做到提高産量和降低成本,但在質量上,還真不一定勝過人工制造的紙。不然在現代時,宋青遠也不會花幾百塊買一張石橋白皮紙了。
确定了基本流程後,宋青遠就開始進行原材料的選用。
在他最開始的計劃中,他考慮的原料是苎麻。因為相較于樹皮,麻類植物的纖維更加細長柔韌,造出的紙也會更加潔白光亮,柔韌結實。
這簡直是做窗戶紙的不二之選。
但再三斟酌後,他還是放棄了用麻造紙的計劃。
首先是考慮到麻紙的工藝複雜。成本無法降低,自然就不能推廣到底層百姓手中。
除此以外,麻類植物也是普通百姓制衣的原料,若是被大量用來造紙,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此遭殃。
這也是他最終放棄做麻紙的重要原因。
而樹皮是比麻類植物豐富得多的原料。用樹皮造紙,可以使紙的産量大幅提高,也能降低許多成本。
但有利必有弊,樹皮中木素、果膠等含量也遠比麻類高。
木質素和果膠會使纖維膠結硬直。因此用樹皮造紙要遠比用麻類造紙難度大。
若是用樹皮造紙,他就要考慮如何脫膠才行。
使木質素和果膠分解的方法不外乎水漚、發酵、水煮幾種,但每道工序具體的需要的時間和蒸煮的程度,卻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們在漫長的嘗試中改進。作為穿越者,宋青遠唯一能做的就是替廣大勞動人民跨過了這段漫長的時間。
備料、水漚、蒸煮、漂洗、切碎,這幾個步驟都是體力活,宋青遠身嬌體弱的,自然是沒辦法親自動手實踐。只能辛苦江铎每日往返于城郊的莊子和府上。
他自己則整日待在書房,捧着寫好的造紙流程,思考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随後的打漿是造紙的關鍵步驟。打漿的原理是通過舂搗和攪打,對植物纖維産生變形、潤脹、細纖維化和切斷的作用。這一步驟決定了纖維的柔軟性和可塑性。也對紙的張抗撕裂能力、硬度、透光度等都有重要影響。(1)
宋青遠不敢大意,派人将漂洗好的木料運到府中,在他眼皮子底下完成這一工序。
他現在居住的地方,是宏德帝按照親王的規制建造的。按理來說,後殿應該是府中女眷居住的地方。
但燕雲三王子的王府上別說女眷,連個丫鬟都沒有。除了廚房裏幾個上了年紀的嬷嬷,就只剩當初為了做枕頭找來的繡娘。本來這些繡娘也是打算在前幾日離開的。
但恰逢宏德帝送來的吉服不合身,宋青遠只好多留了她們半月,替他修改吉服。
因此他的後殿,基本被江铎當成了府庫倉廪來用。
漂洗好的木料就這樣僞裝成蔬菜,從小門運到了空置許久的西院,倒進了早已架起的幾個大缸,由工匠晝夜不停地舂臼打漿。
這一步驟就體現出手工造紙的優越之處了。人工打漿時,紙漿中的纖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相較于将纖維打碎的機器打漿,手工紙的韌性遠遠優于機制紙。
但選擇手工打漿是因為這些嗎?當然不是啊。
要是宋青遠有的選,他一定選擇後者。畢竟用機器打漿提高的造紙的效率,可不是一點半點。
工匠們被分成了兩撥,輪流調替着休息。但宋青遠卻必須一直守在旁邊。他得随時觀察着紙漿舂打的程度。
這種時候,他就無比懷念自己前世的身體。他前世時,當天在公司加班到淩晨,第二天還能精力充沛地坐着老鄉趕早集的三輪車,到山裏實地考察。
第二天早上,紙漿攪打完成,熬了一夜的宋青遠也被扶進了臨時打掃好的廂房,一臉病色地喝着湯藥。
但好在現在就可以進行抄紙了。
對于成紙來說,在紙漿中加入不同的填料可以使制成的紙獲得不加填時難以具備的某些性質。例如在紙漿中加入施膠劑,可以使紙張具有抗水性;加入調色劑可以改善紙張的顏色。(2)
後面的幾種填料都不是現在的宋青遠可以獲得的,正當他準備放棄往紙漿中添加填料時,突然想起運營部的江晴提起過,“造紙廠在制造書寫紙和打印紙時,都會在紙漿中添加滑石粉和高嶺土。”
當時他正着手一個度假山莊的開發項目,負責運營的江晴恰好看到他桌上的工程報價明細表,就順嘴提了一句。
江晴家中是開造紙廠的,說的話應該不會有問題,畢竟他公司裏,所有的紙張都采購于她家的紙廠。
宋青遠前世的時候還不理解,明明是富二代,為什麽還要堅持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上班。現在卻無比感謝自立自強的新時代女性江晴。
現在的高嶺土中一般含有不少雜質,如果要作為造紙填料,就必須經過再加工,進行淨化。宋青遠于是果斷選擇了滑石粉。滑石在很久以前就被人們發現和利用了,《神農本草經》中就關于滑石入藥的記載。
在藥鋪就能買到滑石粉,價錢還便宜,宋青遠美滋滋地讓江铎買了不少回來。
但馬上他就意識到了另一個問題,雖然添加滑石粉可以改善紙張的平滑度,但是他卻不知道具體添加多少合适。
作者有話說:
(1)部分參考了「打漿」的百度百科。(2)來源于郭緯主編的《造紙技術(第三版)》,特此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