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測試
徐寧玉不愛動彈,是吃胖了一點,尤其臉頰肉嘟嘟的,帶着點嬰兒肥,但也沒到胖墩的地步吧。大姨太誇張了,徐寧玉不開心,大姨和姥姥反而笑得更厲害。
“大姨,小玉可不愛聽人說他胖。”徐馨寧也抿嘴笑,又幫着把弟弟想上學的事說了,“小玉想上學,還想問大姨,他能不能跳級。一二年級的書他都看過幾遍了,會寫好多字。”
“這麽早就去念書啊,那多辛苦。”姥姥過來捏捏徐寧玉的小手,白嫩嫩胖乎乎,稀罕得不行。
大姨反而覺得很好:“孩子想念書是好事,小玉聰明,可不能耽擱了。人家孩子還有十一二歲就上少年班的,咱小玉跳級上學不算什麽。就是書真看懂了?”
七八十年代是推崇神童的時代,很多大學都開設了少年班。陳秀英覺得自家外甥就算比不了那些小天才,但絕對能超過很多同齡人。只是外甥又不像平常小孩一樣愛顯擺,到底學得紮不紮實,能不能到跳級的程度,她也不确定。
徐寧玉自信地點頭:“我看姐姐的書,都學會了,後面的題我都會做,不用再上一遍。我想跳級。”
“成!媽,我帶小玉到屋去考考他,你再去菜市上看看,還能不能買點什麽菜。”大姨立馬安排道。
現在一般人家都沒有冰箱,天熱肉存不住,都是當天買了當天吃。今天家裏沒買肉,外甥外甥女第一天上門,那必須得有個硬菜才算是招待周到。
“哎,好。”姥姥應了聲,拿塊藍布卷了錢和肉票,提上菜籃子就出門了。大姨就興沖沖地抱着徐寧玉進了屋。
這時候的小學還是五年制,礦上小學部讓老師把一個班從一年級帶到五年級畢業,再換個班從頭開始帶,大姨今年帶的是四年級數學,但她對整個小學段的數學都很熟悉,家裏也有以前存的數學試卷。她把徐寧玉放到書桌前坐下,就找出一張一年級的期末數學試卷讓他做。
這張試卷的第一題是填空題,題目字很多,一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夠,需要老師讀題目。徐寧玉不需要,拿起鉛筆就直接填了起來,陳秀英看得忍不住點頭。
第一小題是寫一個數字裏有幾個十,幾個一,不需要計算,後面也難不到哪兒去。幾乎沒有什麽停頓,徐寧玉就做完了十五道填空題,又刷刷地寫了二十道口算題,大姨看他寫得那麽順,一年級應該沒問題,就攔住他:“可以了,來換一張。”給他換了張二年級的試卷。
徐寧玉又是很快做完了一整面,大姨就又給他換了三年級的試卷。但他覺得再做下去有點誇張了,看看試卷,仰頭對大姨說:“我剛學到三年級,後面不會做了。”
“哎呀,已經很好了。”大姨粗略地看一遍試卷,基本沒有錯的,驚喜地一把抱住徐寧玉就是一陣揉搓:“怎麽以前也沒跟大姨說啊,咱家真出了個小神童!”雖然只做了數學試卷,但已經能看出來徐寧玉學得很好。
陳秀英非常高興,徐馨寧也挺驚訝。徐寧玉是悶不吭聲的性子,小學的題目他不認為自己還需要練習,就沒當着徐馨寧的面做過。徐馨寧覺得弟弟聰明,沒想到這麽聰明,也是第一次知道,弟弟原來真的都學會了呀。從前她和徐建兵誇徐寧玉,是不少有哄孩子的成分。
“小弟好厲害。”徐馨寧也湊上去看那幾張試卷,大眼睛裏滿是欽佩。馬上開學她就念初一了,雖然學習很認真,但是成績一般。語文還能考個八十分,數學勉強才能及格,就這在班裏也能排上名次,班裏有一大半人比她還差。
Advertisement
大姨笑得合不攏嘴,雷厲風行地對徐寧玉說:“下午我就帶你去校長家問問跳級的事。”因為這時候的單位幾乎不會開除人,完全不需要怕領導,大姨對找校長沒什麽心理負擔。
她只覺得高興:“咱小玉這麽好的苗子,校長肯定願意你去念書。咱學校聯考成績差得沒眼看,讓他給你向教育局申請跳級,你要是能考個名次,回頭學費都能免了。”
現在的學校除了書本費和學費,還要交衛生費、水電費、班費、補課費,拉拉雜雜的一學期也有幾十塊錢了,能省下來當然更好。徐寧玉就嫩生生地說:“謝謝大姨。”
小不點偏偏愛裝副老成樣,實在太可人疼了,大姨就忍不住又揉搓他的小臉蛋:“給大姨考雙百分回來就行了!”
等姥姥買菜回來,聽到徐寧玉試卷上的題都會做,自然又是一番誇獎。
十點多,姥爺才騎着大杠車,載着陳濤回來了。車把手上挂着一個鐵皮水桶,裏面裝了好幾條魚,看來收獲頗豐。
外孫女和外孫的到來讓姥爺非常高興,又聽說徐寧玉靠自學就學完了一二年級,家裏這是出了個小神童,更是高興地把徐寧玉抱在懷裏,還讓姥姥拿五塊錢給徐寧玉:“獎勵咱家小玉,回頭買個鉛筆盒什麽的上學用。”
這時候的五塊錢購買力很強,去菜市場買菜足夠三口之家吃一天,買鉛筆盒根本用不了。徐寧玉忙說:“太多了,我花不掉。”
姥爺還是硬把錢塞到他的小口袋裏:“花不掉留着慢慢花。”
陳濤把水桶提到院子水池旁,也過來圍着徐寧玉看稀奇。他和大姨長得很像,一樣的鵝蛋臉,是個性子活潑的少年,今年十六歲,在縣高中念書,開學就高三了。陳濤成績還不錯,努努力很有可能考個大專。
他揉着徐寧玉的腦袋,故意逗着他說話:“這小腦瓜咋這麽聰明?吃了啥呀?”
“天生的。”徐寧玉身子往後仰,躲開陳濤的魔爪,院子裏頓時笑聲一片。
就有過來過去的鄰居聽見聲音進了院子湊熱鬧:“陳叔,陳姨,你家老外來啦。”老外是這裏對外孫的稱呼,和外國人不是一回事。
“是呀,放假了,來過幾天。”家裏人有志一同地換了話題,沒把徐寧玉準備跳級的事往外說。這八字還沒一撇呢。
鄰居們知道,這小姐弟是陳家早逝的二女兒的孩子,一面說着:“哎,姐弟倆長得真好,盡撿着優點長。”一面拿好奇的眼神往他們身上打量。陳家兩個女兒,一個離婚了,一個走得早,因此在家屬區裏很有些名聲,經常遭人議論,自然都不是什麽好話。
徐寧玉習慣了被人打量。在家的時候,有些大人說話更難聽,好像覺得小孩都聽不懂一樣,當着他的面說什麽的都有,他一般懶得搭理。除非那些人一直問徐馨寧一些尴尬的問題,他就回怼幾句。他年紀小,無論說什麽做什麽只會讓人覺得可愛。
中午,姥姥和大姨努力整出了幾樣菜。姥姥去晚了,菜市上沒剩什麽葷菜,就買回一個雞架子,泡了粉條,紅燒了個粉條雞架。姥爺釣回來的魚都不大,一半放了豆腐紅燒,一半炖了湯。魚湯裏面鋪了雞蛋,奶白色的湯混着嫩黃的蛋花,特別鮮。瓠瓜絲和上面粉做成瓠餅子,用油炸得金黃,加上一道煎茄子,都是費油的菜,但是真香。
大姨把魚湯裏的雞蛋基本都撈給了徐寧玉和徐馨寧。徐寧玉喝了湯,又連吃了兩塊瓠餅子,吃得滿嘴油,同時不吝惜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好好吃!”重新回到這個物資缺乏的年代,他不僅越來越好吃,還會賣萌了!随便笑一笑就能讓長輩那麽開心,撒嬌就成了一件很簡單的事。
姥姥和大姨果然都樂開了花,一直央着他多吃點。陳濤就故意怪叫:“姥,你們重男輕女,光顧着小玉,就不管小馨了。”
徐馨寧哪會吃弟弟的醋,抿嘴直笑:“小弟挑食,他都不吃炒瓠瓜和茄子,還是姥和大姨這樣做得好吃。”
“喜歡吃家裏明天還弄。”姥姥和大姨就愛聽這話,只要孩子吃得高興,費點油算什麽。
吃完飯,大姨給姐弟倆收拾床。家裏主卧姥爺姥姥住,大姨住次卧。陳濤是男孩,也快成年了,單獨住院牆邊加蓋的小屋,四五個平方,只夠放張床一張書桌。徐寧玉跟他一起住,徐馨寧睡他們對面那個加蓋的小屋。平時是放雜物的,也有張床。雖然住得還沒家裏寬敞,但徐寧玉很高興不用和徐馨寧住一起。
家裏在他的多次要求下,總算給他們的卧室中間拉了半截布簾子,勉強有點個人空間。徐建兵還笑兒子:“一點點大那麽講究。”
徐寧玉不理他。他現在更想換間大點的房子住。之前聽鄰居們熱烈議論過,說市區現在已經有了商品房,要三百多一平呢,相較于如今一兩百的工資,簡直是天價。徐建兵這些年不過存了一千多塊錢,只夠買個衛生間。想靠死工資買房,很難。
小屋雖然面積不大,左右兩面都開了窗戶,正對着床頭的門也開着,一股股穿堂風吹進來,涼快得很。徐寧玉舒服地睡了個午覺,一直睡到兩點多大姨才把他叫醒,給他洗把臉,帶他去找校長。