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元耘
作者有話要說:捉蟲。2012.12.11
景非常說我愛折騰,這話不假。
景成迎娶太子妃丁香姑娘那一日,我天不亮就起來,一件件器物,一樁樁事情查驗了一遍又一遍,飯也顧不上吃。
早飯時辰過後,景非也來了,見到我一言不發站在大廳裏緊盯着忙忙碌碌着的小厮們,笑道:“再盯着眼珠子就快要掉出來了。”
我哼了一聲,繼續幹着盯人的活兒。
他走到我身邊,說:“太子哥哥呢?幾日沒見他上朝。”
我鄙夷:“太子剛剛痊愈,哪能巴巴兒就上朝去?朝中的事情,你延喜王就少風流快活一些,多擔些太子的差事,有何不可?”
景非笑罵道:“就知道你為了太子哥哥,又要來數落我。你明知道我不如太子哥哥,朝中的那些事情,哪能辦得如太子哥哥那般爽利?昨兒個杜元耘在朝堂上侃侃而談了半天,一次又一次上折子,光聽他那一段我就頭疼,哪還能在下了朝後顧得上太子哥哥的那些事情?”
杜元耘杜侍郎,就是那個落了選的杜姑娘的爹。
我大景滿朝文武,有兩位能人,一位就是将各路兵法攻略倒背如流的前任兵部侍郎現任兵部尚書的丁佑,另一位就是對分分毫毫計較記憶得清清楚楚的戶部侍郎杜元耘。
他兩人同年進士,又同朝為官。三年前我大景朝曾遭遇大危機,黃河水患,又逢外族入侵。滿朝文武唯唯諾諾,不敢貿然請纓。唯獨戶部侍郎杜元耘和兵部侍郎丁佑在一日早朝各說了一段慷慨激昂聲淚俱下的言辭,于是如願領了皇命去,各獻奇策,解了大景的危機。
景成說過,那一年,今上在朝堂上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盛贊丁佑和杜元耘,所謂一片丹心兢兢業業之臣當如是。盛贊之下,當時的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老臉上真是挂不住。要不是他們都是三朝元老,白胡子一大把的有分量的老臣,那時今上保不定就當場免了他們的官把戶部侍郎和兵部侍郎直接升了職。
景非又說:“你當那個杜元耘都說的是什麽?他不知道從哪裏搞來一堆的記錄,說是太子和我們諸王這幾年花費甚多,又說這幾年大景朝時有戰亂,軍費緊張,實在是沒有太多的能力能夠負擔得了諸王的花費。你瞧瞧,我們這幾個王爺,除了我和五弟六弟,其他均年齡上小,宮裏頭娘娘們帶着,能花費多少?我看哪,他準是沖着太子來的。他女兒選太子妃不成,現如今眼瞅着丁家的女兒歡天喜地要成為太子妃,生生妒忌着呢。”
我“唔”了一聲,沒說話。
景非又道:“你別不上心。杜老兒的話,父皇還是聽的。這些年,杜老兒精打細算,為父皇省了不少錢。每次他‘有本啓奏”時,叨叨了許久他又省了多少錢收了多少錢,父皇的臉上真是樂開了花。我看哪,現如今那杜老兒比丁老兒更得父皇的歡欣。今兒這麽一說,父皇就應允了,贊許他說的對,而且還誇他說他不懼怕得罪太子和諸王,鐵骨铮铮。父皇金口一開,太子妃今兒進府,只準帶來她的貼身嬷嬷,其他的嬷嬷丫鬟小厮,均是不準帶來一個。”
我笑道:“這便是極好。”
Advertisement
景非瞅了我一眼:“你可是好了。你這個女官要做得舒坦了。丁佑可是氣得半死。下了朝,氣沖沖一個人走得飛快。”
景非見我不答,又道:“如今太子哥哥的婚事可辦妥帖了。前幾日我聽得淑妃娘娘說,她的一對寶貝兒子五弟六弟也向父皇提了婚事,說是朝中有幾位大臣的女孩兒瞧得極妥帖穩當的。”
皇五子景止,皇六子景然,皆淑妃之子。年十六。淑妃寵冠六宮,風頭無二。
他右腳輕輕在地上點着圈,劃拉了一陣,忽道:“任蘭舟,你也幫着籌劃籌劃本王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