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讓沐瑤沒料到的是,這事一出,不少宮人倒是十分感激她了。
而且表格用起來之後,內務府的庫房各處也整理得更幹淨,各宮取什麽東西都快得很。
尤其小應子去庫房取東西的時候,宮人們一個個的相當熱絡,二話不說就送來,恨不能幫忙送到景仁宮門口來了。
沐瑤倒是奇怪,還是小應子答道:“娘娘有所不知,這些庫房沒事的時候那都是管事的功勞,要出事的話自然需要頂罪人,多數是底下的宮人來承受。他們輕則被打板子,重則要丢命,平日過得如履薄冰,就怕出什麽意外。”
他們這些身份低微的底層宮人,想要反抗都百口莫辯,誰也不會聽進去,根本不不相信,還覺得宮人是在狡辯。
如今好了,每個表格上面都要管事簽字,他們想推脫出去都不可能的。
要是管事不樂意,讓底下宮人來簽,那好處也不是他的了,當然也不樂意。
于是管事們只能一個個苦哈哈簽上自己的大名,比平日更上心一點,生怕出什麽事落在他頭上,其他宮人就能松一口氣了。
而且這表格還一式三份,一份在皇後手裏,一份在庫房,一份就被收在內庫那邊進了檔案,作為備份。
哪怕庫房的表格壞了,皇後那邊的不見了,還有這個備份在,想賴掉都不行。
如果庫房那邊犯了錯,管事想要偷偷改掉負責人的名字,只改了手上自己這一份還不行,得把另外兩份都一起改掉。
能做到這個份上的人基本上是沒有的,所以徹底杜絕了讓宮人當替罪羔羊的事了。
這在以前算得上是宮裏的潛規則了,有些關系的管事随意推個地位低微的宮人來替罪,許宮外家人一點好處就行了,甚至連好處都不用給。
畢竟他們把責任一推,底下宮人嘴巴一堵,誰都不會認真去查探一番,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沐瑤挑了挑眉,那些管事如今不能得好處,還不能找到替罪人,比以前要努力工作,倒也是好事了。
至于他們估計只敢心裏抱怨,壓根不敢說出口的。
Advertisement
反正沐瑤聽不見,管他們呢!
高貴妃過幾天來景仁宮的時候,忍不住道:“你平日看着懶洋洋的,不鳴則已,卻是一鳴驚人了。不過你放心,那些管事不至于真的埋怨上你了,皇後娘娘還特意派人敲打過他們。”
哪怕真是心裏有點什麽,管事們也能明白這事不是沐瑤一個人做的決定,而是帝後都點頭了才能施行下去。
若有怨憤,這不是覺得乾隆不對,他們不要腦袋了?
高貴妃就笑道:“聽聞前朝許多大臣知道這事也紛紛贊賞不已,在家中也用了起來。就連翰林和檔案處也用了此法,就不必擔心一些孤本會平白不見了。”
翰林院有不少珍藏的孤本,是翰林們平日抄寫和借閱的。
但是沒有标記,頻密借閱的人多,最後就不知道去哪裏了,實在叫管書籍的小吏頭疼。
如今就好了,誰借了就要登記,還要寫上名字和日期。
回頭還了再重新登記一遍,一來一去的都記錄在冊,就不必擔心究竟誰弄丢了。
而且翰林因為記錄了名字,自然更上心,誰拿回去後都恨不得抱着睡覺,根本不敢在中途弄丢了。
可以說有了約束,這些人就沒了僥幸心理,很多東西就丢不了。
沐瑤笑笑道:“這也是皇後娘娘厲害,我就只是忽然想到這個法子,她就能用在各處了,皇上也是如此。”
高貴妃也笑了:“還不是你厲害,能想到這個法子。說真的,收拾東西的時候是真的好用,也不必擔心東西弄亂了或者弄丢了,整理起來也簡單。”
她想到收拾得比之前更快了,去圓明園的日子也近在眼前,不由滿心期待:“也不知道圓明園如今花是不是開了,我們又會住在哪裏。”
沐瑤被高貴妃說得也有點期待起來,比起宮裏,圓明園就要寬敞得更多,要是有相機就好了,還能把美景徹底記錄下來。
不過她要努力學好油畫,也能把圓明園的美景留在畫紙上。
說不準百年之後,還有人看見沐瑤的畫作,然後挂在博物館裏頭讓人觀賞百年前還完好如初的圓明園。
兩人正說着話,素茹就進來小聲禀報道:“娘娘,三格格來了。”
沐瑤滿臉驚訝,讓人趕緊請了和敬進來。
和敬邁着小腿小心跨過門檻進來行禮,沐瑤連忙避開了,請她落座後,柔聲問道:“三格格怎的一個人忽然過來了?”
和敬個頭不高,坐在椅子上,雙腳懸空,卻坐得腰板很直,繃着小臉道:“純嫔娘娘,我是來請教的,想要學那個鈎毛線。”
沐瑤聽得一怔,問道:“格格怎的突然想學這個?”
和敬就答道:“額娘的圍巾很好看,我也想給自己做一件一樣的,等練熟悉了,還能給額娘做新的。”
真是乖巧又孝順的孩子了,沐瑤自然沒有拒絕的意思,就解釋道:“圍巾是用來織的,跟鈎毛線有點不同,格格想學哪一中?”
和敬沒想到這兩中還是不一樣的,看了看織圍巾的棒針,又看了眼毛線的鈎針,又低頭盯着自己的小手。
棒針哪怕最小號的,她這雙手更小,根本就拿不住,鈎針看起來要稍微好一點:“純嫔娘娘,我想學鈎毛線那個。”
沐瑤見和敬低頭看着自己的手,都能猜出她在想什麽,憋了很久才沒笑出來。
到底是自己想得不夠周到,和敬如今太小了,棒針确實有點拿不住,鈎針稍微好一點,就是如今的鈎針還是太大了。
沐瑤讓鄧嬷嬷拿了小一號的鈎針來,和敬勉強能拿住。
于是沐瑤就一邊用鈎針做示範,動作放慢了許多,一邊詳細解釋每個不同的鈎針。
和敬剛開始手忙腳亂的,後來才漸漸摸索點出來了,鈎好了一個辮子針。
雖然不算特別齊整,卻還是從頭到尾完整做出來了,她不由抿唇笑了笑。
沐瑤看她笑的樣子,只覺得和敬真是太可愛了。
擔心和敬累着自己,沐瑤就道:“鈎毛線這個不容易學,慢慢來就好。今兒學這個辮子針,格格休息一會再學別的,畢竟貪多嚼不爛。”
和敬點點頭,也沒拒絕沐瑤的好意,把鈎針放下了。
另一邊小廚房已經準備好點心送了來,是一道杏仁豆腐羹,裏面擱了一點白糖。
玉碗不大,稍微一晃,杏仁豆腐羹也跟着微微晃動。
一勺下去,入口即化,滿嘴甜絲絲的,很得小孩子的喜歡。
和敬看着也是喜歡,自顧自就用勺子慢吞吞吃完了,還吃得特別幹淨。
可能她低頭發現自己吃得太幹淨了一點,還有點不好意思,小臉微紅。
沐瑤越發覺得這孩子可愛得緊,小聲問道:“格格餓了嗎?要不要再吃其他點心?”
和敬慌忙搖頭,低聲道:“我、我其實不餓的。”
“沒事,再吃一點也無妨。”
畢竟杏仁豆腐羹很小一碗,再吃點心也不會撐着。
沐瑤之前讓林禦廚嘗試着做蛋撻,這邊沒有烤箱,林禦廚就琢磨了一下,用竈臺來做。
竈裏燒火,上面再用燒熱的炭壓在蓋子上頭。
這樣上下的熱度均勻一些,就能做出蛋撻來。
不過林禦廚也是失敗了很多次,才算勉強做出來了。
底下的蛋撻皮稍微軟了一點,不過還是帶着雞蛋的香氣,相當可口。
這會兒也拿出一盤來招待和敬,她吃了一口微微瞪大眼,很快把手上的一個蛋撻吃完,還有點意猶未盡。
和敬猶豫了一會又吃了一個蛋撻,沐瑤還擔心她要繼續吃,不留神吃撐了怎麽辦。
然而和敬就徹底停下來了,哪怕眼神時不時會往盤子上剩下的蛋撻看,卻絲毫沒有伸手的意思,很是自律了。
知道自己吃飽了,就不會再伸手。
在沐瑤看來,和敬被皇後教導得真是極好,她就沒見過這麽自律的小孩子。
她看向和敬的眼神不由柔軟了許多,讓林禦廚寫下步驟,交給了和敬身後的奶娘:“這是剛才那蛋撻點心的做法,回頭也能讓長春宮那邊的小廚房做一做。”
和敬滿臉歡喜:“謝謝純嫔娘娘。”
吃完點心,喝了點熱牛奶,她又開始練習起剛才學到的辮子針。
這次和敬手上的動作要快一點,熟練了不少,一口氣做了好幾條辮子針,她才開始學新的。
足足一個多時辰,和敬就老老實實坐着,實在相當能坐得住。
她呆在景仁宮的時間有點長了,還爬下椅子準備告辭,免得太打擾沐瑤了:“純嫔娘娘,我下回再來打擾。”
沐瑤就笑道:“格格什麽時候想過來都行,不必拘束了。”
和敬再次道謝,這才被奶娘牽着往外走。
沐瑤想了想,讓小應子去劉銀那邊,定做一個更小一號的鈎針。
剛才她看和敬的手拿着那個鈎針還是稍微大了一點,不是很就手。
因着是給和敬做的,還讓劉銀做得好看一點,鈎針的木柄上刻了漂亮的花紋。
等第二天和敬再來景仁宮的時候,拿着新的漂亮鈎針,一看就是特意為自己做的,她歡歡喜喜道謝,拿着小鈎針是愛不釋手。
今天和敬又先重複練習了之前學的,才開始學新的,沒兩天就把主要的鈎針都學會了。
沐瑤就問道:“格格打算先鈎個什麽呢?”
和敬想鈎個簡單的,卻不知道哪個更簡單。
沐瑤沉吟一會就道:“不如就鈎個小坎肩吧。”
如今是初春的時候,坎肩搭在肩膀上最是暖和,又不會太熱,穿着還好看,而且只需要簡單的辮子針就可以了,做起來不複雜,正是适合和敬。
上面要是鈎幾朵漂亮的小花,也正好符合春天,十分應景了。
和敬一聽就欣然應了下來,坎肩不難做,只需要用辮子針,然後再串起來就是,一整塊上面鈎上幾朵小花,最前面留兩條線固定綁好就行了。
她埋頭苦幹,吭哧吭哧就做了半個時辰,沐瑤生怕和敬的眼睛累了,就問道:“格格要不是試試玩套圈,放松一下?”
和敬不知道這是什麽,歪着頭問道:“純嫔娘娘,套圈是什麽東西?”
“就是這個,格格試試就知道了。”
套圈就擺在偏殿,平日高貴妃過來玩就不必重新擺一遍,沐瑤指着那些大大小小的錦盒道:“這裏頭都是高貴妃和我放的東西,都讓宮人随意放進去,然後錦盒打亂了放,不打開我也不知道錦盒裏是什麽。”
和敬一聽就起了興趣,接過柔軟樹枝做的圈就扔了出去。
她人小,力氣也小,所以樹枝圈并沒有飛得太遠,就在最近的地方晃了晃,卻沒套中錦盒。
和敬不由失望,再來了一遍,這次就套中了。
素紋趕緊過去把套中的錦盒送了過來,是一對拇指大小的珍珠。
和敬拿在手裏把玩,十分高興。
沐瑤就道:“這個可以做頭飾,也能做小戒指。成色不算特別好,卻也還可以。”
确實不算特別貴重的東西,和敬這才歡歡喜喜收下了,還禮貌道謝。
和敬又玩了幾次,只套上了一個錦盒,這次是一對銀镯子,上面雕刻了漂亮的花紋,也只是普通首飾就收下了,高高興興離開的。
沐瑤怎麽感覺和敬這套圈的次數比自己剛開始玩的時候還要好,十次就套了兩回的。
和敬似乎喜歡上往景仁宮跑了,就連乾隆都聽說了,還碰見了幾回。
乾隆看和敬乖乖坐在椅子上做鈎針,還挺稀奇的。
畢竟和敬長大一點後,每天除了學規矩和做女紅,還要聽皇後偶爾念書,識一點字,小女兒忙碌得很,反而跟他不常見。
而且乾隆每次去長春宮,大多會跟皇後商量正事,也不是适合和敬這年紀聽的。
宇嬷嬷擔心和敬會影響兩人談事,都會帶着她離開,經常只跟乾隆打個照面。
和敬規矩行禮後,就會被宇嬷嬷帶開了。
如今倒好,乾隆來了三回就有兩回遇到和敬。
這個女兒不是在鈎毛線,就是在玩套圈,尤其跟高貴妃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沐瑤反而坐在旁邊喝着茶,吃點心,偶爾還坐在窗邊畫畫。
另一邊高貴妃仿佛才是孩子一樣,跟和敬玩得一頭汗。
乾隆看着這個畫面有點好笑,又無奈道:“你怎麽坐在邊上,沒跟她們一起玩兒?”
沐瑤這也太安靜了一點,那邊吵吵鬧鬧的,她居然還能安心作畫。
其實兩人要玩兒也可以去鐘粹宮的,就不會吵着她了。
沐瑤感覺還是挺熱鬧的,永璋偶爾醒來的時候看見和敬也特別喜歡親近過來,坐在和敬旁邊看她鈎毛線,偶爾還會坐在一邊看高貴妃跟和敬玩套圈。
誰套中了,永璋都會小手拍一拍,咧嘴一笑,也跟着高興了。
乾隆湊過來一看,發現沐瑤畫的就是幾人玩兒的場景。
高貴妃跟和敬在套圈,角落還有小人兒永璋坐在角落拍手。
一大兩小臉上都滿是笑容,高貴妃從小就養在乾隆身邊,身份尤為不同,自然肆意得多,常常開懷大笑。
和敬就不一樣了,她在皇後身邊長大,是皇後手把手教導的,人年紀不大,卻是越發穩重,走路坐着都特別規矩。
這麽小的年紀就已經很能坐得住,學習什麽都特別專心,跟一般調皮的小孩是截然不同的。
在畫中的和敬卻也跟着開懷大笑,實在是難得了。
乾隆看了一會就道:“你看郎世寧那些書來學習油畫上色,學得怎麽樣了?”
他都迫不及待想要看這幅畫完成了,于是就問了一句。
沐瑤只得道:“我還在摸索,暫時只會一點簡單的。”
她确實還沒在太複雜的畫裏上色,而是畫了簡單的,再上色試試。
沐瑤讓素茹送來幾張畫,上頭都是窗外的梅花樹,可以看得出用了不同顏料來調色,一張比一張的顏色更熟練一點。
剛開始顏色要失真一些,還不太均勻,後邊慢慢就好起來了。
乾隆看完後道:“不錯,可以讓人送去郎世寧那邊,給你指點一二。”
沐瑤這才高興了:“真的可以嗎?”
“朕說可以就可以,”乾隆把幾張畫遞給身邊的李玉,讓他派人送去給郎世寧指點一二,再轉告回來。
沐瑤跟郎世寧是不好見面,私下送畫也不合适,但是乾隆派人送就不一樣了:“這樣,讓小豆子留在你這邊,回頭讓他去郎世寧那邊跑腿就好。”
小應子一直都是景仁宮的太監,跑腿去郎世寧那邊就太明顯了一點,讓乾清宮伺候的小豆子留下跑腿,那就代表乾隆的身份,別人也挑不出毛病來。
這安排實在周到,沐瑤連忙起身道謝。
她也才知道和敬平日那麽忙,都是抽時間過來景仁宮學習鈎毛線,也就玩一會兒套圈就得回去了。
和敬這才四五歲,就已經如此勤奮。
沐瑤不由感慨道:“皇後娘娘把三格格教得真好,看着乖巧懂事,學起來還特別認真。”
乾隆笑道:“和敬确實是個好孩子,不過對格格來說的确學得稍微多一點,也不是壞事。阿哥們學得只會更多,她以後要留在京城,才要多學一些。”
沐瑤一聽就明白,作為皇後的女兒,和敬顯然是要留在京城嫁人,而不是和親去蒙古的。
不然和敬的課程裏面,估計還要加上一門課來專門學習蒙語。
該是皇後之前就跟乾隆說好了,不讓和敬外嫁。
沐瑤心思一動,她以後有了女兒,是不是也能跟乾隆說好此事?
不然養在手心裏的女兒外嫁到那麽遠的地方去,總歸讓人放不下心來。
不過女兒暫時還沒有,沐瑤感覺自己太早操心了一點。
只是看和敬這麽乖巧可愛,她都想有這麽個貼心懂事的小棉襖了。
和敬在景仁宮遇到乾隆的次數多,起初還有點怯生生的,回頭跟乾隆就漸漸熟悉了起來。
沐瑤留了和敬一起用午飯,感覺她都有點害羞不好意思讓宮女夾菜,就給她每樣夾了不少。
看得出和敬也不挑食,給什麽就吃什麽,特別好養。
因着跟乾隆親近起來,和敬鈎了個坎肩給皇後,也打算給乾隆鈎個帽子。
後宮只有和敬一個格格,皇後又忙碌,平日除了偶爾教她讀書識字之外,和敬都是跟着宇嬷嬷學女紅,性子乖巧懂事,卻太安靜了一點。
如今去景仁宮幾天,和敬卻漸漸活潑了起來,回來會跟皇後說起鈎針怎麽有趣,今兒又做了多少,套圈有多好玩,高貴妃的套圈技巧有多厲害,景仁宮的點心很好吃,還碰見乾隆說了什麽雲雲。
皇後是沒想到,和敬沒跟沐瑤玩一起,反倒跟高貴妃玩得十分盡興了。
不過高貴妃滿身孩子氣,确實跟個孩子王一樣,也難怪和敬跟她玩得好。
皇後就笑着摸了摸和敬的烏發:“看來你很喜歡跟高貴妃一起玩了?”
和敬想了想卻揚起小臉道:“純嫔娘娘也很好,會給我很多好吃好玩的,還特地給我做了一個小鈎針。”
她着急解釋了幾句,皇後是聽出來了,套圈也是沐瑤弄出來的。
然後沐瑤對和敬說自己的套圈不怎麽樣,讓和敬跟高貴妃一起比試比試。
在和敬聽來,就是沐瑤讓給自己玩了,心裏特別感激又高興。
皇後聽着,卻覺得沐瑤說的是實話,不過這時候就沒在和敬面前戳穿了。
只是也不能就讓沐瑤破費,于是皇後回頭就讓香岚送了東西過去,說是放進錦盒裏面的。
沐瑤看着一巴掌大盒子的寶石和珍珠,還有好幾支簪子,只覺得皇後這個土豪一出手就不一樣,實在大方得很,就老老實實都放進新的錦盒裏面,然後混在套圈的獎品裏頭了。
她收下之後,等晚上才回過神來。
其實皇後也可以在長春宮設個套圈,然後讓和敬玩兒的。
不過和敬就只能自己玩了,高貴妃也不可能跟來景仁宮一樣,每天跑去長春宮的,那麽和敬就少了個玩伴了。
反正景仁宮難得熱鬧,永璋看着也很高興,和敬偶爾還會帶着書過來給他念一念。
永璋不知道和敬念的什麽,不妨礙他老老實實坐在和敬身邊認真聽,還會“啊”一聲表示附和。
鄧嬷嬷見了,回頭還笑眯眯跟沐瑤說,永璋是個好學的,也喜歡書,以後可能十分有文才。
沐瑤卻覺得永璋很可能是因為和敬長得好看,聲音也好聽,念書的時候就跟唱歌一樣,永璋才會那麽老實坐在那邊聽好久的。
不過這樣的話就沒必要告訴鄧嬷嬷,打破她對永璋美好的期望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