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勾踐

作者有話要說:奇了怪了,有些引號為什麽顯示出來有問題??

“我是幫着你的。”我輕聲對他說。

景成要順利當上大景的皇帝,我就是要幫着他的。

從八歲起,我就知道,我的太子殿下景成,他全身心要的,就是金銮殿那個位子。

那個時候,今上另選了大才子蘇子恒當太子太傅,教太子讀書。蘇先生已經五十多歲了,奉了诏來教導太子,十分認真,每日勤勤懇懇。

有一日,蘇先生講到越王勾踐,說其卧薪嘗膽。我在一旁也聽得入神。太子那日身子又不好,歪在榻上,雙眼卻異常明亮,說道:“先生,勾踐比之漢武帝如何?”

蘇子恒道:“強于漢武帝?”

景成又問:“比之唐太宗如何?”

蘇子恒道:“強于唐太宗。”

景成道:“勾踐不過小小越國之王,最知名的事跡莫過于卧薪嘗膽,為何先生說他強于漢武唐宗?”

蘇子恒道:“漢武帝和唐太宗文治武功,千古流芳。但臣之所以說勾踐強于其二人,只因其赫赫一生,在于一個忍字。身為帝王,號令天下,揚威海外容易,但于‘忍’字上踐行卻異常難得。天之驕子,萬人之上,一朝卻需忍辱負重,屈居于人下,克制住自己滿腔的憤慨,強壓住心中的熊熊怒氣,如同往心裏剜肉。人之最強敵,非他人,非敵手,而是自己也。常人于忍字上踐行已十分不易。勾踐乃一國之主,卻能踐行忍字,堪稱大丈夫,堪稱一代令主。”

景成靜默了一會兒,忽道:“先生視我比之勾踐如何?”

蘇子恒跪下道:“殿下。”

景成微微一笑,臉上有了紅暈,道:“勾踐雖然忍辱負重十分不易,但其身子健全,比之我這個常年多病之人,恐怕勝之不少吧。”

蘇子恒磕了一個頭,朗聲道:“殿下雖年幼,但聰穎過人,他日長成,若能繼承大統,必成一代令主。”

他停了停,擡頭望了望景成,又低下頭,道:“殿下,老臣自從任殿下的太傅以來,深知殿下求學求知不易。老臣嚴苛,規定殿下每日需早起晨頌、上課,殿下雖在病中,仍然每日絲毫沒有懈怠,寒冬酷暑,勤學苦練,從不間斷,老臣每每視之,皆感慨不已。老臣雖為殿下的老師,仍十分欽佩殿下。殿下雖體弱,切不可喪失昂揚之志。老臣雖年邁,也必當效忠殿下,萬死不辭。”

Advertisement

說完,他一頭重重磕在地上。

我看了看景成,他直直望着地上的蘇子恒,不發一言。

良久,景成終于嘆了口氣,輕聲說:“丫頭,快把蘇先生扶起來。”

我扶起蘇子恒。老先生仍然十分激動,全身微微顫抖着。

景成笑了笑,道:“蘇先生方才說,勾踐強于一個‘忍’字,學生卻以為,勾踐還強于一個‘信’字。”

景成望向窗外:“越國戰敗,吳國肆虐,天下人沒幾個相信勾踐居然能夠卷土重來。可勾踐縱使天下人都不信任他,他仍然信任自己。方才有‘忍’,方才有卧薪嘗膽,方才有反敗為勝。”

蘇子恒掙脫我攙扶着他的手,忽地重新跪倒在地上,道:“殿下,必然是我大景的一代令主,是我大景之福啊。”

景成凄然一笑,回過頭,道:“先生怎麽又跪下了。我大景太子的師傅,老是這麽跪下不好。”

他嘆了口氣,接着說:“師傅今日的教誨,學生終身銘記。師傅方才說的效忠的話,學生也請先生記得。”

蘇子恒重重磕了三個響頭,跪在地上,低聲哭了。

那一年,太子景成方才十歲。

忠心于景成的太傅蘇子恒,教導了太子将近四年。聖上尤為稱贊蘇子恒,說虧得其教導,太子愈發長進。

第四年冬天,蘇先生說他年逾八旬的老母親在家鄉病重,需要回去看望。聖上恩準了。景成和我依依不舍在宮門外和蘇先生告別。

景成道:“蘇先生,日後請回來繼續教導景成。”

蘇先生重重地點頭。

宮門夕陽,灑淚而別。

可是蘇先生再也沒有回來。聽說蘇先生在回鄉途中,突然生了大病,一病不起,還未到他的家鄉,就病逝了。

消息傳來,景成沉默不已。

那一夜,景成向我問《史記》在哪裏。我尋得,遞給他。他一冊冊翻閱,抽出一冊,翻到一頁,讀了良久,然後,将那一頁撕下,放在燭火中燒成灰燼。

那一頁,是《越王勾踐世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