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皇後不在意這個,畢竟後宮嫔妃誰不上趕着讨好乾隆呢!

三座大山裏面,就連皇後都要讓乾隆高興,更何況是其他人了。

而且沐瑤坦坦蕩蕩去送禮物,絲毫沒一點遮掩的态度,皇後心裏也是挺滿意的。

她已經夠忙了,誰給自己還添幺蛾子,再是好脾氣都要不痛快的。

乾隆在禦書房聽說沐瑤派人送東西來,臉色并不驚訝,只讓李玉呈上來。

李玉小心翼翼打開錦盒,他跟皇帝想的一樣。

畢竟皇帝之前跟純嫔提過毛線護腰,這會兒在元宵之前送過來也是合情合理。

然而打開錦盒,裏面卻不是毛線護腰,讓乾隆不由一愣,問道:“這是帽子?”

鄧嬷嬷連忙答道:“回皇上,這是毛線鈎的帽子。娘娘想着皇上不太怕冷,護腰要用不上。然而冬日外邊風大,就日思夜想,才琢磨出這個毛線帽子來。”

乾隆拿起毛線帽子,在手裏非常柔軟,可以想像戴上的話一定很舒服。

而且毛線有彈性,戴着也不會有束縛感。

毛線鈎得很細密,幾乎看不見縫隙,足見沐瑤的用心。

乾隆拿在手裏把玩了一會,這才示意李玉去取一面鏡子來。

李玉早就吩咐小太監去拿了,就在門口候着,随時就能進來。

一個貼心的侍從根本不需要主人開口,就已經提早想到了。

果然乾隆一個眼神示意,李玉就讓兩個小太監托着一面西洋鏡子進來。

Advertisement

這面鏡子很大,能看見上半身。

乾隆雙手穩穩戴上帽子,不一會兒就感覺腦袋暖融融的,對着鏡子看了看,點頭道:“不錯。”

尺寸剛剛好,不會太松松垮垮的,也不會太緊了,戴着很是舒服暖和。

乾隆露了個笑,要是沐瑤直接送個護腰過來,那就實在太不用心了。

他都開口要了,沐瑤也不知道變通,就叫自己有些失望的。

好在沐瑤從來沒讓人失望,乾隆看着帽子一會兒才取下來,讓李玉好好收着,回頭出去的時候再戴上。

鄧嬷嬷見乾隆露出笑容來,顯然是喜歡的,眼底也露出欣喜。

然後就聽見他問道:“這頂帽子,純嫔用多久做出來的?她身子骨才恢複好,莫要太費神才是。”

鄧嬷嬷是知道沐瑤有一搭沒一搭的做,兩三天就差不多做好了。

當然,來之前她就被沐瑤交代過,這會兒小心翼翼說道:“老奴擔心娘娘累着,每天都會催促娘娘多休息,這帽子做了好幾天,卻也不是從早做到晚。”

李玉忍不住看了鄧嬷嬷一眼,一般人過來一聽皇帝這麽問,必然要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自家主子有多累多辛苦多用心才是。

怎麽這個老嬷嬷跟一般人不一樣,老實成這樣了?

李玉感覺純嫔也挺不容易的,自個不是特別會來事的人,挑的嬷嬷年紀大不說,這口才也不好,實在不能在皇帝面前留下什麽好印象。

然而他下一刻卻敏銳發現自家主子的心情比之前更好了,頓時滿心詫異。

李玉在乾隆身邊伺候的時間不短,當然帝王心思太深,他不可能全部摸索清楚。

但是主子高興還是不高興,多高興的話,李玉還是能第一時間察覺出來的。

乾隆的心情明顯比收到帽子的時候更好,他低頭琢磨了一會,難道鄧嬷嬷這話還說到皇帝心坎上了?

還真是這樣,乾隆聽多了下人怎麽誇贊自家主子多努力多用心的,可能是真的,卻聽着就假。

仿佛做個小東西,就已經耗盡心力一樣。

不說後宮,前朝的大臣也是如此,每天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挂在挂在嘴邊,真的能做到嗎?

聽得多了,乾隆自然對這些話起了疑心,尤其有了偏見,下意識就覺得是誇大其詞。

鄧嬷嬷這樣倒是實誠,沐瑤确實努力了,卻不至于拼老命。

只是做個帽子而已,難不成還要耗盡心力豁出命去嗎?這也太誇張了一點,聽着就浮誇了。

乾隆微微颔首道:“叫純嫔用心了,朕記得私庫裏有一對翡翠镯子,正好翡翠養人。對了,李玉跟着走一趟送過去吧。”

李玉應下,很快取了鑰匙去私庫拿了一個巴掌大的紫檀木錦盒。

這對翡翠的水頭極好,一塊原石頭并不大,只能做幾對镯子。

乾隆過年的時候送了一對給皇太後,一對給了皇後,剩下這一對放在私庫,李玉還想着誰會得了去,沒想到會是純嫔。

不過也不意外,純嫔雖然不會來事,卻也不會鬧騰,對皇上極為用心,進宮之前就頗得皇帝歡喜,不然也不會一進宮就被封為純嫔。

當然也因為她生孩子的時機也好,恰好在皇帝登基前幾個月。

等進宮之後,前面幾個月純嫔都默默無聞,只在宮殿裏養身子。

如今過年宮宴前後,她更是深居簡出,李玉原本擔心純嫔的地位會不會下去,被乾隆慢慢遺忘,誰想到卻在皇帝心裏的地位提起來了一些,也是夠神奇的。

李玉心想可能是傻人有傻福,純嫔的性子也是好,跟後宮的嫔妃就沒誰有過龌龊,只過自己的小日子,從不折騰。

所以嘉貴人跳出來,就讓後宮嫔妃都忍不住壓一壓了。

連純嫔這樣脾氣好的老好人都受不住,足見嘉貴人的過分了。

李玉捧着錦盒跟鄧嬷嬷回去,沐瑤趕緊出來迎。

李玉可不敢讓她凍着,笑着呈上錦盒道:“這是皇上賞給純嫔娘娘的,是一對翡翠镯子,皇上聽聞翡翠很是養人,正是适合純嫔娘娘。”

沐瑤接過後道了謝,又讓素紋遞了個荷包過去:“有勞李伴伴大冷天走這一趟了。”

李玉一摸就知道是銀票,數量還不算低,就恭敬地笑納了。

沐瑤原本還擔心乾隆身邊的人不會收下荷包,好在李玉沒說什麽就收下了。

大過年的,要是送個紅包被退回來,也是挺尴尬的。

幸好李玉收了,然後就回去複命。

沐瑤進去後,迫不及待想看看這對翡翠镯子。

之前聽聞乾隆最愛翡翠,私庫裏收了不少極品翡翠擺件和首飾,也不知道會是什麽樣子。

等打開後,她看着碧玉的一對镯子,拿在手裏冰冰涼涼的,忍不住戴在手腕上。

碧玉的镯子和白皙的手腕很相稱,圈口居然很合适,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了。

沐瑤晃了晃手腕,露出點笑來。

哎呀,這樣的镯子要是能帶回家去拍賣,那就發達了,分分鐘能買下一套大別墅!

鄧嬷嬷不知道沐瑤在琢磨這翡翠镯子在現代能賣多高價,只以為她收到皇帝的賞賜特別高興,也笑眯眯道:“老奴瞧皇上很喜歡那個毛線帽子,娘娘要再做一些嗎?”

“不了,我接下來打算做別的。”

毛線背心容易做,沐瑤一雙手可做不來兩樣,就讓素紋幫忙了。

比起護腰,背心只需要把毛線織得更長一點,再做個領子就行。

素紋先把其他做了,按照做護腰的辦法先把辮子針做起來,最後收尾讓沐瑤來就行。

她先把毛線褲做了,恨不得能有八只手一起做。

素茹也幫着整理毛線,打打下手。

給乾隆做的帽子,兩三天随随便便就能做好,毛線褲卻頗費功夫,沐瑤一整天坐着做,手都有點累了。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一天大概做三個時辰,手感回來了,越發熟練,毛線褲竟然五天就差不多做好了。

那邊素紋的背心也做得差不多,沐瑤收尾後,做了個v領,穿着就舒服多了,不會卡脖子。

她做好後松口氣,趕緊收進一個大的錦盒裏面,讓鄧嬷嬷跑一趟送去慈寧宮的。

皇太後平日有午睡的習慣,約莫半個時辰左右才起來,因着地龍燒得熱,喉嚨幹澀,起來後要喝一壺蜂蜜水,是多年來的習慣了。

她懶洋洋倚在軟塌,喝完一杯蜂蜜水,就聽身邊的嬷嬷說純嫔那邊派人送了東西過來。

“是什麽?”

皇太後聽說純嫔派人送東西給皇帝,轉眼也送她這邊來了?

嬷嬷搖頭道:“奴婢沒打開,鄧嬷嬷的意思是等太後娘娘醒後打開看就是了。”

“怎麽神神秘秘的,”皇太後示意嬷嬷打開錦盒,就見裏面是一件沒有袖子的毛線上衣,還有一條厚實的毛線褲。

嬷嬷看着上衣皺眉道:“太後娘娘,這衣服怎的沒袖子?”

莫不是純嫔為了偷工減料沒那麽費時間,才沒做袖子的吧?

收下禮物的是一個小宮女,皇太後就把人叫過來。

小宮女一五一十轉告了鄧嬷嬷的話:“回太後娘娘,鄧嬷嬷說這是叫背心,沒有袖子,穿着身上暖和又不臃腫。”

皇太後聽得有趣,就去屏風後示意嬷嬷幫着把背心穿在裏面,再穿上衣裙。

還別說,身上确實暖和,而且沒有袖子,胳膊這裏就不會臃腫。

有太監擡着一人高的全身鏡過來,皇太後站在鏡子前微微點頭道:“純嫔确實巧思,這樣一來穿着也不顯眼,又不會臃腫難看。”

沐瑤就想着皇太後哪怕年紀大一點,也是個女人,自然是愛美的。

現在的毛線哪怕是細線,套在裏邊,背心還好,毛線上衣就肯定會讓人腫一圈。

如今只有背心,胳膊不會變粗,穿着就好看多了,而且還暖和,裏邊就不用穿太多衣服,顯得苗條多了。

皇太後穿着挺舒心的,又把毛線褲拿起來,這褲子摸着柔軟厚實,穿上去确實暖和。

比起背心,這毛線褲穿在裙子底下,哪怕臃腫一點也無妨,根本看不出來,重要的是暖和。

冬天走在外頭,身上穿得多暖,都不如褲子厚實,渾身都暖和了。

皇太後穿着走動,一點都不礙事,還特別暖融融的,走了一會兒就額頭開始出了薄汗。

她坐下後擦了擦汗,又喝了一杯蜜水,這才把背心和毛線褲脫下來:“這東西确實不錯。”

嬷嬷十分驚奇,畢竟皇太後這是接連誇了兩遍,倒是難得。

乾隆得知沐瑤不但給自己送帽子,還給皇太後送了背心和毛線褲,摸着帽子嘀咕道:“怎的皇額娘比朕這裏還多一件了?”

李玉在旁邊聽得後背發毛,還擔心皇帝是不是要發怒,就聽他又道:“做個帽子都要費幾天,背心和毛線褲估計得從早到晚一直做,也不知道純嫔是不是又費神了。”

之前鄧嬷嬷說沐瑤沒那麽費神,說得輕描淡寫的,乾隆卻腦補了許多。

只認為這是沐瑤特意交代鄧嬷嬷,免得被乾隆發現她又累着自己。

要是鄧嬷嬷拼命誇,乾隆會覺得她是誇大其詞,鄧嬷嬷一點不誇還說得簡簡單單的,他反而認為純嫔是費老大勁了。

“真是,都讓她好好養身子了,卻還是如此費心。”

李玉一怔,趕緊順着乾隆的話贊嘆道:“純嫔娘娘心思簡單,素來純善,之前對待景仁宮的宮人就十分寬厚。”

他提起這個,乾隆就有些不高興道:“可不是,她心善,那些作死的奴才就知道順杆子上來欺負人了。”

要不是這些宮人都處置了,還是皇後下命的,乾隆不好再來一回,免得好像不滿意皇後的處置一樣,就要把他們再懲罰一遍,不然難消心頭之恨。

李玉看乾隆一副想要把人挫骨揚灰的樣子,腦袋低得快要貼到心口上,不敢吭氣了。

“也罷,這次送去景仁宮的宮人是皇後特意挑選的,只要聰明點就不會亂來,要是實在不聰明,那就再換人。”

乾隆随意開口,就決定了不少人以後的命運。

他起身裹上披風,戴上毛線帽子就去慈寧宮了。

皇太後沒想到乾隆突然來了,見他脫下披風後,這頭上的帽子就特別顯眼。

跟自己如出一轍的毛線帽子,必然是純嫔的手筆,她不由笑道:“皇上這帽子是純嫔做的吧?看着就暖和。”

乾隆笑道:“是啊,她知道我不怕冷,就沒做別的,只做了這個帽子。兒臣聽聞純嫔還給皇額娘做了兩件,就好奇過來看看了。”

皇太後就把毛線背心和毛線褲拿了出來,乾隆看着這兩件還挺大的,微微皺眉道:“這離着才多久,她必然要累着自己了。不過不趕着一點,也趕不上元宵佳節。”

想必打算做元宵節的禮物,所以沐瑤才日夜趕工的。

皇太後輕輕點頭道:“純嫔是個用心的,這兩件十分暖和。”

她年紀大點有些怕冷,但是地龍燒得太旺又容易幹燥上火,喝多少水都有點難受。

穿得太多了,渾身臃腫不好看,行動也不方便,如今有這兩件在,皇太後只需要穿上,地龍的溫度就能稍微降一點,自己也沒那麽容易燥熱上火了。

乾隆也覺得慈寧宮的地龍燒得太熱,每次進來他坐沒多久就要出汗,等出去後被冷風一吹,也不太舒服。

如今倒好,皇太後這邊打算把地龍不燒那麽厲害,乾隆心下着實松口氣。

他琢磨着沐瑤是不是知道皇太後怕冷,才特意做的毛線背心和毛線褲,也讓自己到慈寧宮來沒那麽熱得難受的?

沐瑤日夜費心做這兩件大的,其實還是為了自己?

遠在景仁宮的沐瑤不知道乾隆能腦補那麽多,要知道的話自然也不介意他多腦補一點,反正覺得自己好,那多多益善呀!

她這會兒終于趕上元宵,只想跟鹹魚一樣躺着啥也不幹了。

雖說坐着鈎毛線也沒多累,自己也是熟練工的,但是連續做好幾天,每天好幾個小時,精神上還有些疲倦的。

鄧嬷嬷看在眼裏十分心疼,特意私下交代小應子,去禦膳房的時候讓禦廚多做點好吃的送過來。

她知道自家娘娘最近胃口好了,越發喜歡吃,自然希望禦廚多費點功夫。

禦膳房那邊自然沒有不應的,因着純嫔喜愛梅花,他們還特意用梅花入菜。

當然他們是不敢摘景仁宮的梅花,打擾了沐瑤賞花的興致。

專門從別處摘了新鮮的梅花,清洗之後才入菜。

沐瑤看着送來的一桌子菜,梅花粥、梅花糕、梅花炖豆腐,梅花雞湯,梅花炖蛋,眼角都忍不住抽了抽。

好家夥,這是把梅花一網打盡了吧!

哪怕再喜歡,也不用所有菜都添上梅花啊!

她感覺自己吃完,估計渾身都一股梅花的香氣,跟梅花成精一樣了。

不過菜都送來了,加上禦膳房的手藝極好,石頭都能做好吃,梅花應該也不錯,沐瑤就動了動筷子。

然後,她就真香了。

沐瑤以為梅花粥就是熬好粥之後添上梅花當裝飾而已,後來發現自己錯了。

這梅花該是跟粥一起炖的,粥裏有淡淡的梅花香氣,也不知道怎麽做到梅花炖得并不爛,更不會難看,又能讓香氣融入米粥之中,這手藝果然絕了,沒讓沐瑤失望。

喝了半碗粥,沐瑤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梅花炖蛋。

這蛋羹很嫩,滑溜溜就跟果凍一樣,吃進去都不用咀嚼就吞下了。

帶着雞蛋的清香,又有梅花的香氣,結合在一起讓人更有食欲了。

吃完後感覺唇齒都是梅花的香氣,沐瑤呵了一口氣,這算是吐氣如梅了吧?

梅花雞湯更絕了,梅花飄在雞湯上,就像是荷花一樣,在水面上盛開了,既漂亮又好喝,還能吃。

也不知道禦廚的腦子怎麽長大的,實在太靈光了一點!

鄧嬷嬷見沐瑤吃得滿意,就笑着道:“林禦廚心思巧,看來這桌菜做得不錯。”

沐瑤有些驚訝,原來是林禦廚的手藝,也難怪了。

林禦廚之前守着冷竈多年,難得有她這個橫空出世要吃素菜的人,後來漸漸能吃肉了,林禦廚擔心自己又要回去過原來的日子,就趕緊努力抱住沐瑤這條金大腿。

他簡直是使出渾身解數的看家本領,就為了要虜獲她的胃。

如今看來林禦廚确實極為用心,也拿捏住沐瑤的口味了,她就笑道:“不錯,以後就讓林禦廚多做一些,做得就挺好的。”

既然是個有上進心的,而且又努力的人,哪怕有點小私心,想要在禦膳房裏立足,日子過得好一點,林禦廚這個想法很合理,也并不讓人讨厭。

要是沒有本事,只有一張嘴純忽悠,那沐瑤就不大能看上了。

再說了,林禦廚之前不好過,如今是因為沐瑤才有這個機會,就不會輕易背叛或者跑掉,她也能吃得安心和舒心了。

一個固定的廚子,熟悉她的口味,沐瑤就不必再跟別的禦廚重新磨合。

還能給人一個機會,多一條路多個朋友,對她來說也沒什麽壞處。

林禦廚得了賞賜,更是得了純嫔的準話,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卻不敢在人前展露出來。

高太監看着林禦廚頗為羨慕,他這運氣怎的這般好,就攀上純嫔了呢?

純嫔不愛管事,事兒特少,規矩也不多,賞錢還大方,是最好伺候的主子了。

之前多少禦廚想要讨她歡心,可惜純嫔不愛吃的,他們渾身是勁兒卻無處使。

如今倒是便宜了林禦廚,一個個心裏又是羨慕又是嫉妒,覺得自己運氣不好。

高太監想着,何嘗不是因為林禦廚也是個私下十分努力,又從來沒放棄過的人呢!

那麽多梅花的菜式,不可能一拍腦袋就想到。

肯定是林禦廚之前無所事事的時候,還琢磨着梅花怎麽能入菜,這時候才能立刻拿出手。

看來機會總是給那些一直默默努力的人,才能夠牢牢抓住了。

高太監拍了拍林禦廚的肩膀道:“做得不錯,以後好好辦差。”

林禦廚笑着應了,高太監還給他安排了兩個打下手的幫廚,竈臺也從一個變成兩個,原本還想給三個,不過被林禦廚婉拒了。

他就一個人,同時用兩個竈臺還好,三個就過了,根本騰不出手來,沒必要白白占上一個,惹得禦膳房其他人不快了。

等高太監一走,其他禦廚紛紛過來慶賀,林禦廚都傻乎乎笑着一個個道謝。

他不傻,這些人不管真心還是假意,反正沒必要樹敵。

沐瑤不知道禦膳房也是個小社會,林禦廚正努力跟其他人打好關系。

哪怕關系不算特別好,起碼井水不犯河水就行了。

她開始期待起元宵宮宴來,第二天一早起來梳妝打扮,跟永璋玩了一會兒,直到下午的時候才過去。

等人到齊了,也快要傍晚了。

沐瑤在路上碰見也坐着軟轎過來的高貴妃,她懶洋洋的,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美人哪怕剛睡醒,也別有一番風情。

高貴妃遠遠見着沐瑤,就示意擡軟轎的太監過去,跟沐瑤打了聲招呼。

兩邊軟轎并排走着,兩人也能說說話了。

高貴妃說道:“聽聞宮宴的菜單前兩天定好了,是娴妃定的,回頭皇上覺得家宴不必太麻煩,不如直接上鍋子就是了。”

沐瑤無語,乾隆不早說,娴妃定好菜單才說,不是浪費心情嗎?

看來乾隆是真的喜歡吃火鍋,大冬天吃火鍋也合适,這就提議上了。

沐瑤眨眨眼道:“那真要換鍋子了?”

高貴妃看了她一眼:“皇上既然開口了,那必然是要換的。”

沐瑤想想也是,誰敢忤逆他的意思呢?

就是可惜娴妃定的菜單,不知道都是什麽好吃的,不過也能下回用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